2010年1月2日

2010年1月2日

应用基低位发热值, KJ/kg        ≥27214
3. 测定方法:
3.1 外在水分:(Wwz)
3.1.1 仪器:
3.1.1.1电热恒温干燥箱;内附鼓风机。
3.1.1.2 架盘xx天平:感量0.1g
3.1.1.3 瓷盘:20×25cm
3.1.2 操作步骤:
3.1.2.1 先将煤样破碎至粒度小于13mm,混匀,然后用预先干燥并称量过的瓷盘称取粒度少于13mm的煤样100g,平摊在瓷盘中,即放入预先鼓风并已加热到105~110℃的电热恒温干燥箱中,在一直鼓风的条件下干燥1h,取出煤样在室温条件下冷却至恒重,称量。
3.13结果计算:

外在水分(Wwz)% = ×100
式中: Wwz— 外在水分含量,%
m1—— 煤样干燥后减少的质量,g
m— 煤样的质量,g
3.1.3允许差:两个平行测定结果之差不大于0.4%,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3.2 内在水分(WNz)
3.2.1 仪器、设备
3.2.1.1 分析天平:感量0.0001g
3.2.1.2 粉碎机
3.2.1.3 电热恒温干燥箱。
3.2.1.4 干燥器:内装变色硅胶。
3.2.1.5 玻璃称量瓶:直径40mm,高25mm并带有严密的磨口盖。

3.2.2操作步骤
3.2.2.1 先将5.1.2.1的干燥煤样粉碎,粒度应少于0.2mm,混匀,作分析基煤样用。
3.2.2.2 用预先干燥至恒重并称量过的称量瓶称取粒度少于0.2mm的分析基煤样1±0.1g,xx至0.0002g,平摊在称量瓶中。
3.2.2.3 打开称量瓶盖,放入预先已加热到105~110℃的电热恒温干燥箱中,干燥3h,取出,加盖,放入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20-30min)称量。
3.2.3 结果计算

内在水分 (WNz) %= ×100
WNz——分析基煤样的内在水分含量,%;
m1——煤样干燥后减少的质量,g;
m——煤样的质量,g 。
3.2.4 允许差:两个平行测定结果之差不大于0.2%,结果保留1位小数。
3.3 灰分
3.3.1 方法提要
称取一定量的分析基煤样,放入高温箱形电阻炉中,以一定的速度加热到815±10℃灰化并灼烧到质量恒定。以残留物的质量占煤样质量的百分数作为灰分产率。
3.3.2 仪器
3.3.2.1 分析天平:感量0.0001g
3.3.2.2 高温箱形电阻炉
3.3.2.3 瓷灰皿:长方形,底面长45mm,宽22mm,高14mm。
3.3.2.4 干燥器:内装变色硅胶。
3.3.3 操作步骤:
3.3.3.1用预先灼烧至质量恒定并称量过的灰皿,称取粒度少于0.2mm的分析基煤样1±0.1g,xx至0.0002g,均匀地摊平在灰皿中,将灰皿送入温度不超过300℃的高温箱形电阻炉中,关上炉门并使炉门留有15mm左右的缝隙。在不少于30min的时间内将炉温缓慢升至约500℃,并在此温度下保持30min,继续升至815±10℃,并在此温度下灼烧1.5h。
3.3.3.3 从炉中取出灰皿,放在耐热的石棉网上,在空气中冷却5min,移入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20-30min)后称量。
(待续) 

cqy8189  2007-7-11 22:14:00

(接上)
3.3.4结果计算:
式中:A f——分析基煤样的灰分,%
m1——灼烧后残留物的质量,g
m——煤样的质量,g
3.3.5 允许差:两个平行测定结果之差不大于0.20%,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3.4 挥发分
3.4.1方法提要
称取一定量的分析基煤样,放在带盖的瓷坩埚中,在900±10℃温度下,隔绝空气加热7min,以减少的质量占煤样质量的百分数,减去该煤样的水分含量(Wf)作为挥发分产率。
3.4.2 仪器
3.4.2.1 分析天平:感量0.0001g
3.4.2.2 高温箱形电阻炉
3.4.2.3挥发分坩埚:带有配合严密的盖的瓷坩埚,底φ18×高40×上口φ38mm。
3.4.3操作步骤
3.4.3.1用预先在900℃温度下灼烧至质量恒定并称量过的带盖瓷坩埚称取粒度少于0.2mm的分析基煤样1±0.01g,xx至0.0002g,然后轻轻振动坩埚,使煤摊平,盖上盖。
3.4.3.2将高温箱形电阻炉预先加热至920℃左右,打开炉门,迅速将坩埚送入恒温区并关上炉门,准确加热7min,坩埚放入电阻炉后,炉温会有所下降,但必须在3min内使炉温恢复至900±10℃,否则此试验作废,加热时间包括温度恢复时间在内。
3.4.3.3从炉中取出坩埚放在耐热的石棉网上,在空气中冷却5min,移入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20-30min)后,称量。
3.4.4结果计算

挥发分(V f )%= ×100―W f

式中:V f——分析基煤样的挥发分,%
m1——煤样加热后减少的质量,g
m——煤样的质量,g
W f——分析基煤样的内在水分,%
3.4.5 允许差:
两个平行测定结果之差不大于0.50%,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3.5焦渣特征分类:
测定挥发分所得焦渣的特征,按下列规定加以区分。
(1)        粉状——全部是粉末,没有相互粘着的颗粒。
(2)粘着——用手指轻碰即成粉末或基本上是粉末,其中较大的团块轻轻一碰即成粉末。
(3)弱粘结——用手指轻压即成小块。
(4)不熔融粘结——以手指用力压才裂成小块,焦渣上表面无光泽,下表面稍有银白色光泽。
(5)不膨胀熔融粘结——焦渣形成扁平的块,煤粒的界线不易分清,焦渣上表面有明显银白色金属光泽,下表面银白色光泽更明显。
(6)微膨胀熔融粘结——用手指压不碎,焦渣的上、下表面均有银白色金属光泽,但焦渣表面具有较小的膨胀泡(或小气泡)。
(7)膨胀熔融粘结——焦渣上、下表面有银白色金属光泽,明显膨胀,但高度不超过15mm。
(8)强膨胀熔融粘结——焦渣上、下表面有银白色金属光泽,焦渣高度大于15mm。
为了简便起见,通常用上列序号作为各种焦渣特征的代号。
3.6固定碳的计算:
3.6.1固定碳(CfGD)% =100-(Wf+Af+Vf)
式中:CfGD ——分析基煤样的固定碳,%
Wf——分析基煤样的内在水分,%
Af——分析基煤样的灰分,%
Vf——分析基煤样的挥发分,%
3.7可燃基挥发分的计算:
100
3.7.1可燃基挥发分(Vr )%= ————————×Vf
100- Wf- Af
式中:Vr ——可燃基挥发分,%
Wf ——分析基煤样的水分,%
Af ——分析基煤样的灰分,%
Vf——分析基煤样的挥发分,%
3.8煤的发热量 经验公式计算法
我国的无烟煤、烟煤、褐煤的低位发热量可由以下的经验公式中计算出
3.8.1无烟煤分析基低位发热值的计算:(Af≤45%)
Q fDW=K0-86Wf-24Vf-92A
3.8.2. 烟煤分析基低发热值的计算:
Q fDW=100K1-(K1+6)(Wf+Af)-3Vf
当煤的Vr<35%,且Vf>3%时用下式计算:
Q fDW=100K1-(K1+6)(Wf+Af)-3Vf –[40 Wf]
3.8.3褐煤分析基低位发热值的计算:
Q fDW=100K2-(K2+6)(Wf+Af)-Vf
3.8.4 式中:Q fDW——分析基煤样的低位发热值,千卡/kg
Wf——分析基煤样的内在水分,%
Af——分析基煤样的灰分,%
Vf——分析基煤样的挥发分,%
Vr——煤样可燃基挥发分,%
K1——其值可根据Vr和焦渣特征由下表查得。
3.8.5烟煤的系数K1表

Vr %

焦特
渣征        >10~
13.5        >13.5~17        >17~
20        >20~
23        >23~
29        >29~
32        >32~
35        >35~
38        >38~
42        >42
1        84.0        80.5        80.0        78.5        76.5        76.5        73.0        73.0        73.0        72.5
2        84.0        83.5        82.0        81.0        78.5        78.0        77.5        76.5        75.5        74.5
3        84.5        84.5        83.5        82.5        81.0        80.0        79.0        78.5        78.0        76.5
4        84.5        85.0        84.0        83.0        82.0        81.0        80.0        79.5        79.0        77.5
5~6        84.5        85.0        85.0        84.0        83.5        82.5        81.5        81.0        80.0        79.5
7        84.5        85.0        85.0        85.0        84.5        84.0        83.0        82.5        82.0        81.0
8        不出现        85.0        85.0        85.5        85.0        84.0        83.5        83.0        82.5        82.0
3.8.6我国主要褐煤矿区的K2值由下表查得
褐煤的系数K2表
矿区名称        扎矿        义马        平庄        浓阳        舒兰        小龙潭        山东黄县
K2        68.5        68.5        67        68        65        63        67
3.8.7烟煤、无烟煤及褐煤应用基低位发热Q fDW的计算:

QYDW = Q fDW× -6( Wy- Wf× )×4.1868

式中:QYDW——煤样应用基低位发热值,KJ/kg
Q fDW——煤样的低位发热,千卡/kg
Wy——煤样的全水分,%
Wf——分析基煤样的内在水分,%
4.1868——每1千卡相当的焦耳量,KJ/kg
3.9全水分:
3.9.1全水分即应用基水分,按外在水分和内在水分计算得:
3.9.1.1计算:

全水分(Wy )%= Wwz + Wf ( )

式中:W y ——煤样的应用基水分,%
Wwz——煤样的外在水分,%
Wf——分析基煤样的内在水分,%

郑重声明:资讯 【2010年1月2日】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