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休闲观光农业旅游是目前学界研究的重要问题之一,根据国外研究的现状,"都市农业旅游"一词最早出现在1930年日本出版的《大坂府农业报》上,1935 年,都市农业作为专业学术正式出现在日本学者青鹿四郎发表出版的《农业经济地理》一书中。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美国学者开始研究都市农业,1977年美国农业经济学家Allen Kneese的《日本农业模式》正式提出了"城市农业"[1]的概念,。1992年联合国开发署成立了都市农业扶持小组(Urban Agriculture Suport Group),1996年3月又成立了全球都市农业部(Globd Facsility for Urban Griculture),广泛开展都市农业的研究与推广工作。随着都市居民休闲观光旅游需求的不断增长,都市农业资源开始与旅游资源进行更为广泛的"联姻",国外有关都市旅游的研究更加系统化,形成了大都市旅游圈的地域模式理论,如美国学者Gunn提出了都市旅游的理论模型,他以城市的核心都市区为空间上的旅游中心,用其外围用四个环形带来区分不同带状区域的旅游功能和特点,并对四个旅游带的功能及旅游吸引物和旅游设施、旅游活动在空间上的分布作了探索[2]6。
在国内,有关都市休闲农业旅游研究,自20世纪90年xx始引起学界的广泛关注。1998年,吴必虎首次提出环城游憩带(ReBAM)理论,即Recrational Belt Around Metropolis。认为ReBAM是指发生于大城市郊区,主要为城市居民光顾的游憩设施、场所和公共空间,特定情况下还包括位于城郊的外来旅游者经常光顾的各级旅游目的地,一起形成的环大都市游憩活动频发地带[3]。有的学者提出"郊区旅游"(邹统钎,2004)概念,即"在城市郊区范围内,以农业文明、完整独特的自然生态环境和地方文化积淀为特色地域景观而开展的区域性旅游活动",并根据目前学界对都市地域分为内城、近郊和远郊的理论,认为郊区旅游就是"指人们到城市中心以外的近郊、远郊和城市边缘地带的郊区出于休闲或游览目的而引起的旅游活动"[2]3;周晓芳(2002、2003)等提出了"都市农业旅游"概念,即"都市农业生产与现代旅游业相结合而发展的农业旅游模式,即是将都市农业资源转化为旅游产品,以都市农业生产经营模式、农业生态环境、农业生产活动等来吸引游客实现现代旅游行为的新型旅游方式"[4];郭焕成(2004)认为都市农业"是指地处都市及其延伸地带,紧密依托并服务于大都市的农业,它集高效农业、生态农业、可持续农业于一体的现代农业",并将"观光休闲旅游农业"划分为"以观光农业景观为主的观光型农业"、"以参与农业活动为主的体验农业"、"以休闲娱乐为主的休闲型农业"、"以民族文化为主的农业活动节"等类型[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