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品】关于卷入“汪晖抄袭门”所引发的系列事件的严_天涯博客_有见识的 ...
今天,我们【读品】的几位主要负责人在【读品】第96辑发刊之际,代表【读品】电子期刊编辑部、【读品】沙龙主办方、【读品】豆瓣小组(http://www.douban.com/group/dp/)主办方、同时也代表【读品】这个品牌,发布严正声明。近几周以来,由于“汪晖抄袭门”的不断升级,【读品】以及部分【读品】小组成员,在不经意之间被推到了网络争论的风口浪尖,被某些人冠以种种不实之词,被称作专门反对汪晖的“xx车间”。众多污蔑之词在网络上以讹传讹,因此我们不得不辨,亦不容不辨。

我们有必要先将【读品】这个品牌所指称的诸项事务介绍清楚。{dy},【读品】是一份创刊于2006年2月的关于读书的公益电子期刊,在无固定经费支持的情况下,迄今已发行了95辑(06-09年为半月刊,从2010年起改为月刊),【读品】所有过刊都可在网上免费下载(http://www.verycd.com/topics/2809555/)。【读品】关注思想、倡导阅读、注重分享,现在每年出刊12期,四年发表逾千篇文章,动力仅仅在于我们对于读书的尊重和坚守。

第二,【读品】是一系列讲座和沙龙活动的组织者和主办方。从2007年开始,【读品】试水线下活动,举办公益思想类沙龙讲座。经过四十余场沙龙活动,【读品】沙龙已经成长为上海的一个文化聚会场所,沙龙主题涉及经济、社会、政治、文学,并表现出更多的社会担当。【读品】也逐渐成为一个公平、自由的交流平台。

第三,【读品】豆瓣小组是那些关心【读品】电子期刊和讲座的朋友们在豆瓣网上联络、交流的场所。小组的创办人聂日明(网名李牧之)是【读品】电子期刊的编委,也是【读品】沙龙的主要组织者之一。然而需要澄清的是,【读品】豆瓣小组与【读品】电子期刊在人员上有一定的交叉,但是两者的性质截然不同。【读品】豆瓣小组仍然是一个网络交流空间,发帖xx自由,只要加入小组即可发贴。管理员本着“兼容并蓄,言责自负”的原则管理论坛,如无特殊原因,一般不会删贴。凡信奉言论自由的朋友,应当能够理解这一点。

目前基于【读品】的上述特征,由【读品】编辑委员全权负责【读品】日常电子期刊的编辑,以及活动的策划、组织工作,【读品】主编代表【读品】各项对外事宜。(详见2010年历期电子期刊)

2010年3月25日,《南方xx》转载了王彬彬教授的文章“汪晖的学风问题—以《反抗绝望》为例”。【读品】编委梁捷(网名萧敢)就在【读品】豆瓣小组内转载了王彬彬的这篇文章。【读品】编委李华芳(网名小李匪盗)同时转载了《京华时报》对此事的新闻报道“清华中文系教授论文被指存在多处抄袭”。至此,都是单纯的网络转载,而【读品】编委和主创人员无人认识王彬彬教授,亦无人与王彬彬、汪晖两位教授有过交往,而【读品】以往所发表过的上千篇书评文章中也从未评论过王彬彬或者汪晖的著作。

【读品】卷入“汪晖抄袭门”事件,主要源于一位【读品】豆瓣小组的网友,也是【读品】的撰稿人和几位编委的好友vivo的行动。vivo对部分拥护汪晖人士在这次事件中的表现感到不满,于是通过书籍检索和网络搜索,又得出了一些重要的证据并披露(具体情况见http://www.douban.com/group/topic/10473304/),这里仅举一例:

先抄一段《反抗绝望》中的话(第61—62页):

《新青年》开始出版正是在袁世凯极力巩固其卖国统治,准备扮演帝制丑剧的时候。辛亥革命在人们心里点燃的短暂的虚妄的希望已经幻灭了,建立了四年的“中华民国”不仅没有真正走上富强之道,连“民国”的招牌都岌岌可危。于是,《新青年》的{dy}个结论是辛亥革命并没有在中国建立起民主政治,还需要大张旗鼓地宣传资产阶级民主思想,争取实现名副其实的民主共和国。这种政治性结论直接引导了“五四”知识者对思想文化的重视。袁世凯称帝前便已在提倡祭天祀孔,以便从思想体系上为帝制作张本;《新青年》在袁世凯称帝时发表的文章中也便开始具体地反对儒家的“三纲”和“忠、孝、节”等奴隶道德。1916年秋,保皇党康有为上书黎元洪、段其瑞,主张定孔教为“国教”,列入“宪法”,《新青年》便陆续发表了许多文章,从反对康有为扩大到对整个封建伦理道德的批判。这一方面是因为这个复古逆流确与帝制复辟的阴谋有关,而更重要的是当时进步的思想界有一种比较普遍的认识,即认为要想在中国实现民主政治,便必须有一个思想革命,或者如当时所说的“国民性”改造,从而断言“伦理之觉悟为{zh1}之觉悟”——从“中体西用”到“托古改制”,从政治革命到文化批判,“传统”的各个层面至此被想象为一种具有必然联系的整体而遭到彻底的否定,其标志便是普遍皇权与社会文化传统的内在关联得到深刻的揭示,而“中庸”的思想模式,“折中”、“公允”的生活态度被激烈的、否定性的、整体观的思维模式所代替。

vivo指出,“这段话主要的剽袭来源是李龙牧1958年发表于《新闻战线》第1期上的文章“五四时期传播xxx主义思想的重要刊物——‘新青年’”,整句整句抄,一字不改,还原模原样大摇大摆抄袭人家的尾注,好像自己挨着读过《青年杂志》、《新青年》辛辛苦苦找出来的材料一样,真是恬不知耻。”

而vivo在书籍检索过程中,也发现了王彬彬对汪晖的指控颇有不实不当之处,对此也给予了驳斥,如他在回贴中表示,“王彬彬虽然揭发得对,但文章写得也算不上高明,甚至可以说不是什么好货色,他的行文有不少误导成分,具体情形描述得也不是很清晰(比如说,P65虽然是全文抄袭,可前一页的同书引述语句加了脚注),故而拍砖没拍死,给别人留下了反戈一击的余地。”

毋庸讳言,vivo对汪晖教授的学术水平肯定有其个人的看法,他在披露这些证据的同时,也直言不讳地表达了这些看法。这只是他的个人意见,我们认为他有表达意见的自由,而且他所列举的汪晖抄袭证据的效力,与他对汪晖学术水平的评价无关。我们认为,除非“抄袭”这个词的含义有所变化,否则他所提出的这些证据按照一般意义上的对“抄袭”这个词的理解,可以视为铁证。而那些认为证据不足以构成铁证的说法,在我们看来,都只是在偷换“抄袭”这个词的本来涵义。

在vivo之后,另一位【读品】豆瓣小组的网友欧文,也使用和vivo同样的方法得到了新的证据。据查,【读品】现编委与主创人员无人认识欧文,也不了解他的身份和背景。3月30日,网友欧文发表了名为“汪晖《反抗绝望》一书抄袭证据补遗”的贴子(http://www.douban.com/group/topic/10550693/),补充了汪晖涉嫌抄袭的例子。篇幅所限,这里也仅仅选取一例:

“《反抗绝望》第三编第三节《人称与非人称叙事的交织》:pp.390-391

一般说来,叙事模式的划分依据三条标准:故事是以{dy}人称还是以第三人称叙述;叙述者是或不是故事中活动的人物。叙述者表达还是压抑他的主观态 度、评级等等。根据这三条标准可分出两种六类叙事模式,即{dy}人称客观(objective)模式,{dy}人称修辞(rhetorical)模式,{dy}人称主观(subjective)模式;第三人称客观模式,第三人称修辞模式,第三人称主观模式。客观模式意味着叙述者不是行动的人物,不表示主观态度和价值 判断,小说的意识倾向必须由叙事结构的其他部分如情节、人物对比来表达,也可能通过风格手段如比喻、象征、讽刺来表达,鲁迅的戏剧化小说和心理小说基本属 于此类。。

抄袭来源:捷克学者Milena Doleželová-Velingerová(米兰娜•杜勒兹乐娃-维林洁洛瓦;或译M.D.维林吉诺娃)Narrative Modes in Late Qing Novels一文,收入她本人编的The Chinese Novels at the Turn of the Century(University of Toronto Press, 1980)一书。该文有中译《晚清小说中的叙事模式》,谢碧霞译,载于(台北)《中外文学》,1985年14卷4期,1985年9月,第138-160 页。同时收入林明德编《晚清小说研究》,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88年3月版。因为没有注释,所以不知道汪晖是否参照了该汉译,好像是没有。为方便对比,以下使用该文汉译。

《晚清小说研究》pp.545-546(英文本pp.58-59):

【开头这段是我(欧文)的概括】M.D•维林吉诺娃借用Lubomír Doležel的模型指出了两类六种叙事模式:两类包括“第三人称形式”和“{dy}人称形式”,每一类又含“客观的”、“主观的”和“修辞的”三种,故总共 六种叙事模式:(1)第三人称客观模式;(2)第三人称修辞模式;(3)第三人称主观模式;(4){dy}人称客观(旁观者)模式;(5){dy}人称修辞模式; (6){dy}人称主观(个人)模式。然后她展开了分析,以下为作者原文:

在此六种可能产生的叙事模式中,本文所分析的晚清小说只占三种: (一)第三人称客观模式:叙事者不是行动角色,仅有传达故事的作用,不表达个人的主观态度与价值判断,只执行陈述的任务。但必须强调的是,叙事者 的客观性并不意味着作品缺乏意识形态上的旨趣,只是这种旨趣无法从指定给叙述者的言论中明白地呈现出来,而是透过叙事结构的其他成分(亦即情节结构以及人 物对照)和风格技巧(如寓意、象征和讽刺)来表达。以下略”

根据与前面一致的抄袭界定标准,我们认为,除非“抄袭”这个词的含义有所变化,否则网友欧文列举的这些证据也都可以视为汪晖论文抄袭的铁证。

虽然vivo和欧文都是【读品】小组热情的支持者和参与者,但他们都不是【读品】编辑部成员和讲座沙龙活动的主要组织人员。他们搜集汪晖的抄袭证据,抨击汪晖的抄袭行为,都只是他们的个人行为,并未以【读品】名义行事。同样,【读品】编委李华芳所写的博客文章“谁来评价汪晖”(后被网友心岳转贴至【读品】豆瓣小组),也只是他的个人行为,不代表【读品】的观点。【读品】的特点就在于它是一个松散的组织,除了【读品】主编代表【读品】对外联络以外,大家平时主要是网络联系,观点从左到右,从雅到俗,兴趣更是从经济学、社会学到电影、绘画无所不包。以目前【读品】电子期刊编辑部的10位成员为例,10人中有7人从未在【读品】豆瓣小组上发表或转贴任何涉及“汪晖抄袭门”的言论。

而【读品】作为一个整体卷入“汪晖抄袭门”事件,主要起因于4月11日举办的【读品】沙龙。在季风书园董事长严搏非先生的大力支持下,【读品】与季风书园合作的“今天,我们读书”系列沙龙已经持续数年,4月11日是这个系列的第37次活动。【读品】沙龙的组织者邀请了同济大学的陆兴华副教授作为主讲,自由学者徐志跃作为评论,vivo作为特约嘉宾,由【读品】编委、前主编梁捷主持。梁捷与几位沙龙参与者都坦承是陆兴华先生的粉丝,是他博客的读者。因此有论者产生联想,认为【读品】这个品牌和陆兴华先生存在某种形式的“勾结”,“xx车间”这一说法,便是将【读品】和陆兴华先生的blog“理论车间”捏合起来所造出的一个词。

在此,我们有必要声明,【读品】与季风书园合作举办的“今天,我们读书”沙龙此前已经举办了36次,【读品】与意大利领事馆文化处、长宁区图书馆、上海作家协会等机构合作举办的其它活动亦有十数次。我们先后邀请前来进行演讲的学者包括中国政法大学王建勋教授、华东师范大学刘擎教授、美国加州圣玛利学院徐贲教授、上海证交所研究中心经理陆一先生、香港牛棚书院院长梁文道先生、复旦大学郭建教授、复旦大学顾铮教授、复旦大学吕新雨教授、那不勒斯东方大学卡萨奇教授等等。4月17日,上海大学的王晓明教授作为【读品】与意大利领事馆合作的“镜像欧洲”第5期主讲嘉宾参与我们的活动。这些主讲嘉宾的旨趣千差万别,立场分属不同派别,学术观点各不相同,【读品】沙龙的宗旨在于“关注时代,兼容并蓄”,本身并没有偏向,只是力图提供一个自由、开放的交流平台。

4月11日,【读品】邀请陆兴华先生前来主讲,虽然内容涉及到“汪晖抄袭门”,但宗旨却是探讨当下的学术规范与伦理,“汪晖抄袭门”只是陆兴华先生及其他参与者在讨论过程中为了阐发观点而援引的例证。毋庸讳言,由于这一事件的知名度,它也是与会者非常关心的一则例证,但讲座的题目和主旨都并非特别针对“汪晖抄袭门”而定。沙龙的整个过程都有录音资料,必要时我们将在网络上予以披露。

【读品】电子期刊在以往的95期中发表过上千篇书评,用过1篇陆兴华先生的稿件,未评论过陆兴华先生著、译的书籍,他只是【读品】数百位撰稿人之一,【读品】和陆兴华先生的合作关系可谓简单之极、正常之极。我们认为,只有出于一种无聊的阴谋论想象,才能虚构出【读品】和陆兴华先生之间的合谋关系。

近日天涯论坛上亦有人发贴“认清南都集团在汪晖事件上的角色”,(http://www.tianya.cn/publicforum/content/books/1/132834.shtml),指责南方报业集团炒作“汪晖抄袭门”事件,称【读品】小组“倒汪”,并暗示两者之间的关联。我们在此正式澄清,【读品】品牌与南方报业集团没有任何或合作关系。【读品】编委与撰稿人,有不少人曾为《南方都市报》、《21世纪经济报道》等媒体供稿,但这些行为都与【读品】品牌无关,【读品】举办的历次沙龙活动中,也从未与《南方xx》、《南都周刊》等机构合作,历次活动都有记录,可资考察。“汪晖抄袭门”发生以后,【读品】编委及主创人员没有在包括南方报业集团在内的任何纸质媒体上撰文讨论此事。vivo亦表示,确有一些纸媒邀请他就“汪晖抄袭门”事件写稿。但他并不信任任何媒体,坚持在网络上披露发现的证据和发表对汪晖先生的看法。

事实上,在“汪晖抄袭门”事件中,【读品】不仅和陆兴华先生之间只是正常的合作关系,也没有其他所谓的学术界后台。最关心【读品】成长的学者,莫过于曾经为《读品2006》和《读品2007》两书写序的北京大学的汪丁丁教授和北京航天航空大学的高全喜教授两位先生,而他们与汪晖交情之笃,早已为圈里人所共知。此次“汪晖抄袭门”事件中,他们都保持了审慎的沉默。

虽然部分【读品】支持者对汪晖先生的学术成就有颇为负面的看法,但这只是他们的个人见解,不代表【读品】。作为【读品】负责人,我们自知才疏学浅,无力也无意对汪晖先生的学术成就作出任何评价。但我们认为,并且坚持认为,“汪晖抄袭门”事件所涉及的是事实认定的问题,而无需评价汪晖先生的学术成就。作为人们熟知的“国际知名学者”,对于【读品】豆瓣小组的几位网友所搜集到指证汪晖先生抄袭的证据,汪晖先生有必要给出一个解释。而在vivo和欧文等几位搜集证据的网友在网上遭到无端的围攻和谩骂之时,我们别无选择,只能义无反顾地站在事实一边。

尽管如此,对于网上近日掀起的对【读品】作为一个品牌的种种不实指控,我们原希望清者自清、浊者自浊,并不准备以【读品】的名义作出回应。迫使我们改变态度的,是署名魏行的一篇题为“媒体暴力与学术独立”的特稿文章,4月15日发表于由北京大学中文系一批师生共建的左岸文化网上(http://www.eduww.com/Article/201004/27357.html)。

魏文称“豆瓣读品网站是vivo这样的网民活动频繁的地方。中国思想论坛http://www.zhongguosixiang.com作为一个严肃的学术性论坛怎么会和豆瓣读品http://www.douban.com/group/dp/这样的网站发生激烈的交锋呢?”

我们严正声明,魏文的这一说法纯属不实之词。【读品】豆瓣小组有近1.5万名成员,在近日大量涉及“汪晖抄袭门”的讨论贴子中,既有像vivo、欧文这样指认汪晖抄袭的网友,也有像ID“苏门答腊”、“sappho”等否认汪晖抄袭的网友,小组管理员从未因为观点分歧而删、封贴子,改变讨论方向。

至于“中国思想论坛”与【读品】豆瓣小组的激烈交锋更是无稽之谈。作为【读品】负责人和【读品】豆瓣小组管理者,我们与“中国思想论坛”从未有过任何意义上的接触。从中国思想论坛的自我介绍来看,这个网站由华东师范大学中国哲学学科主办,在【读品】主要负责人中,无人认识“中国思想论坛”的主办者,也无人在“中国思想论坛”上注册发贴。

我们猜想,魏文对【读品】所制造的不实之词,或许与ID为“心岳”的网友在“中国思想论坛”被封有关。【读品】部分负责人在4月11日的沙龙上,{dy}次认识心岳。在此之前,【读品】负责人从未知道心岳是何许人,他从未参加过此前任何一次的【读品】沙龙,【读品】电子期刊上也从未刊发过任何一篇心岳或者与心岳有关的文章。心岳加入【读品】豆瓣小组后,曾发贴批评“中国思想论坛”,并邀请“中国思想论坛”的版主来【读品】小组回应讨论。在没有违反小组讨论原则的情况下,【读品】管理员未加干涉。后来,自称是“中国思想论坛”版主的ID“大粽子”的网友也在【读品】小组里做了回贴。此事纯属他们两人的个人行为,与【读品】毫无关系,尽管有人在“中国思想论坛”上指责【读品】小组为“xx车间”,【读品】此前也从未做过任何回应。魏文所谓两个论坛“激烈的交锋”,不过如此而已。

魏文多处宣称,“心岳则是豆瓣读品的主干分子之一”、“豆瓣读品迅速做出了反应,以vivo为首的读品网民发现了一个新的兴奋点”。而前文早已澄清,心岳和vivo只是【读品】豆瓣小组近1.5万名小组成员中的普通两位,既非【读品】编委,也非【读品】沙龙的组织者。魏行先生如果有心查阅一期【读品】电子期刊的版权页或者略微浏览一下【读品】的活动,也不至于昏昏然做此判断。

魏文信口雌黄,令人莫测高深。我们认为,这篇文章已经不仅仅是在“汪晖抄袭门”事件上转移视线和对【读品】予以污名这样简单,而是涉及到了大是大非的问题上混淆视听,指鹿为马。因此我们不得不辨,亦不容不辨。

首先,文章说我们不属于学术界却干涉学术界中事务。确实,正因为我们不属于学术界,所以我们才对学术界的各种隐性规则百思不得其解;正因为我们不属于学术界,所以我们才无法理解为何一件在普通人看来无法抵赖的抄袭事件,在某些学术界人士那里就可以通过“八十年代学术风气”等显然无法取信于人的说辞来曲为辩护;正因为我们不属于学术界,所以我们才无法理解为何某些貌似最提倡建立学术规范的人士,在这起事件中会刻意忽略汪晖的《反抗绝望》一书是否有违学术规范这一不难求证的客观问题,而将矛头指向举报者的主观动机;正因为我们不属于学术界,所以我们才无法理解为何某些学术界人士会公然宣称“抄袭也是一种创见……是将来写学术史的资料”。正因为我们不属于学术界,所以我们才无法理解,为何某些学术界人士在这一事件中的表演,竟然会和明朝末年阉党“缇骑四出”的情景如此相似。

我们固然自知【读品】不属于学术界,但魏文说【读品】是像红卫兵一样使用语言暴力、搅乱学术界生态的“媒体”,这也实在太抬举【读品】了!【读品】算什么媒体啊!它所指称的只是一份没有稿酬、也没有编辑费的小圈子公益性的电子杂志,是陕西南路季风书园逼仄的咖啡廊里举办的一系列公益小众讲座,是豆瓣网上15万个兴趣小组中的一个普通的小组,受众不过是商业氛围下已越来越稀缺的读书人,所坚守的不过是独立的价值判断。四年多来,【读品】的组织者不断面对着经济困难、场地无着、外部压力等困难,全凭诸多同道的一路扶持得以维续。但我们从未因此在刊物上刊登过一则广告,发表过一篇软文,也从未因为外部压力而改变期刊或讲座内容上的独立性和思想追求。

反观衮衮诸公,“抄袭门”事件的主角汪晖先生,是国际知名学者、清华大学教授、《读书》杂志的前任主编。为汪晖先生辩护的钱理群先生,是北京大学教授、鲁迅研究“泰斗”;为汪晖先生辩护的杨念群先生,是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新史学”的倡导者;为汪晖先生辩护的靳大成先生,是中国社科院文学所研究员;为汪晖先生辩护的舒炜先生,是三联书店资深学术编辑;为汪晖先生辩护的陈赟先生,是华东师范大学副教授;为汪晖先生辩护的陆扬先生,以余英时先生高足的身份在国内学术界左右逢源。前面已经提到,发表污蔑【读品】的《媒体暴力与学术独立》一文的,是北京大学中文系一批师生创建的“左岸文化网”。原来诸公都没有话语权,都无法操纵公众舆论,而有北京大学中文系作后台的“左岸文化网”也都不算“媒体”,反倒是以一批“80后”年轻人为主体,没有任何后台,几乎纯属自娱自乐的【读品】才是足以搅乱学术界生态,令某些人必欲污名化、必欲除之而后快的暴力“媒体”。颠倒黑白,瞒天过海,有如是乎?

{zh1},我们愿重温林肯的名言:You may fool all the people some of the time; you can even fool some of the people all the time; but you cant fool all of the people all the time. (“你能在一段时间里骗过所有人,你也能在所有时间里骗过一些人,但你不能永远骗所有人。”)

周鸣之 【读品】编委,执行主编
梁 捷 【读品】编委,前主编
李华芳 【读品】编委,前出品人
聂日明 【读品】编委,【读品】豆瓣小组组长

2010年4月16日

本声明全文请点击:http://goo.gl/Gjzc
本声明PDF版本,请点击此链接:http://goo.gl/awoF。
本声明正式发布于2010年4月16日刊发的【读品】第5卷第4期。
与【读品】相关各项事宜,请致信dupinjournal@gmail.com。


郑重声明:资讯 【【读品】关于卷入“汪晖抄袭门”所引发的系列事件的严_天涯博客_有见识的 ...】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