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选购主板
1、 如何选购主板?主板几大要素——PCB板

  首先,看主板的厚度,厚者为宜。再观察主板电路板的层数及布线系统是否合理。把主板拿起,隔着主板对着光源看,若能观察到另一面的布线元件,则说明该主板为双层板;否则就是四层板或多层板,选购时应该选后者。仔细观察主板各芯片的生产日期和型号、品牌标识。各芯片的生产日期不宜超过三个月,芯片上的标识要清晰可辨,无划痕等明显印迹。大多数市面上没有特殊标明的均为四层PCB,小编的经验是现在千元以内除非抛货跳水的基本上都是四层。有些人会问是不是6层板比4层板好呢?不可否认六层由于屏蔽层的缘故,更加容易设计出稳定的产品,但产品的稳定并不能简单人为层数越多越稳定,重要的还是在于RD和Layout的水准。

其次,要看主板PCB板的大小,ATX的全尺寸是305×240MM,当然只要还能满足机箱固定的前提之下设计的时候可以缩小。如果你发现哪个板子是300*xxx、295*xxx的话,其他不用看拉,一定是张偷料板!因为那样的PCB仅仅只是省了¥2而已,其他可想而知。

2、如何选购主板?CPU供电

  CPU、内存、显卡这三大配件直接决定了整机的性能表现,我们所购买的主板是否能够为这三大配件提供充足稳定的供电环境,也就成为了一个相当重要的因素。CPU的供电电路通常是由电容、电感线圈、场效应管(MOSFET管)这三大部分所组成。除了能够为CPU提供更加纯净稳定的电流之外,还起到了降压限流的作用,以此来保证CPU的正常工作。

现在最常见的组合方案是由“N颗电容+1个电感线圈+N个场效应管”组成一个相对独立的单相供电电路(图1),这样的组成通常会在CPU供电部分出现2~4次,也就因此出现了两相供电、三相供电甚至是四相供电。

  由于现在主流CPU的功耗过高,所以CPU供电电路采用多相供电是降低主板内阻及发热量的有效途径,少数主板甚至在场效应管上安装散热片,也是为了保证CPU供电电路的稳定运
虽然三相或两相电源并不xx决定CPU供电电路的好坏(比如说华硕主板很多都采用了两相电源),但对于大多数二三线主板厂商的产品来说,三相确实要比两相电源优秀了许多。

  在单相供电电路中,电容和电感线圈的规格越高以及场效应管的数量越多,就代表了供电电路的品质越好。一般情况下,日系的SANY(三洋)、Rubycon(红宝石)、KZG电容比较优秀,台系的TAICON、OST、TEAPO、CAPXON等品牌的电容也可以考虑。少数xx的超频版主板还会采用化学稳定性极好的固态电容,彻底杜绝了电容爆浆现象的发生。

至于电感线圈的辨别也颇为困难,有些主板采用的线圈线径很细,绕组很多的电感线圈。有些则采用了绕线圈数较少,线径很粗的线圈。线径很粗的线圈采用的是高导磁率、不易饱和的新型磁芯,所以不需要很多的绕线圈数就可以得到足够的磁通量,因此也被越来越多的主板生产商所采用。少数xx的超频版主板还会选用屏蔽式电感线圈,其性能也更加优秀。


3、如何选购主板?电容(一)

电容分类

  主板在电容的选择方面也同样非常重要,电容是储存电荷的容器,它的作用是保证电源对主板及相关配件的供电稳定性,过滤掉电流中的杂波,再将纯净的电流输出给cpu和内存等配件。电容对主板稳定性影响较大,尤其是主板供电电路所使用的电容,这部分电容主要对输入电流做{dy}次过滤,如果这部分电容出现问题将直接影响电脑的稳定性。
按产地,主板电容主要分为台系和日系两种。日系品牌有:NICHICON,RUBICON,RUBYCON(红宝石)、KZG、SANYO(三洋)、PANASONIC(松下)、NIPPON、FUJITSU(富士通)等;台系品牌有:TAICON、G-LUXCON、TEAPO、CAPXON、OST、GSC、RLS等。

日系三洋电容


台系电容

一般说来日系电容性能比较好,在耐压、耐温、使用寿命等方面都比台系电容优秀,早期的电容"爆浆"事件,也没有发生在日系电容上,因此如果你要选择一块超频性、稳定性兼备的主板,不妨看看主板上的电容。台系电容虽然性能相对稍差,不过如果主板的pcB设计、铜箔走线都较为规范,那么在使用中一般也不会出现什么问题。很多朋友以为采用日系电容的主板超频性一定好。其实超频不仅和电容有关,还和主板电路设计、时钟芯片、电源、BIOS设计等都有关系,不是单靠电容就能决定的,某些采用台系GSC电容的主板超频性同样很好。但是日系电容对主板稳定性还是有所帮助的。

  按类别,主板电容又分为固态电容和液态电容。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一下什么是固态电容和液态电容呢。固态电容全称为:固态铝质电解电容。它与普通电容(即液态铝质电解电容){zd0}差别在于采用了不同的介电材料,液态铝电容介电材料为电解液,而固态电容的介电材料则为导电性高分子。

固态电容

  如今的很多做工优秀的主板都采用固态电容,那么固态电容有什么优点呢?

  那固态电容又好在哪里呢?对于经常去网吧或者长时间使用电脑的朋友,一定有过或者听过由于主板电容导致电脑不稳定,甚至于主板电容爆裂的事情!那就是因为一方面主板在长时间使用中,过热导致电解液受热膨胀,导致电容失去作用甚至由于超过沸点导致膨胀爆裂!另一方面是,如果主板在长期不通电的情形下,电解液容易与氧化铝形成化学反应,造成开机或通电时形成爆炸的现象。但是如果采用固态电容,就xx没有这样的隐患和危险了!

爆浆的电容

  由于固态电容采用导电性高分子产品作为介电材料,该材料不会与氧化铝产生作用,通电后不致于发生爆炸的现象;同时它为固态产品,自然也就不存在由于受热膨胀导致爆裂的情况了。

  固态电容具备环保、低阻抗、高低温稳定、耐高纹波及高信赖度等优越特性,是目前电解电容产品中{zg}阶的产品。由于固态电容特性远优于液态铝电容,固态电容耐温达摄氏 260度,且导电性、频率特性及寿命均佳,适用于低电压、高电流的应用,主要应用于数字产品如薄型DVD、投影机及工业计算机等。
电容的重要指标

  容量:电容的容量,即储存电荷的容量。容量的基本单位为法拉(F),不过在主板上我们常见的是微法(μF)、皮法(pF)等单位(换算关系为1法拉=1000000微法,1微法=1000纳法=1000000皮法)。容量都是直接标出的,如GSC 4700μF,一般来说该指标是越大越好。主板电容的容量一般都是直接标注的,Intel要求cpu供电电路的滤波电容单个容量至少在1000μF以上,而现在的电容容量多在2000μF~4000μF之间,部分主板采用了容量为5000μF的电容,内存槽附近的电容容量多在1000μF~1500μF之间,容量较小的电容很难提供给CPU、内存以充足的纯净电流,有些老式主板升级CPU后出现的不兼容问题实际也源于此。一般说来电容容量越大越好,不过这也不是{jd1}的,大容量的电容不易过滤出高频干扰信号,而多个小容量电容并联却比单个大容量电容更有效、更稳定。再者这和主板的走线、电源设计也有一定的关系,但是如果你的主板上到处都是100μF左右的小电容,那主板质量也好不到哪里去。

耐压值:它是指在额定温度范围内电容能长时间可靠工作的{zd0}直流电压或{zd0}交流电压的有效值,不同电容有着不同的耐压值,大都6.3V~16V之间。

耐温值:耐温值表示电容所能承受的{zg}工作温度。耐温值在另一方面也说明了电容的品质,主板上的电容耐温值多为105℃,而如果你的主板电容耐温值为85℃,那多半是厂商过于节约材料的结果,低耐压值的电容在使用上没问题,不过当CPU处在超频状态时发生"爆浆"的几率会比较大。

其他指标:有的电容上还有一条金色的带状线,上面印有一个大大的空心"I"字母,它表示该电容属于LOW ESR低损耗电容。有的电容还会标出ESR(等效电阻)值,ESR越低,损耗越小,输出电流就越大,低ESR的电容品质都不错。


5、如何选购主板?主板选购几大要素——整体布局

整体布局

  设计良好的主板,先撇开用料做工不谈,看整体的布局,包括芯片的摆放、电容和接插件的位置安排都有学问,前段时间曾爆出的某某品牌电脑有飞线问题,其实本质上就是布局的问题,是设计团队实力或是不甚用心所至。
如果一款板子布局零乱,实现某一功能的芯片和相应的电容电阻之类的元器件相隔较远,主板电路势必出现交叉和干扰,进而影响到系统的稳定性和超频能力。


同时,cpu插座的位置很重要。如果CPU插座过于靠近主板上边缘,则在一些空间比较狭小或者电源位置不合理的机箱里面会出现安装CPU散热片比较困难的情况(尤其在你想更换散热器而又不想把整个主板拆出来的情况下)。同样的,CPU插座周围的电容也不应该靠得太近,否则,一是安装散热器不方便甚至有些大型散热片根本就没法安装(比如过去一些涡轮风扇就没法安装在某些主板上,除非你将其砍掉一块),二是有可能损坏电解电容。


再比如各种接口的位置摆放,通常{zh0}的做法是把扩展接口放到板子的边缘,从而方便拔插。假如一款主板的IDE接口被放到了主板中央位置,很显然是不符合标准的,因为这势必会造成IDE排线对其他设备比如CPU风扇和各种扩展卡之类的纠缠和冲突,这样的板子显然是设计的时候欠考虑,使用的过程中也会造成不少不必要的麻烦。

  另外一方面,主板布局还有一个部件间距的问题,如果某些插槽和其他部件之间距离太近,就可能会影响到内存或者显卡等部件的安装,比如上图中的板子可能就难以安装较大的散热器。

6、如何选购主板?主板选购几大要素——主板走线
  
   6.1、时钟线等长概念
  在一块主板上,从北桥芯片到CPU、内存、AGP插槽的距离应该相等,这是主板设计的基本要求,即所谓的“时钟线等长”概念。作为CPU与内存连接桥梁的北桥芯片,在布局上是很有讲究的。例如,部分有开发实力的主板厂商,就在北桥芯片的安排布局上采用旋转45度的巧妙设计,不但缩短了北桥芯片与CPU、内存插槽及AGP插槽之间的走线长度,而且更能使时钟线等长。
  
   6.2、蛇行走线的误区
  蛇行线是一种电脑主板上常见的走线形式。主板上的走线设计是一门专业学问,有人认为蛇行线越多就说明有越高的设计水平,这个观点是错误的。
其实,在一块主板上采用蛇行线的原因有两个:
  一是为了保证走线线路的等长。因为像CPU到北桥芯片的时钟线,它不同于普通家电的电路板线路,在这些线路上以100MHz左右的频率高速运行的信号,对线路的长度十分敏感。不等长的时钟线路会引起信号的不同步,继而造成系统不稳定。故此,某些线路必须以弯曲的方式走线来调节长度。

另一个使用蛇行线的常见原因为了尽可能减少电磁辐射(EMI)对主板其余部件和人体的影响。因为高速而单调的数字信号会干扰主板中各种零件的正常工作。通常,主板厂商抑制EMI的一种简便方法就是设计蛇形线,尽可能多地消化吸收辐射。
  
  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虽然采用蛇行线有上面这些好处,也并不是说在设计主板走线时使用的蛇行线越多越好。因为过多过密的主板走线会造成主板布局的疏密不均,会对主板的质量有一定的影响。好的走线应使主板上各部分线路密度差别不大,并且要尽可能均匀分布,否则很容易造成主板的不稳定。
6.3、忌用“飞线”主板
  判断一块主板走线的好坏,还可以从走线的转弯角度看出来。好的主板布线应该比较均匀整齐,走线转弯角度不应小于135度。因为转弯角度过小的走线在高频电路中相当于电感元件,会对其它设备产生干扰。
  
  而某些设计水平很差的主板厂商在设计走线时,由于技术实力原因往往会导致{zh1}的成品有缺陷。此时,便采取人工修补的方法来解决问题,这种因设计不合理而出现的导线,称之为“飞线”。如果一块主板上有飞线,就证明该主板的走线设计有一些问题。



郑重声明:资讯 【如何选购主板】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