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经济发展目标的定位- 梁树广- 职业日志- 价值中国网:网络就是社会 ...
近来,大家比较xx的就是我国2009年宏观经济发展形势,如何看我国经济宏观经济形势,一般来说就是看我国的GDP和经济增长率。GDP的统计是靠统计局核算,想象一下把960多万平方公里地方的产值加总起来是多么大的工作量,同时能核算出来一个总数是一件多么不可思议的事情。因此,即使是学经济学的专业人士都有点怀疑其真实性。不过最终我国公布了2009年我国的GDP为335353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8.7%,看到这个数字,估计全国人民都振奋了。因为这是在金融危机背景下取得的成绩。可是这个数字又给我们带来什么?
在我国经济发展目标的衡量也深受其影响。在改革开放以前及初期,我国使用的国民收入核算体系是物质产品平衡表体系 (The System Of Material Product Balances,简称MPS),从1985年开始,我国对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理论基础、指导思想和核算模式等进行反复研究。国务院于1992年8月发出《关于实施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方案的通知》,正式开始在我国实行SNA体系,GDP也成了我国一个最为重要的经济指标,别说经济学的专业人士,连一般老百姓都十分xx。
长期以来,对GDP的迷恋甚至是崇拜到处弥漫,GDP成了衡量一切涵盖一切的惟一指标,特别是一些地方政府,检验发展的指标已经被理所当然地理解成了经济发展的速度,经济发展了,官员得到升迁的机会就大。为了GDP数字的增长忽视了社会成本,忽视效益、效率、质量,不计增长的代价和方式。根据中科院可持续发展战略课题组牛文元教授的统计,中国的高速增长是用生态赤字换取的,“扣除这部分损失,纯GDP只剩下78%”。
GDP指标自从它产生以来就带着自身的缺陷,对GDP的批评的历史也与GDP的历史一样长远。在20世纪60年代,罗伯特·肯尼迪竞选总统时就曾尖锐地指出,“GDP衡量一切,但并不包括使我们的生活有意义这种东西”。还有 “破窗理论”——这个故事讲述的是敲破一扇窗户导致GDP增长的似是而非的链式过程:敲破窗户可以为补窗工匠提供更多的工作岗位,玻璃店得以增加销售额,玻璃厂企业面临做大了的市场,就能生产更多的玻璃,创造更多产值,由于敲破窗户的刺激,使整个社会的产值增加。我国各个地方实际就有很多这种做法,为了增加当地的GDP,不断大兴土木而变相增加GDP。还有一些地方扩大政府投资,而不是为增加人民福利为目标,有时为了增加GDP还损害了人民的福利。可以说GDP指标为刺激经济发展做出了一定贡献,也有时损害了人民的福利。  
     此外,人们对GDP的批评还包括:不能衡量社会成本,尤其是环境成本;不能衡量增长得代价和方式,不能衡量效益、质量和实际国民财富,不能衡量资源配置的效率,以及不能衡量分配,更不能衡量诸如社会公正、快乐和幸福等价值判断。同时GDP指标也造成了我国经济增长方式当前很多只注重数量还不注重质量的粗放式增长方式。可以说我国当前很多问题,GDP指标是不能衡量,尤其当前的收入分配差距和社会公正问题。
人均GDP即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将一个国家核算期内(通常是一年)实现的国内生产总值与这个国家的常住人口(目前使用户籍人口)相比进行计算,得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是衡量各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一个标准,为了更加客观的衡量,经常与购买力平价结合。例如,2001年,初步统计北京市国内生产总值为28175700万元,年平均户籍人口为1112万人,那么,人均GDP=28175700÷1112≈25338(元)/人,折合成美元(年平均汇率8.276),即25338÷8.276≈3060(美元)/人。
人均GDP常作为发展经济学中衡量经济发展状况的指标,是划分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重要指标之一,也是人们了解和掌握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宏观经济运行状况的有效工具。一谈到总量指标我国就能排在世界的前面,但是人均指标就在后面,同样拿人均GDP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就明显和发达国家有差距了。2008年我国人均GDP为2911.83美元,而美国为45790美元、日本为33525美元、德国为33535美元。全球人均GDP为9900美元,{dy}位为卢森堡为78985美元,(资料来源世界银行)。可见我国人均GDP还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与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仍存在差距,还处于发展国家水平。
减缓贫困目标可以说是从总体人民福利水平考虑。减缓贫困是指所有直接或间接地改善穷人获得财产的行为。对贫困的界定和研究,主要存在两种基本思路,即:{jd1}贫困和相对贫困,又称{jd1}剥夺和相对剥夺。{jd1}贫困通常是从人的基本需要方面界定的,它表现为个人或家庭所支配的收入不能维持人的基本生存所需的福利和消费的状况,因此,这种方法又叫贫困研究的生理生存方法、营养方法,在更广泛的意义上常被称为贫困研究的行为主义方法或食品份额方法。相对贫困或相对剥夺主要表征的是不平等现象,因此相对贫困通常是将收入{zd1}的10%20%的家庭收入与其他家庭的收入进行比较,并采取一定的方法进行测量。
国外学者指出,发展实际上就扩展人们享有真实自由的过程。自由就是有理由珍视那种生活的可能行为,免除痛苦的能力。有时在看欧美电视剧时,就感觉他们的自由空间是相对我国来说是比较大的,这也许是一个经济发展到高级阶段的标志,所以,当我们选择的空间越来越大,享受到自由的权利越来越大时,我国的经济发展也就达到了一个高级阶段。在现实生活中,自由往往意味着选择的机会。机会越多越自由,机会越少越不自由。这里的自由包含言论自由、行动自由、通信自由、婚姻自由、选举自由、迁徙的自由、信仰的自由等。
随着科学进步和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人口剧增、资源消耗加快、环境污染等重大问题日益突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面临威胁。1989 年“联合国环境发展会议 ”(UNEP) 专门为“可持续发展”的定义和战略通过了《关于可持续发展的声明》,认为可持续发展的定义和战略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含义:(1) 走向国家和国际平等;2) 要有一种 支援性的国际经济环境;(3) 维护、合理使用并提高自然资源基础; (4) 在发展计划和政策中纳入对环境的xx和考虑。
我国经济发展目标还处于{dy}阶段即注重GDP阶段,不过从最近的两会看出,已经开始注重人均GDP指标,这说明我国经济发展目标也是在不断前进,不过在减缓贫困目标尤其是减缓最贫困的20%人的生活水平还有很多需要做。人民选择的权利和自由方面还有待进一步的推进,不过国家已经开始注意到可持续发展目标,提出了一些衡量指标。但是我认为当前可以在全国各省建立人类发展指数指标和人均GDP指标来衡量各个地方的发展水平是比较合理的,因为这两个指标容易量化同时也综合反映了人民的福利水平。国家的经济发展目标应该始终是为人民的福利而着想,这才是我们人类发展的最终目标。

 

郑重声明:资讯 【漫谈经济发展目标的定位- 梁树广- 职业日志- 价值中国网:网络就是社会 ...】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