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药流通企业信息化现状及应对策略(二)-沙儿飞飞-搜狐博客

中国医药企业信息化对策

  1. 对政府主管部门的政策建议

  ● 加强组织领导,牵头制定统一的
 标准规范问题已经成为制约中国医药信息化建设的“瓶颈”,企业迫切希望能以国务院信息办来牵头,国内外主要应用商和提供商广泛参与制定中国医药信息化建设的统一标准规范,这样既可以有效减少标准不统一所带来的浪费,又能汲取国外相关行业信息化建设的经验教训,提高中国医药信息化建设的效率。

  事实上,除了政府外,在推进医药企业信息化标准化建设方面,还要从两个方面加强工作:一是从医药企业角度,从强化这一源头抓起,完善企业的计量、检测体系,加强计量、检测工作,加强标准化管理,确保各项标准的先进性和科学性; 二是从行业发展的角度,强化整个医药行业的标准规范建设。我们调研发现,一些大型企业正在制定自己的信息化标准,而兼容和涵盖全行业的信息化标准建设工作却严重滞后。无标先行,不仅会浪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也为企业内部和企业间的数据交换与共享带来许多不应有的问题。

  ● 增加资金扶持

  调研表明,相比之下,制药企业更希望政府相关部门在“资金投入”和“培训”方面有所作为; 医药流通企业更希望政府相关部门在制定“标准规范”和“组织领导”方面多下功夫。

  ● 加强安全管理

  信息安全问题是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特别是电子商务网络中的购物、交易和结算中心的安全问题。但仅这些还不够,还要针对医药行业的特点,进行各种专门的研究分析,保证医药信息,特别是医药商务信息的安全。

  2. 对行业主管部门的对策建议

  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医药企业对医药行业部门给予厚望,其中,特别希望行业协会这样的医药行业管理服务部门能够尽快建立“”,在广泛征求医药企业意见的基础上,尽快出台“行业规划”,制定出信息化建设的“行业标准”,开展相关“培训”。此外,由于大多数医药企业认为,不同企业间的信息化建设具有可比性,因此,他们迫切行业协会能够在科学高效原则指导下,实施医药信息化“示范工程”。

  3. 对医药企业的建议

  最重要的是企业要从思想认识、业务整合、资金、人才等方面打好基础,把信息化工程作为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的必然需要,把信息化工程作为企业的“一把手”工程,建立和加强CIO机制的建设。在具体实施时,医药企业应当摒弃“”的思想,在与软件供应商充分沟通的基础上,以GMP和GSP认证为契机,通过引入相应管理软件,实现以供应链管理为目标,以商流、信息流、资金流三流合一为内容,将企业的人、财、物、购、销、存统一进行管理,促进企业信息流、资金流、物流、工作流的集成和综合,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不断提高企业管理的效率和水平,进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竞争能力。

  4. 对软件提供商的建议

  ● 从医药信息化投入总体变化趋势看,与2004年相比,样本企业中计划在2005年增加投入的企业数量递增58%。联系医药企业硬件投入多投入少的事实,软件提供商需要认真研究医药信息化重点应用系统现状及其趋势,有针对性地调整产品结构,在产品的集成性、开放性和可扩展性上下功夫,提高服务水平,切实帮助医药企业提升竞争力。

  ● 当前需求导向成主流,应用主导地位增强,应当以GMP/GSP认证为契机,开发生产符合GMP/GSP管理要求的完整,集成医药企业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 帮助医药企业建立和优化产品质量预警机制和质量审核的业务流程。

  ● 鉴于电子商务已经成为医药行业发展的大势,坚持以“产品{lx1},服务{dy}”的理念,以先进的系统结构和先进的功能模块服务于国内医药生产经营企业电子商务的顺利开展,并注重培育民营医药企业和中小型医药企业市场。


    电话:010-57186620
    传真:010-57186620
    邮箱:
    QQ1: 602443530
    QQ2: 994419415
   

郑重声明:资讯 【中国医药流通企业信息化现状及应对策略(二)-沙儿飞飞-搜狐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