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报道》临洮专刊第二十七期- 为农民说话的西部记者的日志- 网易博客

《新农村报道》临洮专刊第二十七期

2010-04-15 13:21:58 阅读8 评论0 字号:

古稀老人的苦与乐

    本报临洮讯  “共产党太好了,给我这个孤老头子办上了低保,还要给我面粉”,老人喜笑颜开的的谈着党的好政策,有时也谈点过去那不堪的岁月,当谈到未来,老人脸上一脸的茫然:“我一个人生活,年轻的时候就这样过来了,也没有觉得什么,现在70岁了,我的眼睛也不好,身体越来越不行了,如今不缺钱,不缺面,我就希望每天有人能给我做一碗饭。唉!哪天我死了都没人知道”。老人几乎要流下泪水。清明前夕,记者见到了年近70,一生独身一人的甘肃省临洮县太石镇张家岭村村民杨国满老人,由于条件的限制,老人终身未娶。

    是啊,年轻的时候生活好过,但当他回头一看70岁苍老的身躯时,却不知自己到底该怎么办?

据本报曾经报道,近年来,临洮县不断加大对农村五保对象的救助力度,2009年在以前的基础上再次提高了供养标准,分散供养标准由1506元提高到1853元,集中供养标准重新确定为2316元。已为1735户1907人农村五保对象发放1-12月份五保供养金405.16万元,累计为45户五保对象发放医疗救助金4.6162 万元。但是,还有很多象杨国满这样的老人,自己何时能吃上别人做的一碗热饭啊?(向军  文   图)

编后语:“五保家园”一个很温馨的词,临洮县“五保家园”建设的的确不错。面对农村的孤寡老人,我们还是希望有关职能部门的领导在加快城镇以及小城镇建设的同时,也能更加加快给这样的农村孤寡老人建设多个温馨的“五保家园”,让我的社会变得更加和谐。

图一:老人独居的房屋

图二:佝偻着身躯的老人一脸的茫然

 

 

 

 

临洮干部群众播绿忙

本报临洮讯(通讯员  苟惠姣  漆 勇  靳忠亚 蔡小军 )春回大地,万物复苏,正是植树造林的黄金时节。临洮县抢抓时机,把植树造林作为当前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在临洮大地上掀起了春季植树造林的高潮。

早春的临洮依然夹杂着丝丝凉意,但这些丝毫没有影响全县干部群众高涨的植树热情。近日,在新添镇三十墩的山坡上,该县四大班子领导、县直部门及驻临单位的领导职工和城区部分学生一同挥锨舞镐、挖坑铲土、植树浇水,干劲十足。从整穴、栽种到填土、浇水,每道工序都一丝不苟,确保种植一棵成活一棵。当天有4000多人参加了植树活动,共植树11600多棵。参加当天植树活动的卫生局局长李映柏告诉笔者:“除了几个办公室值班人员外,局里其他同志都来植树了,大家植树的热情非常高,70多个人总共高质量栽种了420多棵刺槐,超额完成了任务。”

为了确保今年春季植树活动的顺利开展,临洮县及早着手,从三月初就开始规划责任区域、准备苗木,并制定下发了《植树造林活动实施方案》,成立了以县长石琳为总指挥的植树领导小组,召开了全县义务植树动员大会,会上不但从挖坑、选苗、浇灌到成活后的管护制定了一整套严格的标准和要求,而且同各乡镇、县直各单位都签订了植树造林目标责任书。

据该县林业局局长朱殿诚介绍,为了实现造一片、活一片、绿一片的造林目标,他们坚持“三定五包”的植树工作责任制,“三定”即定时间、定任务、定标准,“五包”即包整地、包栽植、包浇水、包成活、包管护。各单位承包期满一年后,林业局将组织人员对其承包的地块和树木进行验收,成活率达不到要求的承包单位要自筹苗木进行补栽,直到验收合格后交林业局管理。

在县直和驻临单位开展植树活动的同时,该县各乡镇还结合各自实际,积极组织辖区内群众和干部学生开展美化家园行动。南屏镇康家沟村的面山上,700多名当地干部群众和学生几人一小组,自愿分工,密切协作,有的挥舞铁锄把新鲜的泥土从土坑中点点挖出,有的把树苗植入坑内,有的用铁铲把土培紧,有的到水沟里取水进行浇灌,过程井然有序,气氛热烈活跃。为了保证成活率,镇上还从县林业局请来了技术人员,他们跑上跑下忙着给大家讲解植树要领,坑要挖大,植上踏实,水要浇足,边讲解,边示范。据该镇党委书记桑育雄介绍,今年,全镇计划义务植树达300多亩。

植树造林,三分造,七分管。多年的造林实践证明,造林是前提,成活是基础,管护是关键。只有造好林木才能保成活,只有管护工作跟上了,才能有保存率。因此,临洮县强化造林管护机制,做到有树必有人管,管护责任、管护权利和管护利益相统一。同时,他们坚持依法行政,健全护林防火责任制,严厉打击毁林盗伐行为,对因管护不力,影响林木成活率,甚至造成林木毁坏的,对当事人不仅追究责任,进行经济处罚,还要责令限期补种。加强对干部群众的道德教育,营造出了“造林光荣,毁林可耻”的良好氛围。

目前,该县的春季植树造林工作仍然有序进行,昔日的荒山秃岭逐渐披上了“绿装”。截止当前,全县共完成西岩山、中铺、三十墩等城区面山治理6000多亩,建成绿色通道400多公里, 完成退耕还林41.5万亩, 森林覆盖率达到13.2%不久的将来,一个绿树成荫、山川秀美、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新临洮将镶嵌在洮河岸畔……

 

 

 

临洮输转富余劳动力7.58万人

本报临洮讯(通讯员 靳忠亚今年以来,临洮县以建设全省劳务产业强县为目标,不断加大城乡剩余劳动力培训和输转力度重点开展了以法律法规、应聘就业、安全常识、公民道德规范等方面的引导性培训和建筑、纺织园艺、加工、餐饮、家政等方面的职业技能培训。通过培训切实提高了城乡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能力,增强稳定就业的本领,促进劳务输转由体力型向技能型由季节性短期输转向常年稳定型输转转变,进一步做大做响“狄道鲁班汉”、“貂蝉纺织女”、“狄道园林工”等劳务品牌

据统计,今年前两个月,该县共完成城乡剩余劳动力培训9700人,其中引导性培训7000万人,技能培训2700人;共输转劳务人员7.58万人,其中组织输出3.96万人,自谋输出3.62万人,实现劳务收入1.89亿元。

 

 

 

连儿湾乡梯田建设掀高潮

 本报临洮讯(通讯员:赵兴国   吴祺)今年以来,临洮县连儿湾乡针对海拔高,施工期短、易干旱的地域现状,早规划、早动员、早安排,采取多种措施,保证了梯田建设的顺利进行。

在修梯田过程中,该乡采用“连片规划、机手承包、集中验收”的办法,实行“领导抓点、水保员包片、驻村干部包村、村干部包地块”责任制,同时对完成任务村实行奖励制度,极大地调动了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并就梯田建设工作与各村签订了责任书,确保任务的落实。2010年,该乡梯田建设任务12000亩,目前已规划梯田点28个,进驻推土机80台,在21个梯田点上进行作业,完成机修梯田2350亩。

 

 

 

 

构建和谐医患    铸就“民心”工程

——临洮县卫生医疗事业发展纪实

本报临洮讯(通讯员:田基嵬)“小病忍、大病扛”曾经是临洮县许多农民的真实状况,一度成为广大农民的一块心病,也成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谐农村建设的一道“坎”。如今,临洮县把农村医疗体系建设作为惠民利民的一个重要突破口,不断完善乡镇卫生院基础设施,加强村级卫生室建设,大力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儿童免疫接种及妇幼保健等民生工程,农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得到有效改善。

近年来,临洮县委县政府坚持把保障人民群众健康作为最基本的民生问题,着力做好打基础把医院病房楼建设、乡镇卫生院改造、村卫生所建设先后列入年度重点抓好的“惠民实事”,服务于建设实践当中。

按照“健全制度,完善机制,强化监管,优化服务,促进发展”的工作思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真正成为“民心工程、德政工程”。为把这件实事办好,该县合作医疗管理中心采取多种方式加大宣传力度,利用媒体广为宣传,并出动宣传车巡回乡、村宣传,散发宣传资料等方式多渠道、多层次地宣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各项政策,让农民群众打消顾虑,自觉、自愿地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自2009年初至目前,该县农民实际参合427928人,参合率为91.44%,住院病人30051人,住院费用7320.49万元,报销住院医药费3130.50万元,有效缓解了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

走进南镇卫生院,一栋三层楼矗立在大院里,整洁卫生的环境和全套的医疗器械给病人更多的温馨和踏实。一位输液的病人这样对笔者说:“以前这里的卫生院就是破破烂烂的几间平房,连X光片子都不能拍,如今好了,新楼、新设备,小病在这里就能看了,真的很方便!”这就是该县发展医疗卫生事业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该县筹措资金110万元,对全县18个乡镇卫生院的院务工作、财务管理、业务指标、病人诊治、药房运营、出入院登记等全部实行网络信息化管理。

据悉,目前辛店等12个卫生院及15所村卫生室建设项目全部竣工。将进一步完善了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使县、乡、村三级卫生网络能够承担预防保健,基本医疗,急诊急救等,基本达到小病不出乡、大病不出县。

在完善医疗硬件的同时,该县同时不断完善软件工程,响应国家号召,自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程项目一年来,共带教卫生院专业人员30人,门诊诊疗病人9950人次,管理住院病人510例,开展各类手术220例,帮助开展新项目50项,开展大型义诊活动6次;按照卫生适宜技术应用推广项目要求对320名乡村医生进行了农村卫生适宜技术培训,推广腹泻推拿xx等农村卫生适宜技术6项,提高了乡村医生的业务能力。

近年该县把加强妇幼保健,提高出生人口素质作为重点工作,全面贯彻落实《母婴保健法》。认真实施“降消”项目,加大项目督导力度。并对全县4021例农村住院分娩的孕产妇减免补助住院费90.47万元;妇幼保健各项工作指标均有明显提高。自去年年初截止目前全县孕产妇建卡数为5155人,建卡率为87.18%;孕产妇住院分娩数5346人,住院分娩率95.03%,并在妇女儿童中接种了十一种疫苗。

 

 

 

临洮举行农家书屋主题演讲比赛

本报临洮讯(通讯员:王亚海)近日,临洮县举行了以“我的书屋我的家”为主题的农家书屋阅读演讲比赛,来自全县18个乡镇的18名农民选手参加了比赛。这是该县举行的首次农民群众参与的演讲比赛,对于xx农村文明风尚、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将产生积极影响。

为进一步发挥农家书屋的作用,积极倡导全民阅读的良好社会风尚,临洮县举办了这次农家书屋演讲比赛活动。本次活动以“我的书屋我的家”为主题,通过演讲的形式,让农民讲述读书用书的经历、体会和感受,展现农家书屋给农村带来的变化,给农民带来的实惠。演讲比赛中,18位农民选手声情并茂,讲述真人真事,表达真情实感,突出了农民读书的亲身体验和感受。

近年来,临洮县将农家书屋建设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进一步加大乡镇综合文化站、农家书屋建设力度,在全县18个乡镇建成农家书屋110家,配套、发放了一批农民群众看得懂、用得上的“三农”图书,有效地满足了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zx1}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相关日志--> <#--推荐日志--> <#--推荐阅读-->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郑重声明:资讯 【《新农村报道》临洮专刊第二十七期- 为农民说话的西部记者的日志- 网易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