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塑料机械行业与国际水平尚存六大差距
    '我国塑机行业的发展虽然已能够满足国内市场的需求,但与发达国家和地区相比,还存在六方面的差距,不容忽视。'中国机械工业协会秘书长粟东平日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发展理念及模式上存在差距

    粟东平说:'我国机械行业最初是从模仿起步,然后再根据市场的需求确定生产什么样的机型。这种被动决策较为适用于行业弱小、高质量人才匮乏、短缺经济时期。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现在我国机械行业已经初具规模,拥有了一定的实力和进一步发展的基础。同时各个行业都在使用机械,原有以厂为主的加工行业已不能再代表机械的买方市场,因此,就不能再去照搬以往的模式,而需要在以买方市场为特征的前提下思考问题。'

    据粟东平介绍,按照国际流行的模式,先进的机械制造厂商的触角,早已深入到了直接消费市场。他们不断研究、寻找和发现消费市场的需求(包括民用及工业消费),自行开发新型的制品,然后为此而设计机器、安排工艺配方,直至为设备的使用者提供一套包括加工装备在内、能成功地制成一种新型产品的交钥匙工程。

    这种方式已xx不同于传统的'用户需要什么,就生产什么'的消极模式,而是一种主动引导市场消费的积极模式。要达到这一步需要大量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管理人才;需要大量跨学科、跨行业的高素质科技人才;需要有效的、广泛的、跨行业的社会信息流通体系。

    设计理念上存在差距

    目前,国外机械流行的设计是以所要加工制品的需求为原则,让用户在市场中取胜为理念,为设备的使用者设计制造专用设备。由此而涌现出大量新技术,如三维回路技术,双泡管膜法,金属加工技术,混炼与注射结合技术,同向双螺杆直接挤出技术,熔体以及热流道技术,气辅、水辅注射技术等,并因而引出了所谓'模块化'的设计方法。

    粟东平指出,当前我国机械的大部分企业,还在沿用传统的标准机型加改进的套路,试图来适应千变万化的市场需求,缺少灵活应变的市场竞争能力。 

    效益、节能方面存在差距

    高速、高效、节能一直是近年来国际机械发展的主旋律。而在这方面,我国大多数机械存在能耗大,多为国外同类型机的2倍,速度一般为国外设备的一半;产品开发周期约为国外的3倍,产品寿命却比国外低一半。粟东平以高效节能注塑机为例,指出国产机的能耗是国外高效全电动注塑机的2~4倍。高生产效率挤出技术、高速高效的塑化系统研制以及节能、高效、响应速度快的双轴伺服控制系统等,都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控制水平存在差距

    在国际上,为使设备更加高速、高效,相继采用了高级的电脑控制系统。例如,汽车工业中曾使用的CANbus总线布置、先进的数字图线控制、车间多台设备的网络化控制,及通过国际互联网建立远程服务体系。

    国内的测量和控制技术则要落后国外10~15年,控制精度、制品重复精度等,与国外先进水平存在较大的差距。

    竞争力存在差距

    目前我国塑机产品年产量约占世界总产量的25%,但是产值却只占9%左右。按照国际上公认的对企业竞争力评价方法,从销售额、xxxx率、研究开发投入及生产规模和能力四个表现企业竞争力的参数来看,我国企业的整体水平明显低于国际同行。

    在设备产品方面,与工业发达国家如德国、日本、意大利相比,中国机械产品的差距主要表现在附加值低、品种少、能耗高、控制水平低、性能不稳定等方面。

    粟东平认为,由于国产设备在经济效益和竞争力等方面的差距,因而我国对国外先进水平的xx塑机设备具有较高的依存度。例如,大型乙烯工程中的造粒机组、电子和通信工程中所需的生产其载体光盘的精密注塑机、汽车工业领域中所需的大型注塑机、大型多层中空成型机、行业中多层中空成型机、医疗卫生领域中所需的精密挤出机等长期依靠进口,这与我国是机械生产大国的地位形成强烈的反差。

    设备更新观念存在差距

    与我国企业动辄花费数十万、上百万外汇购进国外先进设备相比,国外企业的自身装备更新并非总是花钱买新装备,而是在条件许可时不断地对老旧设备进行改造,其改造内容主要是控制系统。他们将老旧设备的控制系统和关键部件不断更新,直至目前的全闭环数字控制。这样,不仅提高了企业现有设备的加工精度和水平,而且花费的成本较低。
郑重声明:资讯 【中国塑料机械行业与国际水平尚存六大差距】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