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印知识xxx的100个问题(1) 阿里巴巴stkd315的博客BLOG
1.平版印刷的基本原理是什么?为什么将平版印刷称为“胶印”?
答:所谓平版印刷,就是平版上不着墨的空白部分和着墨的图文部分同处在一个平面上。空白部分亲水疏油,图文部分亲油疏水。利用油水互斥的原理,先给印版着水,使空白部分形成亲水疏油的水膜,然后再给印版着墨,使图文部分沾附油墨,在印刷压力的作用下,印版上的图文经橡皮滚筒转印到纸张或其它承印物表面。
由于印刷时印版上的图文先印在中间载体——橡皮布上,橡皮布表面涂有一层橡胶,所以,平版印刷也叫做“胶印”。
2.什么叫做网点?它在胶印中的作用如何?
答:网点是胶印印版上构成图文的最基本的单位,它是中心距相等而面积不等的规则排列的实点,网点是平版印刷复制过程的基础,它在各工序间的准确传递是制版,印刷最基本的要求。  在胶印中,网点起着以下作用:
①        在印刷效果上担负着呈现色象、亮度和彩度的任务。
②        在印刷过程中,是感脂斥水的最小单位,是图象传递的基本元素。 
③        在颜色合成中是图象颜色、层次和轮廓的组织者。
3.什么叫做网线角度?常用的网线角度为多少?
答:网线角度也叫做网点的角度,一般是指网点排列线和水平线间的夹角,最常用的网线角度有:90°、75°、45°、15°、。
4. 网点是怎样分类的?其大小如何鉴别?
答:网点的分类是依据单位面积内网点所占的百分比,即网点的覆盖率来区分的。我国习惯用网点的层数来表示网点的百分比。网点的百分比控制了单位面积内被油墨覆盖的面积大小,使光线部分被吸收,部分被反射。例如,一成网点,单位面积的纸上有10﹪的面积被油墨所覆盖,吸收光线,90﹪的纸面反射光线。五成网点单位面积的纸上就有50﹪的面积被油墨覆盖,纸面吸收和反射的光线各占一半。八成半的网点就是指单位面积有85﹪的面积被油墨覆盖,15﹪的面积反射光线。由此可知,网点可用1-10成来表示。另外,再加上小白点、小墨点,这样,网点就分成了10成22个成次。
对于网点大小的识别,通常在实际工作中用10-15倍的放大镜目测鉴别,其具体规律是:
①        在两颗网点之间,能容下三颗同样大小的网点,称为一成网点。
②        在两颗网点之间,能容下两颗同样大小网点称为二成网点。
③        在两颗网点之间能容纳11/2颗同样大小的网点,称为三成网点。
④        再两颗网点之间,能容纳11/4颗网点,称为四成网点。
⑤        黑白各半,两颗网点之间能容纳一颗同样大小的网点,称为五成网点。五成以上的网点成数与五成以下的可以互补,即:四成网点与六成网点互补,一成网点与九成网点互补。也就是从六成网点开始,以白点的间距能容纳多少同样大小的白点来判定。
5.何谓色光的三原色?何谓色料的三原色?色光的三原色和色料的三原色有什么关系?
答:色是光的反射,有光才有色,无光便无色,光是色的本源,色离不开光,有无色的光,而无无光的色。色是光刺激人的视觉器官后所产生的一种心理感觉,光是客观存在的,而色是一种心理反映,所以,能把分别引起人眼的感红、感绿、感蓝细胞兴奋的三种单色光—红光、绿光、蓝光称为色光三原色。它们等比例混合后能得到白色。                                                                                                                   
色料是指具有特定吸光性能、在可见光下能引起色彩效果的一类物质,以黄、品红、青三色料为基础,以任意两种或三种色料以不同比例相混合,可以调配出自然界所有的颜色,而这三种色料本身,却不能用任何色料混合而得到,因此称黄、品红、青为色料三原色。
三原色是指呈色、混色时的基本色,它们具有不可在分性和不能被其他色混合出来的特性,它们的混色域{zd0}。
色料的颜色实质上是色料吸收色光后剩余色光颜色。

7.叙述三原色再现色彩的基本原理。
答:为了再现原稿的色彩,必须先用照相分色或电子分色的方法对原稿进行色分解,原稿上的彩色图象经过红、绿、蓝三种滤色片,被分解成青、品红、黄三张分色阴片,然后经拷贝或翻拍成分色阳片,再把分色阳片晒制成黄、品红、青三块印版,按减色法合成色彩的原理,套印得到的印品就再现了原稿上的颜色。在实际的胶印中还要加一块黑版才能较xx地再现原稿色彩,这是因为胶印是以橡皮布进行油墨转移的间接印刷,印刷压力较小,墨层厚度也较薄,致使油墨不能xx转移到纸面上,所以,黄、品红、青三色油墨叠印时,呈现深灰色,为了弥补暗调黑度的不足,便增添了一块黑色印版。
8.印刷品的高光、高调、中间调、暗调和网点的大小有何关系?
答:印刷品的高光就是指其光亮部位,一般是指0.1—1成网点区域(即1﹪~10﹪网点);高调是指受光部位,一般是指1—3成网点区域(即1﹪~30﹪网点);中间调是指明暗交接部位,一般在4—6成网点区域内,中间调又可分细为浅中间调和深中间调,浅中间调是指4—5成网点区域,深中间调是指5—6成网点区域;暗调是指阴暗部位的深处,相当于7—9成网点区域(即70﹪—90﹪网点)。
9.何谓半色调?它和中间调是否相同?为什么胶印制版要用半色调网点来表达画面的层次阶调?
答:不论是阴图还是阳图图像,从高光到暗调部分的浓淡层次是用网点来表现的,都叫做半色调。
半色调的概念和中间调是xx不同的。
在胶印制版中用半色调网点来表达画面的层次阶调是由于网点在印刷效果上担负着呈现色相、亮度和彩度的任务,在印刷过程中是感脂斥水的最小单位,是图象传递的基本元素,另外,在颜色合成中是图像颜色,层次和轮廓的组织者。
10.晒制好的阳图型PS版能否受强光照射?为什么?
答:一般不能,这是因为阳图型PS版图文基础是由未曝光的感光层构成的,稳定性和耐腐蚀性都较差。但经过烤版处理后的PS版强光照射不受影响.
11.如何识别印版的色别?
答:现在的印刷厂里制版部门在晒制印版时,通常在印版的后口晒上Y、M、C、BK符号以表示黄、红、蓝、黑版。除此以外,还可以用网点角度和版面图文色调深浅鉴别印版色别。
①网点角度鉴别法:原稿色分解时,对每一个颜色的印版图象,使用不同的网点角度,所以,每一种网点的角度都代表着一种颜色的印版,一般黄版90°,品红或青用45°(或75°)黑版用15°。
②图文色调深浅对照鉴别法:将印版版面深浅的色调与付印样(或原稿)在同一部位对照来区别各色印版的色别。
12.一般胶印机分几个部分?其主要结构包括什么?
答:一般胶印机基本上分为三大部分:输纸部分、印刷部分、收纸部分。
输纸部分主要由纸张分离、堆纸台升降、纸张传递、自动控制等机构以及气路系统组成。
印刷部分主要由定位、润版、输墨以及压印装置组成。
收纸部分主要由链条和理纸、堆纸机构组成。
13.结合胶印机说明什么是机械零件、构件、机构?
答:零件是组成构件的最小单元,零件可以逐个的被加工出来,如分纸吸风构件中的分纸吸嘴、螺栓等都可以用不同的加工方法和加工设备制造出来。
构件是由若干个零件组成,这些零件之间没有相对运动,而与其它构件或零件之间有相对运动,因此构件是运动的最小单元,如输纸装置中的分纸吸风部分,它是由零件分纸吸嘴、固定螺栓、橡皮圈组成的。
机构是由许多构件(或零件)组成,它们之间具有固定的相对的运动,其主要作用是传递或转变运动形式,如分纸机构可以将旋转运动转变成平面直线运动。
14.带传动的特点是什么?如何保养皮带?
答:带传动是机械传动之一,在胶印中普遍使用,其特点是:
①结构简单,使用于两轴线中心距较大的传动场合。
②传动平稳无噪音,能缓冲、吸振。
③在超载时可产生打滑现象,可防止其他构件或零件损坏,起到安全保护作用。
④由于打滑,不能保证xx的传动比。
对皮带的保养主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带的张紧程度调整要适宜,以三角带为例:其张紧程度的标准是在中等中心距的情下,以大拇指用稍大的劲按下15毫米左右为适宜。
②定期检查,及时调整。
③带传动必须安装防护罩,防止尘土和其它杂物卷入。
④皮带不能和润滑油、冷却液等接触,以防止起化学变化造成变形老化。
15.齿轮传动特点是什么?胶印机有几种主要的齿轮传动方法。
答:齿轮传动的特点:
1.        能得到准确的传动比。
2.        传递功率和传递速度范围较大。
3.        传递效率高、使寿命长。
4.        齿轮制造、安装精度要求较高,有噪音,不宜传递距离较远的场合。
胶印机最常用的齿轮传动有:外啮和斜齿圆柱齿轮,斜齿、直齿圆锥齿轮及用于两轴相错的齿轮传动。
16.链传动的特点是什么?如何保养?        
答:链传动是一种利用可以屈伸的链作为传动元件的啮合性传动,通过链和链轮齿的相互啮合来传递和动力。   链传动一般有一下特点:
1.        传动功率大,传动距离远;
2.        可以保证平均传动比不变;
3. 链速比较大且传动比较灵活,但是,链传动的瞬时传动比不恒定。胶印机所用的链,几乎全都是套筒滚子链。
对链的维护保养主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        链传动安装位置必须要准确;
2.        要及时调节链的长度;
3.        链传动使用过程中经常润滑。
17.凸轮机构的作用是什么?如何分类?胶印机最常用的凸轮机构属于那一类?凸轮机构的优、缺点是什么?
答:凸轮机构主要作用是使从动杆按照工作要求完成各种复杂的运动,包括直线运动、摆动、等速运动和不等速运动。
凸轮机构的分类:1.按凸轮形状分类;
①        盘形凸轮;
②        圆柱凸轮;
③        移动凸轮。
按从动杆的型式分类;
①        {dj1}式从动杆;
②        滚子式从动杆;
③        平底式从动杆。
胶印机中应用最多的是盘形凸轮、滚子式从动杆凸轮。
凸轮机构{zd0}的优点是:只要作出适当的凸轮轮廓,就可以使从动件得到任意预定的运动规律,并且机构简单、紧凑,占据空间小,设计比较方便。缺点是:凸轮与从动杆为电接触或线接触,容易使磨损凸轮轮廓,只能用于受力不大的地方,凸轮轮廓是曲线,给加工带来很大困难。
18.组成纸张的主要成分是什么?
答:纸张的主要成分是植物纤维和辅料。植物纤维是指纤维素,半纤维素,辅料是指填料、胶料和染料。
19.举例说明胶印机那些部分采用了摩擦传动形式?
答:利用工作物体间相互压紧所产生的摩擦力来传递动力的传动方式,称为摩擦传动。在胶印机上利用摩擦传动原理工作的部件很多,如:
①:所有胶印机的输纸系统,均选用摩擦式送纸。
②:胶印机主传动部分,有的采用胀环式摩擦离合器,带传动是典型的摩擦传动。
③:滚轮式侧规在拉纸过程中采用摩擦传动原理。
④:输墨、输水部分,传墨辊、传水辊、匀墨辊和着墨辊、着水辊,几乎都处在摩擦传动之中。
20.胶印机有几种输纸方式?为什么现代多色、高速胶印机常采用连续输纸方式?                         
答:一般来说胶印机输纸方式有两种,即间歇式和连续式输纸。
对于单张纸胶印机来说:
①:在相同的工作周期和定位时间内,间歇式输纸速度较连续式输纸速度大,纸张触及前规时冲击力大,易引起纸张弹跳或纸张弯曲,造成定位不准。
②:若工作周期及输纸速度相等,间歇式输纸的定位时间较连续式输纸定位时间短,稳定性差。
③:若输纸速度及定位时间相等,间歇式输纸的工作周期长,即印刷能力低。由于以上原因,所以现代多色、高速胶印机常采用连续式输纸。
22.试述纸张分离机构中各分纸机件的作用及调节方法。
答:
①.松纸吹嘴:把纸堆表面的几张纸吹松,以便逐张送走。一般要求能将纸堆表层5~10张纸吹松为宜。
②.挡纸毛刷:两种形式,一种是斜挡纸毛刷,当松纸吹嘴吹风时,被吹松的纸张由毛刷支撑,使之保持吹松状态,调节时该毛刷伸进纸堆3~5毫米,高出纸堆表面5毫米;另一种是平挡纸毛刷主要作用是刷掉被分纸吹嘴吸起的多余纸张,避免多张或双张出现。该毛刷调节位置伸进纸堆6~10毫米,高出纸堆表面2~5毫米。
③.分纸吸嘴:分纸吸嘴的作用是吸起纸堆最上面的那张纸,并交给送纸吸嘴,它的调节要求是:分离厚纸时,距离纸堆表面2—3毫米;分离薄纸时,约6—8毫米。前后位置的要求是;分离厚纸时,吸嘴橡皮圈的外圈距纸堆后边缘约4毫米左右;薄纸约7毫米左右。分纸吸嘴的调节通常采用插楔子或整体上下移动分纸器的办法来实现。
④.压纸吹嘴;压纸吹嘴的作用在分支吸嘴吸起纸张后立即下落插入被吸起的纸张下面压住纸堆,并在其间吹风,使上面一张纸xx与纸堆分离,另外,还利用它和纸堆相接触的特点,作为纸堆自动上升机构和纸台高度指示机件,保持纸堆的一定高度。压纸吹嘴杆的长度由调节螺母调节,其前后位置要求能有效的压住纸堆上面的纸张,一般压纸量约为10毫米左右。通过调节分纸器的前后位置或连杆上的偏心销来达到目的。
⑤.送纸吸嘴:送纸吸嘴的作用是接过分纸吸嘴分离出来的纸张,送向输纸板,它的高低位置是以返回时不触及纸张为前提。具体调节有整体调节和个体调节两种形式,一般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大都是个别调节的。
⑥.前挡纸舌:前挡纸舌的作用是保持纸堆的前缘整齐,在送纸吸嘴向前送纸时,前挡纸舌向后摆动,纸张从上面通过,且当住纸堆。前挡纸舌的调节是:纸堆前沿低于前挡纸舌5—10毫米
叙述叶片式气泵的工作原理。
答:叶片式气泵主要由泵体、转子和叶片组成。转子偏心配置在泵体内,转子上开有若干条纵向槽,在槽中装有能沿转子径向滑动的叶片。由于转子的偏心配置,泵体内壁与转子表面之间形成月牙形的空间,当电机通过连轴器带动转子转动时,叶片在离心力的作用下沿滑动槽甩出,紧贴于泵体内壁,将月牙空间成若干扇形气室在转子旋转一周过程中,各个气室的容积依次由最小值逐渐变到{zd0}值,然后再由{zd0}值变到最小值,随着转子的连续旋转,气室的容积将按照上述规律周而复始的变化。
为什么在输纸装置上设置离合器?常见的离合器有几种?输纸离合器应具备那些条件?
答:主要用来控制输纸装置正常输纸或因输纸故障而使输纸机停止运动。
常见的输纸离合器有:单向单牙离合器和定位式离合器。
输纸离合器应具备以下条件:
①        可随时接合和脱离且动作准确,迅速、平稳、能自锁。
②        在离合过程中,保证输纸装置和压印装置相对位置不变。
③ 使用方便。
26.什么叫做制动?为什么在胶印机上安装制动装置?简述电磁摩擦片式制动器基本工作原理。
答:制动就是在运动的物体上施加一个与运动方向相反的力或扭矩。这个被施加的力或扭矩就被称为制动力或制动扭矩。
根据工作需要或出现意外情况时,要求印刷机能立即停止转动,所以在印刷机上安装有制动装置。
电磁摩擦式制动器是现代印刷机常见的一种制动装置,当动摩擦片和静摩擦片受压时,它们彼此之间产生较大的摩擦力矩,使电机迅速制动。动、静摩擦片之间的压力由电磁力产生。
30.试说明如何调节堆纸台的高度?
答:堆纸台的高低实质上就是胶印机操作者说的纸堆高度。纸堆高度的调节有两点要求:一是根据前挡纸舌的位置,是纸堆前面(叼口)低于挡纸舌5毫米左右。二是根据分纸吸嘴下落吸纸时,纸堆上面被吹松的纸和分纸吸嘴刚刚接触,不发生双张或吸不起纸的现象。这两种调节,虽然都要求对纸堆面高度进行调节,但调节方法不同,按前挡纸舌位置调节纸堆高度是用楔子或用垫纸的方法解决;按分方法来解决;假如前面也低,则可用调节压纸(吹嘴)杆的长度来解决;反之则反。总之,调节纸堆高低,应前后考虑以采取相应措施。
答:常见的故障有:
(1):收纸叼牙接不出纸。原因:
①:收纸叼牙和压印叼牙交接时间过短。
②:前规位置调节不好,使滚筒叼牙叼纸太少。
③:橡皮布表面粘着性较大或印迹面积大、墨层厚。
如果是收纸叼牙和压印叼牙交接时间短,那么,就必须在确定好交接位置的基础上在调节好交接时间,实质上就是调节开牙板(凸轮)的位置。若滚筒叼牙叼纸太少,则使用前规后移方法解决,注意要两边叼纸一致。对于橡皮布表面粘着性大的,必须注意要调好油墨,适当增加撤粘剂,加多直接影响印刷质量。另外调好收纸叼牙的叼力。
(2):叼口纸边被掉碎。 原因:
①:收纸叼牙和滚筒叼牙接纸不在相切位置上。
②:叼牙牙片长短不一,叼纸量不均匀。
③:收纸叼牙个别调节不当,开牙时间不一致。
④:叼纸牙片碰压印滚筒边口。
针对上述原因要仔细检查,尤其是收纸叼牙和压印叼牙不在相切位置上,一定要以压印滚筒叼牙为基准来调节,要找到收纸叼牙牙垫与压印滚筒表面的最小距离为最小的地方。对于其他方面的原因较容易观察,容易排除故障。
(3):收纸不齐。  原因:
①:侧理纸板,动作时间不对,两个理纸板动作不一致。
②:收纸叼牙开牙过早或晚。
③:印版表面水分过大。
④:纸张质量差。
⑤:纸张带静电或吸气轮吸力不足。收纸不齐还有其他原因,但是主要是以上五点,这些对于操作熟练的胶印工来说纯属经验,一般稍加观察问题就会解决。
34.常见的收纸故障有那些?简要说明如何排除?
答:常见的故障有:
(1):收纸叼牙接不出纸。原因:
①:收纸叼牙和压印叼牙交接时间过短。
②:前规位置调节不好,使滚筒叼牙叼纸太少。
③:橡皮布表面粘着性较大或印迹面积大、墨层厚。
如果是收纸叼牙和压印叼牙交接时间短,那么,就必须在确定好交接位置的基础上在调节好交接时间,实质上就是调节开牙板(凸轮)的位置。若滚筒叼牙叼纸太少,则使用前规后移方法解决,注意要两边叼纸一致。对于橡皮布表面粘着性大的,必须注意要调好油墨,适当增加撤粘剂,加多直接影响印刷质量。另外调好收纸叼牙的叼力。
(2):叼口纸边被掉碎。 原因:
①:收纸叼牙和滚筒叼牙接纸不在相切位置上。
②:叼牙牙片长短不一,叼纸量不均匀。
③:收纸叼牙个别调节不当,开牙时间不一致。
④:叼纸牙片碰压印滚筒边口。
针对上述原因要仔细检查,尤其是收纸叼牙和压印叼牙不在相切位置上,一定要以压印滚筒叼牙为基准来调节,要找到收纸叼牙牙垫与压印滚筒表面的最小距离为最小的地方。对于其他方面的原因较容易观察,容易排除故障。
(3):收纸不齐。  原因:
①:侧理纸板,动作时间不对,两个理纸板动作不一致。
②:收纸叼牙开牙过早或晚。
③:印版表面水分过大。
④:纸张质量差。
⑤:纸张带静电或吸气轮吸力不足。收纸不齐还有其他原因,但是主要是以上五点,这些对于操作熟练的胶印工来说纯属经验,一般稍加观察问题就会解决。
35.举例说明胶印机的滚筒分为几个部分?各有何作用?
答:胶印机滚筒体主要由轴头、轴颈、肩铁(滚枕)和筒体组成。
轴头,在滚筒轴头上可安装其他传动或从动机件。
轴颈,轴颈是滚筒的支承部分,对保证滚筒匀速运转及印刷品质量起着重要的作用。
肩铁,又叫滚枕,主要用于xx振动或测量滚筒中心距、确定包衬厚度。
筒体,由有效面积和空挡(缺口)二部分组成。有效印刷面积用于进行印刷,空挡部分主要用于安装叼纸牙、橡皮布张紧机构、印版装夹、调节机构。
36.试分析输墨装置的运动形式,说明其传动方式及机构?         
答:输墨装置的运动形式主要有:
(1)        转动。它是指输墨装置的墨辊所做的周向连续转动,主要有齿轮传动和摩擦传动。
(2)        串动。为了保证油墨在墨辊轴向分布的均匀,必须使匀墨与上、中、下串墨辊之间产生相对辊向运动,而串墨辊的轴向运动,称为串动,通常可以由可调偏心连杆及组合杠杆来实现。
(3)        间歇摆动。是指传墨辊在墨斗辊与上传墨辊之间的运动方式,它主要由凸轮机构来完成。
(4)间歇转动。是指墨斗辊的运动方式(有些机型的墨斗辊是在直流调速电机的作用下做连续转动),由棘轮机构来完成运动。
37.如何区分纸张的纵,横丝缕?在胶印中应该选用何种丝缕的纸张?为什么?
答:通常在印刷厂里,纸张的丝缕是纤维与滚筒轴线的方向为基准而确定的。
凡是印刷的纸张,其纤维排列方向与滚筒轴线平行者,则称为纵丝缕纸张;
而纤维排列方向与滚筒轴线相垂直的纸张,称为横丝缕纸张。
在胶印中应采用纵丝缕纸张进行印刷,这是因为:从输纸方面来看,纵丝缕纸在来去(轴向)方向比较挺硬,不易撕口,便于吹松和输送。从套印方面来看,一根干燥后的纤维,xx润湿后,其直径可能增加1-2%,所以,横丝缕纸张比纵丝缕纸张来去(轴向)伸长较多,直接影响套印精度,而纵丝缕纸张上下(周向)伸长较多,但通过调整包衬或其他方法可使套准.
38.纸张形变有那些类型?会产生何种后果?如何xx纸张形变?
答:胶印纸张的形变主要包括由印刷压力(外力)和含水量不匀而引起的形变。
纸张在压印滚筒的作用下,会产生敏弹性变形,滞弹性变形和塑性变性等。
再外力作用下,材料瞬时改变自己的形状和尺寸,外力停止作用后,材料立即恢复到原来的形状和尺寸,这叫敏弹性变形。
在外力作用下,材料在一定的时间间隔内改变自己的形状和尺寸,外力停止作用后,物体逐渐恢复到原来的形状和尺寸,这叫做滞弹性变形。若外力取消后,材料仍保持变形,着叫塑性变形。
纸张的敏性变形对印刷是十分有利的。纸张进入压印区,在印刷压力的作用下被压缩,有了一定的变形,和印刷面产生良好的弹性接触,印版上的图文才能清晰地转移到纸张上,纸张离开印刷区后,则迅速恢复到原来的尺寸。
由于纸张的含水量不均匀,则易产生“荷叶边”、“紧边”、和“卷曲”变形等缺陷。
车间的相对湿度较高,纸张原有的含水量过底,纸张边缘便吸水而伸长,中间部分来不及吸湿,纸张便失去原来的平整度,纸边呈“波浪形”俗称荷叶边。
车间相对湿度较低,纸张原有的含水量较高,纸张边缘脱水较快,纸张四边上翘,产生“紧边”。
纸张的含水量过少,纤维在横直两个方向都收缩,而纸张两个方面含水量不同,纸张便朝着比较干的一面往上卷曲。
纸张的变形主要影响到正常输纸、套印精度以及在印刷中起折子。
xx纸张的变形一是要调好印刷压力,二是对纸张进行吊晾(调湿)的时间适当延长,另外还应对纸张进行敲压处理。
39.何谓纸张的厚度、紧度、尘埃度、含水量、酸碱性,它们对胶印有何影响?
答:
(1):厚度。是指纸张的厚薄程度。纸张的厚薄程度应当均匀一致,否则会使印刷产生明显的差异。
(2):紧度。紧度是指纸张结构的疏松或紧密程度,也称比重或体积。紧度和吸墨性、平滑度密切相关。一般地,纸张的吸墨性随紧度的提高而降低,所以,紧密度高的纸张宜用氧化结膜干燥型油墨。
(3):平滑度。平滑度是指纸张表面平整、光滑的程度。平滑度决定了纸张与橡皮布接触的紧密程度,显然,用平滑度差的纸张印出来的图文清晰度会受到影响。
(4):尘埃度。尘埃度是指纸张表面存在着与纸色不一样的黑色或非黑色的斑点,在胶印中,对尘埃度的限制,主要由印刷品的要求而定。
(5):含水量。含水量是指一定重量的纸张,在常温条件下与环境的相对湿度相平衡的含水量,也称含湿量,简称水分。一般地,胶印用纸含水量在6~8﹪之间。纸张含水量过高,抗张和表面强度降低,塑性增强,印迹的墨膜固化延缓;含水量过底,容易产生静电现象并趋于脆硬;含水量不均匀时,则会形成紧边、荷叶边、卷曲或不平,印刷时就会产生皱纹、折子等。
(6):酸碱度。酸碱度是指纸张呈酸性或碱性的性质(用PH值表示)。纸张的酸碱性是抑制或加快油墨干燥或影响润湿液PH值的重要因素,同时还影响到印刷品的耐久性(即油墨腿色
40.纸张的机械强度和光学特性包括什么内容?何谓纸张的伸缩率与吸墨性?
答:纸张的机械强度常指抗张强度和表面强度。
抗张强度:纸张在外力作用下,纤维受到牵拉而使纸张发生变形,当外力取消后,纸张恢复到原来状态的能力称为抗张强度。抗张强度与纸张的含水量及纸张的纤维排列有关。
表面强度:是指纸张纤维、填料、胶料三者间的结合程度。纸张的表面强度要能经受得住油墨对纸张的粘力,印刷中常用脱粉、掉毛的程度衡量纸张的表面强度。
纸张的光学特性主要包括纸张的不透明度、光泽度、白度。
不透明度是指入射光线照射纸张时的不透光程度,它是描述印刷用纸阻光能力的一项指标。
光泽度:是指纸张表面反射光线而具有光泽能力,它是评价纸面性状的一个指标。高光泽度的纸张,能使印刷品的色采光亮,但光泽太强的纸张会使印刷品产生眩光,不利于观赏和阅读。
白度:白度是指纸张受到光线照射后全面反射的能力。印刷以文字为主的印刷品用纸白度不宜太高,印刷彩色印刷品,用纸白度要适当高一些。
纸张的伸缩率是指在不同的温度、湿度下,纸张纤维各沿直线尺寸的相应变化,表现其伸缩后的各面实际尺寸与原尺寸的相对比值,它是衡量纸张尺寸稳定性的一项指标。    
纸张的吸墨性是指纸张在受墨后,对油墨的吸收能力。纸张吸收油墨能力的大小,是随其纤维组织结构的疏松或紧密,坚实程度以及油墨对纸张的渗透强弱而各宜的。
41.什么是颜色的三属性,印刷厂习惯称什么颜色为油墨的三原色?
答:色相、亮(明)度饱和度称为颜色的三属性。
色相就是每种颜色固有色彩的相貌,它表示一定波长范围的光波,色相是区别颜色的主要特性之一。
亮(明)度是指色彩的明暗程度。印刷油墨颜色的亮度是表示油墨表面反射光量的多少,颜色吸收光量不同而产生的明暗程度不同
饱和度也称纯度,是指颜色纯净程度,即主波长色调在色彩中所占的比例。
印刷厂习惯称中黄、桃红、天蓝为油墨的色原色。这是因为中黄、桃红、天蓝与理论色原色黄、品、青的色相极其相似。
42.胶印油墨中常用那些辅助剂?简述它们的组成、作用以及在胶印过程中如何使用 。
答:胶印油墨中常用的辅助剂有:
(1):6号调墨油。6号调墨油是指以干性植物油炼而成的低分之量、低粘度聚合物,主要用于油型胶印油墨,书刊油墨粘性和流动性的调整,用量控制在5%以下。
(2):树脂调墨油。它是采用改性树脂、干性植物油、高沸点矿油 溶剂炼制而成的,其作用是可以改善油墨的流动性,降低粘性,适用于胶印树脂、亮光油墨,用量一般控制在3~5% 。
(3)稀释剂。属高沸点矿油溶剂产品主要作用是稀释油墨,增加流动性,降低粘性,适用于胶印树脂、亮光油墨,用量一般控制在1~3% 。
(4):干燥剂。常用的干燥剂有以下两种:(A):红燥油(钴燥油)。主要成分为环烷酸钴,属表面干燥型,具有用量少、效果快的特点,对胶印树脂、亮光油墨用量在5%以下。(B):白燥油。采用钴、锰、铅盐 的{zj0}配合比例,以油墨连接料调配,经研磨制成。它能使墨层表、里同时干燥多用于浅色油墨或多色印刷的前两三个色油墨中。胶印树脂、亮光油墨用量在5%以下 。
(5):撤粘剂。主要成分是以液体石蜡、聚合油、成胶剂为主。印刷时当油墨粘性偏大或纸质差易拉纸毛时,可加入3%的撤粘剂,最多不超过5% 。
(6):冲淡剂。按其组成、性状和作用分为油脂型和树脂型两大类。油脂型包括透明油、白油;树脂型包括亮光浆、撤淡剂。其中撤淡剂最常用,主要作用是减淡墨色,增强光泽。在实际使用中一定要根据产品要求灵活掌握用量。
43.胶印机定位装置主要包括那些机件?有何作用
答:纸张在一平面的定位必须沿两个方向进行:纸张前进方向的位,保证纸张上下(周向)定位准确;垂直纸张前进方向的定位,保证纸张左右(轴向)定位准确。通常保证纸张上下定位的工作机件称为前规。把保证纸张左右定位的工作机件称为侧规。
前规一般用两只,除了对纸张定位外,前规还有以下作用:(1):改变纸张叼口的大小。当叼口的改变量比较小时,移动前规还是比较方便的。(2):弥补晒版和装版的误差。(3):弥补输纸误差。输纸过程中,纸张由自由状态进入半自由状态,可以说每次到达前规的纸张都不一定处于同一位置,而是通过在前规的定位时间使其纸张到达确定的位置。(4):为侧规定为创造条件。
44.何谓校版?校版过程中应注意什么?
答:校版,即印版校正。在实际工作中称为“找规矩”。它是根据工艺要求使印版上的图文在纸张上有一个准确的位置,无论是色与色之间,还是张与张之间,这个位置都是同一的。校版时要注以下几点意:
(1);根据工艺和产品要求校好{dy}色印版。
(2):在图文居中的基础上,叼口要尽量留的大一些。
(3):拉版、借滚筒要做到心中有数,操做熟练,减少辅助时间。
(4):一般不要借助前规。
(5):动侧规时尽量避开输纸铁台缺口。
46.何谓借滚筒?其工作原理如何?在什么条件下才能借滚筒?
答:通过改变印版滚筒和橡皮滚筒的相对位置,使印版随印版滚筒作周向移动,以达到改变图文在印张上的位置,从而满足套印要求的操作过程称为借滚筒。
借滚筒的原理就是改变印版滚筒与其传动齿轮的相对工作位置。
如果出现以下两种情况则可以借滚筒:
(1):图文在印版的位置有误,致使叼口过大或过小。
(2):虽然印张两边的规矩线的上下位置已经一致,但还需要改变印版图文与印张的相对位置
49.印版擦胶的目的是什么?停机时间较长,为什么还给印版擦胶?
答:印版的亲水表面是高能表面,很容易吸附杂质,破坏表面的亲水性,因而对印版表面必须适当的保护措施。
把胶(阿拉伯树胶或CMC胶液)涂布在印版上,亲油的部分并不粘胶,因为是低能表面,也无须保护。亲水得空白部分粘胶,金属的高能表面就被高分子化合物的低能表面所取代,这样印版的空白部分对杂质的吸附作用被大大的减弱了,印版的表面便得到保护,这就是擦胶的目的。
胶(阿拉伯树胶或CMC胶液)是一种亲水的可逆性胶体,不仅对印版的空白部分有保护作用,而且能保持印版的润湿性。
50.PH值在印刷中有和意义?如何根据PH 值判断润版液的酸、碱性?
答:PH值是衡量润版液的指标,在印刷过程中PH值是测试衡量润版液及其他印刷材料的酸、碱度的指标。                          
润版液保持一定的PH值,是印版空白部分生成无机亲水盐层或金属氧化物的必要条件。润版液中酸性过低过高都给印刷带来种种弊病。在印刷中由于种种原因又都会使润版液的PH值改变,因此,应定时检测润版液的PH值,并控制在印刷的工艺所要求的范围内。测定润版液的PH值,可采取PH试纸或酸度计。按照PH值的定义:中性溶液:PH=7    酸性溶液:PH﹤7    碱性溶液:PH﹥7


无显示 无显示
郑重声明:资讯 【胶印知识xxx的100个问题(1) 阿里巴巴stkd315的博客BLOG】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