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想过,孩子们的世界应该是什么样的?什么样的世界才是健康的,适合孩子们的? 还记得我们做孩子时的世界吗?那个物质贫穷但身心健康快乐的世界:每个上学的早晨,我们都有希望与朝阳相伴,带着朦胧的愿望,走进不用紧张的校园;每段放学的路上,我们都系着鲜艳的红领巾,带着快乐与自豪,走回炊烟袅袅的家园。我们有数不清的自由和时间,在池塘里游泳,在土地上玩泥巴,在过家家的时光里任意地浏览童年;我们有数不清的自由和空间,在放学后割青草挖野菜,在放学后捋榆钱儿捉小虫,在放学后疯狂地亲近大自然。那时的课间好像不止十分钟,好多游戏可以逐个盘点;那时的收音机好像台很多,“星星火炬”好像老师给记着钟点;那时的考试好像没多大用,印象里好像大多与升级和过年有关。贫穷的日子里,的确长过煤油灯;贫穷的日子里,的确吃不好穿不暖;贫穷的日子里,的确盼望赶快长大,不是因为孩子时的世界里只有贫穷,只是朦胧的意识里有句口号,长大了就能实现“四个现代化”。 当我们不知不觉间脱离了物质的平穷,当我们的生活里有了那么多的现代化,我们的孩子们开始长大。他们的世界里一切节奏加快,从流行的歌声里我们已经有所了解。很多个上学的早晨,他们都披星戴月,带着朦胧的睡眼,走进严肃紧张的校园;每段放学的路上,我们很少看见仍然鲜艳的红领巾,伴随他们的是车水马龙,浩浩荡荡。他们几乎没有自己的时间和空间,校园里的一切都与考试有关,尽管他们有多媒体,尽管他们有打印机,但他们的世界离不开为考试服务的xx和书本,他们的世界不见到比那个只有收音机的年代更多彩。他们有数不清的大考和小考,他们有数不清的忧郁和烦恼。他们在网络游戏里透支着健康,他们在钢筋水泥的建筑里将冷漠丈量。富裕的日子里,的确不再用煤油灯;富裕的日子里,的确不用考虑温饱;富裕的日子里,我们的孩子们的确不愿意长大,不是因为孩子的世界里拥有数不清的幸福,好多人是因为一个字——“怕”,不怕死,但怕苦,尽管我们盼望的“四化”早已长大。 是谁?究竟是谁,改变了孩子们的世界?是谁?究竟是谁,在弹指一挥间,让孩子们的世界变化如此之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