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股论金】当升科技300073申购指南- 快乐大本营- wz6d - 和讯博客
【谈股论金】当升科技300073申购指南 [原创 2010-04-14 11:15:51]   

  本文来源于网络  搜集整理:

本次公开发行的基本情况
  (一)股票种类
  本次发行的股票为境内上市人民币普通股(A股),每股面值人民币1.00元。
  (二)发行数量和发行结构
  本次发行股份数量为2,000万股。其中,网下发行数量为400万股,占本次发行数量的20%;网上发行数量为本次最终发行数量减去网下最终发行数量。
  (三)发行价格
  本次发行的发行价格为36.00元/股。此发行价格对应的市盈率为:
  (1)58.06倍(每股收益按照经会计师事务所遵照中国会计准则审核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前后孰低的2009年净利润除以本次发行前的总股数计算)。
  (2)78.26倍(每股收益按照经会计师事务所遵照中国会计准则审核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前后孰低的2009年净利润除以本次发行后的总股数计算,发行后总股数按本次发行2,000万股计算)。
  (3)初步询价报价不低于本次发行价格的所有有效报价对应的累计拟申购数量之和为47,120万股,超额认购倍数为117.8倍。
  (四)本次发行的重要日期安排

序号 日期 发行安排
1 T-6日 2010年4月6日 刊登《初步询价及推介公告》、《首次公开xxxx并在创业板上市提示公告》
2 T-5日 2010年4月7日 初步询价(通过网下发行电子平台)及现场推介(北京)
3 T-4日 2010年4月8日 初步询价(通过网下发行电子平台)及现场推介(上海)
4 T-3日 2010年4月9日 初步询价(通过网下发行电子平台)及现场推介(深圳) 初步询价截止日(15:00)
5 T-2日 2010年4月12日 确定发行价格、可参与网下申购的股票配售对象数量及有效申报数量 刊登《网上路演公告》
6 T-1日 2010年4月13日 刊登《发行公告》、《投资风险特别公告》 网上路演
7 T日 2010年4月14日 网下申购缴款日(9:30-15:00;有效到账时间15:00之前) 网上发行申购日(9:30-11:30,13:00-15:00)
8 T+1日 2010年4月15日 网下申购资金验资 网上申购资金验资
9 T+2日 2010年4月16日 刊登《网下配售结果公告》、《网上中签率公告》 摇号抽签 网下申购多余款项退还
10 T+3日 2010年4月19日 刊登《网上中签结果公告》 网上申购资金解冻、网上申购多余款项退还

  注:1、上述日期为工作日,如遇重大突发事件影响本次发行,保荐人(主承销商)将及时公告,修改本次发行日程。
  2、如因深交所网下发行电子平台系统故障或非可控因素导致询价对象或配售对象无法正常使用其网下发行电子平台进行初步询价或网下申购工作,请询价对象或配售对象及时与保荐人(主承销商)联系。
  (五)拟上市地点:深圳证券交易所

◎申购数量和申购次数的规定
  1、本次网上发行,参加申购的单一证券账户的委托申购数量不少于500股,超过500股的必须是500股的整数倍。
  2、单一证券账户申购上限为15,000股,对于申购数量超过申购上限的新股申购委托,深交所交易系统将该委托视为无效委托予以自动撤销,不予确认。
  3、单一证券账户只能申购一次,一经申报不能撤单。同一账户的多次申购委托(包括在不同的证券交易网点各进行一次申购的情况),除{dy}次申购外,均视为无效申购。
  4、参与初步询价的配售对象不能参与网上申购,若参与网上申购,则网上申购部分为无效申购。
  5、证券账户注册资料中"账户持有人名称"相同且"有效身份证明文件号码"相同的多个证券账户(以2010年4月13日账户注册资料为准)参与本次发行网上申购的,以深交所交易系统确认的该投资者的{dy}笔申购为有效申购,其余申购均为无效申购。

◎当升科技(300073)IPO募集资金用途将用于的项目


◎发行人历史沿革、改制重组:
  2008年9月18日,公司召开了2008年第二次临时股东会,审议通过了《关于公司整体变更设立股份有限公司的议案》,决定以2008年6月30日经审计的净资产88,316,047.10元为基础,采取公司整体变更方式将有限责任公司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确定股份有限公司的股本总额为6,000万元,每股面值1元,未折股部分计入股份公司的资本公积。2009年3月18日,北京当升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召开创立大会暨2009年{dy}次股东大会,并于2009年3月25日在北京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办理完毕工商变更登记手续,领取了注册号为110106002954200的《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发行人主营业务情况:
  一、发行人的主营业务、主要产品及变化情况
  本公司的主营业务属于新能源材料领域,主要从事钴酸锂、多元材料及锰酸锂等小型锂电、动力锂电正极材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业务,是国内{lx1}的锂电正极材料专业供应商。锂电正极材料是锂离子电池的核心关键材料,本公司主要客户是三星SDI、LG化学、三洋能源、深圳比克和比亚迪等国际和国内大型锂离子电池生产企业。
  报告期内,本公司的主营业务未发生变化。
  发行人的发展历程
  经过多年的发展与创新,公司目前已经形成了钴酸锂、多元材料和锰酸锂三大锂电正极材料系列产品。随着公司产品的不断丰富,其应用领域和主要客户得到不断拓展。
  1992年矿冶总院成立了一个以当升科技创始人白厚善先生为组长的研究组,主要从事超细氧化铋、电子级氧化钴等电子陶瓷添加剂产品的开发。1995年该研究组研制的"高纯超细球状氧化铋研制"项目获得了部级科技进步三等奖。
  1998年矿冶总院以研究组为基础设立了北矿电子中心,同年该中心承担的"电子工业用亚微米级氧化钴粉"课题获得了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科技进步四等奖。
  2001年北矿电子中心改制设立当升有限公司,开始在电子级氧化钴产品的基础上开发钴酸锂产品,并于2002年批量生产了公司的{dy}代钴酸锂2#产品,成功进入锂电正极材料行业。
  2003年公司开发出具有高电压平台、高循环性能的钴酸锂6#产品,并成功应用于手机锂电市场。
  2004年公司承担了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笔记本电脑用锂离子电池及钴酸锂正极材料研发与产业化"中锂电正极材料的开发。以此项目为依托,成功开发了国内{lx1}的"氯化钴→碳酸钴→电池级四氧化三钴→钴酸锂"的生产新工艺,该生产流程技术集成度高、降低了产品成本,为提高产品品质奠定了基础。
  2005年公司成功开发了钴酸锂8#产品,并凭借其高压实密度、高循环性能的优势,在国内手机电池、笔记本电池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2006年公司的钴酸锂8#改进产品开始批量供应三星SDI,成为国内{dy}家连续大批量出口锂电正极材料到国际大型锂电厂商的企业。
  2007年公司成功开发了钴酸锂5#产品,凭借其良好的高倍率特性,在国内航模、电动玩具用锂电中获得大批量应用。
  2008年公司针对国内高容量锂电池市场开发出钴酸锂12#产品,使得钴酸锂产品的压实密度、安全性能、存储性能得到进一步提升,并籍此成功开发了比亚迪等国内大型锂电客户。
  2008年公司成功开发了具有战略意义的多元材料及其前驱体生产技术,并利用自身的综合技术优势对多元材料进行了细分的系列化开发,满足国内外小型锂电和动力锂电对低成本、高能量密度锂电正极材料的需求。同年公司成功开发了锰酸锂产品,并在国内方形电池市场获得批量应用。
  2009年初公司在钴酸锂12#产品基础上改进开发出钴酸锂12B产品和12A0产品,产品的循环性能大幅度提升,放电电压和存储性能也有较大改善,因此在国内深圳比克、比亚迪等公司的方形电池和柱形电池上得到良好应用,并开始在国外大型锂电厂商进行推广测试。
  2009年中公司完成了大粒径钴酸锂18#产品的实验室研究和产品试制,产品的密度、安全性、存储性能大幅度提升,目前已在国内外大型锂电企业进行材料的测试认证。
  同年,公司在动力型锰酸锂的实验室开发上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使用该材料制作的电池高温循环性能和存储性能得到明显改进,这将有利于延长动力电池的使用寿命。
  二、发行人所属行业基本情况
  公司所属行业基本情况
  (一)行业管理部门、管理体制及行业主要法律法规
  目前行业自律性管理机构是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成立于1989年12月,具有全国性社会团体法人资格,现有360多个会员单位,主管部门为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主要负责行业协调、自律性管理、开展本行业的统计与分析工作、协助政府组织编制行业发展规划和产业政策以及代表会员单位向政府部门提出产业发展建议和意见等。本公司是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的理事单位。
  (二)行业发展状况
  当升科技从事的锂电正极材料业务,属于锂电池的上游行业,其发展前景与锂电池的发展状况密切相关。
  电池按工作性质可以分为一次电池和二次电池。一次电池是指不可以循环使用的电池,如碱锰电池、锌锰电池等。二次电池指可以多次充放电、循环使用的电池,如先后商业化应用的铅酸电池、镍镉电池、镍氢电池和锂电池。其中锂电池是目前最为先进的绿色二次电池。
  (三)影响行业发展的有利和不利因素
  1、有利因素
  (1)各国相关政策有利于锂电正极材料产业长期发展
  锂电正极材料作为一种重要的新能源材料,一直得到国家科技政策和产业政策的支持,并被列入国家相关产业发展规划及目录。近年来,国家相关部门相继出台了相关法规和政策,为我国锂电正极材料企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有利于国内锂电正极材料产业在更高的起点上与国际同行竞争。
  近年来全球主要工业国和地区陆续出台了大量支持新能源汽车的政策措施,具体内容参见本节之"二、2、(2)新能源领域的应用"相关内容,这些政策表明了世界各国正加大支持新能源产业的力度,为本行业未来的快速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2)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给锂电正极材料产业带来广阔的发展空间
  随着现代电子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锂电池在工业、国防、科技、生活领域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作为锂电池的核心关键材料,锂电正极材料的市场需求不断提高。近年来,便携式电子消费品逐步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电动汽车产业在世界各国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也将开始商业化推广,这都将促进锂电池行业的快速发展,同时也给锂电正极材料产业带来广阔的发展空间。
  (3)原材料的资源优势为国内锂电正极材料产业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持我国的锂、镍、锰、铁、磷等资源相对丰富,因此锂电正极材料中的多元材料、锰酸锂、磷酸亚铁锂的开发和应用在我国具有较大的资源优势,而相关的冶炼行业在中国的发展也很迅速,这使得锂电正极材料的发展有着较完善的供应链的支撑,必将对我国锂电正极材料产业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4)日益紧迫的环保压力促进了锂电正极材料产业的发展
  二次电池在电动汽车、电动自行车和电动工具等领域的加速推广应用,有利于改善能源结构,增加清洁能源,减少碳排放量,改善环境。另一方面,二次电池中铅酸、镍镉电池的使用和废弃都有可能对环境造成了较大污染,而锂电池是{zj1}环保价值的绿色电池之一,锂电池对这两种电池品种的替代也有利于环保。面对日益紧迫的环保压力,各国都将积极推广使用环保节能的锂离子电池,从而带动锂电池正极材料产业的快速发展。
  2、不利因素
  (1)上游行业的制约
  上游原材料价格的波动对锂电正极材料行业有一定影响,原材料价格的波动直接关系到本行业产品销售价格以及流动资金的投入,并可能对行业的盈利水平
  产生一定影响。
  (2)国内锂电正极材料企业的地域制约
  锂电正极材料企业通过与国际xx的锂电池客户进行及时有效的沟通,可以及时了解国际{zx1}的市场信息,并加快自身技术和产品的升级速度,而国内企业远离国际xx客户,且存在文化差异,不利于与客户的及时沟通。作为面向国际xx市场的国内锂电正极材料企业,与国际同行相比,在这方面处于不利地位。
  (四)行业技术水平和技术特点、行业的周期性、区域性和季节性特征
  (五)行业与上、下游行业之间的关联性
  1、上游行业
  本行业的上游行业主要是钴盐、镍盐、锰盐、其他金属盐以及碳酸锂、氢氧化锂生产企业。上游原材料在本行业产品生产成本中所占比例高达80%以上,因此上游原材料的供求变化和相关产品价格波动将对本行业的原材料成本产生一定影响。通过与上游原材料行业建立较为紧密的合作关系,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竞争力。
  2、下游行业
  本行业的下游行业主要是锂电池生产企业,下游行业和本行业的关联性更为密切。锂电池对锂电正极材料的比容量、压实密度、循环寿命、安全性和成本等方面的要求不断提高,从而推动了钴酸锂、多元材料和锰酸锂产品的商业化应用和不断升级,而随着笔记本电脑电池的快速发展和电动汽车的逐步商用化,锂电正极材料在小型锂电领域和动力锂电领域都会迎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六)出口国政策和竞争格局

◎股东研究:
当升科技(300073)主要股东

序号 股东名称 持股数量 占总股本比例
1 北京矿冶研究总院 24,761,807 30.95
2 深圳市创新资本投资有限公司 11,730,000 14.66
3 深圳市同创伟业创业投资有限公司 5,400,000 6.75
4 白厚善 5,054,507 6.32
5 深圳市创新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4,470,000 5.59
6 韩国AMTech株式会社 2,420,168 3.03
7 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 2,000,000 2.5
8 王晓明 603,526 0.75
9 陈彦彬 521,788 0.65
10 刘颖 519,597 0.65


◎当升科技(300073)最近三年财务指标:

财务指标/时间 2009年 2008年 2007年
总资产(亿元) 3.3162 2.5525 2.2525
净资产(亿元) 1.5168 1.1041 0.749
少数股东权益(万元)      
净利润(亿元) 0.4 0.34 0.15
资本公积(万元) 3039.98 2634.84 2501.88
未分配利润(亿元) 0.49 43.96 0.17
基本每股收益(元) 0.6687 0.5697 0.4018
稀释每股收益(元) 0.6687 0.5697 0.4018
每股现金流(元) 0.46 1.31 -2.35
净资产收益率(%) 30.75 37.01 42.2

郑重声明:资讯 【【谈股论金】当升科技300073申购指南- 快乐大本营- wz6d - 和讯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