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文化高地的魅力_梧叶舞秋风寒兮的空间_百度空间

     在巴黎住得越久,越觉得对她知之甚少,越想贴近她。然而,正如巴尔扎克所言:“巴黎是一片名副其实的海洋,任凭什么探测器也永远无法知道她的深浅。”巴黎是一座看不尽、看不透的城市。看过之后还想看,来过之后还想来,也许这正是巴黎的魅力之一。

     如今每年涌向巴黎的世界游客近8000万人次,使巴黎稳坐世界旅游城市的{dy}把交椅。人们将她看作一扇深邃变幻的橱窗,透过它看过往风云、看大千世界、看美好未来……

     巴黎是一个博物馆。巴黎除了拥有当今世界规模{zd0}、藏品最丰的卢浮宫和涵盖艺术门类最广的奥赛博物馆外,还有克卢尼国立中世纪博物馆、吉美亚洲艺术博物馆、阿拉伯世界博物馆、蓬皮杜中心、巴黎现代艺术博物馆、蒙马特博物馆、罗丹博物馆、毕加索博物馆等等。走进巴黎就像钻进一部历史巨著,沉入一座无边的知识迷宫。在这里的宫殿、教堂、城堡、桥梁、广场、街道乃至一件雕塑的背后,都可能隐藏着一段悲壮的历史或动人的故事。

     巴黎又像一个文化沙龙。这里是文人墨客荟萃之地,也是各类艺术人才向往的淘金之所。在充满尊重的同{yt}空下,无数名人大家与无名小卒都可以不同的方式演绎他们的精彩人生。也正是由于他们的存在和求索,巴黎的思维创新才会一步步升华,巴黎的文化高度才得到不断的积累和叠加。

     从古至今,巴黎几乎没有受到太大的破坏。乍看巴黎,似乎有点儿灰暗陈旧,但这里却涌动着xx枯竭的活力。人们不轻易去改变岁月打磨给外壳留下的印记,而是用现代理念去xx内存、充实内质,以达到保护与利用并存的目的。无论是卢浮宫的金字塔、被古街包围的另类抽象建筑蓬皮杜中心、协和广场上的千禧巨轮、象征工业革命的埃菲尔铁塔,还是与古城比肩而立、xx是现代风格的拉德芳斯新城,都反映了巴黎从来没有停止过前进的脚步。

     巴黎的高贵之气、文化底蕴、妩媚妖娆,使巴黎风情万种。所谓巴黎咖啡馆的话题也许就是世界的话题,所谓塞纳河畔的潮流很可能就成为世界潮流。

     巴黎之美,是与巴黎人深厚的审美渊源以及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文化胸怀分不开的。他们爱护着巴黎、创造着巴黎,甚至不惜用几十年时间制作一件雕塑,倾毕生精力完成一部作品,用几百年时间建造一座教堂。为推动文化普及教育,巴黎乃至全法国的国有古迹对18岁以下儿童免收门票,卢浮宫等33个国立博物馆、100处文化古迹,在每个月的{dy}个星期日免费向公众开放。另外,每年9月第三个xx的“文化遗产日”,公立博物馆一律免费,私立博物馆票价减半。法国人从小受到如此文化艺术的熏陶更是巴黎能立于世界文化高地的重要因素。

     笔者常驻巴黎,虽多次参观卢浮宫却没有一次能把它看完;在奥赛博物馆曾请名家给我讲画,可至今仍知之不多;虽曾应邀参加在凡尔赛宫举行的路易十四时代的宫廷宴,可还未真正享用“巴黎一席流动的筵宴”。在为自己的愚钝而恼恨的同时,我不能不为巴黎的多彩与厚重而赞叹!(顾玉清)

法国,丰富生活

     在地铁里、公园内、高速火车或飞机上,人们都可以看到法国人专心致志地读书、看报的身影。在咖啡馆或酒馆,有人以一杯咖啡或一瓶啤酒,就能“煲”好几个小时的“书粥”。读书成为大多数法国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内容。

    法国作家莉迪·萨尔维尔和玛丽·达理厄塞克认为,书穿越了世纪的时空,是人与人约会和交流的重要场所。书是人类拥有的最奇妙的东西之一,它是人类生命季节的明灯。阅读让人远离世界,又让人重新找到世界。阅读与生活相伴,没有阅读的生活将是一种错误。

     法国教育部官员白乐桑教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法国原本是一个农业国,大多数人是农民,广泛的阅读让法国人去掉了“土气”,并使法国的国民素质不断得到提升。

    读书是{sx}休闲方式

     尽管电视、广播、互联网和电子读物的普及对法国的阅读文化带来了一定冲击,有的人甚至预言“书将死亡”,法国人仍然保持着传统的阅读习惯,读书的热情不减。大多数法国人把读书视为{zj1}文化价值的活动。3/4的法国青少年认为,读书是最有意义的一件事。日常生活中,读书是法国人{sx}的休闲方式。据统计,2006年,法国出版物比2005年增长1.7%,而图书销售量的增长达到了2.1%。同年,仅6000多万人口的法国共售出4.94亿册图书,各图书馆共借出图书两亿多册,即相当于平均每个法国人一年购买或借阅图书10本以上。法国民意调查机构IFOP发布的一项调查结果表明,逾55%的法国人确认,他们每年阅读1至12本书;24%的人阅读12本书以上,其中不少人的阅读量达到20本。调查还显示,法国女性比男性更爱读书,每位女性年平均阅读12本书,男性则只读9本。此外,法国人读书的频率还与社会职业水平有关:中高级职员和自由职业者年人均阅读17本书,职员为8本,工人为7本。

    读书口味“百花齐放”

     法国人的读书口味是“百花齐放”、多种多样的。据法国读书杂志介绍,2006年,被列为“20佳”受欢迎的读物分别为小说、散文、游记和传记等多种类型图书。当然,小说和传记文学作品在读者中一直保持主导地位,占图书销售市场的39%,文献类和评论类占15%,儿童读物占11%,漫画图书占10%,功能性实用类图书占9%。对于法国人偏爱小说和文学作品的现象,白乐桑的解释是,这与法国人的思维习惯有关。他认为,法国人情感比较丰富,更爱看带故事情节和xx经历类的小说或名人传记,所以法国才出了那么多大文豪,如莫里哀、巴尔扎克、雨果和福楼拜等;德国人的逻辑思维能力比较强,爱看哲学类书籍,因而造就了一些伟大的哲学家,像黑格尓、xxx、康德和尼采等;而英国人很讲经验主义,通常爱看实用类书籍,所以出了牛顿这样的大科学家。

    社会引导激发读书热情

     在经济社会高度发达的背景下,法国人仍如此钟情于读书,除了个人爱好外,与社会引导不无关系。《法国拉贝尔》杂志认为,法国虽然读者群很大,但他们的生活节奏各不相同。为了适应这种变化,法国出版机构从上世纪50年代起,就推出了便于携带的口袋书,现价仅为两欧元,比一份报纸略贵一点,面世不久就在法国图书市场上争得1/4的份额。此外,在公园、大商场、高速公路服务站、火车站和飞机场等处均设立图书销售点,以满足读者随时随地的需要。书店每个星期都对新书的销售进行排名,报刊、电视、广播定期对新书做评论推介,这都对激发读者的读书热情起到了很好的作用。法国各地还建立了各种各样的“读书沙龙”,仅巴黎“读书沙龙”每年就吸引了17万读者。在法国大革命时期被收归国有的法国图书馆,免费向读者开放藏书,每年约有500万读者受益。法国的读书节更是引人入胜,国家倾力为阅读搭台唱戏:读书节每年一届,作家、翻译家、出版社、书店、图书馆和读书协会等联手,共同举行上千场盛大活动,吸引公众在图书的世界里尽情畅游。



郑重声明:资讯 【巴黎:文化高地的魅力_梧叶舞秋风寒兮的空间_百度空间】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