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空调琐记_海侠_新浪博客

客厅的一台柜机空调(插上电源状态时),这两天不知怎么的,总是自己过几分钟就唧唧唧地叫,叫一阵停一阵。而卧室里的另一台挂机也早在去年就出毛病了,该制热时不热,该制冷时不冷。这两台空调均是几年前买的了,上海双菱。也就才几年的时间,这个牌子已经倒闭了。在网上找了家维修空调的公司电话,约好今天修。

 上午来了一个说东北话的师傅,检查后初步断定柜机叫唤的原因是插线板和插头坏了,造成了定时器开关的按键接触不良。挂机不制热、冷则是因为缺少氟利昂——师傅说因为要拴保险带到窗外作业,所以只能下午再叫上一个师傅来一起修。然后收了两台空调的上门检查费共60元,说检查费是没有票据的。

 

下午上午那个师傅带了另外一个师傅来(此句不知道表达清楚没有),上午那个师傅年纪约五十多岁,个子高些,可以称呼他老师傅;下午带来的师傅约四十多岁,个子小些,也说东北话,姑且称呼为新师傅。他们一个主内一个主外(老师傅主内,负责传递工具和拉住保险带,新师傅负责窗外高难度一些的工作。虽然楼层并不高,但也要小心才是)。

他们忙活了好一阵子,有半小时吧,把挂机修好了。柜机那一点小毛病,这个相对轻松的任务就由老师傅来完成。老师傅一个人在拆换电源插座,新师傅就在阳台边吸烟边和我闲聊。

 

我对他们都说东北话很好奇,新师傅告诉我说他们原先都是420厂的(过去东郊一个大型的军工厂,解放后从东北搬迁来成都的,后来工厂在九十年代就改制了,2007年厂区从东郊的原址搬离到了北郊。贾樟柯在《24城记》这部电影里,就是用了纪实性的手法,讲述了这座工厂在城市发展中的50年沧桑历史。)过去厂区规模很大,自成一个系统,从机关到后勤到附属学校、医院一应俱全,相当于一个“城中城”,基本不和外界接触,所以他们只需用东北话交流就行了。改制时老师傅提前内退,新师傅是“买断”,他们俩以前都是420厂的技术工,后来一起到了现在的这家空调维修公司。我说还是你们有技术的好,不管政策怎么变,走到哪里都有饭吃。新师傅呵呵地笑,说现在国家稀缺的就是高级技工,如果大家都想去坐办公室,那么这些具体的活儿谁来干呢?

新师傅是个很喜欢说话的人,他抽完烟后对我阳台上的花开始感兴趣了,问我盆里种的葡萄结不结葡萄,我说结过一次,但还没等到我吃,就有鸟儿吃光了,不过这棵葡萄也就去年结过一次,除了浇浇水外,基本上处于自生自灭的状态。新师傅说那肯定是不行的,你看人家那些大棚里,都是冷天要包上塑料布,还要施肥啊啥的,你这样养。。。我接着笑起来,道:我这样养花,居然每年都还没死,算是奇迹了。。。

 

说着说着,谈话内容就开始广泛了:

我问他们在成都生活习惯吗,新师傅说,我就是在成都出生、长大的,到北方才不习惯咧,但是成都就是太阳出得太少了。我说就是就是,不过空气很湿润也还算一个好处了。在一旁干活的老师傅听见了也说道,他当年去北方当的知青,但是返城时都和别人交换名额回了成都,他还说他去过全国很多地方,还是觉得成都{zh0}。新师傅问我是成都人吗,我说算是吧,祖籍虽然不是,但差不多是在成都长大的。然后新师傅的好奇心上来了,问我是做什么的——我本来也不是那种“倾诉型”的,但是人家都主动说了那么多自己的事,我还是该说点啥才公平哈。我说我是当兵的,现在转业了。他说不像(我想他的意思是不像当兵的,而不是说不像转业的。)呵呵,和平年代的女兵大概都没有好多兵味儿了。新师傅继续猜测道,你是文艺兵入伍的?我说不是,我是上学去当兵的,做一般工作的。。。

然后新师傅开始八卦了,说有个唱歌的谁谁,现在是啥啥级别了,那么年轻,怎么上去的。。。我说唱歌唱得好也是实力呀,也是国宝级的呀。新师傅说没有人捧,能上去吗。。。我又笑了,不知该如何回应这个问题。老师傅也听到了我们的谈话,像对徒弟一样(也许新师傅就是他的徒弟),正言对新师傅道:“不知道的就不要乱说哈。”

哈哈哈。。。

 

柜机的插线板换好后,又把坏了的定时按键给拆了(那个按键基本用不上),然后老师傅给我开了张收据:挂机换外机压缩机启动电容150元,柜机排除内机响、换插头插座110元,共计260元。如果加上上午的上门检查费,一共花费是320元。

我不清楚这个价格标准如何,总之就是这么多了。

记事完毕,xx愉快。

已投稿到:
郑重声明:资讯 【修空调琐记_海侠_新浪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