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波浪潮正在持续地推进中。在2月份,华为推出了基于谷歌Android智能平台的家庭终端;3月份,魅族表示将推出自己的平板电脑;而一贯风吹草动的深圳华强北的山寨厂商们,已开始积极备货,准备在五一期间推出山寨iPad。
电子阅读器:潮从何来?
毋庸置疑,电子阅读器是目前IT界的最热的信息终端了。从今年前Amazon发布Kindle兴起,到进入2010年1月初CES展会上各厂商的争奇斗艳,到紧随其后苹果iPad的发布达到一个高潮。而这个高潮也迅速地带动国内包括汉王、方正、盛大、联想、中国移动在内的各色潮人,最终电子阅读器成为时下最潮的字眼。
但这个电子阅读器浪潮从何而来?是不是突然就从天下掉下来的馅饼(铁饼)?答案当然不是。事实上,电子阅读器作为一种智能信息终端,其基因密码与PC是一致的。当年IBM敞开怀抱发展兼容PC时,标准的芯片与统一的操作系统是PC产业获得光速发展。而今天,推动电子阅读器走上舞台的同样是智能操作系统和大规模制造的标准芯片。包括PC、上网本、MID、平板电脑和电子阅读器在内的各种信息终端,都是由操作系统和芯片推动的。特别是统一操作系统使得IT制造走向开放化和规模经济,从而在全球化时代下走向商业应用。
所不同的是,今天的芯片更小、能耗更低、计算能力更强;同时操作系统也更偏向网络应用和移动状态。或者用一句话说,智能化技术的核心是SoC,也就是将在芯片上提供系统服务,这使得较小的终端上也能具备各种信息处理能力(甚至是无限的)。也就是说,从笔记本到手机在内的各种尺寸的终端都提供或处理类似的信息服务。
而电子阅读器,则集中了电子墨水、电容触摸屏、3G移动通信、智能操作系统等多样现代IT技术,又受到出版商、终端厂商、芯片商和运营商等上下游的关注,故而成为目前{zss}的潮流。
终端选择与战争兵法
智能化作为一种核心的技术推动力量,将使未来的终端走向融合与多元,但多元化并非是没有约束的多元化——你不可能认为每个人都同时配备笔记本、电子阅读器、MID、智能手机等信息终端。所以各种终端之间存在竞争关系。一方面,特定的终端有其特定的经济—技术特征,适用于某些特定的用户情境或状态;另一方面,这些信息终端都有一定的多用性,存在相互替代性。而用户决定采购和使用哪一种终端当然是由用户需求(收益)-成本(投入)对比决定的。具体而言,是由用户在各种工作、生活状态下的时间分布及其对应的需求/收益-成本对比决定的。
这好比在作战中,统帅储备什么样的武器、主要训练什么样的兵种,是由战争状态下各种作战情境分布与兵种训练投入-效果决定的。如果经常需要在旷野作战,并且有战马供给则骑兵是必须的选择——具体如何在单骑兵和车骑兵分配比例则视资源供给情况,xx兵和步兵重要性次之,而工兵是最不需要的;如果主要作战形式是攻城战的话,则情况xx相反:工兵和步兵的配合是最重要的——具体为工程兵和步兵的装备同样由资源供给决定,xx手重要性次之,骑兵重要性{zd1}。一个统帅不管如何神奇和英明,都不可能率领一群步兵在沙漠中和异族骑兵作战,而异族骑兵也不可能光靠骑兵就想攻克防守坚固的城池。
也就是说,如果是单选题,我们生活中哪种状态最常见最重要,我们就选择与之最匹配的终端形式。如果是多选题,那我们就要按照频繁程度和重要性对各种状态加以排序。这就是我们的信息化“兵法”。
兵法解读之三元格局
如果对用户的状态加以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固定工作/学习、固定娱乐和不规律移动状态是实际中三种最常见的状态。
固定工作在白领而言是最常见的状态,需要较大的屏幕进行多样化的计算处理,同时由于处在固定环境(办公室、会议室)可以利用外接电源,所以对终端本身电源供给能力的要求不高。PC是最合适的终端,规模化制造能力使得笔记本成为多数选择。也许有人会说,从成本上说瘦客户机(网络化终端,NC)的成本比普通PC还低。但实际情况是,除了一些典型的制造工厂,或者大规模连锁型企业(如连锁超市、银行)外,大部分企业的信息化处理任务不是那么单调而统一的,现代社会中有信息化处理需求的岗位大多要面临较为复杂不一的输入、输出和处理需要,无法通过统一的瘦客户端完成。
对于不规律移动状态,显然最匹配的信息终端是手机;它能满足人们不规律移动状态下的沟通和信息获取需求。特别是随着社会工作、生活所处地域复杂性的提高和节奏的加快,人们在时间维度上的“碎片化”特征越来越明显,这使得手机在信息获取和服务的重要性也随之提高。而智能化趋势和移动互联的开放又提高了手机的信息服务能力和展现能力,获得了大众的认可,成为当下不可阻挡的潮流。
当然,在需求方面,不断涌现的年轻用户群体更期望随时随地的交流和获取信息服务——特别是从互联网获得丰富的内容和个性化应用。而在成本方面,开源手机操作系统的出现将会迅速降低智能手机的总拥有成本。这些因素都将提高了对智能手机的需求这就好比在一、二战时期,随着战胜激烈程度的提高,同时具备速度、火力和坚固的防守性能的坦克很快就成为{zshy}的陆战武器。
固定娱乐是大多数用户在非工作状态下的一种常见状态,而且主要是集中在家庭。传统上电视机是满足种状态的主流终端——因为从技术角度而言电视具备高清晰、高带宽和低成本的优点。但在国内实际生活中,电视内容的单调匮乏和极低的互动性特征,使得越来越多的年轻用户转而使用其它信息终端获得娱乐服务——PC这时候获得较高的收益—成本对比值评价。或者说,互联网内容的丰裕性、清晰度超过或部分超过了有线电视的内容,使得收益—成本状态发生了变化。特别是当这种固定娱乐状态所处的位置越来越多样化,或者说位置只是相对固定时,电视的匹配程度越来越低。对于相对固定状态下的互联网内容需求上升,使得笔记本对电视的替代性大大强化了。
上网本:“四不像”的中间产品
凭借丰富的互联网内容,笔记本开始覆盖用户的娱乐状态。但问题同时也:以固定工作为满足对象的PC和笔记本的在大小、重量、系统复杂性等方面与娱乐需求有一定的冲突性。比如一个用户躺在客厅沙发、机场候车厅、公园椅子或咖啡厅里上网聊天的时候肯定希望这个终端能小一点、轻一点,对性能、安全性和软件能力要求其实不高。这也是上网本之所以取得一定市场的原因——上网本是为了覆盖人们越来越多地对于互联网的相对固定状态下的娱乐需求。不过,目前上网本在硬件能耗、软件简约性和成本方面还远未达到{zj0}状态,它更多的是一种存在很大改进余地的中间产品。例如,在正如我们不喜欢用同样一种终端来适应不同的生活状态一样,未来我们也可能用同一种软件来适应我们的不同终端。既然Window Mobile已经证明它在智能手机领域的不适应性,那么桌面Windows系统对于上网本这类简约型信息终端同样也不适应。同样的道理,既然Intel x86架构不适应智能手机,那它也不见得能适应上网本这种硬件系统。
这就好比说,战争因其攻防兼具的特色在战争中获得了重视,但如果愚蠢地把日常载人用的马车放到战场上用,其结果将是悲剧的。
兵法小结:
从大众消费者主流情境状态的考察中,我们会得出这样的结论:
1、笔记本和手机——特别是智能手机将是信息服务领域的核心终端或主流产品;
2、其它信息终端产品将在二级市场——甚至三级、四级市场担任补充者、小众产品或边缘产品的角色。
已投稿到: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