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与壶镇五好汉登乌岩阙_石仁吕岩_新浪博客
石头的文章朴素自然中意境,令人钦佩!

 

链接:——

 

4月11日。那天那个雨下得真是个大,一路都未停消;风也是斜斜地扫,在乌岩岭半道,伞都快撑不住了。登至乌岩阙,风更是猛得不得了,伞压着脑袋,人弓身匍匐向前,一个个湿人直奔树底下避风。

裤脚全打湿了。衣袖也是冷冰冰。背包里的水份也很足,回家抖开包,发现夹在中间的结婚证也湿了。新买的解放鞋,挡不住这么大的雨水,脚就如踩在水里一样。

将近七时,我们来到缙云县前路乡姓叶村。从这里起程,经过近二个小时的攀登,穿过盛开在春雨和云雾之中的红杜鹃、白杜鹃、紫杜鹃的古道(还遇见一株罕见的黄杜鹃),我们终于喘着大气齐声欢呼:乌岩阙,就显露在眼前。

渭清先生告诉大家:乌岩岭,是台婺古道翻越栝苍山的主要路径之一。乌岩阙(壶镇话读切)正处在乌岩岭段古道的{zg}点,为明朝嘉靖35年为防倭寇入境而建,是旧时缙云和仙居二县的分界线。乌岩岭道地位仅次于苍岭道,是xx的杨梅道。

身处已然残缺的乌岩阙,遥想曾经的战火纷飞和马蹄踏踏。

然而,如今一切都很安静。除了墙阙外边静静开放的杜鹃。除了风的呼啸和雨的肆虐。

 

中途曾见道旁一方巨大的乌岩,黢黑,裸露,深沉。吕岩说:这古道旁的山上,都是这般模样的乌岩。乌岩岭,就此得名。我们还见识了一条并行于古道的鼠道——掩藏在道旁草丛之下,被山间老鼠们往来奔走踩踏得光滑且有些起伏的“大道”。人与鼠,曾在此和谐共处。好溪风情丢掉雨伞,伏身于鼠道旁,用镜头记录下了这难得一见的奇景。

 

回程,插小道往乌岩殿。殿为一层,前后二进,左右三直。一座立于深山的古殿,历经数百载风雨及几番修缮,依旧被人们供奉。渭清点了香火,分与我等,且虔诚一拜。殿中供奉主神为张天师和四海龙王;殿内有崇祯元年和民国七年的碑刻各一方,一方嵌于墙壁,一方树于神像侧旁,叙说着古殿历史的苍桑。

殿外有树,正抽绿芽,我与渭清分辨,竟齐声曰:“是栝树!”略一点,共一十二株。树径大者六寸,高可十余米。其中二株,又有不同,原来正开黄花。

 

是日,顶风冒雨,直达乌岩阙。同行者,人文苍岭、陈渭清、壶溪吕岩、热爱壶镇、好溪风情等壶镇五好汉及本石头夫妇,共七人。

 

壶镇五好汉略介绍如下——

人文苍岭,教师、作家、摄影家,著有《苍岭记忆》等,年愈七旬却健步如飞,是此行的向导;

陈渭清,文史专家,对缙云等地人文历史了如指掌,缙云乡土文化的精神{lx}。上高中时,即身穿长袍,突显文人本色,现从商;

吕岩,乡土文化的传播者,满怀对家乡山水的热爱及对朋友的赤诚,公职人员,大侠;

热爱壶镇,看名字,就知道什么叫热爱家乡了。从商,活跃在壶镇吧等乡土文化论坛;

好溪风情,摄影家,看了他冲入山火现场,用镜头记录“”的博客,令人敬佩。本次提供小面包车载驮我等完成乌岩行,现从商。

——缙云的商人有文化,缙云的文化人能挣钱呀。 

 

 

 

 

 

朱文风老师。

 

渭清老师于途中发帖至壶镇吧,~

 

与吕岩,于一乌岩前合影。

 

道旁一凉亭遗址。

 

远山风光~

 

乌岩阙~

 

鼠道~

 

好溪风情在拍鼠道~

 

黄杜鹃,有毒,又名羊踯躅,道是羊食后,可踯躅而死。

 

乌岩殿~殿前及侧旁,有栝树~

 

殿内崇祯元年碑刻,嵌于古殿墙壁。

 

~

 

殿旁栝树~

 

栝树开花~

 

姓叶村一栋老屋~

 

老屋内的老人~

郑重声明:资讯 【[转载]与壶镇五好汉登乌岩阙_石仁吕岩_新浪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