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上海挂职锻炼心得体会
4月8日—5月26日,我在上海市奉贤区解放路小学进行了为期49天的挂职锻炼和学习。在学习期间,主要通过与校长交流、参加教育局、学校各种会议和活动、深入教研组参加教研活动、听课以及参与学校各处室、各条线管理等方式,深入了解学校办学思想,感受校长办学思路,重点对学校教学教研、德育工作、学生管理、教师培训、电教工作等方面进行了学习和了解。通过近两个月的学习,受益颇多,不但收获了经验,也收获了信心。下面,我就从教育局和学校两个层面介绍一下学习过程和学习体会。
一、教育局层面:
因为是站在学校的角度参加教育局的会议和活动,在介绍教育局层面的时候只能是根据涉及到的和感受深的几个方面来进行。
职初教师培养。参加工作5年以内的教师被称作职初教师。奉贤区在05、06年两年就有将近800名新教师进入教育系统,大量新教师的增加是各学校的一笔财富,但是同时也带来了许多问题。为缩短新教师的成熟期,教育局制订了“135工程—职初教师培养行动计划”,要求职初教师“一年站稳讲台,二年基本成熟,三年脱颖而出,五年成为教学骨干”。主要措施有:一是管理和考核。坚持“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的原则,选择城区内优质学校作为职初教师培训基地,职初教师在培训基地学校培训1—2个月之后,再到所分配学校任教。一年期教师由教育局组织考评小组进行考核,教师考核总分=学校综合考核×45% +培训考核×15%+区级课堂教学能力评价×20%+区级教案考核能力评价×10%。对考核不及格的教师责令参加新一轮培训,第二次考核不合格,暂不聘为一线教师。我曾经参加过一次职初教师考核活动,有的工作一年期的教师的课堂教学无论从教学设计还是到课堂组织都能够达到我们市级优质课的水平。二是培养和培训。在区级层面建立带教制度,带教教师一般有两位,一位负责班主任工作方面,一位负责学科教学方面,并制定一系列带教协议和制度。要求每位职初教师制定个人发展行动规划,增强自主发展意识。
实施“双名三优”工程。“双名三优”为名校长、名教师、优秀骨干校长、优秀骨干教师和优秀青年教师。自2008年期,在全区范围内评选名校长、名教师100名,优秀骨干校长、优秀骨干教师200名,优秀青年教师300名,简称“123工程”。经过评审,对被评为优秀称号的校长教师进行奖励。名校长每月奖励1000元,名教师每月奖励800元,优秀骨干校长奖励600元,优秀骨干教师奖励400元,优秀青年教师奖励200元。每三年重新申报评选一次,确定了明确的考核的内容和要求,每年度进行过程考核。
城乡学校实行紧密型办学联盟。紧密型办学联盟A+X模式,所谓A是指城市区一所优质学校,X是指一个镇的几所学校,双方签订联盟协议,期限为三年。实施项目包括管理互动、教师流动、课程走动和教研联动。活动开展的比较有实效性。
学校托管。了解学校托管是因为到肖塘中学参加了一次现场会。肖塘中学是奉贤区近郊的一所普通中学,有19个教学班,70余名教师,近年来,学校有条件的本地学生纷纷流向镇区学校,在校生主要以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为主,教学质量一直不高。自2008年9月,奉贤区教育局采取教育托管的形式,将肖塘中学交由上海闸北八中进行教育托管,引进“成功教育”的先进教育模式。一是闸北八中定期向被托管学校输送优秀教师,2010年上学期闸北八中输送了五位优秀的管理者和教师,二是植入学校新的办学思想,从“帮助学生成功”为起点,通过学生“尝试成功”,{zh1}达到“自主成功”的境界。三是引进先进的教学方法,引进了成功教育集团自主开发的电子平台,将底层侧的“个性化”的教学变成高层次的“标准化”教学,并为高层次的“个性化”教学打下基础。
名校长工作室和名师工作室制度。以工作室为依托的教师研修模式近年来在教育比较法的江苏、浙江、上海等地开始流行。名校长、名师工作室实行首席负责制,由首席名校长、名师负责管理,教育局拨付一定的活动经费。活动主要包括论坛、交流、参观学习等,基本上是一种“师带徒”的形式。我参观了奉贤区南桥小学张大维校长的名校长工作室,正好有两位校长去讨论共同实施的课题的问题,在我学习的期间,工作室还组织所有成员到深圳的一所小学去实地考察。后来我想这样的组织形式和活动安排就是一种高层次的“专家xx”和“同伴互助”。在这样的集体里,大家经常经历的是“头脑风暴”,是“高峰体验”,确实能促进自身的专业提高。
二、学校层面:
我挂职的学校为奉贤区解放路小学。学校创建于1982年,现有教学班32个,学生1500名。教师101名,其中中学高级教师3名,教师队伍和办学质量在全区排在前列的。校长邬熙熙今年54岁,是奉贤区名校长。学校硬件设施{yl},电脑能达到教师人手一台,各班级全部配备了多媒体教学设备,达到了“班班通”。学校有200米塑胶操场,各种供能室齐全。在挂职的两个月里,学校对我很照顾,各项活动和会议都能让我参加。两个月的时间也不能xx接触到学校的各个方面,我还是从几个方面说一下:
学校形成了有效的文化管理。早在九十年代初期,学校就确立了“协和”的办学思想,即是协同多方资源
学校对教学质量的监测和重视。学校对教学质量的坚持和重视是这所学校的特色。无论从学校领导到任课教师,都很执着的在为教学质量努力着,而且无论何时何地。学校在教学上呈现出“密、实、活、广”的特点。在奉贤区各学校对于教学成绩都很重视,但是解放路小学尤为突出,每次教学质量检测都能排在全区前两名。我也曾和邬校长探讨过这个话题,就是在小学阶段这样做是不是合适,邬校长说我的学生并没有因为我们狠抓教学成绩就变得不快乐,学生还是个性张扬,学校在减负、高效方面严格要求教师,不能让学生过早的滑落到标准以下。
依托磨课组织学校教研活动。自2009年,学校进行了磨课活动。所谓磨课教研,就是以教研组研讨课、家常课为载体,由教研组全体成员参与,就同一课进行两次以上的教学实践。其重点与关键是“磨”的过程,注重过程中的全员参与、教学设计反复磨、教学过程反复磨,其间伴随的是教师对设计、执教、听课等每个阶段的反思。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学校的磨课经历了几个阶段:一是由点到面。点上试行,强调“点”上的探索过程,而这个过程,伴随的是教师学习、参与、培训、提炼的每一步,从而为“面”打下基础;全面铺开,“面”上的推行,关注的还是过程,注重资料的积累与经验的总结。二是渐次细化,将校本教研向纵深挖掘,一种是细化磨课类型:针对中青年教师,开展“同课异构”活动,更多地偏向于提高教学反思能力;针对职初教师,开展“同课同构异思”,实践中指导、帮助职初教师提高教学水平。第二种是拓宽磨课范围。借教研员、专家,实现纵度提升;借助兄弟学校教师的参与,实现纬度拉宽,教师在高质效的教研过程中教师课程执行力得以逐渐提高。三是实现教研常态化。教研常态化应该是教师做研究较高的层次,说明教师已经很自觉的向研究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校本研修最终是帮助教师形成一种随时随地、经常性地、不拘形式地讨论教育教学问题的良好习惯。学校开展了“每日两议”活动。一是“课前小议”,明确当日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设计意图等;二是“作业布置小议”,每天课后反馈教学情况,对教学中的得失进行探讨、交流,并据此确定作业的内容与量,在此基础上各班根据实际情况布置家作。这种常态的校本教研活动,使教师始终处在不间断的学习中,使他们及时将新的教学理念、方法逐渐融合到他们的常规教学实践中。本学期开始,学校还将“每日两议”与教师教学设计的二度修改与课后反思紧密结合起来。
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因为上海正在召开世博会,学校很多德语活动是围绕世博开展的。看一个学校的德育工作,只要看学生就能判断学校德育工作的质量。解放路小学的学生很快乐,而且个性张扬,有灵性。有两个活动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一是红领巾市场。红领巾市场是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一种方式,学生将自己的书籍、玩具等物品拿出来交易,所得款项交学校大队部存入爱心基金。但是在活动中交易款项并不重要,关键是学生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热情和投入是日常教育不能比拟的,很多同学都给自己的商品做了广告,大家在一起也可以讨价还价,是一次很好的社会实践活动。
二是少年军校的集体活动,参加“十周岁生日纪念”。区教育局为了方便学生进行实践活动,成立了以“少年军校”命名的活动基地,可以进行劳动实践、逃生演练和基本的军事训练,给学生过集体生活的环境。我参加的是学校三年级的活动,活动每学期一次,三年级是周四上午集中到少年军校,上午在学校进行灭火逃生演练,下午学校组织“十周岁生日纪念仪式”活动,活动以“感恩、成长”为主题,通过点生命火炬、学生给老师献礼物、老师给学生送祝福、学生读家长的信、许生日心愿、吃生日蛋糕等方式,使学生感悟生命的珍贵,父母的辛劳,老师的付出,向学生进行感恩教育。仪式是少年军校的拳头产品,活动始终洋溢在一种温情、感恩、向上的氛围中,许多学生向老师献出了真诚的拥抱,还有许多学生在读父母的信的时候不断抽泣,流下了感动的眼泪。
其实我想在我重点介绍这两项活动之外,更多的是活动背后蕴含的教育思想。德育不是搞活动,德育不是花架子,不是作秀,而是需要创设教育环境和教育契机,给学生深刻的教育记忆。
用课程建设xx学校发展。老实说,我再去奉贤之前,还没有或者说没有注意到“课程建设”这种说法,学校的{wy}产品是课程,根本任务是完善课程建设,执行课程方案。这种课程和课程表中的课程并不是相同的概念,而是学校根据对学生制定的培养目标设施不同的课程,通过课程的实施培养学生的能力,达到教育的要求。奉贤区的课程设置有统一的规定,分为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和探究型课程,学校在严格执行基础型课程要求的基础上,自主开发出了多项课程,包括德育课程、学科扩展课程和发展特长课程。学校课程体系比较完善,课程结构比较合理,课程执行比较坚决。我想我们学校在这方面做到有所欠缺,没有将课程进行统一管理,缺乏统一架构和规划。
绩效工资。奉贤区义务教育阶段绩效工资也是从2009年开始实施,并于去年12月底全部xx,2010年绩效工资已经走入正轨。奉贤区各学校制定绩效工资方案时基本相同,出勤部分按实际出勤考核。工作量部分要确定标准基数,比如某项学科的满工作量为1,按学科分工不同确定学科的权重,重点学科系数可以提高,功能室管理员、学校中层以及教辅人员等工作量换算成课时,将工作量统一到一个标准,便于计算和衡量。工作表现主要包括各项检查和督导,参加各项活动的积极性和效果。工作成绩主要包括单项奖励、教育教学成绩和各项成果等。据学校说,学校在实施绩效工资方面没有遇到太多的阻力,原因是学校在实行绩效工资之前,工资总量已经不低,而且是以奖金的形式提高的工资幅度,主课教师与副科教师的差距不小。实行绩效工资后,按区里统一制定的标准,反而缩小了教师间的差距。
在绩效工资实施的过程中,学校也有很多困惑。主要是学校在制定奖励部分方案时“量”的考核奖励过于偏重,缺乏对“质”的有效监管和衡量,使语数英主课教师与其他任课教师在工作量层面没有太大差距,没有更好的发挥绩效工资的杠杆作用。
两个月在奉贤的时间十分难忘。整体感觉有以下三方面收获和感受。一是学校有谋事干事的氛围。无论从校长到各条线的中层还是到老师,都在很积极的履行自己的职责。从早晨七点到校,到下午五点放学,始终在高效率、高节奏的工作,中午学生不回家,教师也没有休息的时间。每个人都行色匆匆,对工作投入了极大的热情。二是教师提高培训的机会很多。因为在上海要举行很多全国性、地域性行的活动,老师们经常有机会参加高层次的论坛、研讨活动,能够接触到“生命中的重要他人”。其实在教师的成长中是需要“重要他人”的,能够对自己的专业发展乃至思考问题的方式、行为处事的方式产生影响。两个月的时间至少到上海其他区或市中心参加过四次高质量的研讨活动,其中还听了小学作文教学的专家管建刚老师的课和报告,这对于青年教师成长十分重要。三是规范化、精细化管理是促进学校发展的抓手。每个条线的管理都能看到精细化的影子,都能看到匠心独运的想法。学校的档案资料十分翔实,让每项工作都留下了痕迹。
我感到我很幸运。在任职十二天的时候就有这样好的机会去学习,我要真诚的感谢各位领导。在以后的工作中,我要不断总结和梳理学习期间的收获,结合我们的地域特点和学校实际,既做到通过借鉴更新观念和思路,又不“拿来主义”,照本宣科,争取使学校工作有一个大的提高。
已投稿到: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