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背木耳代料栽培技术
一、 黄背木耳的生长史:
黄背木耳的一个担子能分出四个不同的担孢子,担孢子在适宜的条件下,萌发成单核菌丝,在单核菌丝生长发育的同时,相邻的不同性单核菌丝相互结合,形成有锁状联合的双核菌丝的生长发育,达到生理成熟的双核菌丝就逐渐发育成白毛团,进一步发育成紫红色圈再变成胶质化的耳基,原基呈紫红色。原基在良好的营养和适宜的条件下,不断分离,{zh1}呈现出黑红色的耳片,成熟的子实层上弹射出担孢子。至此,这种由担孢子到担孢子的循环,就是黄背木耳的生活史。
二、 黄背木耳生长发育所需要的条件:
1、 营养:营养是木耳生长的物质基础,也是木耳优质丰产的根本保证。必须的营养物质有:碳源、氮源、维生素、各种无机盐及水分。
(1碳源:是构成一切生物内部结构的重要物质。葡萄糖、蔗糖对菌丝生长有促进作用,以1—2%的用量为适,超过5%会抑制木耳菌丝生长。
(2氮源:是构成物质细胞中遗传物质―――核酸的基础,除原材料中自身的氮以外,再加0.2—0.3%的尿素对木耳菌丝生长和子实体形成效果显著,但用量过大就不利于木耳菌丝的生长甚至导致死亡。
(3维生素:维生素对生物的生长有促进和调节作用。生产中适量添加一些含维生素较高的物质―――米糠、麸皮。
木耳加勒比对基质一定的选择性,一般硬质的阔叶木屑{zh0}。具有芳香味的针叶树木屑需用1—2%的清石灰水浸泡一昼夜后才能使用。总之,要想使代料生长木耳达到优质丰产,必须采用优质、营养丰富的原材料作培养基质,才能达到理想目的。
2、 温度:黄背木耳是一种中高温型食用菌,温度对木耳孢子的萌发、菌丝生长、子实体的发育都有很大的影响。木耳的担孢子在22℃–25℃时才会萌发,菌丝在0℃– -17℃不会死亡,2℃时停止生长,3℃–5℃时生长极慢,12℃以上随温度的不断增高生长速度加快,在22℃–28℃时生长快,35℃时生长缓慢,超过35℃停止生长或死亡,子实体在25℃—30℃时形成较快,30℃左右时生长最快、{zh0}。
3、 水份:水价是黄背木耳生命活动的首要条件,木耳培养基的含水量在55%–60%时木耳菌丝和子实体才能正常生长,菌丝体生长阶段空气的相对温度{zh0}在70%以下,若温度较大,易引起杂菌感染,培养基的含水量与木耳菌丝的生长速度有关,是袋栽木耳的{dy}关键。若培养基偏干易感染木霉和曲霉菌,若偏湿易感染青霉和绿霉菌,同时水分过多会造成培养料板结引起氧气供应不足。木耳子实体发生时出耳房的空气相对湿度必须保持在85%—90%,过低不易形成,即使形成长势差。但到了子实体的生长期,抗干旱能力较强,短期干旱如及时给水,仍能恢复生长,且能使菌丝恢复强壮,但一般干旱时间不能超过10—12小时,时间过长,培养料的水分蒸发过多会影响木耳的产量,木耳后期生长管理中干干湿湿的给水方法是提高木耳产量的有效措施。
4、 空气:黄背木耳是一种好气性府生xx,整个生长过程中离不开氧气,培养室内空气新鲜,木耳菌丝才能旺盛生长(若温度在28℃左右,培养袋30天即能发满)若室内二氧化碳浓度过高,培养料极易感染。进入子实体生长阶段,若通风不良会出现不出耳或形成畸形耳,产量降低。为此,保证氧气充足是生产管理的关键。若在适应的湿度条件下,再给以充足的氧气,一般开口后7—10天耳会全部出耳,25天后可采收头茬木耳。
5、 光照:木耳虽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但它在整个生长过程中,特别是子实体的形成和生长时期,必须有一定的散射光照,菌丝体虽在黑暗的环境条件下能正常生长,但很难形成子实体,光对木耳从营养生长转向生殖生长有促进作用,子实体生长时间要求前15天光照达到“3分阳7分阴”,后10天要求“2分阳8分阴”(光照过强子实体色黑肉厚,背面出现许多绒毛,降低产品质量)。
6、 酸碱度(pH值):木耳孢子萌发和加勒比生长的适宜pH值为5—7,以5.8—6.8为最适,5以下、7.5以上孢子和菌丝生长不适宜。生产配料时,为减少污染,调节料内的新陈代谢物,{zh0}使基质的酸碱度调高到8.5左右。经xx和加勒比的新陈代谢活动使培养基内pH值降至7.5左右,既能使菌丝生长,又能有效避免杂菌的感染。
三、 黄背木耳菌种的技术:
要搞好代料栽培木耳,首先必须培育出优质健壮的木耳菌种。菌种的优劣对代料生产的产量质量的高低、生产的成败超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 菌种生产所需的设备:
(1无菌室和无菌接种箱:大小根据生产量而定,要求密闭洁净,便于无菌操作。
(2)恒温箱:主要用于培养母种,也可自制。
(3)培养室:用于培养原种,室内要清洁卫生,易于升温、保温。
(4)高压xx锅:手提式小型xx锅,可用于制备母种,还有立式、卧式两种,但使用时要严格参照说明。
(5)干渴温度计。
(6)菌种瓶、试管、酒精灯、菌种袋。
(7)其它用品:甲醛(福尔马林)、高锰酸甲(灰锰气)、酒精(95%和75%两种)、硫磺、来苏儿、药棉等。
(8)接种工具:接种针、钗、铲、钩、刀、镊子、烧杯、培养皿、漏斗、天秤、记号笔、纱布、牛皮纸、塑料绳。
2、培养基的配制:
(1)试管斜面母种培养基的配制,以1000毫升剂量为倒说明:先将200克洗净去皮切成薄片的土豆放入1000毫升水中煮沸20分外,后用4—6层纱布过滤,将滤液补足1000毫升时小火烧,并将20克琼脂加入不断搅拌之全部溶化,再将20克葡萄糖、1.5克硫酸镁、3克磷酸二氢钾加入搅匀即可趁热装管,装量为试管总长1/5或1/4,塞好棉塞后即可进行高压xx。气压达到1.5时保持30—40分钟。出锅后还要趁热排成斜面,使斜面溶液占整个试管长的1/2—2/3(土豆缺时可用100克的玉米面或麸皮、小米来代替)。
(2)原种和生产种培养基的配制:
A。木屑78%,米糠或麸皮20%,白糖1%,石灰1—2%,水适量。
B。木屑50斤,棉壳30斤,麸皮或米糠20斤,白糖1斤,石灰1—2斤,水120斤。
C。棉壳60斤,木屑20斤,玉米芯20斤,麸皮或米糠20斤,白糖1斤,石灰2斤,水130斤。
配料时选用上述任一调制方法均可,为预防感染时也可在每百斤料中加入0.15斤的高锰酸钾配料时切记料和水要拌均匀,拌好的料要尽快装瓶xx,高压xx时需1—2小时,常压xx在100℃下保持6—8小时,{zh0}再焖一夜。
2、 接种与分离:
A。孢子分离法:选用7—8成熟、生长快、耳片大、肉薄、色正、抗杂能力强的木耳子实体连同培养基、接种工具、xx药品等一并放入无菌箱内,按每立方米的容积用5—8克的高锰酸钾和10毫升的甲醛混和气化xx30分钟后,将手伸入箱内xx后用镊子夹住耳片用无菌水冲洗数次,再和脱脂棉将耳片上的水份吸干,后用一细铁丝密穿住一小片子实体悬挂在备好的孢子收集器或锥形瓶上方,使子实体腹面朝上,距培养基3—5公分,后用棉塞塞好瓶口,放在28度的培养箱内培养,孢子落到培养基上便萌发菌丝,后再用接种针在无菌条件下移入试管斜面培养基上,10天左右即可布满斜面。
B.耳木分离法:将出过1—2茬耳的耳木截成一个个的小木段,用清水洗净后,再用无菌水冲掉木块上的酒精,放入无菌箱xx后再放入0.1%的升汞液中浸泡30—50秒,再用无菌水冲洗3—5次,然后用灭过菌的解剖刀切去表皮,下余的切成0.5公分见方的小木块,迅速通过酒精灯火焰上方移入试管斜面培养基的中间(也可放在培养皿内的培养基上,一周后再挑取木块周围的菌丝放入试管斜面即成。)
C.组织分离法:即将消过毒的木耳在无菌条件下切成黄豆粒大小迅速接入试管斜面培养基中部。
以上三种方法培养成的母种还要提纯分离,转管扩大,一般一支母种可转接三次,每支可转管30支左右。
(2)原种和栽培种的接种与培养:接种过程和其它食用菌类同,一般一支母种可转接3—5瓶原种,1瓶原种可转接60瓶左右生产种。黄背木耳的原种、生产种接种后要立即移入灭好菌的培养室内,温度以28度为宜,湿度控制在70%,一般经30天左右即可长满全瓶(注意:7—10天为杂菌期,要经常检查有无感染。)
四、黄背木耳塑料袋栽培技术:
1、培养基的调制:要想获得木耳的优质高产,就要选好栽培原料(棉壳、锯木屑、玉米芯、麸皮等)和适宜的配方,下面介绍几种常用配方:
A.棉壳90%、玉米面8%、糖1%、石灰1%。
B.棉壳30%、木屑30%、玉米芯28%、谷糠或麸皮9%、糖1%、石灰2%、水适量。
C.棉壳30%、木屑20%、谷糠28%、玉米芯20%、糖1%、石灰2%。D.棉壳50%、花生壳40%、米糠或麸皮7%、糖1%、石灰2%。
E.棉壳60公斤、玉米芯30公斤、麸皮8公斤、石灰2公斤、水130公斤。
F.棉壳30公斤、玉米芯30公斤、锯木屑30公斤、麸皮或米糠8公斤、糖1公斤、石灰粉2公斤、尿素0.3公斤、水125公斤。
按上述配方任选一种,根据生产量的大小,称好原材料,先把主要原料拌匀(棉壳、锯沫、玉米芯、石灰、麸皮或米糠),再把糖或尿素用少量的水溶化后随水加入(各种配料的含水量均在60%–65%)。为防止杂菌的污染可在配料时加入0.1%的高锰酸钾,当料充分拌匀后就可进行装袋。
2.装袋与xx:装袋木耳{zh0}选用17×30×0.04(厘米)的聚丙烯或低压塑料袋,装袋可用装袋机,也可用手工,但均应松紧适宜,封口时可采用以下两种方法:
(1)套环法:将袋口先串入塑料环内(环内直径3cm),然后翻卷过来将袋口边全部掖入环内,{zh1}将口用棉花塞好。这种方法透气性能好,菌丝生长迅速、粗壮,但成本较高,另外棉塞易感染杂菌。
(2)直接扎口法:装好袋口直接用绳子或橡皮筋扎紧口,但接种过程中应将口绳适当放松,否则,后期会造成菌丝氧气不足而生长缓慢,甚至停止生长。装好袋要及时xx。xx可采用高压xx和常压xx两种方法,高压xx时要在1.5公斤的压力下保持2个小时左右,常压xx要在100度的温度条件下保持8个小时以上。
3.接种与培养:料袋xx后袋温降低到30度时,要放入无菌室或无菌接种箱内进行抢温接种,接种前首先将手、胳膊等处用消毒剂进行xx,手伸入接种箱后还要再次用75%的酒精棉球擦洗,并将所有的接种工具都重新xx,接种钩和铲的头部都要在酒精灯火焰上方灼烧一遍。接种时先拔出棉塞或解开袋口,然后将选出的优良菌种铲入枣粒大小一块即可封口,并使菌种和培养料紧密结合。一般每瓶栽培种可接塑料袋(规格:17×30cm或22×45cm)20—30袋,{zh0}要求两头接种。也可在袋子中间打孔接种。注意:每接完一瓶菌种时都要再对下瓶菌种及生产工具、手等进行一次重新xx,以免杂菌相互感染。再者,接种时要做到稳、准、快(既要稳步运行、接种速度又要快,而且菌种块放入的位置要准确),一箱接完后,要轻拿轻放地移入培养室进行培养。培养室要求保温、通风、避光,室内{zh0}搭成架子分层摆放,层高1—2尺,宽2—3尺。气温在20—30度时一般利用自然温度发菌,室温过低时可将袋码堆高升温或在室内安装加热设备升温。一般培养室的温度应保持在25—30度,袋内温度控制在26—29度,只有保持这样的温度菌种才能及时萌发健壮生长,从而也可使料面阵地及早被占领,极大限度地减少和控制杂菌的污染机会。又可控制木耳子实体不规则现象发生。若温度低于10度菌种就极难萌发,因此,若进行人工自然栽培,栽培时间{zh0}选择在3月份,如果3月前栽培,应采取升温措施。当菌丝长到培养料的1/3时,温度应保持在25度左右,使菌丝充分分解原料内的营养物质,使其转化率提高。当菌丝长到培养料的1/2时,严防温度超过25度否则袋内出现黄水有粘性,易造成霉菌的感染。在培养菌丝期间,除保持好温度外,还要调节好湿度和光线强度,并注意适当通风,使这些条件结合起来,进行统筹管理。整个生长阶段空气的相对湿度要保持在55—70%,过低培养料中水分蒸发后期影响产量,过高易滋生和感染各种杂菌。因此若出现室内湿度过大时,要在室内和培养袋口部位适当地洒上一些干石灰粉或进行通风降湿。另外,在培养菌丝期间,培养室要求黑暗一此,若光线过强,菌丝生长不满,一但遇到出耳的适宜温度就会马上形成子实体,从而降低产量,再者蓝光对菌丝生长有促进作用,红色或黄色光线对菌丝生长有抑制作用。此外,以后每周都要3—5次的通风换气,进入室内应没有闷气的感觉。但每次通风时间以20分钟为宜。另外,整个生长阶段还要注意病虫害的防治,如果一周后菌种仍未萌发吃料,就要找出原因,若是环境条件达不到的要迅速创造条件;若是由于菌种老化或因高温烧死菌种的话,要尽快进行补种。一般情况下播种一周后还要进行一次翻袋(但要轻拿轻放),出现杂菌污染的袋子要及早对症根治,感染严重的要搬出培养室进行深埋或烧掉,以免感染场地。播种10天以后每隔一周还要在培养室内喷洒一遍杀虫药液防治害虫的发生或漫延,当菌丝将近布满整个培养袋时应增强光照,这样能刺激子实体原基的形成,利于后期管理。
4、后期管理:
(1)开洞培养:经过30—50天的培养,菌丝可长满整个培养袋。为保证木耳的产量和质量,需进行开口控制出耳的数量,同时开洞还能增加氧气和水份的供给,能促进子实体发生的数量。开孔前,用0.1%的甲醛或3%煤酚皂(也可用1—2%的生石灰水澄清液)将菌袋外壁涂洗xx,若是大批生产,可将塑料袋直接浸入xx液,用手旋转数下即取出,勿使xx液浸入袋内。待袋壁xx液晾干后即可用小刀或手术刀片进行开孔。有3种开孔方法:
A.在菌袋上均匀地选6—8个部位(分布在袋四周),开出面积约2平方厘米的长方形出耳孔。
B.在袋周开10—12个“×”或“V”字形口。
C.在菌袋四周划开8—10条出耳线,长6厘米。
注意:开口时既不可过大也不可过小,又不可过深或过浅,以开透塑料袋为准,不可划破菌丝。若开口不透就会影响出耳。若开洞后气温偏低,要将菌袋堆于露天地上浇足水份以保持湿润,经过7—12天的日照升温,洞口就会出现许多红色的小点(光线强时黑红色),这时要尽快将菌袋摆入或吊入耳棚或耳房的架子上。如果菌丝发满后气温在25—28度,应开口后就移入耳棚或耳房。
(2)耳棚的搭建与xx:较好的耳棚应具备以下条件:保温保湿性能好,易通风换气,光线3分阳7分阴,清洁卫生。室内作出耳房时耳色较浅,产量和质量较低。室外搭建的耳棚要求不太严格,可建造成宽3—5米、长7—20米、高2.5米的人字型或弓型棚,两边筑1—2米高的土墙,上盖薄膜和草帘即可。也可建成长×宽×高为7×3×2米的长方体棚,顶棚用稻草或玉米杆搭盖。棚架均可用木棍或竹竿搭建,棚搭好后可在顶棚棍上间距20厘米左右拧一根铁丝,铁丝下面距地面以30厘米为宜,每根铁丝间隔30厘米打一个结,以便挂耳袋。也可搭成架,设5—6层,层距40—50厘米左右。每层架上各拉5根10号铁丝,相距20厘米,供吊袋用。还可搭成层架,每层间距35厘米,架宽80厘米左右,架上每间隔15厘米固定一根竹竿,到时可单层摆放出耳。棚搭好后要在挂袋前3—5天进地一次彻底的xx杀虫工作。
(3)出耳管理:吊袋出耳时,可用铁丝做成“S”形状,把袋子悬挂于出耳架,袋与袋间距10—15厘米;也可用铁丝串住袋一端挂在床架或垂下的铁丝结处,平摆于床架上时,袋与袋间距离要在5—10厘米。这时木耳由营养生长转向生殖生长,对外界条件反应敏感,根据耳片大小和子实体生长发育的生理特征将其分为三个不同阶段进行管理,管理以保温为主,温湿结合,光照兼顾,适当通风,综合管理。
A.原基形成期:该阶段要求温度保持在28度左右,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90%,每天在室内喷水3—4次,但不可直接喷在菌袋上。这一时期要严防室内空气湿度过小,否则会导致洞口菌丝失水,袋面干燥板结。
B.幼耳期:从粒状原基生长成形似猫耳的小耳耳片,约需5—7天。这时空气的相对湿度在90%–95%。棚内每天可向地面大小浇灌一次,并可适当地往菌袋上喷水,温度以30度左右为宜。还要适当增大湿度在90%以上,保持木耳不干边、不收缩。若水份过小,不但生长慢且品质差。还要增强通风,否则耳会不开片或畸形,甚至不出耳或烂耳。因此要经常打开门窗,每天喷大小3—4次,允许向子实体喷水。另外光照应达到1000—2000勒克司,做到3分阳7分阴。若光线过强木耳长得肥厚,质量较差。因此开口后前10天要求光线稍强一些,促使木耳大量均匀整齐出现。10天后光线要控制得弱一点,以使木耳大而薄,背面绒毛短小,提高产品质量。当耳片长到20公分左右进入成熟期时,还要使空气相对湿度降低到90%以下,以保持木耳不卷边为度,即掌握干干湿湿的原则,前期小水、中期大水、后期小水,如果水分过大,一旦遇到高温且又通风不良时会发生大批烂耳。因此,如果采用大棚出耳时,喷水应重点往地面草棚上喷水,棚口{zh0}用湿草帘缓冲一下吹进的干风,使其转变为微弱湿风;如果在室内出耳,{zh0}在前后窗挂布帘或草帘,门窗常开,并经常往布帘上喷水,另外,整个生产过程中湿度{zh0}保持在35度以下,若出现高温应采取加强通风、遮荫、往棚地面浇冷水等技术措施,严禁用冷水往耳片上喷洒降温。同时,所有进风口应装上纱窗,防止害虫飞入危害和繁殖。因木耳生长赶在炎热的5—9月份,正是病虫害严重的时期。常见的病虫害有绿霉、青霉、黑曲霉等;虫害有:菌蛆、菌蚊等。它们能使木耳根部腐烂自动脱落,发生烂耳。出现病虫害后,要速用石灰水或xx液对感染部位涂抹或喷洒,严重的xx。发生虫害后要根据发生的程度给予适当的治理,{zh0}在采收后再进行xx熏蒸(用敌敌畏或乐果乳油)。注意不管是出耳期或是采收后治理时不要用农药直接喷洒,防止木耳残毒而引进食物中毒事件。若必须喷药时,只能在地面和棚(室)内四周喷洒。总之,要防为主,治理为辅,综合治理。
(4)木耳的采收、加工与保存: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菌袋开口后20天左右木耳就成熟,木耳成熟的标志是:耳片颜色由深变浅,耳片边缘反卷,腹面有白色粉状孢子,背面绒毛脱落。采收时,一手拿耳袋,一手捏耳片扭下,也可用剪刀从耳柄处剪下。采摘时要采大留小,连根摘掉,以防留根后造成烂根影响下茬耳芽再生。采摘下的木耳要及时进行加工处理,可摊放在竹帘上晒干后装入塑料袋内保存。为提高产量,{zh0}肥采下的木耳加工后再采取晾晒或烘干法进行干制。加工方法是:把大朵的木耳都撕成7—8公分的耳片,撕后放入水中反复进行搓洗,使木耳弹性降低、绒毛脱落,{zh1}把木耳薄薄的晾干于平房或竹竿上,一般经1—2天即可晾干。
无相关内容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