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剂使用原则与工艺分析_石狮绿宇_新浪博客

一、提高印染成品质量必须确立的几个基本观念
提高印染成品质量已成为印染厂的共识,但迄今为止,还是被动应付,因为客户的要求不得不重视质量,还不是主观能动地千方百计为提高印染质量而创品牌,若真能把提高质量作为头等大事来抓,就不会陷入削价竞争恶性循环的怪圈。
要提高印染质量应该树立几个基本观点:
    1、必须重视水质质量:
    水质是影响加工质量的重要因素,可以说印染质量难以控制,大部分是水质差所引起的。由于水源不同,其杂质含量、硬度、含其它金属离子、色度、混浊度和其它污染物的差异很大,单从硬度来说,小于100ppm(100mg/L)对染整加工的影响较小,但往往有的厂使用300ppm以上的硬水,虽然它只用于洗涤,但也会降低染色牢度,如果用于练漂,则造成钙斑、降低白度、手感粗糙、毛效降低、吸色不匀等,如果用硬水染色,则降低染料溶解度、造成染斑、降低色牢度、影响色泽鲜艳度、改变匀染性、影响色重现性等等。
    重视水质质量一要对本厂用水每天进行检测,除分析硬度外,还要测定重金属离子如铜、铁、锰的含量,它们的影响比硬度更重要。此外还要测定有没有还原性和氧化性物质。在对用水质量全面了解后,针对问题进行治理。硬度和重金属离子可以使用络合剂或螯合分散剂来处理,各种络合剂其络合钙、镁、铁、铜、锰离子的能力不一样,有的络合剂络合钙、镁离子的能力强,而络合铁离子能力相对较弱,有的络合剂则相反,还与PH值有关。请阅拙作《化学助剂分析与应用手册》(中国纺织出版社2001年版)(下面简称手册)第十五章螯合剂中的概述部分(编号15~001)及螯合剂的各种品种,都对此作详细介绍。
    对于浊度高、杂质多的水,要使用水处理剂处理。请阅我手册第十四章水处理剂。
    在练漂、染色、印花、整理时经常出现因水质变化而造成疵病。在摸清厂中用水情况后,在无水处理设备时,则可以在上述加工液中添加螯合剂或螯合分散剂予以解决,螯合分散剂多般是丙烯酸、马来酸的共聚物,能螯合钙镁和金属离子,适用于与染料同浴使用,它与螯合剂不同的是螯合稳定常数较小,通常不会把金属络合染料中的金属离子剥离出来,而螯合剂则有此虞。螯合分散剂的品种见手册第十五章。目前国产品种也很多,如常州春江化工厂生产的螯合剂和螯合分散剂,据说质量还好。
    2、必须狠抓织物前处理质量:
    优良的前处理是保证印染成品质量的前提。前处理质量不能保证也就不可能获得成品质量的稳定。前处理质量要达到净和匀,净是指去杂要净,浆料退除至少要净,纤维共生物如油蜡、果胶、蛋白质的去除要达到80%以上,色素的去除根据加工要求而定。现在印染厂考核前处理质量仅有毛细管效应一项,这是不科学的。因为如果织物上残留很多具有再润湿的表面活性剂,也会产生毛效虚假现象,测出的毛效值偏高,因此在测毛效前{zh0}先经热水、冷水各洗一次,将再润湿剂洗去,烘干后恒湿,再测毛效。匀是指处理要均匀,布的左、中、中前后要匀一。总之要重视前处理,采用优质的助剂是保证前处理质量的关键,同时前处理的后洗涤要充分。
    3、必须把好染化料进厂的验收关:
    染化料质量是保证减少回修、保证重染一次成功的关键,染化料必须要封存标样,例如染料标样必须进行打样封存,新进染料也就按标样进行打样验收,检查其色光、染料力份。助剂则检查其含固量、颜色、粘度、PH值、物理常数(如折光指数、熔点、沸点、浊点)是否与标样一致,目前对助剂虽无完整的检测指标,但从外观和上述指标已能判别其质量稳定性,那种出了疵病要求助剂或染料供应商赔款的做法是极端不负责任的方法,因为你无法肯定毛病出在染化料上,说实在,只要水质改变,什么疵点都可能产生,凭什么来判断是染化料的问题呢?其实验收关把好了,双方都有利,假冒伪劣商品给堵住了,不正之风也可以失去温床,加工质量保证了,染色重现性提高了,交货期也有保证。上述这些项目的测试方法在《手册》第五、六章都作了详细介绍。
    4、必须选用好的染化料:
    染化料的质量不一定是价格贵的一定优良,因为当今有些名公司在倒卖国内染化料,贴上自己的招牌出售,价格提高一倍有余,其实该染化料就是国内生产的,问题出在我们信息不灵,自己缺乏对比试验,也缺乏系统的筛选,其实,如果我们学会纸层析、簿板层析、柱层析法的话,很快就可以通过Rt值把它们的拼混组成是国内哪个同一品种分析出来,成本将大大下降。
    要选用好的染化料,其基础是:一要了解国内同一产品有哪几种结构,每一结构的助剂有哪些品种,也就是说要有这方面的信息,这就要查有关手册或杂志,拙作《化学助剂分析及应用手册》就是为满足这个要求而写的,各类助剂都有,仅缺2000年后研制和生产的产品。二要进行对比性工艺试验,根据本厂的设备选用质量好的助剂,也就是进行效果试验。比如选用匀染剂要进行移染性、凝聚性、起泡性、和匀染性试验(方法见手册250-001),才能分辨出优质匀染剂,不能凭助剂厂的介绍贸然使用。
    三要进行贮存稳定性试验,放置一周或一个月后视察其变化情况,有的乳液型助剂要通过快速离心试验及实际存放试验检查其乳液稳定性,特别是消泡剂更要注意其乳液稳定性,若是有机硅型消泡剂,其乳液很易破乳,在溢流染色机中使用,便易析出有机硅而造成硅斑及堵塞管道,后患无穷。
    四是在此基础上先用价格便宜的品种。在调换品种时要慎重,国外印染厂往往用定点定品种供应的办法,其目的就是保证印染成品质量不受影响。
    5、必须重视和加强环保意识:
    入世以后经常看到国外使用技术壁垒来限制我们出口的报导,但这可能是问题的一个方面,其实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对纺织品提出更高要求是无xx议的,质量指标的提高对他们对我们是相同的,为什么碰到我们就大叫大喊,而他们却能承受呢?只能说明我们水平差,至少对环保要求没有引起重视,如以织物上游离甲醛为例,因为它能导致皮肤病,或疑是致皮肤癌的物质(还未经{zh1}证实)。因此引起重视,儿童内衣的游离甲醛不能超过20ppm,甚至要达无检出水平,说明对人类负责。印染厂应该尽量采用无甲醛助剂,杜绝使用有甲醛助剂。可惜到目前为止,固色剂Y还依然大量在使用,继续从事生产危害中国人民健康的纺织品,难道内销产品就可以允许有害物质存在,这是贪图利益而牺牲别人的不道德表现。由于缺乏环保意识,有的厂使用Pyrovatex CP进行阻燃整理,致使织物上游离甲醛量高达400ppm以上,大大超过了限度而导致出口品被烧掉,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因此,印染工作者必须加强环保意识,尽可能限止非环保产品的使用。现在国内的无甲醛固色剂、无甲醛粘合剂、无甲醛防皱整理剂都有生产或正在积极研究中。
    6、必须树立节能、节水、提高一次成功率、降低回修率的观点:
    这是提高印染加工竞争力的必由之路。达到这一目的人人不会反对,问题是怎样达到此目的,能量及水的消耗占印染成本很大比例,过去提出低、冷、湿印染加工只是一句口号而无实施办法,因此无法成为现实。现在成为大家研究的方向,依赖于助剂的开发。例如冷轧堆练漂、冷轧堆染色、湿法树脂整理已经付诸实施。但还没有在各厂都应用。其原因是对它还缺乏共识,冷轧堆练漂是在助剂的帮助下完成的。已经能达到热练漂相同的质量水平,关键是选好优质助剂,如汽巴的Tinoclante Pb(我手册的24-053号)和宜兴周铁的曾球化工厂的冷轧堆精练稳定剂MPF-1都是比较好的助剂,后者还具有去除棉籽壳的成分,若堆置时间延长至36小时,可达到漂白布的白度,但若选用一般性的渗透剂,且用量不足时,质量就难于保证,很容易被误认为冷轧堆练漂质量不过关。
    冷轧堆活性染料染色已经为个别印染厂所采用,据说工艺是保密的,有人认为此工艺的重演性难控制,其实还是选用助剂不适当,要做好此工艺必须选用匀染剂,如汽巴的匀染剂WL(Uniso WL)、催化剂和合适的混合碱剂,可惜国内对此还未进行开发,还未生产适用于活性染料染棉的匀染剂。
    冷轧堆工艺是节能的有效方法,值得大家予以研究和开发。除此之外,把几道工艺合并成一道工序也是国外最近研究的方向,例如用酶进行退浆、煮练、甚至漂白一浴一步法或一浴二步法已有文献报导,是依赖于基因工程在酶制剂的制造中的应用,使酶具有过去无法完成的改性。多道工序合一还表现在使用有效的助剂,将煮练下来的脏水包裹在助剂中使其不沾染在织物上从而达到煮练漂白后排去污水即加入染液进行染色,减少中间洗涤及降温升温等步骤而节约能源和用水,练染总时间减少一半,用水节约一半多。另一种合并工艺是涤纶染前去油与染色同浴进行以及染色皂洗同浴进行,也大大节能节水。
    提高一次打样成功率主要是要严格控制工艺和操作规程,该用的染化料要用足,不要贪图节约而减少其用量,如匀染剂的正常用量是1g/L,不要减到0.5g/L。也不要烂用消泡剂,随意增加用量,其合适用量为0.05-0.1g/L。严格控制染色的水量、升温速度、染色温度、时间等参数。只要染料选择适当,水质保持稳定,一次成功率可达到90%以上。
    疵布回修率是考核技术水平和技术管理好坏的标志,水平高的工厂可使回修率控制在3%以内,决不能依赖回修来解决问题。目前修色剂L的销售量这样大是不正常的现象。降低印染厂成本要从上述这几方面来解决,{jd1}不能靠使用劣质价廉的助剂来偷工减料,用低价加工费来削价竞争,使同行陷于xxxx,最终必残害自己.

二、选择助剂要注意些什么
选用助剂以帮助提高印染成品质量必须注意下列问题
      1、技术人员必须掌握助剂的基本知识   
      这是选好助剂的前提。要用好助剂必须对助剂的基本概念、基本结构、性能、使用特性有个基本了解,如发现异常情况,也能分析出原因所在,及时处理。为此,在我手册中每章前写了概述一节,叙述该类助剂的作用原理、基本特性、结构分类、使用方法、应用检测方法以及使用时的注意点,使读者基本掌握这类助剂的知识,为正确使用打好基础,在后面的各只助剂介绍中将其基本结构、性状(出厂标准)、用途、使用方法一一介绍,如果结构类型相同,其使用方法和性能也大致雷同,可以举一翻三。若手册中未收集的品种,只要晓得其基本结构,也可了如指掌。所以,各厂在使用新助剂时,一定要供应商告知该助剂的结构类别,例如应用的柔软剂是属于氨基硅油类柔软性、羟基硅油类柔软剂、脂肪酰胺类柔软剂、咪唑啉类柔软剂、脂肪酸石蜡类柔软剂中的哪一类,应用厂应该知道。这样才能掌握其基本性能,防止盲目使用。   
      2、对助剂的溶解性能及其对硬水和金属离子的稳定性要有基本认识   
      如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在碱性中的溶解度大于在酸性中的溶解度,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之反之,两性表固活性剂兼有阴离子和阳离子的特点,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则影响较小。前三种表面活性剂在温度升高时其溶解度提高,而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所以有浊点出现,浊点一定要高于使用温度,否则将丧失其效率,发挥不了助剂的作用。浊点随EO数的升高而升高。随掺入阴离子助剂的量而升高。但随电解质含量升高而降低。假如将平平加用于高温高压染色作用匀染剂或分散剂,因使用温度大大超过其浊点(一般为75℃左右)必导致在染液中折出,非但不起作用,相反会凝聚染料而造成色点。有机硅消泡剂是甲基硅油或乙基硅油用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与白碳黑乳化而成的乳液,若使用浊点低的乳化剂也就会出现上述相同的毛病,而助剂厂往往不注意这个问题,这就对印染厂形成极大的危害,浊点的例定方法见我手册5-013,表面活性剂溶解度的测定方法见6-035。   
      3、对助剂的耐酸、耐碱性必须进行测定:   
      这便于了解助剂能否适应工艺需要。助剂的耐酸、耐碱性差异极大,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一般耐碱不耐酸,其中磷酸酯类耐碱性{zh0},而羧酸类则耐酸性最差。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一般耐酸不耐碱。非离子表面活性剂能耐弱碱弱酸,而不能耐强酸强碱。印染厂必须根据工艺要求先测试所用助剂在使用时是否会出现混浊或沉淀,有一个厂使用进口助剂进行液下履带练漂,开始未发现问题,随后不断出现皱条,还出现染色后布面散布着不规则色点,打开箱看,导辊上结着厚度不同的固状物,原来是助剂不耐碱而沉积的沉淀,粘在布上则染色时形成色点。所以说,使用助剂的耐碱耐酸量必须测定。在冷轧堆练漂时更应注意到这一点。在碱性、酸性介质中不少助剂会水解,其测定方法见手册6-017、6-018。   
      4、对助剂的离子性必须掌握   
      助剂有阴离子、阳离子和非离子,以及两性等四种,常用前三种,阴离子不能与阳离子助剂同浴使用,它们在一起时会形成絮状沉淀,非但不会发挥作用,还会形成染疵,此离子能与阳离子或阴离子助剂同浴使用。这些道理人人皆知,但在实际生产中却往往不自觉地被忽视,比如,固色剂是阳离子的,不能与阴离子助剂相遇,但很多厂在直接、酸性、活性染料染色后洗涤时用阴离子皂洗剂皂洗,其后却没有将洗剂洗清,就进行固色剂固色,此时固色剂就与布上的洗剂结全,非但浪费了固色剂降低其固色效果,还因皂洗剂与固色剂的沉淀物影响染物的皂洗及磨擦牢度。   
      5、不要随意节减助剂的用量:   
      印染助剂的组分大致分为两个范畴,即功能性助剂与表面活性剂复配物的助剂。前者使用不同的化合物使加工时发挥功能性作用,例如:氧漂稳定剂,固色剂,修色剂,消泡剂,柔软剂,绿色剂,拒水、拒油整理剂,阻燃剂,防皱整理剂,等等,它们在一定用量时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另一类是表面活性剂用作印染助剂,例如渗透剂,净洗剂,匀染剂,精练剂,泡丝剂,分散剂,乳化剂等,它们的效果实际上就是在发挥表面活性剂的润湿、乳化、分散、加溶等作用,是其功能的综合效应或单一效应的具体表现,因此xx符合表面活性剂的理论,也因此要学习表面活性剂的知识。表面活性剂在溶济中会形成胶团,出现胶团的浓度称为临累胶束浓度,简称c.m.c。浓度超过c.m.c的胶团的数量增加,胶团变大,表面活性剂的润湿作用可在c.m.c浓度以下发生,而乳化、加溶、分散、净洗作用都是胶团在起作用,所以必须在c.m.c以上才能有效果。一般纯表面活性剂的c.m.c值都不超过0.2g/L,而大部分商品中含表面活性剂活性物的量只有15-20%,加上其他辅料,总含固量为40%,因此析成商品其c.m.c大概不超过1g/L,换句话说,使用助剂浓度至少要超过0.5g/L才开始有胶团产生,大于此浓度时,胶团量增加,效果才显著,所以,助剂的用量不能随意减少,尤其是市售的价廉净洗剂,其有效成分竞只有5%,大量是元明粉等等,再用得少,根本达不到洗涤效果,国标及ISO标准做皂洗牢度试验时皂剂用量规定3g/L就是这个道理。润湿渗透不是胶团在起作用而是单分子表面活性剂在起作用,因此可以在c.m.c以下,加工液中的浓度不必超过1g/L。   
      6、助剂必须先经溶解稀释后加到加工液中:   
      复配型助剂由于原料比重不同,溶解度不一,在商售助剂液中往往会形成上下层组成成分不xx相同,以致影响效果,存放时间长后或天气寒冷时因溶解度变化而形成混浊甚至分层,只要不是乳液,这种现象还是可以允许的,但在使用前称料时,必须严格要求操作者先搅拌均匀,然后再称料,如果是乳液则不允许有混浊和分层现象出现。这说明乳液已破乳,不能再使用,或必须先经快速搅拌进行再乳化,经高速离心分离试验证明还可使用时,方可使用,决不能通过手工搅拌就使用。   
      固体助剂先用热水溶解彻底使用,液状助剂必须先用温水稀释后使用,粘度很高的助剂必须在搅拌

情况慢慢地加水逐步稀释,容易霉变的助剂,如脂肪类柔软剂,浆料,只要未变稀,霉点不多,可撇去上层,下面的助剂还可使用,变稀薄的,则退货。   
      溶解稀释后的助剂加入处理浴中时要根据工艺要求而定,一般都是在织物进入处理浴之前先加到处理液中,待溶液循环使其均匀后再导入织物,若是匀染剂,则在染液加入前,织物先在匀染剂中运转几分钟后再加染液。   
      7、要变被动选择为主动选择:   
      在助剂厂看来,印染厂是“上帝”,当今国内助剂厂达数千家,为争夺市场,助剂厂使用各种手段上门送样,找关系通路子,造成印染厂朝南座,样品多得来不及做,其负面效应是养成座井观天、不求探索,习惯于从上门的助剂中挑选助剂,殊不知天下之大,好的助剂层出不穷,对提高产品质量提供着良好舞台,因此,印染厂要改变这种状态,变朝南座为走天下,寻求价格合适、质量高的助剂供自己选用,在信息化程度不断提高的今天很容易找到自己所需的样品。在手册中就提供2000年时已研制和生产的4000个助剂品种,可供挑选。

三、工艺分析   
      印染工艺繁多,要从助剂角度来分析印染工艺内容实在太多,有些内容已在前面讲过,这里只举几个工艺来进行分析,以供参考。   
      1、退浆   
      目前用于上浆的浆料品种极多,我手册的20-039对纺织浆料的品种、特性、简易检别方法及最适宜的退浆方法都作了详尽阐述,不宜化篇幅赘述。因为坏布上浆料品种多,又无法确切知晓其成分,使印染厂难以决定用何种退浆方法,这是一个难题。但大致分为几类,一是以PVA为主体,二是以OMO及纤维素衍生物为主体,三是以丙烯酸酯共聚物为主体,四是以淀粉及其衍生物或海藻酸钠为主体,它们可通过碘液测试以了解大概,方法见手册20-039。第三种浆料可用热水退浆,第二种可用纤素酶退浆,{dy}种用氧化剂退浆,第四种用淀粉酶退浆,因此退浆方法有酶退浆法、双氧水退浆法和稀碱液退浆法,退浆率的要求视浆料而定,第三种浆料即使退浆不尽也不会影响后道加工,淀粉残留量在10%左右也无大碍,唯有PVA若残留少量危害非浅,所以{zj0}的退浆工艺是用退浆液中酌加双氧水。   
      使用酶退浆时,选择高效高活性的酶是节约成本的关键,因基因工程改性的发展,出现能在各种温度下并能在汽蒸数十秒即能完成退浆的淀粉酶即所谓第三代酶而我们有的厂还在使用{dy}、二代酶,可参阅我手册第十七章酶制剂,17-001(对新颖酶制剂的发展作了较系统的介绍,还叙述了酶制剂活力测定法)。   
      退浆净与否是检验退浆工艺质量好的指标,可通过简易测试方法来判别,见20-039。   
      2、练漂   
      煮练、漂白一浴一步法已是成熟工艺,目前有三种工艺:热练漂法、冷轧堆练漂法以及酶练漂法。它们全依赖于助剂的使用。热练漂法使用烧碱、双氧水、精练剂和氧漂稳定剂,使用的浓度较低,借高温将棉籽壳和纤维上杂质去除,若使用好的精练剂,可达到较好的练漂质量。冷轧堆练漂使用高浓度的烧碱、双氧水和精练稳定剂经长时间堆放而达到练漂效果,关键是选好助剂,有些厂因没有选用好的助剂而误认为冷轧堆工艺存在局限性。因为反应速度取决于反应物的浓度和温度:温度低,反应速度慢,用提高浓度和延长反应时间来弥补,同样也能到达反应终点。因为反应速度与反应物浓度成正比。但冷轧堆节能,又保证织物的平整,这是其优点,根据测定,在热练漂时,双氧水的分解率在60-70%之间,若全部分解,白度反而下降,其原因是煮漂下来的杂质重沾污所造成。在冷轧堆时,双氧水的分解率只有20-30%,因此若延长堆置时间到36小时,其白度及毛效可大大提高,达到漂白布的白度,有人试验用催化剂加速双氧水的分解使练漂速度加快,取得明显效果,催化剂欧洲喜欢用TAED,美国则喜欢用NOBS,在烧碱40g/L、双氧水(35%)40g/L、精练稳定剂15g/L、催化剂NOBS用1/5双氧水摩尔,进行冷轧堆练漂24hr,GIE白度为75.5,而不加NOBS只有66.1,纤维强力及铜氢流度均相同。所以现在不少人在研究采用转移族金属元素的整合物作催化剂,那末为什么不降低双氧水用量呢?因为这样做会因反应物浓度降低而降低其反应速度,达不到预期效果。   
      酶练漂是目前研究开发的另一个重点,不少新型的DNA重组酶已经诞生,它可以使果胶切断而进行棉煮练,同时配合使用漆酶便能将色素漂白达到练漂目的,漆酶能把色素分解。国内有人使用果胶酶、脂肪酶进行棉的精练,也取得很好效果。酶练漂的特点是反应条件比较温和,反应速度较快,又不损伤纤维,废水少,洗涤要求低。   
      3、固色   
      为提高直接、酸性、活性染料染物的皂洗牢度、摩擦牢变、湿烫牢度、汗渍牢度而使用固色剂固色。过去沿用有甲醛的固色剂Y,因织物上甲醛含量高达200-300ppm,不符合环保要求而应该淘汰,使用无甲醛固色剂以代替之,经过多年的更新,目前无甲醛固色剂在质量上已达到或超过固色剂Y,价格也逐步下降,仅比固色剂Y贵一倍,印染厂是xx能承受的,无甲醛固色剂大致有三类结构类型:N甲基双丙烯氯化铵或NN二甲基双丙烯铵的均聚物或共聚物,以及NN二甲基丙烯氯化铵的均聚物或共聚物,它们的商品如固色剂DUR及固色剂OS-1,OS-11,OS-111,见手册2-029和26-021,能提高皂洗牢度,但不能提高氯浸牢度。第二类结构是双氯胺、二乙三胺缩合物与环氧氯丙烧的反应物,具有阳离子和反应性,提高皂洗牢度较高,但有色变。第三类是多烯多胺与乙烯铵及环氧氯丙烷缩合,也具有反应性基团和阳离子基团,在提高皂洗牢度的同时还能提高湿烫及氯浸牢度,但对酞菁结构的染料提高幅度降低。这三类固色剂是目前各厂反应较好的助剂。此外还有二甲胺或二乙烯三胺与环氧氯丙烷的缩合物,其皂洗牢度提高幅度较少,已逐渐被淘汰。   
  这几类固色剂的固色工艺基本相似。   
     各厂对固色剂的要求有很大差异,除皂洗牢度一致外,有的厂特别强调湿烫牢度,而有的则要求氯浸牢度,还有的特别重视湿摩牢度。很可惜这三大类固色剂对湿摩牢度都很少提高,要加强染后皂洗,使用防沾污剂洗涤,方能达到2-3级。   
      4、整理   
      整理多般是功能性整理,它们随使用助剂的不同,印染产品质量不同,加工工艺也有很大区别,例如防皱整理常用2D树脂,因有释放甲醛问题而要改用无甲醛整理剂,现在研究最多的是多羧酸化合物,如BTOA、柠檬酸、丙烯酸、马来酸等等羧酸类整理剂,也有研究有机硅弹性以及用乙二醛与尿素缩合物,但真能取代2D者还有困难。BTCA与纤维素酯化后的泛黄可通过氯漂解决,而催化剂次磷酸盐价格较高。   
      阻燃整理剂如THPC、THPOH、Pyrovatex OP与TMM一起整理其游离甲醛极高,必须寻找无单醛的阻燃剂,虽有不少专利介绍,还未见商品供应。   
      拒水整理剂当使用了氟丙烯酸聚合物以后已基本解决了以六羟甲基三聚氰胺为骨架的防水整理剂范围很广,恕不能多作讨论。

郑重声明:资讯 【助剂使用原则与工艺分析_石狮绿宇_新浪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