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我的摄影作品“勤老致富”引发的争论
今年年初我的滇西北之行,不但让我饱览了祖国滇西北的大好河山与壮观的梅里雪山,还让我又一次近距离地接触了中国边远农村农民的生活现状,感触颇深。
摄影作品“勤劳致富”也是我此次之行的重大收获,我庆幸该作品被央视网络摄影大奖赛入选参赛,在网络xx阶段得到了百度空间朋友们的大力支持,本人十分感谢。
目前,专家评审也已基本结束,结果将在本月内公布。其实,对与我一位身居海外的人,较少有机会接触国内的人与事。能有机会参加国内的摄影大赛,能有适合的作品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非常的珍惜这次机会,在前往泸沽湖的路上在一个山村停下来拍摄农村风景时,碰到了这幅作品中主人翁,并拍摄下了她与我对视的那一瞬间。凭着一位摄影爱好者的直觉,当我从她身后走近她时,我就预感到能拍到我想要的东西了。所以,当我与她面对面,到她转过身继续干活的30秒之内,我拍摄下了这六张珍贵的映像。其实,我最喜欢的是第五张。因为,从摄影作品的角度来说,这背景远处的雪山与近处的木栅栏,无需任何说明地交代了摄影的时间与地点(冬季,山区,农村),可是这位大婶转过身去继续干活,没有能拍到正面的表情是我{zd0}的遗憾。 所以,我在投稿时从其中反复挑选,终于确定了第二,三张作为作品呈上。至于对作品的理解,以及投稿的目的都在我的作品介绍中简明的表述清楚了。
令我意外的是,我的这幅作品,居然引起了不小的争议,有人评论说这幅作品是“破败的稻草、褴褛的衣衫、哀怨的眼神”;“找不到大众能接受的审美,找到的只是看上去让人如鲠在喉的别扭。”;“两张基本没有什么变化的肢体语言,摆拍的痕迹如此明显“。等等。我该说的其实已经说了。但是,就“纪实摄影”我只想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前些日子,网上登载了温总理到旱灾区视察旱情的图片,就一张。难道因为就只有一张而怀疑他的真实性吗?那不就成为了记录影片了吗?在此,我将我此作品拍摄的全部过程的图片及摄影参数,时间(注意图片中的时间是东京时间)公布出来。也诚心地与大家共同讨论,我这张作品存在的问题,我将虚心地听取朋友们友善及真诚的批评与拍砖。我相信通过大家的讨论,所有的摄影爱好者都会提高对摄影作品的认识水平,我一直认为欣赏摄影作品是走入摄影圈最短的捷径,拍出好片子最重要的是要有一颗真诚,热爱生活的心,有良好的内在素质。
央视网络摄影大奖赛中
央视网络摄影大奖赛中,“勤劳致富”作品评论
我拍摄“勤劳致富”的全部图片
P1
P2
P3
P4
P5
P6
“勤劳致富”作品所在农村的部分图片
P1
P2
P3
P4
拍摄完“勤劳致富”的一组图片后,1个半小时后,看到的路边的情景。
本博文禁止一切匿名评论,本人有权进行删除,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