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作品“勤老致富”引发的争论_用心看世界- 原创作品_百度空间


  

由我的摄影作品“勤老致富”引发的争论

   

        今年年初我的滇西北之行,不但让我饱览了祖国滇西北的大好河山与壮观的梅里雪山,还让我又一次近距离地接触了中国边远农村农民的生活现状,感触颇深。
        摄影作品“勤劳致富”也是我此次之行的重大收获,我庆幸该作品被央视网络摄影大奖赛入选参赛,在网络xx阶段得到了百度空间朋友们的大力支持,本人十分感谢。
       目前,专家评审也已基本结束,结果将在本月内公布。其实,对与我一位身居海外的人,较少有机会接触国内的人与事。能有机会参加国内的摄影大赛,能有适合的作品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非常的珍惜这次机会,在前往泸沽湖的路上在一个山村停下来拍摄农村风景时,碰到了这幅作品中主人翁,并拍摄下了她与我对视的那一瞬间。凭着一位摄影爱好者的直觉,当我从她身后走近她时,我就预感到能拍到我想要的东西了。所以,当我与她面对面,到她转过身继续干活的30秒之内,我拍摄下了这六张珍贵的映像。其实,我最喜欢的是第五张。因为,从摄影作品的角度来说,这背景远处的雪山与近处的木栅栏,无需任何说明地交代了摄影的时间与地点(冬季,山区,农村),可是这位大婶转过身去继续干活,没有能拍到正面的表情是我{zd0}的遗憾。 所以,我在投稿时从其中反复挑选,终于确定了第二,三张作为作品呈上。至于对作品的理解,以及投稿的目的都在我的作品介绍中简明的表述清楚了。
        令我意外的是,我的这幅作品,居然引起了不小的争议,有人评论说这幅作品是“破败的稻草、褴褛的衣衫、哀怨的眼神”;“找不到大众能接受的审美,找到的只是看上去让人如鲠在喉的别扭。”;“两张基本没有什么变化的肢体语言,摆拍的痕迹如此明显“。等等。我该说的其实已经说了。但是,就“纪实摄影”我只想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前些日子,网上登载了温总理到旱灾区视察旱情的图片,就一张。难道因为就只有一张而怀疑他的真实性吗?那不就成为了记录影片了吗?在此,我将我此作品拍摄的全部过程的图片及摄影参数,时间(注意图片中的时间是东京时间)公布出来。也诚心地与大家共同讨论,我这张作品存在的问题,我将虚心地听取朋友们友善及真诚的批评与拍砖。我相信通过大家的讨论,所有的摄影爱好者都会提高对摄影作品的认识水平,我一直认为欣赏摄影作品是走入摄影圈最短的捷径,拍出好片子最重要的是要有一颗真诚,热爱生活的心,有良好的内在素质。

央视网络摄影大奖赛中



央视网络摄影大奖赛中,“勤劳致富”作品评论











我拍摄“勤劳致富”的全部图片

P1

P2

P3

P4



P5



P6



“勤劳致富”作品所在农村的部分图片

P1

P2

P3


P4


拍摄完“勤劳致富”的一组图片后,1个半小时后,看到的路边的情景。




本博文禁止一切匿名评论,本人有权进行删除,谢谢合作。


5 2010-04-11 15:17 |
   那个评论里的 49楼 在搞笑呢吧?

破败的稻草? 依他的意思,应该让农民扛一捆富贵的牡丹下田是吧?
褴褛的衣衫? 难不成让农妇穿上香肩微露的豪华晚礼服去干农活?
哀怨的眼神? 那是城市里被男人有了权钱之后始乱终弃的女人们的眼神?

我看到的喜悦而淳朴的眼神,毫无半点哀怨!

住着小洋楼的农民一大批,像这样衣着朴素,辛勤劳作一生的农民也一大批,
这就是中国农村现状。

我去投了好几次票都没看到这么多评论呢,不论评价如何,能受到大家的xx
并引发争论,你这照片就拍得有价值!
我就不登录留言了,因为俺胆儿小,所以就这样说几句吧。
7 2010-04-11 21:14 |
我仔细读了,可惜的是反对的意见浅薄了一点儿。

在复旦的时候,我常去附近的五角场镇(现在是上海市区了)。写xx中边缘地区生活的影片,正好有边上纺织厂女工的集体票。那些女工一口一声是 “给社会主义制度抹黑” 云云。上海人中,有见识的自然多。没出过上海的纺织女工对社会主义的纯真热爱也是可以理解的。

这样的图片,有人都能看出 “假——和摆拍” 来。可惜你的反对者对摄影的了解稍微浅薄了一点。你的反对者不够强才是悲哀啊。



签字:飘如随风落天边   一声唱   後园竹笋刚冒尖

郑重声明:资讯 【摄影作品“勤老致富”引发的争论_用心看世界- 原创作品_百度空间】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