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岁暮,日本首相福田来访,在燕园未名湖畔,一声"福田来了,福到了",让中日关系超越自然的寒冬,提前入春。而为即将到来的两国关系的第二个蜜月预热、升温的,则是基于"战略互惠"基础之上的、以节能与环保为内核的两国新一轮经济合作。
由温f家f宝总理和福田首相共同确认、达成的<中日关于环境能源领域推进合作的联合新闻公报>表明,即将全面铺开的经济合作涉及能源、环保的方方面面,从气候变暖与温室效应的应对到防沙造林与削减排放,从废弃物处理到水污染根治,从节能技术到能源再生,既有愿景与目标,亦不乏将其付诸操作的步骤与措施。
在中国各地设立10所"节能环保合作中心",3年内实施万名中国环保工作者赴日研修与培训的计划,令人联想到上个世纪八十年代胡t耀x邦邀请3000日本青年来华访游的大手笔。这无疑会给中国带来实惠。
尤值得一提的是,两国首脑就日方动议的关于共同创设规模达18亿美元的日中环保基金的构想达成共识,可望于今年内获具体化推进。对日本而言,这将取代即将于2008年结束的ODA日元xx,以"后政府开发援助"的形式,维系日本在中国下一轮经济发展中的存在感,并以此为活水源头,吸引、酿造更大的商机。
对中国而言,要承担18亿美元中一半(9亿美元)的投资,未尝不是一个新课题。按日方设想,该项基金将以低息xx的形式向中国的中小企业提供资金,协助这些企业建立废水处理和其它污染防治设施。既然是以日资为"向导"的基金,除了用于环保的指向性之外,日本的环境技术无疑将扮演重要的角色。可以想象,一些在过去ODA日元xx的经济合作项目中,已经与日本在水处理及用于火电站的脱硝、脱硫等技术中有过成功合作的中国本土企业,有望成为xxx。
经过中日关系在21世纪最初几年的磨合、调整,日本终于明白两国不仅在地理上一衣带水,而且在环境上唇齿相依的道理和现实。不再一味地抱怨中国的黄沙、大气污染使列岛频降酸雨,而愿意贡献自己的智慧、经验,共同致力于"上风上水"的邻国的环境治理,其不"专美"于自家庭园的向前看姿态值得肯定。
从客观上说,在节能、环保领域与中国的合作,不仅将为日商提供更多的商机,成为日本技术贸易的一个新出口,从而构成拉动其下一轮经济增长的"中国特需",而且会带动处于产业下游的中国本土环保产业的发展,真正是互利互惠。
作为节能、环保产业的延伸,包括核能、风能、太阳能在内的"清洁"能源的开发、利用,日本产业界将获取更多的参与机会,在中国未来的经济发展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从而强化两国的战略联系。
抛开自古以来的文化传统纽带不论,单从中国处于日本的地理"上游"、产业"下游"的客观现实出发,便注定了两国"战略互惠"的果实会越结越大。从这个意义上说,中日环境经济只是其中的一环而已,可做之事还有很多。
(文章出自<纵横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