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葡萄酒消费中的几个概念纠错_黄尾袋鼠葡萄酒_新浪博客

 

本文已被新浪博客首页美食·健康·宠物栏目推荐

葡萄酒消费中的几个概念纠错

红酒≠葡萄酒

把葡萄酒称作红酒,这是普遍存在的一个概念错误。

记得有一本关于葡萄酒的杂志名称叫做“红酒生活”,中国葡萄酒专家李华曾经批评说,连葡萄酒的基本常识都没有搞懂,就要办什么葡萄酒的杂志,实在可笑。笔者认为,如此引导消费,岂不误人?

原因:主要是90年代葡萄酒热的时候,干红葡萄酒被人们普遍接受,所以葡萄酒就被人们以“红酒”代替了。一来因为人们对葡萄酒知识知之甚少,二来因为中国人崇尚红色,取其吉祥之意,所以也就约定俗成了。

但是随之而来的就是对葡萄酒的片面认识,以为葡萄酒就是红酒,而不知葡萄酒中还有白葡萄酒。加上白葡萄酒的颜色缺乏喜庆的寓意,相对于红葡萄酒,被冷落了。致使白葡萄酒长期被冷落,或者在货架上,或者在仓库里,或者厂家干脆不生产,商场也不进,销量很小。消费者对白葡萄酒的认识不足,是白葡萄酒受冷落的主要原因。当然,媒体的推波助澜和误导也难辞其咎。

关于葡萄酒的分类,国际上有着明确的标准,本博客曾有过系统的介绍(见文后的链接),但凡懂得葡萄酒的人都知道,白葡萄酒和红葡萄酒以及桃红葡萄酒,是葡萄酒这个大家族按照颜色分类的结果,现在大家所说的“红酒”仅仅是葡萄酒中的一类,所以将葡萄酒统称为“红酒”是不科学也是不合理的。

白葡萄酒包括干白葡萄酒、半干白葡萄酒和甜白葡萄酒,和红葡萄酒一样,是葡萄酒家族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它的颜色也并不是xx白色的,而是黄中带绿,专家们的评定中用“金黄的”、“禾秆黄色”、“黄色”、“暗黄色”或者“土黄色”等等不同程度的黄色来形容白葡萄酒的颜色,如果一款白葡萄酒的颜色已经达到了“金黄”的程度,那么这款酒就已经接近xx了。而红葡萄酒则有“深红”、“紫红”、“宝石红”、“红”、“暗红”、“棕色”或者“砖色”等等的色彩表象,通常新鲜年轻的表现为“深红”,有问题的表现为“暗红”,也就是没有了光泽,如果达到了“棕色”,要么是陈年老酒,要么是问题酒。陈年的优秀的红葡萄酒,基本上都是棕色调的。

葡萄酒如此绚烂多彩,如此繁纷复杂,如此婀娜多姿,为何偏偏要用一个“红”字概而论之?不但是错误的认知了葡萄酒,而且在某种意义上说是对葡萄酒的一种亵渎。酿酒师是上帝的使者,他们精心酿造出绚烂的葡萄酒,被称为圣水,上帝之血,可见其珍贵和神圣,拿破仑曾经说过,对一支优秀的葡萄酒我们应该抱着一种虔诚的心去对待它,对他顶礼膜拜,丝毫不敢亵渎。

X.O是BRANDY,BRANDY也是葡萄酒

以前我们称“火柴”为“洋火”,称枪为“洋枪”,称西装为“洋装”,称好房子为“洋房”,现在好像已经不怎么听到了,可是却听到了“洋酒”。因为是改革开放新进来的事物还是因为“洋”为贵的心理作祟?我们不在此讨论,我们的话题是关于洋酒的概念。

什么叫洋酒?凡是进口过来的酒,无论是白兰地、威士忌,还是伏特加,统称为洋酒。但是,在消费当中,我们却遇到了洋酒是不是葡萄酒的问题。

消费调查显示,很多人认为洋酒不是葡萄酒,洋酒就是威士忌,白兰地,是X.O,是伏特加;但是却有人认为葡萄酒就是洋酒,是威士忌,是白兰地,是X.O。还有的消费者认为X.O不是葡萄酒,也不是白兰地,将威士忌和白兰地、伏特加等同,搞不清楚自己喝的是粮食酒还是果酒。这样的认知实在不可理喻。当然,这不怪消费者,怪就怪“洋酒”不要命的推广威士忌,白兰地,酒吧卖场一个劲的叫卖威士忌和白兰地,而咱们的一些葡萄酒企业,也不断的鼓吹自己和“洋酒”怎么地,最不济的也是沾亲带故,这样方方面面的错误信息,搞乱了消费者,所以消费者不管你怎么叫,我只认定我知道的,无论对错,结果就会让行家笑话。如果我们将常见的几种酒列个明细分类,相信大家就明白了。

常见酒的类别区分:

世界上共有三大酒种,发酵酒、蒸馏酒和配制酒。

发酵酒:就以我们目前所能接触到的酒来说,葡萄酒、黄酒、啤酒和其他水果酒,由于使用原料经酒精发酵后获得的,所以我们统称为发酵酒,酒度低;

蒸馏酒:发酵酒通过蒸馏将酒度提高后的酒,就是蒸馏酒,白兰地、威士忌、金酒、伏特加、朗姆酒和中国白酒被称为世界六大蒸馏酒,酒度高;

配制酒:以蒸馏酒或发酵酒为基础(酒基),人工配入一定比例的甜味辅料、芳香原料或中药材、果皮、果实等,混合陈酿后获得的酒,如各种利口酒、味美思、桂花陈等,其酒度介于发酵酒和蒸馏酒之间。 

需要说明的是,白兰地(Brandy)也是葡萄酒的一种,只不过是将葡萄酒蒸馏了以后的酒叫做白兰地。我们在酒吧经常接触到的马爹利、轩尼诗等,其中标注有x.o、v.s.o.p等的,都是白兰地的分级。就像我们通常认可的星级酒一样。

在法国,行业内以原产地命名的葡萄酒生命之水的管理规则非常严格,而对于其他的葡萄酒生命之水和白兰地的规则要宽松的多,按顺序可分为***(三星),酒龄在四年半以下(低档);V.O(中档),V.O.S.P(较xx);F.O.V(xx)酒龄不低于四年半;EXTRA、NAPOLEAN(拿破仑)酒龄不低于五年半;X.O Club、特醇X.O等酒龄六年以上。

由此看来,“洋酒”作为酒来源的区分虽然明了,但不免崇洋媚外之嫌疑;而将葡萄酒从“洋酒”里划出去,未免前后矛盾;都是法国或者意大利来的,凭什么你叫洋酒,我叫葡萄酒?

我认为,对酒的来源区分应该用“进口”、“国产”来区分,进口酒当中有蒸馏酒也有发酵酒和配制酒,不能用“威士忌”或者“X.O”全权取代;在买酒的时候要明确地告诉人家你要的是白兰地,而且还是**级别的,这样人家就会明白你要什么了,否则,就会出现人家给你“轩尼诗X.O”,你说你要的是“白兰地”而不是“X.O”的笑话了。

甜酒≠低档酒

在销售中经常遇到买家要低档甜酒的情况,几块钱一瓶,销量好。遇到很多消费者,家中消费买一些甜酒,也是为了图便宜,以为这样的消费既健康又实惠。其实这是一个认知错误和消费误区。

真正的甜型酒要比干型酒昂贵得多。

首先,根据国际葡萄与葡萄酒组织的规定(OIV,1996),葡萄酒只能是破碎或未破碎的新鲜葡萄果实或葡萄汁经xx或部分酒精发酵后获得的饮料,其酒度不能低于8.5度。但是,根据气候、土壤条件、葡萄品种和一些葡萄酒产区特殊的质量因素或传统,在一些特定的地区,葡萄酒的{zd1}总酒度可降低到7.0度。这就明确了葡萄酒必须是{bfb}的葡萄酿造的,不能添加任何外来物质。酒精的来源是靠葡萄本身的糖份积累,什么样的糖份积累,就有什么样的酒精度,要达到标准的酒精度,必须要有足够的糖份来转化。

甜型酒要达到足够的酒度({zd1}7.0)还要保持足够的甜度,显然对葡萄的要求比干型酒更加苛刻。除了要求特定的葡萄品种以外,还要延迟葡萄采收的时间,尽可能的蒸发葡萄果实中的水分,保留相当高的糖份,同时还不能够使酸度过低,这不但要花费更多的人力和物力对葡萄树进行精心的管理,还会使葡萄的产量下降,同时还要冒着葡萄果实脱落或者霜降冻害而造成的损失。

在德国的葡萄酒中{zgj}的产品有下列三种:

逐粒精选:以过度成熟的葡萄酿造的饱满馥郁的葡萄酒,其感染贵腐霉的程度将影响酒的质量。此类酒不是每年都产出,可以长期保存。

贵腐精选:以像葡萄干一样收缩的、受到贵腐霉感染的葡萄酿造的酒是葡萄酒质量金字塔的顶端,如蜂蜜一般甜,经得起几十年的陈酿。

冰酒:所用葡萄的{zd1}发酵重量与逐粒精选一致,葡萄要在零下7度的冰冻状态下摘收,在冰冻状态下榨汁,是为了将果汁浓缩的部分全部榨出。

试想这样酿出的酒怎能比干酒还便宜那?

中国目前由于受葡萄品种和气候的限制,还没有厂家能够大规模生产好的真正意义上的甜型酒。国内的一些酒商为了迎合市场需求,出了不少的甜型酒。其实很多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甜型酒。好的将干红加糖提高糖度,相应也提高了生产成本;稍次的酒是将葡萄汁加糖和酒精处理,本身并没有反映出葡萄酒的发酵过程,不能算是酒;可恶的就是“三精一水”,糖精+酒精+香精+水,这样的东西自然没有什么成本[转载]葡萄酒消费中的几个概念纠错可言,卖到几块钱一瓶,已经是暴利了。

这类东西一般是甜甜的,酸酸的,装瓶时还加过防腐剂,{zh0}别喝它们,对我们的身体没好处的。即使中国人的胃结实,喝了也许不会生病,但是喝多了掺水加色素、香精和食用酒精的酒,就像吃味精和熏肉一样,多了总是不太好的。这东西也不可能像真正的葡萄酒那样有预防心血管疾病、xx体内多余胆固醇、美容养颜等效果的。

本文已被新浪博客首页美食·健康·宠物栏目推荐

郑重声明:资讯 【[转载]葡萄酒消费中的几个概念纠错_黄尾袋鼠葡萄酒_新浪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