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官一张纸,做人一辈子,人走茶凉--莆田市长张国胜追悼会举行无党政 ...

红网莆田4月11讯(潇湘晨报滚动新闻记者 倪志刚 陈立)今日(4月11日)上午9时许,福建莆田坠楼市长张国胜的追悼会在莆田举行。在悼念大厅,记者没有发现一个来自有关党政机关的花圈,在追悼会仪式上也没有领导讲话。
  
  追悼会在莆田当地一个叫福山殡仪馆的地方举行,记者上午在悼念大厅看到,花圈密密麻麻地摆放在四周,不过绝大部分都是个人署名。署名的团体只有几家企业,没有发现落款为当地党政机关的花圈。据了解,悼念的人中有很多是福州赶过来的亲友。
  
  9时6分,张国胜的妻子所乘坐的汽车抵达现场,由于她下车后情绪激动,引起很多人注意,{zh1}是几个人抬着她进了大厅。
  
  在悼念厅门外,记者看到一个护士提着几个氧气袋,而大厅内则有医护人员陪同。
  
  张国胜的妻子进入大厅后情绪激动,之后躺卧在椅子上一动不动。哀乐响起时,她再次反弹,哭喊着丈夫的名字。
  
  9时20分,主持人宣布遗体告别仪式开始,整个过程非常简单,默哀之后由张国胜的一位家乡人介绍他的生平,在提到他的死因时说“不幸离世”。之后,张国胜的姐姐致答谢词。仪式中没有领导讲话。
  
  从主持人宣布仪式开始到{dy}批客人开车离开,时间大概10多分钟。

54岁的福建莆田市长张国胜跳楼xx了。2010年4月8日上午8时30分左右,他从近三十米高的楼上一跃而下,重重砸在了冰冷的水泥地面上。而在几分钟后,一场市长办公会还在等着他。

死因被误读官方速辟谣

“畏罪xx”便成为公众对市长跳楼xx的惯性解读,以至于官方辟谣说——张国胜死前不仅未被中纪委调查,连福建方面也未获得关于其涉腐的任何指控,事发前,张的工作“一切正常”。

公众知情权得不到满足

莆田市长xx事件原因不明,再一次让公众质疑走在了前面。“非贪即腐”即便是“误读”,可也还是一种来自民间的解读,因为在官方的情况说明与简而化之的处理下,公众知情权无法满足。

谁也不会想到,堂堂福建莆田市长张国胜竟会以奋身一跃,为自己的人生画上沉重的句号。

4月8日上午,现年54岁的福建省委委员、莆田市委副书记、市长张国胜被人发现摔在了政府办公楼3号楼的楼下,因伤势过重,在其被送往医院不久,心脏便停止了跳动。市长的意外身亡不仅让市政府工作人员感到震惊,更在莆田民间引起巨大反响。

随即,便有媒体称张国胜死前曾被中纪委调查,继而又有传言称其有经济问题或与某某房地产项目有关。于是“畏罪xx”便成为了市长跳楼xx的惯性解读,以至于莆田市政府不得不在极短的时间内进行辟谣——张国胜死前不仅未被中纪委调查,连福建方面也未获得关于其涉腐的任何指控,在事发前,张的工作“一切正常”。

张国胜的非正常死亡,显然为自去年至今持续不断的官员xx事件蒙上了更为厚重的阴霾。究竟市长死亡原因为何?是什么引发了张国胜的决然之举?当公众无法从突然撤去“市长”资料的莆田市政府网站上获知真相的时候,一直旋绕在官员xx事件之上的“被误读”以及“被辟谣”的怪圈,便理所当然地产生了……

他死后口袋里有一张全家福

莆田市市政府位于该市荔城中路与东园西路交会处。周围小山环抱,景色优美,三幢办公楼呈阶梯状依次深入,发生惨剧的地点,就在最里面靠山的3号办公楼后侧。

事发后三幢办公楼的保安明显增多,门禁也愈加严格。在3号楼楼前,记者看到,时不时有人从楼里进进出出,相互间打着招呼,一切似乎如常。“开始我们也想不到,他怎么就——”一位欲言又止的工作人员指指楼后迅速走开了。3号楼是市政府主要领导的办公楼,组织部、宣传部分别处于二三层,四层以上则是市长、秘书长等领导的办公室。大楼呈弧形,从高处看像一把弓放在山坳处,而离山最近的“弓背”,便是整栋楼的男女卫生间位置。

男女卫生间均设在大楼中部楼梯的每一层楼梯口,所有楼层的卫生间结构一致,女卫生间靠近楼梯,中间是公共盥洗池,接着是男卫生间。从楼下看,正对着卫生间门的窗子都开着,而凭窗下望,则可以看到楼下的草坪、水泥路和山脚下的简易车棚。由于窗子有一米多高,因此要爬上去并跳下去,除非真有决绝之念,否则难以办到,更别说身形较为魁梧的张国胜市长了……

在市政府内,记者听到了两个版本,一个是张国胜跳楼后摔到了水泥路上,一个是摔在了简易车棚上,从现场看,无论是摔在车棚还是水泥地上,都只能是其奋力一跃的结果,因为倘不用力,便会坠在紧贴大楼的松软的草坪上,而这,或许还有挽救的希望。“当时有人还听见张市长在打电话,没几分钟,人就不在了。”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工作人员称,事发当日早上正要开市长办公会,谁知会还没开,张市长就出事了。

有知情者透露,张市长家在福州,4月7日晚张国胜还用车把妻子送回福州,次日一早又赶回市政府上班,下车的时候,他竟意外地跟司机连说了两声“再见”,弄得司机很是莫名其妙。也有人称,张国胜与妻子不和,前不久,其妻还来机关大闹了一场,更有知情者透露,张市长死后,还在其口袋里发现了一张全家福照片……

对于相关说法,自然难以求证。不过莆田市委宣传部新闻科某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排除他杀和“被中纪委调查”等原因,至于其他情况一概不知。而在5楼总值班室,工作人员则称,尽管出事的卫生间与值班室只有一楼道之隔,可是事发时未发现任何动静。

如今,一张“禁止入内”的白纸封住了五楼的男女卫生间。这张纸恍若一记惨白坚硬的邮戳,死死封在了张国胜的死亡瞬间。

平时行事低调

“说话和气,没有‘官老爷’的架子”

莆田市长张国胜xx的消息犹如一枚重磅xx,在莆田当地引起了巨大震动。很多人想不通,一个好端端的市长,怎么会选择跳楼来结束生命。而今,来自民间的漫天猜测依然未能消歇,可是人们每当说起张国胜的死,却都不免在惋惜中流露着深深的遗憾。

“我弟弟陈国新患残疾多年,家里一直很穷困,前两年他去世了,留下两位老人和一对儿女,多亏了政府照顾,有一年张市长还到家里去探望了,给了钱和慰问品……”家住仙游园庄镇的摩的司机陈国华[0.25 -0.81%]告诉记者,多年来,因为有政府的补助,弟弟一家的生活才算过得下去。

“就为这一点点事,我觉得他人很好。”今年50岁出头的陈国华说,那次张市长带人去家里慰问的时候,他正好在家,尽管谈话时间很短,但平易近人、和善可亲的张市长还是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没有‘官老爷’的架子,说话也很和气。”他想不通,为什么张市长会选择xx。

据了解,张国胜平时行事低调,极少张扬之举,而对于公益事业,则不仅热心,而且身体力行。

去年,甲流暴发,市内急需“甲流血”,而市长张国胜符合献血条件,于是尽管工作排得满满的,他还是抽空去了莆田市中心血站献血,到2009年12月,他一共献血20次,每次400毫升血,他的行为对唤起更多当地人参与到抵抗甲流的行动中起了巨大的感召作用。

2006年11月,莆田市正式启动旧体育场片区改造项目,该项目东至胜利路,西南至下磨溪,北至文献路,总面积达140亩,拟拆迁总建筑面积约11.96万平方米。时任市委副书记、代市长的张国胜要求项目主要组织人员深入被拆迁户、被拆迁单位调查研究,认真制定拆迁安置补偿实施方案,要原原本本地向群众宣讲拆迁安置补偿方案、实施细则等有关政策,并且把工作做细,取得广大被拆迁户和被拆迁单位的理解和支持,还要求凡是政策规定拆迁户应有的利益,要不折不扣落实到位。同时,还要求纪检监察部门介入管理,真正做到取信于民。

由于在此次拆迁中张国胜始终把当地被拆迁群众的利益看得很重,致使该项目创造了莆田市当地有史以来拆迁的零上访纪录。

对于张国胜,有当地人甚至称,以前陈少勇(已涉腐被抓)主政莆田时,留下了不少烂摊子,是张国胜来到莆田后,才渐渐给莆田的经济、民生注入了新的活力。

没有任何预兆

出事前{yt}还在忙于调研

张国胜的死,让人错愕,更让人唏嘘。这位年仅54岁的福建平和人,从福建师大物理系毕业到参加工作位至莆田市长,仕途可谓是一帆风顺。

有知情人透露,在张国胜任福建省海洋与渔业局副局长期间,就养成了常下基层的作风,任局长后,更是哪里出现问题就往哪里去。2005年台风肆虐的时候,张国胜带人跑到受灾严重的闽侯南屿等地了解受灾情况,指导灾后重建。而到莆田后,他下基层的时间更多,从基层调研到慰问困难家庭,从走进校园到走进铁路施工一线,非常重视倾听来自基层的声音。

初到莆田,张国胜任代市长,2007年4月,张正式当选市长后曾公开表示“决不辜负党和人民的期望,当一名党和人民信得过的好市长、好公仆”。在他主政下,海西重镇莆田几年间发展迅猛。2002年全市生产总值仅226.57亿元,位居全省第九,而到了2007年,便已达到513.81亿元,增长16.5%,增幅位居全省第二位。即便在受全球经济危机影响最严重的2008年,莆田虽困难重重,全市依然保持了15%的高增长,其增幅居全省{dy}。因此,说起张国胜在莆田的工作,当地民众是肯定的。

然而,张国胜却突然xx了。据市政府工作人员称,行事稳重、作风低调的张国胜从未有过让人觉得很出格的举动,在事发前,他的工作正常,一直没有让人觉得异常的“征兆”出现。从政府网站的公开报道看,2010年3月24日下午,张国胜出席了莆田市政府召开的企业改制工作会;4月1日上午,他到莆田税务部门对一季度税收情况等进行调研,下午,张国胜又会见了由台北市莆仙同乡会理事长龚以敏率领的谒祖寻根访问团一行;4月2日,他带领莆田市直有关部门负责人去调研中心城区市政道路的改造情况。4月6日,他又与市内多位领导收听收看了全党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总结大会电视电话会议;直至惨剧发生的前{yt}4月7日上午,张国胜还带领市直有关部门负责人去该市秀屿区调研了土海宜居小区的建设情况……可以说,张国胜出事前,没有任何预兆发生。

xx官员心理

因生活情感xx成为一种现象

在公众对市长张国胜的死因充满猜测之际,4月8日晚间,莆田市政府网站上,却贸然删去了张国胜的照片及相关报道。此举不仅让本来就疑窦重生的“市长之死”变得更为晦暗,并让坊间民众对官场“冷漠”有了一次更为真切的感悟。“铁打的衙门流水的官,人走茶凉本身就是官场的一个特点。”一位退休老干部深有感触地说。

不过,让人瞠目的是,在张国胜xx坠楼的当天早上,福建省寿宁县斜滩镇党委副书记、镇长提名人范志强也在镇政府大楼的五层宿舍内自缢身亡。经当地警方根据遗书等物证查实,该镇长为“个人心理原因”自缢。寿宁县委县政府发布公告称,据死者亲属和生前同事反映,该镇长平时为人谦和、务实低调、工作认真负责,并没有发现经济和生活作风等其他问题。

同{yt},一名市长跳楼、一名镇长自缢,这不能不让人对当前的官场生态产生忧虑。应该说,对于官员的非正常死亡,民众理应享有知情权,在知情权没有xx得到满足的时候,民众对于官员的死因,不是“贪腐说”便是“财色说”,总之,很难超越这一范畴去探讨更多、更深层的原因,这既反映出当前反腐任务的艰巨,同时也说明官员的死并非xx是个人的事、政府的事,而是公众的事,政府有必要、有责任将官员的死因调查清楚,给出一个明晰的交代,释清事件的真相。只有这样,才能真正遏止谣言,才能不让民众的漫天猜测和质疑损害到政府的形象。否则,一个官员死了,死因不明,公众会怀疑他为何死了,是不是因为贪腐问题不得不死?还是为了“保护名誉”、“保护既得利益”抑或“保护后台不被暴露”等等原因死了?政府不满足公众知情权的后果,便毋庸置疑地损害了政府公信力。

事实上,各级政府都汇集了大批精英,而处于仕途上的各级官员,更是精英中的精英。他们通过不断的努力,坐上可以调配一定社会资源的、掌握一定行政权力的位子,行使不同的职权,同时也要面对各种压力,甚至是普通人都会有的来自家庭的压力。当他们出现“极端事件”时,公众xx是必然的,政府给出解释也是应当的。排除近来官员因贪腐问题xx的情形,官员因各种非工作原因导致的生活情感压力而选择的xx,正在成为一种现象,如湖州坠楼的女副市长原因是“因家庭矛盾xx”,而寿宁的镇长,是“因心理原因xx”,即便目前尚不知道张国胜市长因何而xx,但关心官员生理、心理健康,及时疏导他们的压力,已是其势所趋。

以上来自:不代表本人观点

  张国胜,中共福建省委委员,莆田市委副书记、市长。

  男,汉族,福建平和人,1956年12月出生,中共党员,中央党校研究生学历。

  主要简历:福建师大物理系毕业,于1982年2月参加工作,1996年4月起任华安县委书记;1996年7月起任省水产厅副厅长、党组成员,2000年3月起任省海洋与渔业局副局长、党组成员(其间:2002年3月至5月在中央党校选调生班学习)。 2003年起任省海洋与渔业局局长,党组书记。(其间:2002年3月至5月在中央党校选调生班学习)。2003年7月任福建省海洋与渔业局局长。2006年8月任莆田市委副书记、代市长。福建省委委员。2007年4月当选为莆田市市长。

  (人民网资料 2007年6月)



郑重声明:资讯 【当官一张纸,做人一辈子,人走茶凉--莆田市长张国胜追悼会举行无党政 ...】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