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山名茶简介_茶道缘茶业_百度空间

一、蒙顶石花
石花茶名之考:古人为茶命名,“石花”取义以自然产物为珍,表示自然孕育而成,即“石髓香粘绝品花”之石花,具有自然成型朴素之美姿,由此可见先民在工艺上智慧萌芽的痕迹。

外形:扁平秀丽,嫩绿油润,嫩芽银毫
内质:嫩香浓郁,汤碧而亮,味甘而鲜,叶底全芽嫩黄。
工艺流程:鲜芽摊放→杀青→摊凉→炒二青→摊凉→三青→摊凉→做形提毫→摊凉→烘干。

(1)鲜叶摊放:摊放工具为篾簸摊放时间为4-6小时,厚度2-3cm,放摊放使鲜芽失水,散发青气,促进内含物的转化,增进茶香。
(2)杀青:目的是破坏酶活性,蒸发水分,排出青气,升发茶香。其操作是:先闷炒,然后抖闷结合;待杀青适度时,即可出锅摊凉。
(3)炒二、三青:目的散发水分,促进内含物变化,形成良好的香气和滋味;操作以抖炒为主,结合抓、压手法,使茶芽初步成扁平形。
(4)做形提毫:目的在于散发水分,形成“石花”的品质特征,采用压、拉、带、撒手法,待形状基本固定,白毫显露,水分减至10%-14%,即为做形提毫。
(5)烘干:目的是充分发挥茶的香气,散发水分,有利贮存;烘茶采用烘笼烘焙,其操作是:薄摊,勤翻,防止烘焦,烘至含水5%左右时摊凉,包装贮藏。

二、蒙顶黄芽
名称最早来源有借名之意,道蒙烧丹以铅华为黄芽,铅外黑内怀金华,金华即黄芽,乃铅之精英;茶之黄芽,茶之精华也。从现知的文献中尚未见到黄芽制作工艺的较早记载,起始年亦不清,不过采摘、制茶方法与石花近似,嫩芽原料较石化肥壮,工艺上增加后发酵,其质优异属前者衍生,从蒙山制茶发展工艺来看,绿茶早于黄茶。

品质特点:
外形:扁平挺直,色黄油润,全芽披毫。
内质:甜香浓郁,汤黄而碧,味甘而醇,叶底全芽黄亮。
工艺流程:鲜叶摊放→杀青→初包→二炒→复包→三炒→摊放→整形提毫→烘焙干燥。

三、蒙顶甘露:
甘露的出现稍迟于前两种,此名来历,一是纪念蒙山植茶祖师吴氏(吴理真),“甘露”梵语之意是“念组”。二是茶汤似甘露,史料最早记载是明代嘉靖二十年(1541年),《四川总志》、《雅安府志》记有“上清峰产甘露”。明代《茶笺》在记述当时名茶工艺时有“炒时须有一人,从旁扇这,以祛热气(相当于现代杀青时的抖、扬作用),否则是黄色,香味俱减,炒起出铛,置大瓷盘中仍须急扇,令热气稍退以手重揉这,再入铛文火于人焙。”明•黄龙德《茶说》载:“先将釜烧热,每芽四两作一次下釜,炒去工时气,以手急拨不停。观其将熟,就釜内轻手卷卷,取起铺于箕上,而扇扇冷。俟炒至十余釜总复炒之,旋炒旋冷,如此五次其茶碧形如蚕钩,期成佳品。”这种制茶工艺属炒青茶之精细过程,即现代称之“半烘炒”,和“甘露”传统工艺相近,从工艺发展史考证,该茶出于明代也是恰当的。从采摘、工艺、品质比较,甘露高于万春银叶、玉叶长春,是名茶逐步发展的,工工精益求精的表现。上述三种同属于一种茶类,发展过程是玉叶长春→万春银叶→甘露。以现代工艺眼光来看,万春银叶属于代表型(中间型)。上述名茶,清末民初停止生产,工艺失传。解放后恢复。

品质特征:甘露、万春银叶、玉叶长春三种名茶,均属条形名茶,制作工艺技术基本相同;其主要不同之点是鲜叶采搞时间和芽叶标准,因而形成不同的品质特征。
甘露:外形,紧秀银毫,翠绿油润;内质,香气馥郁,汤碧而亮,味鲜醇爽,叶底嫩黄匀亮。
万春银叶:外形,紧细披毫,墨绿油润;内质,香气鲜浓,汤黄绿明,味鲜醇厚,叶底黄绿匀亮。
鲜叶采摘标准:“惊蛰至清明前后,先采甘露再采万春银叶,玉叶长春。

工艺流程:鲜叶摊放→高温杀青→摊凉→头揉→二炒→摊凉→三揉→整形提毫→烘焙→匀小堆→复火→拼配包装。
(1)鲜叶摊放:散发水分,促进内含物的化学变化,有利色香味的提高。摊放时将鲜叶摊放在大簸箕里或篾晒席上。摊放厚度15-17CM,摊放时间4-8小时,切忌堆厚,以免发热劣变。
(2)高温杀青:蒸发水分,有利揉念,促进香气的提高,破坏酶的活性,保持三绿;操作是先闷后抖,有利提高叶温,炒至茶香显露无青气,即可出锅。
(3)头揉:杀青叶置于直径60cm蔑簸内抖凉,双手握茶,先团揉几转,然后进行滚揉,中间抖散解块,揉至茶叶初步成条,即为头揉适度。
(4)炒二青:目的是散发水分,卷缩成条,锅温100-120摄氏度,抖炒为主,炒至茶叶含水45%左右起锅摊凉二揉。
(5)二揉:进一步紧卷成条,先团揉,然后滚揉,中间解块3-4次,揉至茶条尚紧为适度。
(6)炒三青:操作与二炒青相同。
(7)三揉:先轻后重,先团后推滚,反复使全部茶叶紧卷成细条即可放在锅中解块做形。
(8)做形:是决定碱种名茶品质特征的主要工序。操作采用抓、团、揉、搓、撒手法,私利数次,使形状基本固定,白毫显露时,即可出锅摊凉。
(9)初烘:用烘笼进行烘焙,烘温60度左右,烘至含苞欲放水分7%-8%,下烘摊凉,用草纸包好。
(10)匀小堆:将已初烘的小包茶进行干看,将形状、色泽接近的合并为500克左右一包,以利复烘定级。
(11)复烘:目的是降低水分,有利贮存;烘至含水5%左右即为适度。
(12)拼配包装:抽取复烘样进行审评,根据形状、色泽香气,减去劣异,筛分割末,定出品名,分类拼合。

四、蒙山春露
品质特点:干看:墨绿较润,较嫩显毫,紧细有锋苗,较匀整
          湿评:清香或栗香,黄绿明亮,醇厚爽口,黄绿较匀亮。
采摘标准:一芽二叶和一芽三叶初展,大小匀整,芽叶嫩黄绿色;采摘时间清明节前后。
工艺流程:鲜叶摊放→高温杀青→摊凉→头揉→解块→烘二青→二揉→解块→烘三青→三揉→解块整形→烘毛火→摊凉→烘足火→整理外形、割末包装入库。

烘(炒)青、蒸青绿茶各地都有,也不是蒙山茶特色,就不在这里啰嗦啦!

五、南路边茶(这个好象不该放在绿茶版,若不可以,烦请版主删掉或移开,谢谢!):

南路边茶是西藏、青海、四川地区的藏族和其他兄弟民族不可缺少的饮料他们“宁可三日无食,不可一日无茶”。同此看来,保证边茶供应,直接关系到民族的团结。因此,边茶是稳定边疆的重要物资。

工艺流程:蒸青→头揉(或头蹓)→初干→(7干半即叶内含水40%左右)→复揉(或复蹓)→沤堆→干燥(9干以上即叶内含水15%以下)。



郑重声明:资讯 【蒙山名茶简介_茶道缘茶业_百度空间】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