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成本高效率低,部分中国鞋企投资计划搁浅_鞋业{dy}博_新浪博客
[]1月27日讯,“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受“越南、印度等地企运营成本比中国低”这一消息诱惑的中国{zd0}民营制企业奥康集团,曾想将部分生产线转移到境外,但考察一圈后他们发现:越南受金融海啸重创更甚中国——现在这一计划已经搁浅。

  奥康2007年底曾在印度小试牛刀,投资开了一个分公司察看行情。但不到一年,他们就鸣金收兵了。奥康集团新闻发言人王海龙昨日接受《{dy}财经日报》采访时说:“谁说他们员工成本比中国低?我们在中国请一个业务员每月只要花2000到3000元,而在印度请一个同等水平的要花5000到6000元,请一个经理要8000到10000元,太高了,实在不堪重负,2008年年中我们关了这家公司。”

  这次投资的失利,让奥康对到海外投资谨慎起来,随后他们多次到越南实地考察,发现当地情况也不乐观。广东一些已到越南、印度设厂的企有不少碰了一鼻子灰。中国{zd0}女出口企业华坚集团为规避贸易摩擦,前几年到越南设厂,月产七八万双,但生产出来后发现,越南产的皮如中国产的一样都没幸免欧盟反倾销“大棒”。此外,虽然越南当地劳动力成本比在东莞低3/5,但由于越南制配套远不如珠三角,很多原材料需要从广东这边供应,生产效率较低,工人熟练程度也不如中国,综合成本并不比中国低,加上对当地文化背景不熟悉,在经营管理上也遇到很大困难。种种原因限制,华坚在越南的生产线始终无法扩大,一直处于亏本状态。华坚集团董事长张华荣昨天告诉本报记者,目前公司的越南工厂已关闭,暂不考虑重新启用。

  亚洲业秘书长蓝玄圃对本报记者“爆料”称,越南规模化的厂基本上都是由中国人开的,一定程度上依附中国企,在金融海啸冲击下生意很不好,国际采购商和工厂经营者首先考虑的是,保住中国优质工厂的生产稳定,在订单安排方面也明显倾向中国工厂。华坚集团也不例外,金融危机一度使华坚订单不足,连在江西赣州的生产线都停掉七八条,在此情况下,关掉越南工厂成了 “舍卒保车”的必要之举。

  越南统计总局近日对外宣称,2009年越南履向主要市场的出口都急剧下降。此外,欧盟对越南的皮继续征反倾销关税的决定,以及不允许越南履企业利用普惠制(欧洲给越南一些产品的优惠制度)都给越南履出口带来相当大的影响。出口的下降迫使许多企包括外资公司将他们的生产削减了10%~30%。
  在金融海啸大肆冲击下,中国和越南两大制基地的类产品全球出口皆出现下滑。不过,相比之下,越南比中国更艰难。中国商务部驻越南使馆经商处25日引用越南当地媒体报道的数据称,2009年越南皮革类出口金额约41亿美元,同比下降13%。而据中国海关最近发布的数据,2009年中国类出口280.16亿美元,同比下降5.7%。

  中国有制企业3万多家,年产超过100万亿双,从业人员400多万人,出口在全球市场份额中占70%左右。目前越南约有800家皮革类企业,年产类7.8亿双,企主要集中在胡志明市、平阳省、海防和河内等地,相当部分材还是从中国进口,生产工艺只属中等。而中国不少制企业已采用国际{yl}设备,生产配套、工艺等明显比越南高。在金融危机横扫之下,国际采购商虽更重视成本,但同时对工艺、质量、交货时间等要求也更高。综合多方因素,中国企接单能力普遍比越南企更胜一筹,奥康集团所代工的意大利万利威德等国际基本还是将订单交给了中国工厂。

  蓝玄圃称,越南与中国相比至少还有10年差距。越南2009年12月CPI同比上升6.52%,连续第四个月加速上涨,且创自去年4月份以来{zd0}涨速。在此背景下,到越南投资风险加大。

  “降低成本可选择将生产线从沿海往中西部迁移,我们正在这样做,现在公司的重庆生产基地年产数百万双,占公司总产量的20%~30%,未来还将加大投资。我们核算了一下,到越南生产的综合成本比转移到内地的成本还高,投资风险也高,加上越南本土市场空间远远不及中国,我们暂时不再考虑到越南投资。”王海龙说。
已投稿到:
郑重声明:资讯 【越南成本高效率低,部分中国鞋企投资计划搁浅_鞋业{dy}博_新浪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