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区见闻:大旱中的捐赠
   龟裂的大地,背水的村民,在报纸、电视、互联网上冲击着人们的视线。就像任何一次大灾一样,西南大旱,也牵动着人们的心。

  一列列满载着饮用水的车皮从全国各地驶向灾区。然而,捐水活动中,有的也让当地官员哭笑不得。曲靖市委宣传部的一位官员告诉记者,几天前,深圳一家企业,给曲靖送来一卡车水,车费加过路费,就花去一万二,“心是好的,但办法是愚蠢的。”这位官员说,“用这个钱,就在昆明买,可以送双倍的水。”当然,企业不会这么去做。这个送水的企业,除了送来了水,还有媒体跟随,实时报道。

  送水的大军中,有军人,有大学生,也有残疾人———武汉残疾人林厚凯就是其中之一。3月29日,他自购52800瓶纯净水,亲自押车从武汉前往云南省禄劝希望小学。据报道,此次长途捐水耗资10万元以上,而5万瓶纯净水的成本不足总耗资的一半。3月25日,团中央、全国少工委更是发出通知,要求各级共青团和少先队组织迅速响应号召,积极投身抗旱救灾斗争。号召广大团员和少先队员,每人捐赠一瓶饮用水,组织“共青团送水突击队”把水送到最需要的地方去,并且承诺,如有运输困难,由团中央协调解决。

  这迅速招致批评,有网友质疑说,买一瓶矿泉水就可以买一吨自来水,将一瓶水送过去,所要支付的,将是一笔不少的费用,“爱心是迫切的需要,但更需要的是实际”。

  但这也迅速获得了响应,全国各地掀起了一场捐水热,北京理工大学的一位学生干部在网上贴出了该校热烈的捐献状况,并建议团中央采纳他们的经验———让学校直接联系矿泉水生产厂商,运输大批矿泉水供同学们认捐,这样可以以较低的价格获得饮用水,以免使超市方面乘机抬高价格获利。

  除了捐水,还有捐钱的。在云南当地,这一活动亦进行得如火如荼。有的单位,还出台了明文规定,处级以上的干部,每人捐献一个月的工资。

  在云南一家大型国有企业,捐款与否甚至与年终奖、绩效奖和升迁挂上了钩。捐款的数额根据职位高低依次为:职工每人100元、中干每人300元、老总每人500元。有职员愤愤不平:老总一个月的收入将近6万元,普通职工1500-2000元。照此计算,老总捐3000元以上才算公平。

  支援灾区,同时成为各种策划的主题。3月24日,在云南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的倡议下,近20名来自全国各地的志愿者从昆明滇池观景大坝出发,开始了环滇之行,他们的目的是记录沿途居民的缺水情况,并通过网络发帖、开展主题活动等方式,筹集爱心款和饮用水。

  历时4天半时间,用苦行方式徒步环滇,倡导更多人节水重环保的志愿者,3月28日终于抵达了目的地呈贡大学城。

  据云南当地媒体报道,志愿者们为行程中的每{yt}都定了一个主题活动。25日这天的主题是“我为乡亲省瓶水”,大家模拟“在没有水的日子里”展开{yt}的苦行生活。一路上,每个人都不能洗漱,不吃饭,只带一瓶330毫升的矿泉水。为了保持体力,志愿者们默不作声,选择用纸笔进行交流。

  苦行生活的第二天,本该恢复体力的志愿者们再次选择了“残忍”地磨练自己的意志,继续感受旱区生活的不便。将当天的主题定为“我为乡亲背瓶水”,要求每人背包里多装一瓶1.5升的水。

  与这些“爱心活动”一同前来的,还有各路记者。而他们去得最多的地方,是总理温家宝到访过的曲靖市陆良县。当地的宣传官员打电话给上级领导诉苦说,{zg}的时候,每天要为他们开四五十个房间。
已投稿到:
郑重声明:资讯 【灾区见闻:大旱中的捐赠】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