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机之下中国鞋企如何突围
         要降成本就要提升 效率 。当前制鞋行业面临的形势比较严峻,特别是成本上升,但出口价格升幅甚微。目前这种境况也就是出口商与采购商博弈的过程。中国企业面对成本上升,企业无法消化的时候,必然要提价,采购商一定不愿意提价,也一定要去寻找其它的途径,但很难找到其它的途径,即使找到了也是有限的和暂时的,因为像中国这样规模的制鞋业是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所能代替的。比如说,现阶段是加工企业和采购企业互相博弈、较劲的时候,不提价,加工企业就活不下去。加工企业本身怎么去提升自己,这也需要升级提高,这需要一个过程,其中一件事,就是提高效率。对百丽来说,所谓的 效率 就是: 1 个车间, 110 长, 18 宽,总共面积是 1980 平米,夏天员工有 400-420 人,冬天有 450-470 人,管理人员总共是两个底部主任,两个帮部主任,一个质量检验员,一个生产计划员,再加一个清洁工,一年的产量, 75 万对鞋,是从开料到成品包装,到上柜销售,大家可以去比一比这个效率。效率提升是抑制成本上升的一个重要手段,要靠管理。
   要解决劳工短缺需要 智慧 。中国劳工短缺是事实,但中国的劳工真的短缺吗?说短缺,那是中国特定用工模式和中国特定的地区差异造成的。中国企业用工的特点是异地用工。比方说,四川人没在四川做工,而在深圳做工,四川和深圳的生活水平又有很大差距,这两点叠加起来造成的结果是什么?造成的结果是中国的用工永远用的是 18 岁到 30 岁的,这个用工模式用不了 30-50 岁的人。工人 18 岁来了,到了 22 23 岁,要结婚,结婚后又回来了,要生孩子,她回去了,等孩子一、两岁的时候,她又来了,等到孩子上学了,她又回去,就再也不来了。为什么?因为她无法在深圳安家落户,她只能回去。中国有大量的 30-50 岁的劳工没有利用起来,如果把这些劳工计算在内的话,中国不缺劳工。那这就要靠我们的智慧了,如何找到一种方式把 30 50 岁的劳工使用起来?这就考验管理者和经营者的智慧。这涉及到公司整个的经营流程、生产流程、需要流程、再造流程,如果你再造不了,就用不了这个年龄层的员工,你就要去抢 18-30 岁的员工,抢来抢去的结果是成本越来越高。
   要做大市场就要加强 研发 。目前中国鞋业生产能力过剩,相当一部分制鞋企业存在着短视行为。企业不注重科研、开发、设计,多以来样加工或以相互模仿、抄袭为主,很少投入必要的资金研究、开发产品,很少投入时间和精力去搞市场调查分析等。这种状况导致企业在市场上信息不灵通、产品设计式样滞后、花色品种单一、舒适性差等问题,致使档次无法提升,价格卖不上去,总在中低档市场徘徊。在制鞋业中,更具挑战性的工作就是建立自己的研发能力。能不能培养自己的品牌操作能力,重要的是企业能不能建立整个销售网络的管理能力,如果有这样的能力,就应该做中国市场,因为中国市场很大,也可以在这个大市场中抢得一块蛋糕。

     专业生产量皮机,带刀片皮机,靴筒定型机,压底机,钉跟机,裁断机等鞋机



郑重声明:资讯 【危机之下中国鞋企如何突围】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