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水淡化———21水世纪的新兴产业(2)
2、强劲的现实和潜在市场需求--产业化的巨大发展空间和推动力 海水淡化产业市场可以细分为淡化水提供、设备制造、海洋防腐材料、技术服务、工程设计安装等等。 从国际市场方面来看,20世纪70年代以来,大多数沿海国家由于水资源问题日益突出,都直接卷入了海水淡化的发展潮流。目前,北欧、南美和东亚地区每年海水淡化设备进口和工程安装市场有近100亿美元,且仍在10% 30%的高幅增长之中。除了上述国家和地区外,南亚、中亚和非洲也有众多的海水淡化潜在用户。可见海水淡化的国际市场规模巨大。从国内市场方面来看,针对我国的国情,海水淡化可定位于市政用水的补充,以缓解供水紧张状况,同时也可用于废水资源化,达到废水回用的目的。我国淡水资源的紧缺已众所周知,每年全国缺水数百亿立方米,因缺水影响的国民产值达数千亿元,由淡水提供所带动的设备制造、海洋防腐材料、技术服务、工程设计安装以及人员培训等海水淡化产业具有广阔的国内市场空间。 3、成熟的工业基础,较低的制造成本--日渐提高的国际竞争优势 针对海水淡化设备制造市场而言,目前我国已基本具备了海水淡化设备的加工制造能力,质量保证体系也可以满足要求,而且我国的设备制造成本比国外至少低30%左右,在国际市场上具有很强的价格竞争能力。 此外,我国海水淡化行业企业通过多次参与一些国际项目的咨询和招投标工作,特别是通过国内几个海水淡化工程的自主设计和施工,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管理和生产经验,海水淡化的工程设计和工程管理队伍已经逐步成熟起来,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能力日渐提高。 由此可见,海水淡化在我国实现产业化后,我国的海水淡化设计、设备制造、工程安装企业xx可以在国际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 4、困扰海水淡化的关键性难题--成本问题正日趋缓解 在海水淡化技术非常成熟的今天,经济性是决定其产业化的重要因素。在国内,成本和投资费用过高一直被视为是海水淡化实现产业化难以逾越的一道坎。专家们却说海水淡化的成本问题实际上是一个“认识”问题,那么事实又是怎样呢?如今情况又有何变化呢? 目前世界上常用的淡水取用方式主要有地下取水、远程调水和海水(苦咸水)淡化三种。海水淡化技术已被作为我国的新兴海洋产业来发展,相比于开采地下水或建引水工程,海水淡化可谓非常符合环保的要求。开采地下水作为一个重要的开源措施,工程量小、成本低,这是很吸引人的优点,但地下取水受资源条件限制很大,而且许多地区多年来由于过度开采地下水,已形成地下漏斗,造成房屋倾斜,甚至导致了海水倒灌等环境危害,可见地下水的开采应有一个限度。至于远程调水,目前不少报告并没有把工程投资费用以及被引水地区的间接经济损失计算在内,仅以日常运行费用、管理费计算其成本,这与真正成本相差很大。其实建引水工程,除了巨额的投资之外,还要占用大量耕地,而且随着我国淡水资源总量的普遍短缺和污染的加剧,还存在被引水地区的环境危害和间接经济影响以及引水的质量等诸多问题。如引黄济青(岛)工程,仅占地就达6.2万亩,另外还会造成黄河断流、植被破坏等生态环境问题,其中生态环境的破坏在经济上是难以估量的;80年代实施的引滦入津工程,时至今日每立方米成本仍达2.3元左右,距离天津市民的用水价1.4元有0.9元的政府补贴;有专家预测,南水北调工程实施后,长江水流到北京,按现行不变成本计算,直接成本在5元/立方米以上,甚至有专家预测每立方米将达20元;美国有资料认为,远程调水超过40公里,成本就将超过海水淡化。 对于海水淡化,能耗是直接决定其成本高低的关键。近年来,随着技术的提高、新型能源的开发利用以及原水选择等因素的促进,海水淡化的成本已大大降低:近年发展的反渗透技术通过膜滤器来淡化水,能耗指标较传统的热能方法降低了90%左右,成本随之大为降低;太阳能利用技术和受控核聚变技术等新型能源的利用得到迅速发展,极大促进了淡化水成本的降低和产业规模的扩大;除海水外,淡化成本更低的苦咸水作为淡化原水应用愈来愈广;发电厂等具有电、热等能源综合利用优势的企业的淡化水成本得以更低。如果进一步综合利用,把淡化后的浓缩盐水用来制盐和提取化学物质等,则其淡化成本还可以大大降低。至于某些生产性的工艺用水,由于对水质要求较高,需用自来水进行再处理,此时其综合成本将大大高于海水(苦咸水)淡化的一次性处理成本。可见,如果抛开政府补贴等政策性因素而单从经济技术方面分析,海水淡化尤其是苦咸水淡化的单位成本实际上是很有竞争力的。 在我国,由于受计划经济的影响,长期以来一直没有良性的水价形成机制,自来水的价格普遍偏低,一般仅为1.5-3元/吨,与真实成本严重背离,政府负担着巨额补贴。而海水(苦咸水)淡化的成本已经包含了取水、生产、回收、日常运行、管理以及经营单位的利润等各项内容,属综合成本。从目前情况来看,我国正在着手加快解决水价格形成机制问题,2000年10月有关领导在南水北调座谈会上强调:“要建立合理的水价形成机制,逐步较大幅度提高水价,充分发挥价格杠杆的作用”。随着淡水资源的日趋缺乏,各个城市节水措施的逐渐出台,自来水价格必然会不断上涨(威海市前不久出台了节水措施:每人每月的用水量为1吨,超过部分每吨水收费40元)。由此可以预见,在不久的将来,一方面海水淡化成本不断降低,另一方面自来水的价格不断上涨,两者将越来越接近(自来水价格甚至将高于苦咸水淡化的成本),海水淡化的成本问题将得以解决。 成本问题的解决将会使海水淡化的产业化获得突破性的发展。 5、技术与资本市场的结合步伐日益加快--为产业化插上腾飞的翅膀 在工业社会里,人们将产业定义为技术加资本。目前,我国的海水淡化技术已经成熟,进入了商业化阶段,该行业巨大的经济发展空间正在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的进入,包括一些上市公司在内的具有战略眼光的投资者已经或正在进入到海水淡化行业。该行业与资本市场的结合步伐也正在加快,一个崭新的“海水淡化”板块正在形成,一些具有实力的海水淡化公司的股票上市工作进展顺利。海水淡化产业进入资本市场后,其发展将一发而不可收。 6、扶持政策相继出台--发展环境逐步改善 目前,我国政府已经充分认识到了政策支持对海水淡化产业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国家已着手建立“海水资源利用产业化规模示范工程项目”,将海水淡化列入高新产业范畴。日前国家计委下发了改革水价促进节水的指导意见,有关部门也将在税收、财政补贴等方面制订相关的优惠扶持政策。海水淡化产业化所必需的外围环境正在日益改善,这将对海水淡化产业化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综上所述,目前我国海水淡化的产业化基础已日趋完善,在日渐成熟的国内外环境中,我国的海水淡化产业即将进入一个高速发展期。 海水淡化 新兴产业的投资价值已然凸显 目前,发展海水淡化产业已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它已成为各国竞相开发的新兴产业,从行业投资的角度看,它将是继信息技术、生物工程、新材料等行业之后又一个充满投资机遇的高新技术产业。 {dy},海水淡化产业具有远高于普通行业的成长性。从行业周期来看,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海水淡化已度过行业初创阶段,目前正处于成长阶段的初期:从与整体经济的增长比较来看,近20年来,海水淡化产业每年都保持10-30%的高成长,而同期全球经济每年增长率仅为4%左右;从行业重要性来看,该行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逐年提高。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环境的进一步改善,未来的几十年里,海水淡化产业将保持更高的成长性,其朝阳产业的特征将更加明显。 第二,海水淡化产业具有很大的利润空间。海水淡化产业市场规模大、收入相对稳定和具有高成长性的特点,使得它拥有高于其它行业的平均利润率。从海水淡化设备、技术提供、工程设计以及人员培训等业务来看,该行业正处于成长阶段初期,同行业竞争较少而需求巨大,有利于有实力的先行涉足者形成寡头垄断,获取超额利润;从淡水提供业务来看,公用事业的行业属性决定了其稳定的盈利水平。随着海水淡化技术的提高和成本的降低,以及城市消费用水价格的上涨,海水淡化产业的利润空间必将变得相当可观,其中低成本的苦咸水淡化尤为如此。 第三,海水淡化在证券市场上作为新兴产业的投资热点尚未曾挖掘。证券市场历来注重“未来”和“概念”,众多投资者中最成功的往往又是那些具有战略眼光的先行者。纽约投资企业贝尔-斯特恩公司首席投资战略家伊丽莎白·麦凯认为,水业将是21世纪{zd0}的行业,而作为未来水业发展方向之一的海水淡化产业,其投资价值相当看好。华尔街证券专业人士分析,作为新挖掘的高成长股,继IT股和生物股之后,海水淡化公司的股票即将成为投资者一致看好的又一大热点。 海水淡化产业化步伐有待加快 目前,我国的海水淡化产业发展势头迅猛,为进一步加快其产业化步伐,科研机构、产业界、政府等有关各方还应在如下方面采取有效措施: 1、完善和提高技术,以进一步降低海水淡化的成本和投资费用。 2、与资本市场紧密结合 离开了资本市场,海水淡化产业化将无法获得足够的资本支持。因此,一方面,科研机构、产业界应提高与资本市场结合的意识,另一方面,国家也应积极引导海水淡化企业进入资本市场,在海水淡化企业改制上市以及上市公司增发新股或配股投资于海水淡化行业等方面给予适当的政策倾斜。 3、国家进一步在政策上给予鼓励和倾斜 首先,要统一制定国家海水淡化发展规划,将海水淡化及开发利用纳入国家水资源计划;同时,要加大资金投入,引进先进生产设备和创新人才,进一步提高我国的海水淡化技术。 其次,海水淡化产水和远程调水同为开源措施,却没有统一的成本核算标准,远程调水主要由政府出资,而购置海水淡化装置则主要或全部由用户出资,这就容易使海水淡化技术的推广应用受到限制。所以政府应鼓励利用海水,扶植资助应用海水淡化的用户和投资者,并尽量采用国产设备和技术,推动民族海水淡化技术产业的发展。 再次,国家应该制定一些优惠政策积极鼓励企业集团进入海水淡化产业。我国以前海水淡化产业化发展较慢的原因之一是研究机构与产业的结合不紧密。在目前海水淡化技术已经具备产业化基础的情况下,没有产业界的介入就不可能加快产业化步伐。在研究机构积极寻找投资主体的同时,国内的大型企业集团也应该积极介入海水淡化产业,利用研究机构的技术和大型企业的管理手段、营销渠道以市场经济的模式和规律推动海水淡化的产业化;并在恰当的时机组建海水淡化的企业集团。 {zh1},国家应引导企业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目前国际上对海水淡化的认识相对于国内来讲要成熟的多,市场空间相应也要大得多,同时我国的海水淡化设备制造等产业在国际市场上又具有较强的价格竞争力,特别是加入WTO后优势将更加明显。因此,在满足国内市场需求的同时,我国海水淡化产业更应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实际上,南亚、中亚、中东以及欧洲和非洲都有可能成为我们的海水淡化市场,因为上述国家曾多次向我们表示了对海水淡化相关技术和产品出口的强烈需求。由此,在此有利条件下,国家有关部门应采取优惠政策鼓励和支持海水淡化界走出国门。只有参与了国际市场竞争,才能在分国际市场一杯羹的同时锻炼竞争能力,从而更好地促进我国海水淡化产业化的发展。 结束语 21世纪是水的世纪,随着全球性淡水供求矛盾的日趋紧张以及人类环保意识的日趋提高,海水淡化的产业化基础将进一步完善,投资环境将进一步好转,与资本市场的结合步伐也将进一步加快。由此,海水淡化产业作为中国乃至全球范围内新兴的朝阳产业,在新的世纪中必将有突破性的飞跃发展,而其中的苦咸水淡化则又将率先成为其产业化的先驱领域。
已投稿到:
郑重声明:资讯 【海水淡化———21水世纪的新兴产业(2)】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