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民族地区发展生态农业的必要性_群英科技_新浪博客

 群英网络科普

吴贻春

 

 

[摘   要]海南民族地区是我国xx的生物多样性富集区和海南主要的水源涵养区,现在面临着人地矛盾突出、生态环境脆弱和水土流失等问题,发展生态农业对于保护这里的生态环境、促进这里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及海南生态省建设等意义重大。
      [关键词]海南;民族地区;生态农业

     海南民族地区位于海南岛南部,包括三亚市、五指山市、东方市和乐东黎族自治县、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保停黎族苗族自治县、陵水黎族自治县、白沙黎族自治县和昌江黎族自治县九市县,土地面积占海南土地总面积的49%(其中农垦农场占13%)。据1999年颁布的《海南生态省建设规划大纲》,海南到2030年的目标是将生态环境保护、资源合理开发和经济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创造优良生态环境和发达的生态型经济,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作为海南主要河流发源地和海南热带雨林富集区的民族地区,现在面临着人地矛盾突出、生态环境脆弱和水土流失等问题,是海南生态建设的重点区域。怎样找到既保护生态环境,又能使农村经济得到发展的路子呢?实践证明,生态农业是一种理想选择。生态农业是按照生态学、生态经济学和经济学原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因地制宜地指导、经营和发展农业生产的农业发展模式。由于生态农业将人类生产活动纳入自然界的生物循环中,充分利用土地、阳光、时间、空间,实现由人参与的生态系统的生物共生、能量交换和物质循环,以相对低的投入获得多目标的效益,因而生态农业应成为海南民族地区加快经济发展、改善生态环境、实现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1.生态农业能够控制水土流失、修复和保护生态环境。这里拥有海南五大热带森林区(五指山森林区、坝王岭森林区、尖峰岭森林区、吊罗山森林区和黎母山森林区),是我国xx的生物多样性富集区和海南主要的水源涵养区(157条溪河发源地)。但由于不合理的农业开发,水源林遭到破坏,水土大量流失,河道泥沙增多,河流枯水期流量越来越小、洪水期流量越来越大,水旱灾害频繁,严重地影响了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南渡江、万泉河和昌化江所在地20世纪50年代与1980年的降雨量变化不大,但由于70年代以来热带森林面积的大面积消失,这三条河年均输沙量、输沙率和含沙量分别提高7.55%、9.00%和36.36%(李茂深等,1981);刀耕火种地地表径流量比原始雨林地增加5-6倍,水土流失量增加7倍,地表径流含沙量增加19倍(中国林业科学院热带林业研究所生态室,1980)。自然灾害方面,由于民族地区区热带雨林被砍伐严重,目前全省靠自然水灌溉的农田比20世纪50年代初减少65%以上,1977年大旱,68%的河流断流,等等。生物多样性方面,生物多样性锐减,濒危物种增加,如黑冠长臂猿50年代初有2000多只,在海南各处的热带雨林中都可见其踪影,现在仅存有霸王岭保护区内一个种群,但保护区的面积和环境条件已不能满足其栖息繁殖的需要了。此外,就海南民族地区目前所普遍实施的常规农业来说,其所使用的化学制品除了造成环境污染和环境退化外,长期使用化肥还会导致病虫害的抗药性,毁掉对预防病虫害有益的动物和杂草,改变作物的生物特性和杀死土壤中对作物有很大益处的微生物。生态农业能建立稳定持久地维护生态系统平衡的农业经济系统,杜绝滥垦、滥伐、滥牧现象,其所利用的生物相生相克趋利避害原理,还可减少化肥农药的施用,维护环境的清洁和保护生物资源。因此,发展以生态经济材(果)为主的生态农业是提高植物覆盖率、控制和缓解水土流失、建设秀美中部山川的重要保证。
  2.生态农业可以有效实施退耕还林工程和缓解人地矛盾。海南民族地区2001年人均耕地0.048公顷(约折合0.73亩),低于联合粮农组织规定的人均0.8亩警戒线水平。根据国家规定,2003-2005年海南退耕还林工程退耕还林200万亩、荒山和荒地造林70万亩,民族地区水土流失地是重点地区之一。因此,在不允许新开垦耕地的情况下,这里人均耕地还将更少,人地矛盾、人粮矛盾将更加凸现。相反,若发展以生态经济林为主的生态农业,一方面可以确保国家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另方面通过以林换粮、换钱,可以有效缓解人地矛盾。
  3.生态农业有利于改善民族地区农业资源配置、实现农业由粗放型增长向集约型增长转变。海南民族地区传统农业主要是以粮食、橡胶为主的二元经济结构,尽管20世纪90年代中叶以来在政府扶持下大力发展多种经营,农业产业结构得到了初步调整,但传统二元经济结构仍然没有改变,耕地用于粮食种植的比重超过70%以上,以致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农村住户人均纯收入只是全省平均水平的70%左右。如果能根据市场需求和本区实际,因地制宜地发展生态农业,一方面可以改变传统农业产业结构更快地增加农民收入,另一方面又可优化农村产业结构、增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民族地区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因为生态农业使种养加并举综合经济,把农田{dy}性产品通过畜牧业转化为第二性产品,通过加工业,使农畜产品转化增值,物质多层次循环利用,这就降低了成本,增加了产值。农民收入增加后,又可把自身积累的资金用于农业扩大再生产,农业生产稳步发展。陵水县农民吴仁能承包隆广镇竹利水库旁240亩土地和700亩水域,种植槟榔15000株、胡椒12000株、芒果2300株、珍珠石榴850株、牧草10亩,养猪900头、鸭1400只、鱼12万尾,建粮食加工厂及酿酒厂和沼气池。用加工的粮食酿酒、酒槽喂猪,猪粪经“三联道”沼气池发酵后培育果树、沼液喂鱼、沼气作燃料,集种、养、加为一体,循环利用资源,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收入非常可观。
  4.生态农业有利于农民脱贫致富。首先是节约生产成本,即让农民节约用于购买肥料化学制品生产资料的费用,因而尽管生态农产品产量不如常规农业的产量高,但这种“减少的产量”有两个好处:保护了自然资源与环境;由于生态农产品供给不足,价格自然会高于常规农产品价格,为农民带来丰厚回报。其次是有助于多种经营,如稻田养鱼、鱼稻共生在生产与经济上能互补,利用生物相生相养原理实行作物的间种和套种等。
  5.生态农业为实现农业现代化提供保障。建省以来海南民族地区农业现代化要素迅速积累,化肥和农药使用量年增长8.3%和6.3%,农田水利有效灌溉面积和旱涝保收面积年增长1.4%和1.6%,农业机械总动力年增长6%以上,但传统农业生产技术仍是主要的:以手工操作为主,农田水利有效灌溉面积和旱涝保收面积占耕地面积的比重分别为46%和31.1%,农业基础设施严重不足,农业抗御自然风险的能力较弱;由于农业信息技术没有建立,农业生产高度分散、规模小、时间变异大,稳定性和可控性低,加上现代生物技术还没有得到推广,这里许多农产的品种不高,技术合量低。生态农业是传统农业与现代农业的相结合,强调合理投入,不排斥化肥、农药等现代技术,更不是走过去传统农业的老路,而是将传统农业的精华和现代科技有机结合起来,吸收一切有利于发展农村生产力新的技术,摒弃导致农业生态恶化的东西,生态农业建设成果是技术密集与劳动密集相结合的产物,再加上生态农产品效益十分可观,因而必将使农民有学文化、学技术的动力,进而提高农民的素质,这对于实现农业现代化是极其有利的。
  6.发展生态农业能充分利用得天独厚的生态农业气候资源。海南民族地区纬度低,太阳辐射能较高,全年接受太阳的总辐射能量大,五指山区为110-120千卡/平方厘米,西部和南部140千卡/平方厘米以上;全年日照时数,五指山区为1750小时,南部2400-2600小时。充足的光能和太阳辐射量有利于植物光合作用,加快太阳能转化为生物能。其次是热量充足,五指山区年均气温22-23°C,其他地区24.5°C。{zh1}是水资源丰富。年均降水量西部少些,为1000-1200毫米,其他地区可达2000-2400毫米。这一切均有利于农作物生长。
        7.民族地区以山地区丘陵为主的地貌不利于传统农耕活动。民族地区山地形成于白垩纪燕山运动时期,后由于内外营力的作用形成了今天具有多层级的剥蚀面、坡折面、山间盆地堆积面和断层谷发育明显的层状山地,地面地貌除了山地外,还有丘陵、阶地、台地和平原,但台地、阶地、平原分布面积较小。如五指山市山地占74.7%、丘陵占13.1%,琼中县山地占57%、丘陵占24.5%、白沙山地占73.1%、丘陵占19.1%。尤其是民族地区的山区(占民族地区面积53%)丘陵和山地的坡度大都在25度以上,具有地表水流失的水文特征,更是不利于以粮食为主的传统种植业的发展。
     8.生态农业有利于开展生态旅游。生态旅游是人们追求“绿色”、“生态”和“璞真”的背景下产生的,以“走进自然”、“回归自然”、“享受自然”和“保护自然”为主题,以环境教育和自然知识普及为核心,满足了保护与发展的目标,因而20世纪80年代以后,生态旅游以每年30%的速度发展,成为旅游市场中增长最快的部分,每年至少给全球带来200亿美元的产值。海南民族地区山区生态旅游资源丰富,目前有4个{gjj}自然保护区(大区、霸王岭、尖峰岭和五指山),3个{gjj}森林公园(黎母山、吊罗山、七仙岭),6个省级自然保护区,准备建立的省级自然保护区5个(鹦哥岭、白马岭、xx岭、保梅岭);有森林5000多万亩(其中原始森林330万亩,占全省80%以上),木本植物1400多种,拥有坡垒、子京、母生、花犁、青梅、绿南、红椤等30多种全国稀有热带珍贵树种,野生药用植物1000多种,野生油脂植物70多种,野生动物400多种,此外还有丰富的温泉、冷泉、热带岩溶地貌等资源,足见山区拥有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可开展野生动植物观赏、自然观光、科学考察、体育娱乐、疗养保健等活动,因此民族地区山区生态农业可以发展为以旅游度假休闲为目的旅游农业,与生态旅游嵌合一体,互相促进。

已投稿到:
郑重声明:资讯 【海南民族地区发展生态农业的必要性_群英科技_新浪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