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浩视角】_⒇⑽_《二月》太原商业网点发展规划详解

太原市发展现状

(一)太原市城市的性质、功能与规模
太原古称晋阳,简称并,是山西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我国北方历史悠久的城市之一,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在已得到国务院批复的《太原市城市总体规划(1998—2010)》(下称《总规》)中,经过省市、国家及有关部门的审查、论证,对太原市城市的性质、功能和规模已有明确的阐述:太原是山西省省会,历史文化名城,以能源重化工为主的工业基地,华北西南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在规划期内,我市将通过产业调整和优化,强化基础产业,提高科技含量,向深加工、精加工转化,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第三产业,形成多功能、开放型的现代化城市。城市市域的人口规模在规划期内,近期自然增长率为8.39‰,远期为8.14‰,到2010年预计为345万。城市用地规模确定2010年建设总用地197平方公里,人均建设用地94. 71平方米。城市的总体布局为组团式。城市的发展从外延扩展为主转向挖潜改造、提高为主。更加注重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实现土地结构、资源使用的优化。

(二)太原市商业网点规划重点
现代商业体系的总体格局可以概括为 “三个体系”,即市区三级商业体系、四类批发市场体系和城镇商业体系。
市区三级商业体系
1、市域商业中心
(1)柳巷—钟楼街商业中心:位于迎泽区,以钟楼街、鼓楼街、桥头街、柳巷南路、柳巷北路、开化寺街等为中心区域。近期规划以大型百货为主力业态,保持和发扬其传统特色,同时适当引进名品、xx;严格控制大型网点新建项目,调整原有网点的业态结构。远期规划完成后,形成购物、餐饮、休闲消费三分天下的格局。
(2)亲贤北街—长风街商业中心:位于小店区,以东起建设南路,西至平阳路,南起长风街,北至南内环街为核心。近期规划主要引进以品牌商品和品牌服务为特色的商业设施和新型业态;远期规划在保持现有特色的基础上,引入新型消费观念,创新服务方式,培育一批在全市乃至全省有一定知名度和影响力的购物消费和娱乐、服务场所。
2、区域商业中心
(1)朝阳街商业中心:位于迎泽区东部,以朝阳街为主轴。规划期内,继续发挥其服装集散地的功能,在搞好批发的同时,着力打造一批精品品牌专卖店,并适当增加大型零售网点,规范管理,改善购物环境,调整和增加公交路线和停车场地,方便消费群体和商品流通。
(2)尖草坪商业中心:位于尖草坪区,以太钢集团附近的解放北路和西涧河一带为核心,北临铁路和太忻、新兰公路,东有东山过境高速公路,交通便利。规划期内,主要对现有市场进行规范管理,增加餐饮、娱乐设施的比重,增强品牌意识和特色意识,提高市场的专业化和规模化程度;由“数量型”增长转变为“质量型”增长;继续采用“退二进三”的方式,优化产业资源配置和商业布局。
(3)下元商业中心:位于万柏林区,以东起千峰南路、西至和平南路、南起小井峪街、北至西矿街东段一带为核心。规划期内,主要调整业态,增加餐饮、娱乐、休闲设施的比重,在开发新型商业服务项目的同时,将原有批发市场采用电子商务等手段提升其规范化和规模化经营水平。
(4)龙潭商业中心:位于杏花岭区,以城坊街为主轴,东起三墙路,西至新建路,南起府东府西街,北至北大街。规划期内,主要引进新型业态和其他便民生活服务设施,进一步明确市场定位,与柳巷——钟楼街商业中心进行错位经营。
(5)小店商业中心:位于小店区小店镇东部,主要辐射高新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和教育园区。规划期内,主要发展以大型超市和仓储店为骨干,建立仓储超市、大卖场、为高新技术企业服务的特色商业和专卖店;配套完善餐饮、生活服务、休闲娱乐和其他服务设施;发展科技市场,建立健全科技服务体系,推进科教产业的发展。
(6)迎新街商业中心:位于尖草坪区。以迎新街为主轴,东起新兰路,西至大同路,南起新城大街(原迎新南三巷),北至迎新北三巷。规划期内,应着重加强对现有市场的整合,提高其规模和档次;引导发展专业店、专卖店等新型业态,完善方便居民生活的服务设施;依托滨河东路的开通及不锈钢生态园区和北客站的建设,大力发展餐饮、住宿、娱乐设施,将该地区发展成设施先进,配套完备,功能齐全的太原市北部极具影响力的区域商贸中心。
(7)晋源旅游商业中心:位于晋源区晋祠旅游风景区,是远期规划建设的商业中心。规划期内,主要建设以方便居民、游客生活和购物需求的商业设施,并要与自然景观融合,与文物建筑协调,有利于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3、社区商业网络
规划期内,要充分体现便民为民原则,依照《太原市商业网点管理办法》的规定,新建工矿区、住宅小区和成片改造旧城区,应将商业网点同时规划、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交付使用;新建、改建住宅小区,须按建筑总面积的5%-7%规划配套商业网点,建设单位应按建设规划并参照本规划建议的人口与商业网点配置对应关系(规划说明中表5)组织实施。凡规划、建设的社区商业用地、用房,不得随意改变其使用性质和用途。在空间布局上,80%的商业网点应相对集中于社区中心部位,其余以小型店铺的形式分布于居民区。改造、提升传统小型商业网点,引入便利店、小型超市等新型业态,增强生活服务功能,形成集购物、餐饮、社区服务、休闲、娱乐等多种功能集成的新型社区商业网络。在居民楼底层不得开设产生烟尘、噪音和异味污染的商业店铺。
对未设立商业网点的住宅小区、宿舍区,有条件的要按照建筑总面积的5%—7%补建和改建必要的商业网点,其要业态结构合理,有利市场竞争;对分散在其它街巷且居民较集中的居民区,以服务半径500米为标准设立生活必需品供应的商业网点。凡达不到要求的,市直各有关职能部门要紧密配合,积极协助其所属城区政府有关部门积极予以解决。
4、商业街
商业街的建设要充分挖掘各个区域的历史文化、自然景观、特色商品与特色服务的优势。规划期内,重点完善、建设13条商业街。随着城市的发展和商业的繁荣,发展更多的特色商业街。
(1)钟楼商业步行街:位于迎泽区,是传统的商业街,东起柳巷,西至解放路,全长约600米。规划期内,在严格保护传统商业街的传统风貌和历史文化的同时,对其加以改造,保护和发扬“xxx”,注意突出食品街的地方餐饮文化特色;商业设施的建设、改造要与晋阳传统建筑特色相协调,体现晋商历史文化特色;配套先进的商业、市政设施,修建停车场,设置消费者购物休息的场所;提升管理水平,实施噪音控制,将钟楼街打造成为集购物、餐饮、商业旅游、解读晋商文化为一体的现代城市商业步行街。
(2)柳巷商业街:位于迎泽区,是目前最繁华的商业街之一,南起迎泽大街,北至府东街,以xx时尚的大型百货商业为特色。规划期内,坚持以大型百货为主力业态,对已有网点进行结构改造和业态调整,引进名品、xx;严格控制大型商业设施的重复建设;在大型商厦内外增设餐饮、休憩、娱乐设施,规范卫生环境管理,设置美观、实用的驻留设施和人文景观,使柳巷成为体现现代购物环境和休闲理念的商业街。
(3)开化寺商业街:位于迎泽区,东起儿童公园,西至解放路,是全国无假货示范街。规划期内,要坚持已有的经营特色和风格,在引进名品、精品的同时,融入时尚文化理念与服务消费内涵,提升服务档次和管理水平;控制新建项目,避免竞争无序局面,与该区内其他商业街形成互补的经营特色。
(4)朝阳服装商业街:位于迎泽区,东起经园路,西至建设南路,是目前太原市外来客商最多的地方。近期要改善交通状况和市政设施,以方便众多的商家和消费者前来批发、购物;加强对商业网点的规范管理,形成竞争有序的局面;提高商品与服务档次,完善服务功能,发展和建设一批精品店。在远期规划中,应考虑与周围环境的协调发展,从旅游、购物和多门类经营的发展中寻求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5)双塔寺街医疗医药商业街:位于迎泽区,东起建设南路,西至并州北路,现已聚集了数十家经营医疗医药产品的商户,是我市医药卫生服务的重要基地之一。规划期内,以发展连锁经营为重点,加强行业管理,监督产品质量,规范服务行为,为方便群众生活,保障人民健康提供必要的条件。
(6)北大街商业街:位于杏花岭区,东起五一路,西至新建路,是远期规划的商业街。该商业街的形成要借助北大街、胜利街的旧城改造,有利构建网点布局合理、业态结构优化的整体框架,与城市规划和产业调整统筹考虑。
(7)府东府西商业街:位于杏花岭区,东起建设北路,西至漪汾桥,目前以商务、金融服务为主。规划期内,要引进配套的商业设施,发展便利店、超市和专业店;提高酒店管理水平;建设配套的停车场;进一步突出金融、商务和餐饮服务的特色。
(8)南内环IT产品街:位于迎泽区与小店区分界处,东起大营盘,西至老军营,是近期兴起的以经营信息技术产品为特色的商业街。规划期内,应注重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借助企事业优势,打造自有品牌,发展与IT产品相关的信息咨询服务业。
(9)亲贤北街餐饮娱乐商业街:位于小店区内,东起并州南路,西至平阳路,具有集大型百货、时尚娱乐、豪华酒店、风xxxxxxxx于一体的城市商业氛围。规划期内,应继续xx时尚消费,强化和推广现代消费理念,统筹规划,规范管理,提xx次和服务水平。
(10)漪汾商业街:位于万柏林区,东起漪汾桥,西至和平北路,是新近形成的以餐饮、娱乐为特色的商业街。规划期内,要控制大型零售网点建设,适度控制和规范娱乐、餐饮业的发展,适度增加中、小型超市、便利店与便民专业服务设施,增强生活服务功能。
(11)兴华建筑装饰材料商业街:位于尖草坪区,东起胜利桥,西至和平北路,目前是全市{zd0}的建筑装饰材料集散地。规划期内,建筑钢材市场拟迁往和平北路。批发市场要引入新的管理模式,创新交易方式,提高市场经营效率。要配套修建一定规模的停车场和方便客户交流、食宿、娱乐的综合服务设施。
(12)和平北路钢材商业街:位于尖草坪区,南起三给,北至摄乐,是远期规划的商业街。规划期内,兴华街现有的建筑钢材市场将搬迁至此,主要以钢材批发为主。要推进市场功能创新,增强交易服务功能,发展现代物流服务,迅速扩大市场影响力,积极打造特色市场品牌。
(13)太忻108国道钢材商业街:位于尖草坪区,108国道新城至阳曲镇,是远期规划的钢材商业街。该商业街的形成将借助太原不锈钢生态工业园和北部钢材物流园区建设的优势,以不锈钢产品批发为经营特色,拓展批发市场服务范围,引入现代物流模式,扩大市场影响力,创出特色品牌。
5、大型购物中心
建议条件成熟时,在城市的东北、东南及南部的城乡结合部和交通便利的区域各建一个集餐饮、娱乐、购物、休闲为一体的大型多功能购物中心。购物中心的规模由其商圈大小、影响能力、消费群体和消费能力,以及经营企业的营销能力等因素决定。
四类批发市场
到2005年末,初步形成有利于发挥产业比较优势、适应城市用地调整、专业特色突出、布局基本合理的农副产品批发市场、日用工业品批发市场、生产资料批发市场和废旧物资交易市场体系。
1、农副产品批发市场。近期内以桥西农副产品批发市场为龙头,发展批发与零售网络,实施规范化管理与集约化经营,逐步实现电子商务配送,辐射全市“农改超”市场,覆盖社区商业网络,方便社区居民生活。
规划期内,在城东、城南、城北再各建一个规模化的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形成布局合理,满足市场需求的农副产品批发市场格局。
2、日用工业品批发市场。近期主要进行规范化管理和集约化经营,提高服务水平,增强集散功能,把市场建设重点从数量扩张转移到质量提高上来。远期规划根据现有基础,在城市的南部、西部发展培育大型日用工业品批发市场。
3、生产资料批发市场。采取有形和无形两种市场形式。远期规划在万柏林区、尖草坪区和小店区与高速路相接、交通便捷的东南部和西北部建设大型煤炭、钢材、化工等生产资料批发市场。
4、废旧物资交易市场。近期规划建设2—3个、远期规划建设5—6个废旧物资交易市场,分别设在我市外环附近的东、南、西、北、东南、西南、东北、西北区域,总占地面积约500亩左右。
城镇商业体系
城镇商业体系的建立应根据各县(市)的实际,与当地供销部门相结合,发展服务本区、整合关联市场、辐射周边区域的商业中心,发展具有本地特色优势的批发市场,利用地租优势吸引市区批发市场的迁移。城镇商业网点的规划要在太原市商贸行政主管部门的指导下进行。

已投稿到:
郑重声明:资讯 【【文浩视角】_⒇⑽_《二月》太原商业网点发展规划详解】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