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波克拉底的誓言(下)
曹代义
五
老树逢春绽新芽
一九八五年十二月十八日,阴霾的天晴了,太阳悠悠的升起,政府招待所喜气洋洋。几对天真可爱的学生穿着鲜艳的仪仗服,吹吹打打,更增添了几分热闹。二楼大会议厅,一幅会标格外引人注目:“绵阳市振兴中医工作会议”。红纸黄字,刚劲有力的魏碑像一团团跳跃的火苗,烧得老中医心里发热,眼发潮。
确定会议时间的人不知是有意还是无意,“18”——要发。中医讲究阴阳五行,对这些当然也感兴趣。平时不苟言笑,讲究稳重君子之风的老中医们互相揖手相贺:要发、要发、中医发。他们在真诚祝愿中医兴旺发达啊。
七十多岁的老中医张静庵激动得老泪纵横,振兴中医,等了多少年,盼了多少年呀!
绵阳有名望的中医都来了,群贤毕至。市政府要向他们颁发“名老中医荣誉证书”。
绵阳的党政要员几乎都来了,这可是前所未有的盛况。
会议特邀的九十多岁的老中医李莲荪战战巍巍走进来。分管卫生工作的副市长邱文德看见了,这个位文质彬彬的市长快步走下主席台,扶着李莲荪坐下,并将会议礼物——精美的紫檀拐杖送他,亲切的说:“李老,要保重呀,中医的春天来了。”
这个平时不爱激动,泪囊已干的老人,从他1890年出生到现在,经历了几个朝代,他一生见得太多。他记得,由于国民党政府腐败,西方帝国主义文化入侵,一些假洋鬼子对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医的攻击盛嚣一时,胡说中医诊疗既不科学,理论上又极荒谬,简直一无是处。他记得国民十八年二月,国民政府召开的{dy}次中央卫生委员会议,居然通过了余岩提出的“废除旧医以扫除医药卫生之障碍案”,规定全国不准中医开业,停办所有中医学校,宣传中医院改称为“医室”。李莲荪记得:针对这取缔中医的做法,全国各界纷纷抗议,开展了“医药救亡”运动,绵阳中医界用血书写了抗议书递交给xx局。成都举行声势浩大的游行时,刘芷东代表绵阳中医界走在游行队伍前面,他那冉冉银须显示出浩然之气。当时,李莲荪等中医人士击节长叹:中医多时才能振兴,多时才能扬眉吐气,屹立于世界医学之林呀!
绵阳宋正兴、汪玉云、刘洪兴、曾草药、这些颇有名声的中医,也只能在涪城的丰谷,塘汛等乡镇或绵阳城外的城墙边摆摊卖药。三台城厢中医陈世焕,在群众中享有一定声誉,因考试不及格被勒命停业,但求医者络绎不绝,政府以“抗命”之罪,将陈扭送入狱。他在狱中,以头碰墙,愤激万分:“中医完了!中医完了”,嚎啕大哭。
他们盼望着中医的振兴。
啊,这{yt}终于来了!李莲荪握住副市长的手,顾不及拭那浑浊的老泪,激动地说:“我终于盼到了这{yt},我还以为我等不到了呢?”
鼓号齐鸣,在欢快的音乐声中,市领导向各老中医颁发荣誉证书。
张静庵已在衣服上擦了三次手,才小心翼翼地接过证书,他忘记了与书记握手,端详着证书,轻轻抚着烫金的字,喃喃自语,泪水潸然而下。
“振兴中医,绵阳中医的春天来了!”赵文定书记宏亮而浑厚的声音传遍会议场,也传遍绵阳的山山水水。
中医的春天来了,绵阳成立了由市政府副市长和卫生、医药、财政等有关部门负责人组成的“绵阳市振兴中医工作领导小组”。绵阳市委发出文件,作出振兴中医事业的决定,制定了我市中医事业发展规划,并从机构建设、人才培训、学术发展、管理体系等方面提出了振兴中医事业的具体措施。继后,全市各县也成立了振兴中医领导小组,成立了相应振兴中医工作领导小组。绵阳各县也召开了振兴中医工作会议。一时,振兴中医把绵阳炒得热热闹闹。
中医的春天来了。中医振兴作为卫生工作三大战略重点之一。市和各县卫生局配备了分管中医工作的局长。成立了中医科或配备了中医专干。不少以前被人视为“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的中医,提为国家行政官员。从此,结束了中医无人过问的局面,绵阳的中医事业有了领头人。绵阳市建市不久,百废待兴,资金紧张的要命,为振兴中医,先后投资了三千多万元。这是多么可观的一笔数字。
中医的春天来了,十年过去了,绵阳中医单位由十年前3个发展到13个。县以上中医院8所,专科医院7所,成立了中医学校,中医药研究所,形成了医疗、教学、科研体系。中医院病床由126张发展到1287张,是十年前的10倍。中医机构房屋面积由1.9万平方米增加到10.5万平方米,是十年前的5.3倍,中医单位人员由260人增加到1295人,是十年前的5倍。
中医的春天来了。春风也吹进了病人的心里。中医院设备的增强,医护水平的提高,中药质量的提高,使人们更加信任中医。全市中医院门诊已达141万人次,住院达1.8万人次。业务收入达2200多万元,是十年前的十倍多。中医不再局限于过去的几根针、几把草药。中医院除了齐全的内、妇、儿、外、针灸、骨伤等临床科室外,还发展了一批中医专科医院。中医的诊断也不再局限于问、看等传统手法,而配备了急救中成药,装备了心电监护仪、自动呼吸机、洗胃机、救护车等急救设备。同时,各中医院还购置了许多先进设施,从B超、生化自动分析仪、X线电视监测系统到电脑,中药质量提高了,除能加工制作传统的膏、丹、丸、散外,还能制冲剂、片剂、口服液、合剂等制剂。
中医的春天来了。在李培院长带领下,绵阳市中医院成为了振兴中医先进医院;江油中医院作为全省的五所试点医院,已于九二年完成分级管理评审,达到二级乙等医院标准;三台中医院为全国示范中医院建设单位。
中医的春天来了。在南山,一幢幢大厦拔地而起,晚上一片灯海,这儿是绵阳中医学校。十年来培养了大中专毕业生上千人。由十年前一个医士专业增加到医士、针灸、中药、护理、中西医结合等多个专业。被国家中医管理局确定为建设达标学校。
安昌江畔,矗立一片赭红的楼群。这儿是绵阳市中医院研究所。十年来,全市共完成中医药研究项目32个、获省科学进步奖5项、市科技奖12项。成为全省中医推广试点市。
中医的春天来了。绵阳市名老中医李孔定被授予{gjj}中医专家称号。全国有此殊荣的仅500人,同时为他配备了张耀、景洪贵为其学术继承人。继承人毕业后可不受名额限制取得副教授资格。这种礼遇,是{qwgr}的。
而对春天之景,老中医高树楷抑制不住心头的激情,蘸墨挥毫画了一幅丹青:那枯枝上绽开了碧绿的新芽,一派春意盎然…….
梓潼已有几个月没有下雨了,又该人们向“药王”祈雨了。药王孙思邈曾治过龙王的病,龙王为报恩,凡药王及他的子民求雨必应。但梓潼仍没下雨。堰竭了、井枯了。奇怪,这里的人没去“药王庙”,反而欢天喜地涌上街头。几十辆警车开道,彩旗猎猎,锣天掀天。原来这儿正隆重纪念“蒲辅周诞辰100周年”,国家、省、市有关部门的官员都来了,全国名专家来了。蒲辅周这位梓潼出身的名中医,由于他精湛的医术,成为新中国的“太医”、专为中央高级领导和外国友人治病保健。他是周总理的朋友,总理尊他为“蒲老”。叶剑英、谢觉哉、彭德怀与他如同家人。西方大使以能请到蒲老的诊治而作为一种荣誉。同时,蒲辅周经常为人民治病,他85岁高龄时,还深夜去医院抢救危重乙脑患儿。人民把他当作新的“药王”
会议期间,专家们推迟{yt}离开梓潼,为人民义诊{yt}。
奇怪,老天感动了,下起雨来。百里翠廊青青,千年干枯苍苍。专家说:“绵阳的中医事业,就像古柏上的新枝,绿得沁眼,绿得喜人。
人们都说,振兴中医全国看四川,四川看绵阳。的确,十年来,绵阳中医事业有了长足的发展,可是邱市长却为振兴中医,为绵阳的建设殚精竭力、积劳成疾。绵阳人,纷纷去看望他们的邱市长。绵阳的中医,心痛他们的邱市长。
九三年夏,卫生局局长肖远、副局长刘治安、中医科科长白剑华等代表卫生界、中医院去看望病榻上的邱市长。邱市长虽面容憔悴,但仍笑声朗朗。他热情接待客人,笑谈往事。庸俗的小人往往时常念叨自己做过哪些微不足道的成绩,高尚的人却把自己为人民做的那数不清的贡献忘却了,只记得几件使人怡悦的趣事……
八八年冬。北京寒风呼啸,扬起的沙尘,迷塞眼睛。北京后海北沿路卫生部旁,绵阳的父母官徘徊的街口,他旁边是卫生局局长肖远、副局长刘治安、卫生局中医科白剑华,中医校校长张锡常。寒风像刀一样划过脸,他们看见邱市长头发、睫毛都凝上一层霜,不时重重跺脚驱寒,他们心痛自己的市长了。
要振兴中医,必须后继有人,要后继有人必须办学校。为了绵阳中医校,邱市长跑上跑下。从选址、建修、供水、配电,哪一件事他不亲自过问?学校建起来了。邱市长不满足,他说,要办就办成一所像样的学校——xxxx中医校,为争取建成重点学校的专款,他们来到北京——国家中医管理局楼前。他们觉得在这样天寒地冻的日子,叫市长受冻太不应该了。他们觉得,市长为了中医事业在这滴水成冰的地方,应该有小车接送,住xx宾馆。可是市长一下火车就直奔公共汽车。同行的愣住了:“不叫出租车?”
邱市长和蔼的说:“我们的中医校刚起步,处处要钱,节约一点算一点吧!”接着,又调侃的对大家说:“喂,绵阳的形象和面子也要,上车不准谁叫市长,叫老邱。”
普通旅馆,四人一间。邱市长、肖局长、白科长、张校长围坐床上,无拘无束商谈向国家中医管理局汇报的内容。吃饭了,他们取出带来的四川榨菜。邱市长拿起馒头掰开夹上榨菜,大大咬一口:“有味,有味,即开胃又暖和。”
国家中医管理局。诸国本副局长惊诧了,颇有知名度的绵阳市的市长、局长们为一个学校亲自出马,这是颇少见的。他感动了,有这样的市长,这样的局长,什么样的学校不能建立。他下令,叫在局的所有部门负责人都参加听取绵阳的汇报。他说:“绵阳市如此重视中医事业,我们做这项工作的,有什么理由不帮他们一把呢?”他责成各大司对汇报的问题尽力解决,并当场拍板,给绵阳市中医学校30万元。
…………
肖局长看着谈笑风生的邱市长,不禁鼻子有点酸楚。八四年省上召开振兴中医工作会议,他{dy}次认识邱市长,当时邱市长是绵阳地区行署专员。这位学中文的高材生谈吐风趣高雅,声音朗朗,胸音很重。当时他想,这位专员适合唱歌。那时,邱市长面色红润,眼睛总是带着笑,很爽快,说:“我刚上任,{dy}次外出开会。对中医不很了解,得好好学习。” 他扬扬几本中医学方面的书。肖远当过兵,有兵的豪放,他喜欢这样务实、谦逊好学的领导。他们就如何振兴绵阳的卫生、振兴中医交流看法,一起规划振兴中医的蓝图。这时,看见邱市长那疲惫的样子,肖远心疼了。
大家不愿多打扰邱市长,告辞了。邱市长叫来在成都中医学院读书的女儿,说:“这是我对绵阳的中医一点贡献,明年,她毕业,回绵阳,为振兴绵阳的中医出力。”
啊,绵阳中医发展史,这应该算精彩的一笔。
六
西波克拉底的誓言
九三年二月,绵阳中心医院的外科大楼去掉足手架,它的雄姿展露在绵阳人面前,独特的造型像一个巨大的“人”字,又像一个展翅的雄鹰。
乘电梯登上楼顶,绵阳尽收眼底。那涪江和安昌江仿佛是大楼的饰带在飘动。
收回视野,门诊大楼、内科大楼、制剂楼、传染楼、康复楼、教学楼等不同造型的建筑矗立在前方,形成一种高低、起伏、曲折的和谐美。这样壮观、宏伟的建筑在西南九省同级医院是没有的。
走进大楼仿佛走进现代医疗设备的博览会。日本东芝600HQ型全CT、日本岛津800 mA电视遥控X线机、德国西门子公司1200AC型臂血管造影机和数字减影DSA系统以及1000mA电视遥控消化道X线机、美国RA——100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日本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血气分析仪、血液透析机(人工肾)、24小时动态心电监护仪、德国Wolf全套电视腹腔镜胆囊摘除仪、stoze前列腺电切镜……可以说,世界上先进的医疗设备都荟集在这里。
在这些大楼里,什么样疾病都能诊断xx,什么样高难度的手术可以开展——心脏直视手术、脑瘤切除手术、电视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二尖瓣球囊扩张术、冠状动脉造影术、脑血栓溶栓术、肿瘤介入xx、断肢再植术等等。
看到这,专程从成都来参加竣工典礼的老院长王豪拭拭眼睛。年岁大了,泪囊干枯了,今天他抑制不住,深陷的眼眶里时时蒙上泪翳。短短几年时间,医院变化这么大,他真不敢相信,这位50年参加接收这个医院的{dy}任院长清楚地知道,过去这里是什么样子……..
这个医院创办于1938年抗战时期,绵阳居川陕公路要冲。国民党南京政府在川陕公路沿线陕西的汉中和绵阳各设一公路卫生站,负责川陕公路沿线xx、难民医疗卫生防疫工作。后令成立县卫生院,但一直无法落实,只好由卫生站改办卫生院。1944年12月底,国民党内政部卫生署派成宾来负责接收财产、药械。移交清单上只有什么裁纸刀、砚台、方桌、条凳、菜刀、火钳、木盆、茶壶等一类东西,最值钱的就是空的药柜一个,木床十几架。望着这些破烂的家俱,成宾一阵心酸。他还是煞有其事的在移交单上签上“接收人:新任绵阳县医院院长 成宾”。
1945年,这个医院改为“四川省立绵阳医院”。成宾还算一个恪尽职守的业务官吏,用绵阳大西街陕西会馆的一些破旧庙子作院址,殚精竭力地工作。医院也只有病床十八张,医生三人,只能做做“疝修补”“扩创刮腐”等一般手术,每日门诊30来人,当时物价上涨,医院员工工薪不能发放,医院成宾数度代电及签呈省卫生处按期拨款以解之。
1949年12月2日绵阳解放。1950年5月,绵阳军事管制委员会和绵阳地委宣传部长刘杰指派军代表白秀珍等接管省立绵阳医院。除人员外,最值钱的就是十八张病床。
王豪50年当院长到62年卸任,医院虽有发展,但还是一片破旧。老年人容易激动,看着一幢幢新建的大楼,他觉得这一切像是梦。他握着陪他参观的院长肖光祯的手,望着这个当年的小伙子而今已两鬓斑白了的院长,激动地说:“一代更比一代强,这几年你们辛苦了!”“过奖了。”肖光祯尊敬的搀扶着老领导,他的步子大,节奏快,老院长笑了:“你还是像当年那样风风火火的。”肖光祯笑了:“改不掉了。”是呀,看样子,他注定一辈子都是这样风风火火的。他高挑的个子,眯缝着的眼老带着笑。走路如风,他干什么事都讲究快节奏。记得有一次电视台想拍一段他工作录像,安排他对着镜头走去,摄影师喊“开始”刚落音,肖院长已走拢镜头。摄影师笑着让他走慢一点,他始终走不慢。的确,从他担任院长,医院的变化更快了,节奏太快了,以致有人不能适应。
肖光祯59年就来到这个医院,虽然这个医院在不断发展,但总的环境条件很差,年久失修的外科楼设计不合理。不仅各种气味交混,令人窒息,夏天病房就像一个蒸笼,而且一条又脏又臭的城壕从旁绕过,蚊蝇扑人,传染病房设置在破旧的庙里,又阴又暗,内科病房是五十年代修的,墙壁的裂缝可以透光。作为一名医生,他为病人在这样恶劣的环境治病而难过。84年门诊部房屋坍塌,砸伤几人,他曾为受伤的人流泪。从他开始担任医教处主任以来,赶快改变医疗环境成为他的口头禅,他见人就讲,见领导就提。
当然,这种变化的愿望不只是他有,全院的职工谁没有。“变”也成为了八十年代历任院领导的一个共同目标。
1988年肖光祯担任业务副院长,90年任院长,医院就变得更快了,几乎一月一个样。这时他已54岁了,他有一种时不我待的紧迫感。
医院需要改变的太多了。环境要改变,外科大楼要新修,业务用房要全部重建,设备要更新,这一切都需要钱,钱从哪里出。光外科大楼市政府就尽了{zd0}努力,给了500万元。肖光祯不是土老财,他看得远,修的大楼,换的设备,几十年,至少下个世纪不算落后,他要修十三层高,1.4万平方米的大楼,内设十三个手术室,有{zxj}的净化手术室和电视内窥镜、专用洗手间,光建筑费就1200万元。他和几个院长四处化缘,求人施舍。他是个骨气人。几十年来,私人的事他没有求过人。这个绵阳地区有名的“四把刀”之一的人谁不知晓,他手下抢救过多少人。这个两次出国医疗援助的专家,一年手术达1700多人次,相当于同时援助的苏联、古巴、意大利医生三年手术的总和。他在国外呆了四年,你想他做了多少手术。他的名声也留在异国他乡,是非洲人念叨的大恩人,以至一个非洲国家要留下他任医务官员,这些经历{wy}的用处,是他向有关单位请求帮助的资本。
医院的奖金少了,有的职工住房暂时没有改善,于是有些人不满意了,说他好大喜功,以职工的福利去挣名声、官帽。他听了淡然一笑。他的名声已够显赫了,1992年评为{gjj}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还兼任四川省医学会外科专委会委员、绵阳市医学会常务理事,绵阳市卫生系统中级职称评委会副主任、绵阳市医院等级评审委员会副组长、绵阳市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副主任等职。太多的兼职,以至他有一种负担感。对官位,作为一个业务专家,更是淡薄如水。何况,他已经50多岁了,这是他{zh1}一班岗。他挣什么?是为绵阳500万人挣一个好的医疗条件。
一生中,他经历的风风雨雨也多了,对此,他不在乎这些闲话。大楼迅速增高,看看那壮丽雄伟的建筑,人人都夸医院,说闲话的职工心理平衡了,暂时的经济损失比起自尊来就微不足道了。
他的节奏太快了,一幢幢楼房还未竣工,他又要更新设备,科技兴医。他说诺大一个绵阳,要检查xx病,还要出介绍去成都、北京,这不仅是丢了绵阳的面子,还折腾了病人,有多少病人几搬几转中咽气在路上。他想出了集资购医疗器械的办法。职工自筹资金,收入单列,还本奖励,设备归公。两年就筹到380多万元,购置了许多现代高科技设备,病人满意了,职工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他们爱护设备。一次,一个病人不小心把水倒在设备上,掌握设备的医生心痛得不行,赶忙用自己的衣服将水吸干,又用电吹风吹干水气。
他的节奏太快了,他要求医护人员加强学习,迅速提高业务。定期或不定期的医疗质量考评,技术竞赛一个接一个。医风医德检查长年不断,他设立论文奖、革新奖、鼓励技术冒尖。他说:“绵阳的市级医院要有省级医院的水平。的确,这不是吹牛皮,92年华西医科大学教学医院的牌子挂在了中心医院的门口,又是四川省援外医疗队葡萄牙语培训中心。体外循环直视手术已达上百例,脑肿瘤手术,冠状动脉(造影),血浆置换手术等高难手术对他们已是家常便饭。
他的节奏像涨潮的海浪一个追一个。医院设有病床近800张,年门诊量60多万人次,可以说十年来本市各县500万人都去中心医院看过一次病。对医护员工的医风医德的要求也是{yl}的。医院首批被评为国家二级甲等医院,这是地市级医院的{zg}水平。他不满意,他又制定“三二一”的发展规划,就是94年前取得绵阳市文明单位,省卫生系统文明医院和三级医院的称号,业务收入2000万元,为职工修建100套标准住房。记者在采访时,这个规划大部分已经实现。93年社会评估满意率达92.5%,被卫生部卫生厅列为医风医德免检单位,医院被省卫生厅评为“先进集体”文明医院。
记者衷心盼望他们升为三级医院,市级医院上省级等次,是绵阳的骄傲。
古希腊有个叫西波克拉底的医生,他立下誓言:既然选择了医生这个职业,就必须恪尽职守,把生命融进事业。
肖光祯,不,不仅他,还有绵阳近万名医务工作者,他们从一选择上医生这个职业,就把西波克拉底誓言铭记心头,融进了他们平凡而辉煌的一生。
原载四川人发出版社《天地英雄气》
已投稿到: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