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世博
上海世博会会徽
什么是世博会?
世博会是世界博览会的简称,这是一项世界性的非贸易性的大规模的产品展示和技术交流活动。举办世博会必须由主办国申请,经世博会的国际组织同意。其宗旨是促进世界各国经济、文化、科学技术的交流与发展,使每个参展国能够充分地利用这个机会宣传自己,展示自己在各个领域所取得的成就,扩大国际交往,提高参展国的地位和声望,因此,有着近150年历史的世博会被誉为世界经济、科学技术界的"奥林匹克"盛会。
中国参加过哪几次世博会?
据统计新中国共参加过14次各类世博会,它们分别是:1982年美国诺克斯威尔世博会,1984年美国新奥尔良世博会,1985年日本筑波世博会,1986年加拿大温哥华世博会,1988年澳大利亚布里斯班世博会,1990年日本大阪世界园艺博览会,1992年西班牙塞维利亚世博会,1992年意大利热那亚世博会,1993年韩国大田世博会,1997年加拿大魁北克世界园艺博览会, 1998年葡萄牙里斯本世界博览会,1999年中国昆明园艺世界博览会,2000年德国汉诺威世博会,2005年日本爱知世博会。通过这14次参展,向世界显示了中国这个巨人前进的步伐。1982年,我国{dy}次参加了在美国诺克维斯克的"能源"世博会,观众在中国馆前排起了长龙。中国馆是历次世博会上的展出规模{zd0}的国家馆之一。在1988年澳大利亚布里斯班世博会、1992年西班牙塞维利亚世博会和1993年韩国大田世博会上,中国馆均被评为"五星级展馆"和"{zj0}外国馆"。中国还参加了2000年德国汉诺威世界博览会。为了加强汉诺威世界博览会中国馆展出的效果,将使用{yj}性展馆进行展出。展馆位于世博会的东部展区,由德国公司组成投资方负责建造,中国将在世博会期间租用。展馆在汉诺威世博会结束后将作为有特色的不动产得以{yj}保留。
世博会有哪些类别?
随着鞭炮声的此起彼伏,迎来了2009年牛年。这不仅是一个崭新的开头,也是世博会的临近。文明呼唤在耳旁,文明行动在脚下。
上海世博会,顾名思义,上海的世界博览会。博览,究竟博览些什么?起初,我是似懂非懂,后来才逐渐知道,世界博览会是由一个国家的政府主办,有多个国家或国际组织参加,以展现人类在社会、经济、文化和科技领域取得成就的国际性大型展示会。
我能为世博做些什么呢?我年纪小,根本什么都不能做嘛!“你停下来!”窗子外边响起了几声哨子的声音和命令。我探头一看,噢,原来是一位闯红灯骑摩托车的人,被“交通协管员”看见了。“你闯红灯是要罚款的!”“我,我赶时间呀!我上班快迟到了!”那个骑摩托车的人显然不想多说,从神情来看,他不耐烦了,“我没钱,罚什么呀!快让我走吧。”“交通协管员”严厉地说:“如果你闯了红灯,撞到了行走的路人,你要罚得不仅仅是这一点点钱的问题,一个不小心,随时会酿成大错!你骑的可是摩托车啊。这一次我原谅你,如果再犯的话,下不为例!”“我知道错了,谢谢您。”那个上班族真诚地道谦了,“交通协管员”这才笑了笑。
说是“交通协管员”,其实是自愿成为交通协管员的大妈大伯。虽然没有经过专业的训练,但个个都是专业的模样,他们的手臂上都套了一个绣出来的红圈,我想,上面写的应该是“交通协管员”几个大字吧!
想到这里,我突然有了一些疑问想去请教那位交通协管员大妈。于是,我走出家门。
“小姑娘,跑在横道线上很危险,慢慢地走过来,这样才安全嘛。”大妈看见了我,便大声提醒我。我的确跑在横道线上,便有些不好意思了。
我:“大妈,刚刚您抓到了一个闯红灯的人,为什么不罚他款?”
大妈:“如果你是那个人,一定不希望被罚款吧。我是换位思考的,再说,每个人都有改正的机会嘛!”
我:“大妈,您是怎么成为交通协管员的?”
大妈:“我们小区举办了活动,自愿参加志愿者活动,我觉得在家没事做,闲着也不是办法呀,我就报名参加了自愿的交通协管员。”
我:“刚开始做下来,效果如何呢?”
大妈:“刚开始,真吓了我一跳,{yt}竟有15个左右的人闯红灯,有时,管也管不住,经常是正在说这个,另一个又逃了。”
我:“那您用什么办法解决呀?”
大妈:“我叫了我们的邻居一起来看管,多一双眼睛,多一份安全。”
我:“现在情况应该好转了很多吧?”
大妈:“当然了,现在每天只有1、2个人违反交通规则,有时甚至没有。”
听了大妈的回答,我万分感慨,人民的交通文明安全意识越来越高了。绿色的社会的确需要一份文明与安全。我们既然是这个绿色社会的小主人,那它就是我们的家园,我们有义务也有责任去保护它,保护这个家园,保护这绿色的社会。
少一份危险,多一份安全;少一份陋习,多一份文明。让我们用文明的言行赢取国外友人的微笑,信任和友好。让他们明白中国的社会发展、经济稳定、文化丰富和科技发达的背后,还有文明与安全。
上海世博会五大副主题
城市多元文化的融合
从发端之日起,城市就是由形形色色的人组成的。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军事、贸易和迁徙进一步推动了多元文化的碰撞和融合,也形成了每一座城市的独特气质。这种气质一方面基于一个城市的文化底蕴和创意产业,另一方面则集合了城市中各个社会群体和阶层的生活方式和价值取向。
今天,世界各国的人们比以往任何时代都更为关注文化自由以及文化的识别性。全球化下的城市文化面临着来自多方的冲击。信息和人员的大量流动使得城市之中强势文化和弱势文化、异域文化和本土文化、移民文化和主流文化之间的碰撞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
多元文化同时意味着历史和未来的和谐。越来越多的城市管理者认识到,一个兼顾了历史和未来,促进多元文化和谐共存的文化战略,以及融合之中的个性,即鲜明的文化识别(cultural
identification),是城市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一环。
城市经济的繁荣
最早的城市是从集市发展而来的。城市经济发展的原动力是城市的集聚效应。在知识经济时代,创新和创业越来越成为城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动力。一个城市的创新能力基于其研究实力,但更多来源于人与人之间富有创造性的互动。创业能力固然和城市的财富有关,但其实更多地植根于鼓励创业的文化传统,而城市是否具备优质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具备吸引{yl}人才的能力,又直接关乎一个城市的经济前途。此外,良好的基础设施和完备的服务业,也是城市经济繁荣的必要条件。
毋庸讳言,城市经济发展与环境资源保护之间存在冲突。建立循环经济模式,已经成为实现城市可持续城市发展的重要策略。这种经济发展模式倡导减少生产中的资源利用(reduce)、产品反复多次使用(reuse)、以及废弃物再利用(recycle)的3R原则,最终达到经济发展与环境的和谐。
总之,未来城市的经济将更充满活力,而这种活力是建立在两大基础之上的,一是市民的创新和创造力,二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城市科技的创新
城市是人类科技创新的巨大舞台。城墙之内,各种创新要素汇聚交融,创新思想由于人们的密集沟通和互动而得以迸发。与此同时,城市的研发和生产设施又使得创新的火花快速转化为技术,进而变成造福人类的产品和服务。
20世纪以来,科技的突飞猛进令大规模城市化成为可能。同时,人们物质生活的丰富和提高在城市得到集中体现。科技大大改进了人类的日常生活,而这种物质生活命也在人类的文化精神生活上刻下了深深的烙印。
在未来城市中,科技将在保护不可再生资源、集约利用能源、保护物种多样性、创造可持续的人居模式方面发挥巨大的作用。
城市社区的重塑
社区是城市的“细胞”,是城市人最通常生活空间形式。健康的“细胞”才能造就健康和谐的城市。文化融合、经济繁荣,无不是以社区为基本单位实现的。
城市社区的建设和重塑一直是城市管理者面临的最直接的任务。如何才能让贫困社区从城市的社会地图上消失,曾经是城市发展史上最鲜明最持久的困惑。当今时代,发达国家城市居民结构的变化和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的空前增长令这项任务更为繁重。联合国人居组织在其《千年宣言》中提出了建设“无贫民窟城市”的目标,力争在2020年使世界城市中的一亿贫民区内居民的生活获得重大改善。
在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下,21世纪城市社区的重塑意味着必须创造“均衡社区”,而“均衡社区”应该具有以下特征:合理的居民构成、合理的房屋所有权结构、完善的基础设施、宜人的居所环境,充分的就业和创业机会,以及深厚的社会凝聚力。
城市和乡村的互动
自从城市诞生的那天起,城市和乡村在经济、社会和环境方面就是相互依存的。农村居民通过向城市销售产品谋生,而城市的繁荣也依靠了农村腹地的资源和需求。
城市的扩张给不可再生资源带来了巨大压力,城市规划的新思想、建筑和能源科技的运用可以{zd0}限度地缓解这种压力。同时,大量农村人口的流入给城市管理提出了艰难的课题。一方面,城市社区的建设和改造将赋予城市化人口良好的生存环境;而另一方面,小城市和集镇的建设,也能有效减轻大城市所承受的人口和就业压力。在全球化的冲击下,一些国家的农业地区丧失了竞争优势,良好的城乡互动能够帮助农民成功地转换经营、重谋生计,或者重塑农业生产结构,恢复农业的竞争力。如何协调在城乡间的人员流、资金流、商品流和信息流,与城乡能否和谐同步发展紧密相关。
目前全世界人口的近一半生活在农村,发展中国家城乡间的差异促使有关国际组织呼吁充分利用农村和城市之间的互补作用和相互联系,在设法xx城市贫困的同时,努力xx农村贫困并改善农村生活条件。
已投稿到: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