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蛇口“Y书吧”有些时间了,虽已在日程之内,可很多事都好似不了了之,去了叫做缘分,不去也是自然,此行是临时决定。
今天算是没有其他
事情,简单的查了一下线路,一行车上,不免会想走近她会是怎样?滨河路满目葱翠,生机盎然,坐车观花之间春日气象在流动着气息强烈;“红树林”一罐青岛啤
酒醉意几许;“南海大道”重读一偏,陌生了的不只是风景,但也没勾起多少回忆,只恍然数着年岁,记不清多久没有如此的观望了!
“花果山”站台
便是目的地了,没有很着急的找寻,要说是嗅着气味找去的那就夸张了,可真是一下就选对了方向,“维园大厦”真实于眼前,一进“Y书吧”一目尽于眼里,简洁
却并未随意,更不是一种神秘,空气里依稀听到主人的语言。装修简单,书籍摆放分类井然,甚至端庄,浏览之中亲切油然。书吧布置悉心,朴质却诉说着点点心
意。一张桌子位置巧妙,书与叶还有其他没有多少动却痕迹,两片肥硕橡树大叶不同枯黄,不同姿态卷曲,灰褐与红褐分致自然,轻轻拿起,不禁想谁那处拾
得?“Y书”于银色对折,“言”是白底黑字,声音——绿水边静伫人群中逸处在这里心可安然停驻,也许初衷,更多坚持。取一张名片,“戈語”名字或是江湖称
谓,不问逸美。
分类清晰,便较为容易找到《自己的文章》(张爱玲),《陈寅恪魏晋南北朝史演讲录》,《书店风景》(钟芳玲),(书仅供取阅?
首先声明我没想买,只是选的好书觉得可以卖才好)点了杯咖啡,比较不专业,其他的也没顾上看,手中几本好书也是较为满足。张爱玲的书几无有过完整拜读,这
篇结集篇幅都不长,正好匆匆一看,“上海人”、“用洋人看京剧的方式看中国”(大概名字)、“十九世纪服饰”确实值得一看,也值得买啊!看了几篇知道张的
作品我是需要消化的,便拿起“书店风景”有多次面缘,“莎士比亚书店”“城市之光”图文皆好,实在吸引,很是享受,有朝圣地标书店的冲动,心中星火似乎点
燃?
再试了口咖啡,不由的摇头,实在有些美中不足。冷光源节能灯,渐渐明亮,对比之下,外面似乎黑的很深。H君把自行车直接推进了店里,主人没有反对或是不高兴说法,再次看时也是店中风景。在谈话中知道今天有个“读书会”,实在没有打算参加,自顾看书没有进一步问讯。
桌椅稍作移动,围成一个小区域,7个人的氛围好像是比较轻松,戈语:“你要不也一起参加?”“好哇,我也听听。”不多会又来了两位,5男5女,可算男女
平衡。讨论话题:“命运的轨迹和生命的苦难。”(我的语言不是主持人的原话)。首先自我介绍,一圈下来印象实在不很深,可能记忆力有限,大家名字实在没记
住,“戈语”也是得益于一张名片,主持人外用字母代替。
A君发言,说的比较长,甚至有点乱,可能跟表述有关,结论命运自己几乎不能控制,苦难尽量淡定对待,透着几多无奈?
B小姐,从小处入手,说了个实用的测试,“十指交叉,右拇指压左拇指,感性大于理性,反之理性大于感性。”话题转的轻松多了,我们都试着交叉了一下,大家都可以试试。她相信轮回,命运自己很难控制,积极多些。
C君,“人定胜天。”说是xxx的话,“苦其心志……”云云
D君,两可之中,积极消极之间,有些朦胧。
E君,“生命有轨迹,那是我们生命结束时的回望,我在用生命画着这条轨迹。台静农《中国文学史》说到用典是为了装饰自己的文章,我们可以把苦难当成生命
的点缀。昨天还是前不久看到报纸上马云的一句话,‘雅虎以为GOOGLE和他们做的是同一件事情,差不多的事情,可GOOGLE吃掉了雅虎,人们往往忽略
这小小的不同和小小的改变。’”
F小姐,“我反应比较慢,我听听大家的声音。”
G小姐,“要我说我不知道,很迷茫,我思考过,也看了些书,哲学的,佛学的什么的,可越看越找不着方向.......”
E君忍不住插了一句:“很真实,我觉着这是黎明前的黑暗。”
H君,“我是学理工的,应该理性多一些,生命有一个神秘的主宰,神上帝佛什么的,就像这盏灯,除了开关外它有一个高级的程序或是什么控制着。还有苦难,就如同我喜欢骑单车,下坡和上坡,上了一段,下坡很舒服的。”
主持人戈语:“总体来说,我觉着我们改变不了命运,我们常说的一句座右铭‘成功等于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和百分之一的天才’,觉着生活中付出和回报是不成
正比的。我们选择不了爱情,选择不了家庭,工作,就算自己选择了丈夫,你控制不了你的生活,控制不了你的丈夫,控制不了你的儿女……我相信宿命多一些,也
许叫做改变不了很多事情。”
主持人I小姐给戈语做了一些补充。
F小姐坐在我旁边,“太悲观。”是啊!的确悲观,可真觉着离生活很近,不单只是无奈。
E君,“与家人朋友相处融洽,是一种生活的艺术,你应该发现生活的美好。‘控制’这个词不好,现在的世界的答案已经不是‘YESANDNO.’还有别的,有生活的精彩。”
“是否我们要把一切的努力和坚持都毫无保留的说那全是命运的指引?我们该怎样去相信命运?”后来看到《夜航.人类的大地》中有一段对“存在的感觉”的描述,原来有一种存在!
……
我先走了,没有到结束,回来的路上,心中怎会一下就能平静下来。那是怎样一个地方,一人给一杯水,几乎公益性质,也许我只看到了一斑而已,他们的书全不
出售,饮料少,地方不算宽敞,书店吗?不卖书,吧吗?制作简陋,水平实在不很专业。他们是怎样一个角色呢?是否该如此承担?那把它说成梦,其实梦一样需要
经营的;赚钱其次,维持维系是个耐力赛,要有多少热度,当然有同样需要物质金钱。都是惨痛接下一棒的勇气会有多大机率?我还是说那是梦是精神的港湾,在探
索一种未来,吧与书的结合很好的整合,不是失去,而是一种新的生命新的天地。{zh1}说一句我想在“Y书吧”喝到一杯好咖啡,什么时候可以?
lin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