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0源码托管,怎样把坏事变好事? - 石安的IT评论- hspbbill - 和讯博客
360源码托管,怎样把坏事变好事? [原创 2010-04-09 11:09:16]   
    博弈论中,有一个理论很有意思,是说各方在初次达成合作的时候,心里都是忐忑不安,生怕对方想出来什么阴谋诡计,让自己吃亏上当。因此,如果是一个短期合同,最有可能的结果,是每一方都想尽快使出“阴招”,捞一票赶紧走人。吃亏的一方,报复方式就是永远不再跟此人合作。因此,短期合同的结果,一般都是“双输”。
    但是,如果是一个长期合同,结果截然不同。任何一方要有伤害对方的举动,对方都会有时间找出机会来进行报复。其结果是,双方都会尽量从对方的角度来考虑问题,从长远的角度来考虑得失。因此,长期合作{zh1}可能产生双赢的结果。
   先说博弈论,主要是前一段时间,360安全卫士宣布把自己的源代码托管给中国信息安全测评中心,我就在想,这个动作是不是说,360安全卫士向用户开出了一个长期合同?
    互联网里,走短期合同路子的不少。打开电脑,各种软件图标在电脑的右下角一个个冒出来,紧接着就是乱七八糟的弹窗,有的是广告,有的是新闻,有的是销售。结果是,用户不胜其烦。装了360安全卫士的,索性禁止启动最烦人的那几位,需要的时候才把它们放出来。
    不顾对方的体验、感受,为了收入就放出烦人的弹窗,这就是短期合同。用户的行为也符合博弈论——禁止开机启动,再烦?那就直接卸了,再也不用丫的。
    业界不少人说,360安全卫士把源代码托管出去,是为了回击年初瑞星指责360安全卫士留有“后门”。用户如果有怀疑,可以到信息安全测评中心去查看源代码。要是找到“后门”,用户可以打官司到法院,对360进行索赔。
    这个举动让人想起了握手。据说,现代人表示友好的握手,起源于交战双方谈判,都必须摊开双手,表示手中没有武器,是一种坦诚。360托管源代码,跟握手性质一样,表示自己心中无鬼。
    但我更愿意从博弈论的角度来看问题,这表达了360的一种愿望,即360愿意向用户长期提供安全服务,当然这种安全服务也是像自己承诺的那样,{yj}免费。
   360安全卫士已经再三重申,弹窗式广告绝不会是360的主流收入模式,这相当于是这个长期合同的{dy}个条款。第二个条款,是360所承诺的360安全软件{yj}免费。第三个条款,是360在《用户隐私保护承诺》中承诺的,360必须要通过互联网才能提供安全服务,在这个过程中,360绝不会涉及到用户的个人隐私信息,例如姓名、电话、地址、帐号,等等。
    我认为,前两个合同条款都好说,如果360搞弹窗广告,如果360开始软件收费,那么大不了大家把这个软件卸了,换一家别的。第三个条款比较难办,因为第三个条款太具有技术性了,普通人根本没办法搞清楚合同的第三条怎么落实,落实了怎么检查,检查了怎么处理,等等。
    因此,源代码托管是这个长期合同的第三个条款的实现机制。换句话说,360的源代码托管是给一个长期合同签了字,盖了章。只有这样,这个长期合同才会令用户放心使用360的安全产品。反过来,长期拥有海量的用户使用自己的产品,也让360获得了长期的商业价值。
    这个机制是三方机制,将这个技术性极强的辨识工作交给一个安全、独立、专业的第三方机构。这个第三方机构一是具有独立性,没有必要弄虚作假;第二它专业,有能力检查、评测源代码。
    据说,微软把操作系统的源代码也托管到了中国信息安全测评中心,因为微软要应用到涉密的国家单位,就必须要向相关部门表明自己心中没鬼,自己的软件产品经得起测评考验。一些知名的金融机构也要求信息系统的提供方将源代码托管到第三方那里,因为它们一怕供应商在软件里暗中捣鬼,窃取商业机密;二怕供应商因意外事件停止提供服务,从而导致金融机构的客户服务瘫痪。
    把源代码托管到一个安全、独立、专业的第三方机构那里,实际上就是建立了一个相互信任的机制。通过源代码托管,微软成为国家单位的长期的软件供应商,金融机构也获得了长期、稳定、安全的信息系统服务。
通过这种机制,长期合同才有可能执行下去,落实到位。
    360也是以此与用户签一个长期合同。这一招很绝,本来360的竞争对手希望通过制造360“后门”事件,把360描绘成一个损人利己的短期合同。没成想,360通过源代码托管,一下子跟用户签订了长期合同。
    因此,制造360“后门”事件的大炮哑火了,蜚短流长也飞不起来了。
    这个案例,值得商学院们好好研究一下,说不定就成为一个很好的案例呢。这个案例告诉我们,有竞争对手向你破脏水,如果你足够聪明,是足以把坏事变成好事的。

 

郑重声明:资讯 【360源码托管,怎样把坏事变好事? - 石安的IT评论- hspbbill - 和讯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