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迄今为止,企业信息化选型的标准一般会经历三个阶段:局部功能选型阶段、整体统一选型阶段和平台化选型阶段。
??? 即企业先是根据实际需求局部选型,财务需求选财务,业务需要选业务软件,系统之间相互隔离,形成无数信息孤岛。
??? 其后,为解决烦不胜烦的数据沟通、核对,在重新选型时便注重大而全的信息化整体规划,期望于一家系统供应商给予同一套系统满足所有的企业管理需求。结果仍然有问题。先不说现在企业涉及的行业成千上万,能否有一家供应商能够提供满足所有行业性需求的系统,即便是有,我们也难以指望其在每一领域都具备专业型,能够满足企业所有的重要需求?结果造成企业削足适履,使信息化建设难以达到预期效果。
??? 因此,有的企业放弃使用商业软件,转而寻求定制开发解决。定制开发从理论上来说似乎可以满足企业的所有需求。但实际上,它对企业及软件开发商来说均要求甚高。对软件开发商来说主要是技术能力和服务能力的要求。我们说,需求和技术的发展是相关联的。软件开发选用的技术能否支持未来企业的需求?这对软件开发商的技术预判力要求颇高。而定制开发的独特性导致难以由第三方进行软件维护和服务,这又对软件开发商的持续经营能力有极高要求。同时,由于定制开发的强持续性和相关性,要求开发骨干人员的更替不能过于频繁,而IT业的高流动性也对软件开发商的人力资源管理能力提出极高要求。对企业来说,要求更高。首先,要求企业自我需求明确清晰,模糊的需求只能使开发时间无限延长,加大企业资源投入并滞后企业受益期。其次,要求企业有极强的经济实力,一个大型开发项目动辄要求几十人的团队加3-5年的开发周期,因此,没有做好长期巨额投入的准备,会使开发项目面临极为尴尬的处境。{zh1},也是最重要的是要求企业管理业务相对成熟稳定。定制开发项目的特点,使其修改成本远大于重新构建成本。一旦项目开发过程中,企业业务发生变化导致需求更改,会对项目的开发造成致命打击。然而,在中国现阶段,变化,恰恰是最为显著的一个特点。
??? {zh1},软件业和企业都开始寻找能否有这样一种系统,即能够满足企业现在的需求,在企业业务发生变化时,可以灵活配置以适应新的需求;这个系统不需要满足所有行业性的需求,但企业可以根据自己的行业特点自行或委托软件商快速拓展搭建;软件结构具有极强的规范性和灵活性,即使第三方也可对系统进行维护;当软件商在特定行业专业性不够,而企业需求又相对模糊时,可以选用其他成熟的软件系统,而这个系统能够方便的与新的系统进行集成,形成统一的信息平台。。。
??? 由此,平台化的产品应运而生。平台化系统(简称平台)就要满足上述的所有需求。因此,我们为平台总结了三个特点(不同于传统商业软件和定制):
??? 1、可配置性
??? 可配置性即柔性管理,系统各功能之间的关系如同环环相扣,企业可以根据不同的业务需求将环拆开重新组合,而不是整体浇注,企业必须适应软件固化的流程配置,哪怕它号称是业务{zj0}实践。
??? 可配置性应包含参数的可配置性、内容的可配置性、流程的可配置性、业务流转的可配置性和预警信息的可配置性。
??? 2、可扩展性
??? 可扩展性就是说可以脱离原有应用系统的桎梏,全新构建业务管理系统。这种扩展可通过可视化界面快速搭建,系统的扩展或新定义无需代码录入,没有高技术门槛,即使是企业的普通技术人员经过简单培训后也可快速完成。扩展后的系统与原有系统自动形成统一的信息管理系统,无需再次集成。
??? 3、可集成性
??? 可集成性即可以整合异构系统,根据管理所需不同,分别可实现界面集成、数据集成和业务集成。
??? 界面集成即单点登陆,用户只需登陆一次,在一个界面内,即可调用所有应用程序。
??? 数据集成即不仅要达到界面集成,而且当相关信息需要在两个系统内共享时,可以自动实现数据的传递,保持相互间相关信息资源的一致性,减少重复性简单劳动。
??? 业务集成除上述两种集成外,还要求业务流程融合,不仅做到数据的顺向传递,还要能够满足逆向查询及业务反写。举个例子:出差申请借款一万,系统检查预算系统,如未超预算,则预算可执行余额冻结一万。当出差回归报销时,只报销八千,则系统确认八千费用入财务系统,同时回滚差额两千到预算系统,释放两千的预算可执行余额。同时,在财务系统可由凭证联查到报销单和出差借款单的内容。
??? 只有能够同时满足以上三点的才可以称为是平台化产品,只有平台化产品才能解决企业随需应变的信息化需求,只有随需应变的信息化系统才能在日新月异的中国管理市场持续的帮助企业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