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百年——写给中国建筑_律师亮仔的空间_百度空间

上海外滩,素有“万国建筑博览”之称,数十座风格迥异的建筑,历经百年,见证着大上海的繁华和沧桑。雄伟堂皇的“外滩{dy}楼”,原名麦克波恩大楼,建成于1906年,现为中国太平洋保险公司总部;现香港侨福国际企业有限公司所在的中国通商银行大楼,哥特式建筑风格,建于1897年;……。

北京故宫演绎传统文化的精华,上海外滩是中国近现代史的浓缩,西递宏村则代表徽派古民居建筑艺术的典范。

建筑,不仅仅是遮避风雨之所,它承载着人类厚重的精神、艺术和历史。

日前媒体报道:住建部副部长在第六届“国际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大会”上表示,我国是世界上每年新建建筑量{zd0}的国家,每年20亿平方米新建面积,相当于消耗了全世界40%的水泥和钢材,而这些建筑只能持续2530年。

其实这个关于房屋寿命的数据已不是新闻,中国建筑平均寿命只有30年的类似报道早在数年以前就见诸于报端。只不过,在商品房价格涨幅剧增的今天,此消息无疑更容易刺激人们的神经。建筑短命,事实不争,究其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政府盲目拆迁,二是建筑质量问题,显然都是人为因素。

相比之下,经济发达国家的建筑寿命要远大于此,例如,英国建筑的平均寿命为132年,美国也达74年。

我国经济高速发展,人民福祉不断提升,中国改革开放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值得我们中国人自豪和骄傲。但是,伴随着城市化进程,城市改造频繁,形象工程叠出,规划随意修改、调整,官员要政绩、讲GDP,出现大量浪费社会资源的现象,盲目拆建导致大批建筑“英年早逝”。对此,有人调侃:如今的CHINA变成“拆啦”;更有人说,是官员的浮躁在制造建筑垃圾。

建筑业的口号是“百年大计,质量{dy}”。然而,施工中随意改变设计的现象并不少见,偷工减料导致“豆腐渣”工程频现,去年一段时间,“楼脆脆”、“楼歪歪”事件层出不穷:20096月,上海闵行区“莲花河畔景苑”一幢13层在建商品楼整体倒塌,造成一名工人死亡;次月中旬,一场大雨过后,四川成都“校园春天”小区两栋楼房倾斜,居然靠在了一起;还有江苏南京,同年77日上午,城南花神大道入口旁正在施工的“中兴大楼”靠近公路一侧发生塌方,导致半幅公路路面被封锁。

昨天的《安徽商报》报道了一则新闻,合肥市民先生在新房外墙右上角打排气孔,没想到却惊出一身冷汗,打出的水泥里竟有大量编织袋。“这房子安全吗?”先生心里非常害怕,而小区物业则口出雷语:“这不正常嘛!”

我在执业过程中,经常接待针对商品房质量问题的法律咨询,也办理过不少此类案件,感触颇深。近几年,商品房质量投诉成为消费投诉的热点,且大多数消费者对开发商的处理结果不满。

不说建筑质量问题,单说城市道路“开膛破肚”,一定都不陌生,这已经成为各个城市的流行病。昨天,我打车路过我们小区临界的一条南北向道路,此路西侧全部围上护栏,约占三分之一的路面惨遭深挖,增设某种管线,绵延数里,还是出租车司机主动说起了现在道路“今天修、明天挖”的现象,师傅们天天在路上跑车,见到城市建设的种种趣事多嘛,高兴或郁闷的时候就说给乘客听听。其实,道路开挖每天都在许多城市里发生,我们已经习以为常。

有一位朋友,前两年去美国旅游,回来后告诉我,那里的地铁站、火车站,飞机场候机楼,建筑都有很多年了,还是水泥的墙面,远不如我们的车站站房漂亮。听说外国人也惊叹我们的高速公路和城市立交的雄伟奢华。其实,这倒值得我们去思考一下。

早在20063月,政府工作报告就提出:我国经济发展必须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建设节约型社会,既要经济发展,又要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建筑作为重要的社会财富和资产,其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延长建筑寿命,是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建设部2000年出台的关于建筑设计使用年限标准,规定我国桥梁设计使用年限是100120年,重要的和有纪念意义的建筑设计使用年限是100年,一般建筑物的设计使用年限是50年,基本与发达国家的一般建筑物设计使用年限50年至100年接近。我国现行法律规定了建设用地使用权的{zg}期限为:居住用地70年,工业用地50年,商业用地40年,综合用地50年。2007101实施的《物权法》{dy}百四十九条规定:“住宅建设用地使用权期间届满的,自动续期。”此法公布和实施,似乎让商品房的购房人觉得吃了一颗“定心丸”。然而,这个法律规定无疑已经受到现实的拷问:城市轰轰烈烈的大拆大建,仅有30年短命的建筑,我们精心选择购置的房屋还怎么正常的使用和传承下去?

通俗地去理解,既然居住用地土地使用权为70年,那么建筑在土地之上的房屋至少也应当保证70年以上的久远寿命,这才物有所值。社会的富有,不xx因为你表面的奢华,城市的发展也不能依赖于推倒重建。欧洲人的财富里,包含着从祖辈那里传下来的房产,那里的房屋大都能够居住百年,由此可以看出,社会财富亦源于积累,一夜暴富往往带来的是沉重的社会负担,给我们子孙留下的,可能是资源和环境的巨大债务。

延长房屋寿命,政府首当其冲,责任重大。简略思考:

首先,从价值观上认识建筑寿命的重要意义。社会财富在于不断地积累,社会发展要可持续,经济发展的同时,环境要保护,资源要节约。从老百姓的切身利益考虑,花费了毕生的积蓄,甚至于四处xx,所购的房屋适用寿命只有区区30年,如何让人接受。政府官员应当树立正确执政观,科学审视城建与发展的矛盾,避免决策短视。

其次,要依法建设,通过立法,在法律层面保障房屋寿命。完善建筑寿命的立法保障,提高建筑寿命衡量标准;修改有关拆迁的法律,保障民众的居住权;完善城市规划法律法规,城市规划要兼顾历史和发展,科学取舍,尊重建筑的历史价值和使用价值;相应的,建筑设计也要有更高的标准可循。

再次,加强对建筑市场的监管。把好设计关和建筑关,强化对设计和施工规范的制定和管理,在实践中加强我国建筑物耐久性课题研究,科学建筑,精心施工,打击借用资质、偷工减料等行为,正真树立质量{dy}的理念,杜绝劣质建筑产品进入市场。

{zh1},要注重对具有历史价值和实用价值的房屋的保护工作。一个城市,要有历史,更应该尊重历史,我觉得保留老城区的风貌非常有必要,我们可以通过适当的维护保留一些建筑,不要一窝蜂地都推到重建。应当树立每个官员和公民对房屋寿命维护的责任感,要让建筑之美承载着历史的厚重传承下去,这样的城市才是最美的。

据说,有一部《中华百年建筑经典》的电视专题片即将播出,而入选的经典建筑作品中,当代作品所占比例甚微,专家说:中国当代建筑的短命无疑注定了它是“一个没有经典建筑的时代”。

跨越百年,传承经典,难道只能成为当代中国建筑的梦想吗?

安徽神州行律师事务所

QQ719540073 E-mail

               地址:合肥市阜南路47号二楼



郑重声明:资讯 【跨越百年——写给中国建筑_律师亮仔的空间_百度空间】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