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我们批评那种“一言堂,满堂灌”的教学,但利用多媒体手段后,如果错误地认为多媒体可以代替教师做一切,让计算机从头到尾地“唱戏”,忽视教师点拨的作用,就不会有好的效果,例如,在讲授《三国鼎立》一节时,计算机通过图片和视频的演示,清楚地展示了“官渡之战”、“赤壁之战”、“三国鼎立的形成”这些历史事件,如果教师只是作为操作者,不加任何分析和讲解,到{zh1}学生将会连“曹超刘备谁是英雄?”这样简单的问题都茫然不知,更不用说“曹超为什么在官渡之战中能打败强大的袁绍而在赤壁之战中却大败于弱小的孙刘联军?”这类问题了;同时教师的教学风格也无法体现,课堂气氛拘谨而不灵活,这样运用多媒体教学效果很不理想,最终导致由原来的“人灌”到现在的“机灌”。教学效果不但不会提高,反而会降低。
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既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并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融为一体,形成和谐、融洽、积极、活跃的课堂气氛。要做到这一点既要看老师的教,更重要的是看学生的学,如果老师运用多媒体教学后,不注意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不注意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忽略学生的主体地位。原先传统手段的师生交流、讨论都在光、声、图像的展示中湮灭了,学生不是课堂的主人,而是成为仿佛置身课堂之外的观赏者,学生只会停留在对精彩画面的欣赏上,而对实质性的历史内容不去留意,时间久了就自觉不自觉地游离于学习活动之外。例如在讲授《长征》一节时,教师通过多媒体把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基本史实用地图的形式展示,应该说出发点很好,但色彩艳丽的画面让学生看得眼花缭乱,再加上没有适当的提问、讨论等形式的交流,结果台上热热闹闹,台下冷冷清清,把一堂历史课变成观赏课,则背离了教学宗旨,正如心理学家罗杰斯所说:“不应该把学生看成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把学生看作是有目的、有能力选择和塑造自己行为的人”。我们不要把“上历史课”变成了“看电影”。
事实证明,我们在运用多媒体进行初中历史教学时,应从历史课的授课类型和历史教材内容的实际出发,灵活运用。同时还要从初中学生的学习规律和心理生理特点出发,科学地运用多媒体使多种教学方法相互配合,相得益彰。另外要注意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设计一些人机对话类型的讨论题、思考题,通过师生对话,学生讨论,多媒体展示,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学生也会感到有张有弛,精神也会非常饱满,就不会出现冷场的现象了。
所以,“教就是为了不教”,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无论用什么先进的教学手段都必须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
素质教育要求我们“采用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引进多媒体教学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种种感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如果老师不从教学实际出发,不注重实效,认为运用多媒体手段就越能显示教学水平,一味盲目使用,对于传统手段就可以解决的问题,也牵强地使用多媒体,结果反而破坏了课堂教学结构,教学效果不会有明显增强。如果教师将大量的历史知识的板书和逻辑推导写入课件,在课堂上展示,这样学生对其印象反而不深,不易吸收,甚至有的学生连笔记都来不及记。我觉得不如老师在黑板上一边讲解分析一边板书,学生也能边听边想边记。再比如,老师把图片、影视或文本简单地转换为计算机演示,不讲究多媒体的使用效果,再加上技术因素的影响,图像的大小和清晰度受到限制,与其花那么大的精力去把它们制作成计算机课件,还不如直接使用投影仪、录像机或挂图来得方便。
特别是从网上下载的课件,使用时一定要结合自己学生的实际,进行恰当的修改,否则,对别人来说是一个好课件,对你及你所教的学生不一定就是好课件了。我们在教学中一定要注意,不要存在“为了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而用课件”的思想。
多媒体手段有着自身突出的优点,但要认真研究使用多媒体的目的意图,还要科学地使用多媒体;并将其和传统教学媒体与手段有机结合起来。才能达到xxx的教学效果。例如,在讲授《红军长征》小节时,教师通过电子地图,配上活动箭头把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过程加以演示,每到重要的地点(如遵义等)附应影视资料;在教师的引导下,请学生用讲故事的形式补充一些红军可歌可泣的动人事迹,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同学们也可讨论分析红军为什么开始失败?为什么遵义会议是党的历史上的转折点等问题,既能直观形象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
毋庸置疑,多媒体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确实有其它教学手段无法代替的优势,但这并不是意味着它能包办一切,它只是辅助教学的手段之一,而不是{wy}的手段,更不是最终的目的。我们要从历史教学的实际出发,当用则用,不当用则不用。使用时要注重科学性,正确掌握多媒体运用的需求时机,做到内容的点拨与多媒体的有机结合,使多媒体的运用做到“适时、适度”恰到好处,才能真正发挥多媒体的有效作用,才能达到多媒体辅助教学的真正目的。
多媒体辅助教学在现代课堂教学中占据了非常重要的位置,这是有目共睹的事实。但是,在制作、使用多媒体课件方面,我们常常发现一些弊端:要么多媒体制作简单、生硬嵌入课堂教学;要么它的动画效果、声音效果没有目的地而随处使用;要么字体小,看不清或变化过多。例如:有一个课件,光是短短的一行课题文字的出现,就在屏幕上持续翻滚跳跃1分钟之久,而一节课就只有5张写有板书的片子。这些处理方式带给教学的负面影响远远大于正面效应,难怪一些教师对多媒体辅助教学兴趣不大、信心不足。要想真正发挥出电脑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优势,我们在课件制作方面就应该重视以下的几个基本问题:
我们在制作课件时,不要忘记学生是主体,在设计时就要给学生留下活动的位置,这样做既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又能给学生展示才华的机会,对培养学生的信心和能力都有好处。无疑能使我们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和实现教学目标。
我们观看两个课件,在来讨论我们在制作课件时该怎么做。(演示课件《秦的统一》、《长征》。)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在制作课件时就应该做到“一明确,二清楚,三不要”,“一明确”就是明确主题,任何时候不能喧宾夺主,冲淡主题;“二清楚”一是清楚每一个细节的目的,二是文字要清楚;“三不要”即不要花俏,不要烦琐,不要扰乱学生思维。
已投稿到: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