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气
成都市 中学 黄山蓝风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氨气的物理性质、用途;掌握氨气的化学性质。
2. 培养学生阅读、分析材料,并从中获取知识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从表象分析、认识事物实质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自然科学素养:增强学生环境保护意识;培养学生用所学知识保护自己生命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掌握氨气的化学性质;对学生一系列能力、意识、学习习惯及学习方法的培养。
2.难点:对学生一系列能力、意识、学习习惯及学习方法的培养。
三、教法:
STS教学法;归纳、演绎法;实验验证法(演示实验、学生实验)
四、教学用具:
1.多媒体
2.实验药品:浓氨水 浓盐酸 浓硝酸 浓硫酸 氨气
3.实验器材:传统喷泉实验仪器一套 试剂瓶、玻璃棒若干
五、教学过程:
教师教学过程设计 |
学生活动设计 |
设计意图 |
复习:氮气有哪些化学性质? |
关书回忆;写出氮气与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写出氨气电子式 |
衔接; 承上启下 |
简单调查:学生对氨气的了解程度;然后告诉本节内容:认识氨气 |
|
过渡 点题 |
多媒体打出摘自网上的新闻材料: 氨气“冲”出储罐 2007年03月27日07:35 来源:四川在线-华西都市报 昨日下午3时左右,位于成都市龙泉驿区的成都新美食品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发生严重氨气泄漏事故。毒气泄漏,当地居民鼻子酸眼睛睁不开。昨日下午4时多,记者赶到位于龙泉驿区书房村的事发地点,出事的是一家生产冰淇淋的公司。“气味大得很,就是感觉鼻子酸,眼睛睁不开,我现在还感觉头有点晕。”当地老人刘辉军描述道。刘大爷告诉记者,下午他正好经过该厂南侧回家,突然空气中飘来一股非常刺鼻的味道。“没多久我就感觉不舒服了,就赶紧往前面跑,避开那风头才感觉好了些。”消防人员一边用开花水枪对泄漏氨气进行稀释,一边协助技术人员关闭阀门,整个过程持续了1个多小时。下午5时40分左右,管道阀门终于被关紧,氨气停止泄漏,险情得到控制。 (阅后)问:谈谈此时你对氨气的认识。 (氨气有毒并主要是对眼睛有刺激 氨气有刺激性气味 氨气能溶于水 ) |
阅读 答问,并说明找到氨气对应性质的材料依据 |
引入 拉近现实生活与课堂的距离 激发学生对本节内容的兴趣 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和从材料中获取相关信息的能力 |
问:氨气还有什么样的物理性质呢?这事件发生在冰激凌厂,那么氨气与冰激凌是否有什么关联呢?请同学们看书 (氨气的物理性质 ) 强调:1。液氨在生活中作为制冷剂的原因及其危险性 2.易液化的气体有哪些及易被液化的原因 |
带着问题看书 对氨气的物理性质进行归纳 填如左的表 |
培养学生看书能力和习惯 联系生活实际 培养学生安全和环保意识 培养学生对相同性质或现象的物质进行小结的习惯和意识能力 |
师:刚才同学们从材料中获取一个信息:氨气极易溶于水,到底是否如此呢?“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下面我们来做个实验。(做喷泉实验) (注1:实验后,以学生回答问题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如右所示的学生活动,其他同学可以在该学xx言完毕后提出自己不同的观点和看法,再由全班同学做出判断,让学生自己在争论过程中获得能力和知识以及发现自己错误的原因,整个过程中老师只是旁观者和组织者,不表达自己的观点,如果两种意见相持,才由老师讲解,并帮助分析同学错误的地方和原因。 注2:不管分析是否合理,都应对发言的学生给予充分的肯定,尤其是对处于“失败”状态的学生给予鼓励,同时告诉学生自然科学探究的过程就是从失败走向成功的过程) 用多媒体打出此处讨论的关于氨气的化学性质的方程式 |
观察、描述实验现象 分析喷泉形成的直接和根本原因 |
通过现场感官刺激来进一步激发学生探索兴趣,加深对本节内容的印象; 验证氨气极易溶于水这一物理性质的同时过渡到其化学性质;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描述实验现象的能力,根据表象分析实质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科学探究意识:自然科学课堂中的实验不仅仅是单纯为兴趣而兴趣,它更重要的作用是让学生能意识到科学探索过程的顺序是:由表及里。 |
将学生的注意力再次集中在氨气分子的电子式上,分析其结构上的特殊性:氮原子有一对孤对电子,再联系旧知:粒子总是趋于稳定结构推测氨气在理论上应该能与酸这类物质反应 指导学生做验证实验 组织学生分析“生烟”这一现象发生的原因的又一场讨论 问:如果将浓盐酸换成浓硫酸或浓硝酸,是否会有同样实验现象,为什么?(学生分析后,老师并不作答,而是自己实验验证) 多媒体:打出相关反应方程式 (返回材料)问:你认为在抢险措施中是否存在不足,如果有你认为还应该采取什么措施? (学生探讨后由多媒体打出下段材料: 产生碱水环保部门设防线拦截 5时30分左右,记者看到20多位男子快步跑到厂区后方,忙着用杂草和泥土拦截厂内流出的水。站在沟旁,记者能闻到水里散出的气味直冲鼻子,让人感觉头晕。龙泉驿区环保监察大队毛大队长告诉记者,事故发生后,环保和安监等部门立即启动了环境事故应急预案,这些水含有强碱,一旦流入灌溉渠,将对农作物和土壤造成严重污染。10多分钟后,记者看到这些水大多被拦截在{dy}道防线内,毛大队长告诉记者,下游他们还每500米设置一道防线,基本可以堵住这批污染的水,而泄漏氨气对空气的影响还在控制范围内,目前还没有接到居民因吸入氨气而中毒的报告。) |
亲手做“玻棒生烟”实验 观察、描述实验现象,分析现象原因 在黑板上写出这些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进一步激发学生兴趣;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加深印象 便于学生近距离观察实验现象; 拓展思维训练; 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运用能力和培养思维的深入和全面性; 进一步强化学生环保意识。 |
问:从化合价角度分析,你们认为氨气还应该具有什么样的化学性质? (多媒体打出氨气对应性质和对应方程式,并给出时间让学生记忆) |
根据自己的分析和氧化还原反应知识试写出氨气与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培养学生新、旧知识的结合意识和能力; 培养学生书写不熟悉方程式的能力。 |
问:如果你正处于事发现场,你将如何逃生? |
大胆说出自己的观点和方法 |
活跃课堂气氛 知识总结的前奏 培养学生知识运用能力及用所学知识保护自己的意识 |
本节内容小结(多媒体打出总结内容) 结束语:同学们,从本节课我们可以清楚的意识到:自然科学是一把双刃剑,既能为我们造福也能给我们带来无穷的灾难,但我们应该清楚,错的永远不是剑,而是舞剑的人!如果想从舞剑中享受乐趣又不想伤及自身的话,那我们就应该首先做到知剑!这就是我们学习物理、化学等自然科学的根本原因和动力,而不仅是会做几道题和作为考大学的跳板! |
看书,归纳总结本节内容同时对内容进行记忆 |
培养学生看书习惯意识和归纳总结能力和意识 由此表达我自己的教学教育观点:学习自然科学不应该是功利性的,而是培养学生的自然科学素养 纠正学生认识学习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的目的偏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