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昌--锈迹斑斑的古瓷碗_左岸有约1021_新浪博客

去过南浔、周庄、乌镇、西塘,都在杭嘉湖,都是千年古镇,梦里水乡,却各有它自己的特色,就好像北柑南橘,外貌大同小异,吃到嘴里味道却很不一样。

岁月不能磨灭记忆,却能摧毁古迹。不说xx年代的疯狂,就拿今天来说,许多古镇为了经济利益,为了吸引游客的眼球,不惜投入巨资,目光短
浅地干着翻古拆旧的愚蠢举动。

据传,有个老奶奶破旧茅屋角落有一只脏兮兮的多少年无人注意的猫碗,偶尔被一个古董收藏家发现,价值不菲,说好第二天上门收购。第二天收藏家来到老奶奶家,她老伴递上一只用洗洁精反复洗净,用金属球擦得晶光铮亮的猫碗……。很安昌--锈迹斑斑的古瓷碗多古镇也一样,廊檐补好了剥落的漆,房顶修缮了破旧的瓦,井沿遗弃了木质的盖、河埠刮净了青苔的痕,小桥换掉了踏裂的板,小巷除尽了野生的草,高墙刷白了陈旧的色,大门更新了古韵的黑,让人迷惑自己是不是走错了那个魂牵梦绕的千年水乡。

于是想到了绍兴安昌,想到那散发着浓郁乡土气息的,完整保存着十里水道三里长廊,原汁原味,锈迹斑斑的江南古镇。

安昌远离国道,经济一直落后于地区内其他城镇,民风朴实,百姓坦诚,三十年来以古镇为中心的生活格局没有多大改变。政府缺乏资金,不能象
南浔、周庄、乌镇、西塘那样轰轰烈烈加以商业开发,却很早就意识到古镇的价值,强调不准在古镇擅自建造和拆除老宅,也不得擅自对老宅进行大面积修理,所以古镇很完整的保存下来。今天的安昌,高墙还是那种灰色,房檐依然覆盖着老瓦,河埠总是铺满了青苔,长廊仍旧散发着油香,小巷深
不见底,拱桥歪歪斜斜,小孩围着肚兜,婆婆发髻光亮。无怪乎当地人自嘲:歪打正着,落后古色古香。

安昌老街沿着古河道慢慢纵深,廊棚沿河岸蜿蜒曲折,青石板铺就的路面千百年来被踩得坑坑洼
洼。沿街的木板房一间紧挨着一间,门面不大,却很深,阳光被廊棚遮挡住,门口那间客厅还有些许亮色,再进去就白天也必须开灯了。

长廊沿河一侧上空挂着一串串安昌特有的腊
肠,一弯一弯的,像是装饰廊檐的美丽的图案。长廊边长长的椅子靠背上,面对阳光搭着各色各样的衣服和被子,也许是为了白天穿着和晚上盖着暖呼呼的。常常能看见三两个当地人坐在矮矮的小方桌旁,悠闲地一边喝着绍兴黄酒,一边侃侃而谈。而老人和小孩则安静地坐在房门口,淡然地偶尔指指
点点地看着游客缓缓的从身边走过。

安昌的小巷很多,弯弯绕绕,四通八达。巷子很窄,总是伴随着高高的风火墙,灰白色的墙顶覆盖着黑色的本瓦,抬头只能看见一小片天空。小小的有着栅栏的窗户总是离地面高高的,即使神偷“鼓上蚤”估计也无能为力。七转八转,发现“师
爷馆”、“穗康钱庄”就藏身其中,江南一带都有
“无绍不成衙”的说法,那么多的秀才举人撑起了安昌的官场和生意,也不辱没了绍兴的名声。

安昌有多少古桥谁都没有记住,但凡只要有水,就能见桥。那座明嘉靖年间建造的“横桥”年久失修,栏杆都已经断裂了很多处,破烂不堪,但
仍可过人。小河支流的桥更为简陋,甚至没有桥墩,两侧用石块垫高,中间放上一长条青石就是一座桥,几艘陈旧的乌蓬小船在桥洞两侧荡漾,船老大不时高声的招呼游客上船游览,脸上流露的诚恳让你不忍心拒绝。

安昌人很憨厚,很热情。坐在沿河的小街上,突然发现一个老人牵着梳着两根小辫子的女孩的手走来,很想以小桥为背景拍一组照片。老人知道缘
由后,很主动的把孩子搂在怀里,摆出很亲密的姿势,待我们拍完了还问,好了吗?大有你想怎么拍就怎么拍的意味。

行游途中,偶然发现一家长廊小店的迎宾木牌上用汉语、英语、日语、俄语写着“欢迎光临”,透出点点时代气息,也算一道小小的风景。

中午时分,殷勤的主人搬出一张小圆桌放在廊
檐下,我们点上一盘烘青豆,一碟臭豆腐,一盘干菜焖肉,一碗安昌腊肠,还有几尾本地产的小鱼干,喝着散发出浓浓醇香的绍兴加饭酒,其乐融融,赛似神仙。

长廊很长,终于没有走到尽头,尽头还是长廊,仍然古色古香。

想到了那些安安静静地躺在博物馆里供游客参观的千年古瓷碗,但愿再见安昌时,这只“猫碗” 依旧原汁原味,锈迹斑斑,没有翻新,也没有擦亮……

 

已投稿到:
郑重声明:资讯 【安昌--锈迹斑斑的古瓷碗_左岸有约1021_新浪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