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难原因:xx是矿难之根_故事的等待_新浪博客

---检查督察形同虚设

11月21日,黑龙江龙煤集团鹤岗新兴煤矿发生瓦斯爆炸事故。截至22日23时,未升井的人员中已发现92名遇难者,目前还有16人下落不明。

一家国有重点企业发生如此惨烈的事故,令人震惊!而22日《羊城晚报》的一则{dj2}报道,恐怕会更令人震惊——11月18日,以黑龙江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副局长张荣吉为组长的省政府安全生产督察调研组一行6人到达鹤岗,对该市的安全生产工作进行为期5天的督察调研。当地政府负责人在18日的汇报会上曾承诺,将切实做好年底前各项安全生产工作。

省政府安全生产督察调研组还没离开,特大矿难就夺去几十名矿工的生命。而更超级意外的是,不仅仅是省政府安全生产督察调研组尚在该市调研,在此之前的11月11日至13日,以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副局长付建华为组长的煤矿安全生产调研组,在黑龙江省开展安全生产工作调研期间,在鹤岗召开了煤矿安全监察执法座谈会。付建华还专门对黑龙江做好今年{zh1}50天的煤矿安全生产工作、收好尾提出了要求。

于是,人们不禁要发问:一个前脚刚走,一个还没离开,两个级别很高的安全生产督察调研组,为何查不出矿难隐患?

因为没有更详细的报道,人们不知道这两个专业、xx的安全生产督察组在鹤岗期间,有没有深入到各个煤矿去细致、认真地检查、调研?尤其是,有没有曾到鹤岗新兴煤矿去督察安全生产。

按照惯例,每逢年底,都是各式各样的检查评比组和督察调研组频频出动的高峰期,而这又恰恰是民众诟病颇多的一大“景观”。走马观花、华而不实、蜻蜓点水、形同虚设,甚至给地方政府和基层单位增添负担,都是我们曾无数次领教的检查评比和督察的真实状况,实际的效果和作用,自然是不敢令人恭维。至于说到各级政府和职能部门对安全生产的检查和督察,表面上不可谓不重视、不可谓不频繁,但安全生产事故依然高发,鹤岗新兴煤矿矿难事故的惨痛教训,就是一个特大的写照!

人们也不知道,安检督察期间矿难降临,有没有令那些督察者不安,他们有没有自责失职。我们不缺监督的体制和制度,但形同虚设的检查和督察,却让监督体制频频失灵。新兴煤矿发生爆炸事故后,{zg}人民检察院决定,由渎职侵权检察厅派员介入事故调查,重点围绕事故背后是否存在官员不作为、乱作为以及官商勾结、权钱交易等职务犯罪展开调查,新兴煤矿矿长等也被撤职。那么,那些安检督察组人员呢?他们就没有一点责任吗?

对有关安全法律的漠视

我们已经有了较为完备的法律法规,《矿山安全法》、《矿山安全法实施条例》、《煤矿安全员监察条例》、《安全生产法》等,都为煤矿的安全生产提出了明确的规范;我们也经过了一次又一次的煤矿安全大检查和整治。可为什么瓦斯爆炸防不胜防?为什么我们对这一“薄弱环节”总是视而不见,见而不管,管而不力。说到底还是对法律、法规的漠视,对生命的轻视。假如在事故发生1小时前看到瓦斯报警的提示,及时采取有效措施,组织人员尽快撤出,这起事故xx可以避免。但是,由于我们对“瓦斯报警”总是熟视无睹的“慢动作”或抱着没关系的态度,结果“狼“真的来了就措手不及。

如果新兴煤矿多些法律意识,多一些对人的生命的敬畏,如果有关部门再多一些责任心,少些“效益至上”,多一些安全意识,可是一切都不会再来。面对104条鲜活生命的飘逝,我们{wy}能做的只有以此为鉴,吸取教训,避免悲剧再度重演。

xx是矿难之根

新兴煤矿死亡人数多、损失惨重,教训极为深刻。一直以来,我们都更多地将矿难与小煤窑联系起来,而忽略了国有大矿。其实,国有大矿产量高、规模大,井下同时作业人数多,一旦发生事故,往往伤亡惨重。小煤窑对安全的漠视是矿难频发的根源,然而国有大矿管理的混乱,恰也同样是导致矿难的隐患。以刚刚发生事故的新兴煤矿为例,通风管理混乱,瓦斯治理缺失,隐患多多,危机四伏,最终酿出了惊天惨祸。与其说矿难后面是xx,不如说是xx制造了矿难。

赔偿太低

黑龙江省龙煤集团鹤岗分公司新兴煤矿按照国家《工伤保险条例》的有关要求,制定了“11·21”爆炸事故遇难矿工两套赔偿方案。{zx1}消息称,已有48位遇难矿工家属与矿方签署了赔偿协议书。根据协议,每位遇难矿工家属都可以获得一次性工亡补助金和丧葬金共计10.26万元。此外,遇难矿工家属可选择一次性和供养两种赔偿方案,一次性赔偿金额20万元,如选择供养可每月领取531元、708元不等的抚恤金。

看到这样的补偿金额,就明白中国的矿难为什么这么多。不妨算一笔账:把10万元的一次性工亡补助金和丧葬金与20万元的一次性赔偿金额相加,不过30万出头。有的矿工,才20岁上下。我到网上查找矿工招聘广告,有些煤矿许诺的月薪在3000-5000元之间。也就是说,矿工一年大致收入在5万元左右。另外,随着中国经济的增长、劳动力供应的减少,估计未来十年劳动力价格会有较大增长。30万元的补偿,按5万元年收入算,不过是6年的劳动收入。如果把工资上涨的因素考虑进去,恐怕还不到5年的收入。当一个矿主致使一个20岁的矿工丧生时,仅赔人家5年的工钱,而人家的工作寿命至少还有30年,这如何说得过去?

赔偿这么低,自然“鼓励”矿难的继续发生。道理很简单:当今世界采矿技术和安全防备的发展很快,已经大大减低了矿难的发生频率。在美国,大型矿难基本上是几年一遇,即使发生伤亡人数也较少。比如1990年代平均每年矿难死亡93人,2006年为72人,其中煤矿矿难死亡为47人。而中国的煤产量占世界的35%,煤矿矿难的死亡人数却占世界的80%。仅黑龙江这一次矿难,就一百多人丧生。为什么会如此?法律制度不健全、媒体监督不够、工会组织不发达、地方政府遮盖等等,都是原因。但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矿难死伤补偿太低。安全生产的技术设备非常昂贵,当矿工死亡补偿过低时,矿主就会受经济规律驱使,在安全上偷工减料。反正死几个人赔不了太多,买机器设备反而是太贵了。

矿难的问题,其实也暴露了中国经济总体上{zd0}的弱点。我最近出版的《怎样做大国》和《仇富》都强调,目前贫富分化的加剧,早晚会阻碍中国成为发达国家。而这种贫富分化,绝非市场经济的自然结果,而是老百姓权利得不到保障的写照。权利的缺乏,导致人的贬值。人的贬值,则娇惯企业只依靠压低劳动力成本来竞争,能省技术就省技术。{zh1}造就了低薪、低技术的经济。

怎么改变这一局面?矿难给我们提供了直观的启发。试想,死一个矿工如果不是赔30万,而是300万,这一百多个死亡的矿工就意味着数亿的补偿。哪个矿业公司能死得起这么多人?结果就会逼着各煤矿争先恐后加强安全生产、进口先进设备、迅速完成技术升级。中国的制造业同样如此。当人贵了以后,技术创新的动力就强了。西方现代化的一个基本动力,就是“人重物轻”:劳动力昂贵,刺激了技术进步;资源便宜,减少了机械化的成本。中国的矿难则体现了相反的现实:“物重人轻”,要用廉价的人命换相对昂贵的资源。结果,中国的矿工形同敢死队。

中国马上将要——甚至已经——面临老龄化、劳动力短缺的挑战。“物重人轻”的局面不改变,中国的发展就有可能迟滞。

 

郑重声明:资讯 【矿难原因:xx是矿难之根_故事的等待_新浪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