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锋所指,所向披靡!春秋-战国*青铜铍_中国往事_新浪博客

 年代:春秋-战国*青铜铍  长26.5厘米宽5.5厘米



年代:春秋-战国 (公元前770年—221年){距今约2500年左右}
【名称】:青铜铍
【类别】:青铜器
【年代】:春秋-战国时代
【文物原属】:春秋-战国遗物
【文物现状】:春建*私人收藏


【简介】:这件铜铍铸造工艺极为精致,全长26.5厘米,最宽处5.5厘米,铍身柄同模合铸,格含于铍身。虽埋在地下两千多年,仍梭角分明,锋芒毕露,握在手中依然能够感觉到那股杀气,除少许几点绿斑锈痕外,铍面大部光亮如新,其经过了铸造,挫磨,抛光,外镀等一系列加工工艺,且进行了氧化铬防锈技术处理。

    铍的特点与短剑相似,细如柳叶形,方肩,扁条茎,套接长柄,然后以细绳缠绕。木柄全长3-4米,表面涂漆。木柄下端安有铜朕,铜朕外径为菱形,内径为椭圆形。这是铍与短剑的最根本区别,且铍身短而细,为柳叶形,一般长25厘米,而剑的长度则要长一些,铍头与剑头茎部不同,铍头茎部呈扁平状或扁修状,而剑柄的形状则显然不同,有圆、椭圆等。长铍既不同于剑也不同于矛,主要是装柄方法的不同,铍的装柄方法前已述及,而矛则是以孔纳柄,且铍头在造型上酷似短剑,而矛头则显然不同。铍最早称"夷矛",春秋战国时期从夷矛又演变了许多名称,称作镁、铍、钛等,从文献资料来看,铍的出现在殷周之际,春秋战国时期的宋、吴、秦、赵、燕等国长铍盛行,应用很广。

“青铜铍”,古兵器之一。剑属,长形,两面有刃。《史记·刺客列传》: 王僚使兵陈自宫至光之家,门户阶陛左右,皆王僚之亲戚也。夹立侍,皆持长铍 司马贞索隐:“铍音披,兵器也。刘逵《吴都赋》注:‘铍两刃小刀。’”《汉书·高惠高后文功臣表》:“以卒从起碭,以连敖入汉,以长鉟都尉击项籍侯。” 颜师古注:“长鉟,长刃兵也,为刀而剑形。《史记》作长鈹,鈹亦刀耳。鉟音丕。鈹音披。”

  史记中记载的铍就是咱们今天所展示的器物,这种铍,在春秋战国时期是比较xx的兵器之一。



已投稿到:
郑重声明:资讯 【剑锋所指,所向披靡!春秋-战国*青铜铍_中国往事_新浪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