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蛙_佛雨禾_百度空间
]喧蛙、食用蛙。
  蛙科(Ranidae,即赤蛙科)动物,学名Rana catesbeiana。独居的水栖蛙,因其叫声大而得名,为北美{zd0}的蛙类。原产于美国东部数州,後被引进西部各州和其他国家。其他一些大型蛙类亦称牛蛙,如非洲的箱头蛙(R. adspersa或Pyxicephalas adspersa)和印度的虎纹蛙(R. tigrina)以及南美的细趾蟾科(Leptodactylidae)。牛蛙体绿或棕色,腹部白色至淡黄色,四肢有黑色条纹。体长约20公分(8吋),後肢长达25公分(10吋)。成体大者体重超过0.5公斤(1磅)。常生活於静水中或其附近。春季繁殖,卵产於水中。蝌蚪呈绿褐色带有深色斑点。蝌蚪阶段持续1∼3年,决定於气候条件。许多牛蛙可供食用或用作实验材料。
金黄色。鸣声很大,远闻如牛叫而得名。
(1)半月内的投喂   牛蛙蝌蚪开始吃食的半月内,因身体细小,一般以单细胞藻类为主要食物,也吃颗细小的蛋黄浆水、豆浆和生猪血及膳血水。这段时期的饲喂方法是:
  ①在放入蝌蚪之前适当培肥水质。
  ②若在网箱内饲养,应在每个网箱内(或按每万尾蝌蚪计算)吊放1~2个沉入水下20厘米的面盆,盆内每日投放1次蛋黄、豆浆或猪、鳝血,让牛蛙蝌蚪自由吃食。
  (2)15~30天期间的投喂   半月龄以上的牛蛙蝌蚪已进入生长旺期,应投喂植物性为主的豆浆(渣)、豆饼、混、配合饲料,辅投动物性饲料,投喂方法是先将糠麸等粉状饲料煮熟搓成团,动物性饲料切碎碾细,每天下午4~5点投喂一次,一部分投在食台上,另一部分泼洒在池内荫凉处。
  (3)1月龄以上的投喂   1月龄以上的牛蛙蝌蚪,后肢开始伸出,正处在发育变态阶段,吃食量大,每天应投饲2次上午9~10点、下午5~6点各1次,每次每100尾喂食20~~50克,以投喂切碎的田螺、鱼肉、动物内脏等动物性饲料为主,辅以米糠、稀饭、玉米粉、豆饼、麦麸、浮萍和各种混合、配合饲料
夏季是牛蛙生长的“黄金时期”,其管理措施主要有以下几点:

  1.增加投饵量随着温度的升高,牛蛙食量增大,7-8月份达{zg}峰,投饵量也应逐渐增加,以避免饲养池发生弱肉强食的现象,此时的投饵量一般应达到蛙总体重的20%左右。

  2.加强水质管理夏季气温高,水质容易变坏。为保持牛蛙池水质的清新,应视水质情况,经常加注新水。

  3.做好遮荫降温工作最适宜牛蛙生长的温度是18-28℃。因此,夏季应做好遮荫降温工作。可在池塘中培植些菱藕等水生植物,池塘边栽种些葡萄、丝瓜等藤类植物,促使牛蛙快速生长。

  4.做好防逃工作夏季暴风雨多,牛蛙受惊后会爬越障壁或掘洞逃跑,因此在这种天气要特别注意做好防逃工作。

  5.做好敌害的xx工作蛇、鼠、猫等都是牛蛙的天敌,这些天敌夏季活动特别猖獗,必须建立巡视制度并采取xx措施。

  6.做好防病工作夏季是牛蛙疾病的多发季节,每天要清洗饲料台,及时xx腐败变质的饵料,每半个月用漂白粉全池xx一次,使池水浓度达1ppm。一旦发现牛蛙得病,应及早采取xx措施,以防疾病蔓延。
2003—2004年,南安市水技站在洪海镇郭坑水库下进行了牛蛙流水式养殖试验,即利用山区地势落差自然流水进行24小时换水的养殖,实际养殖水面积10亩,放养幼蛙23万只,成活率43.5%,单季产量1.5万kg,产值达21万元,纯利润10.5万元,获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现将该牛蛙流水式养殖主要技术介绍如下:

  1、选择场地

  养殖场一般要求:水源充足,排灌方便;水质要求无污染,达到渔业水质标准;冬暖夏凉,远离嘈杂;交通便利、供电充足,以方便养殖生产。其中水源条件的好坏是养蛙成败的关键。

  2、建造蛙池

  以每100m2为一个大池,再把每个大池平均分成四个小池。池边用40目的筛绢网围好,筛绢要高出池底1m,筛绢底部应有20—30cm埋进土里;池埂高40cm,坡度1∶3,水位保持在30—40cm,水层深度不能低于20cm,否则蓄水量太少,水易浑浊,牛蛙易得病;宜采用长方形池子,便于操作;用口径10—12cm的塑料管作为给排水管,进、溢水孔设置的地点应在每个大池的对角;每个小池子里放4块80×40cm具有浮性的白色泡沫塑料板作为牛蛙的休息台;池子上方用黑色太阳网遮荫,以防夏季太阳暴晒。

  3、放养

  放苗前,干池每亩用生石灰50—75kg或漂白粉10—15kg(有效氯含量在30%左右)进行xx。一般清池xx10天即可放苗。放养前幼蛙可用20ppm的高锰酸钾液浸洗10—20分钟。浸洗时要有人员在场观察,发现异常情况马上将蛙苗取出。幼蛙期放养密度为60—80只/m2,随着个体差异的变化,再进行分级分池放养,成蛙期放养密度为30—40只/m2。

  4、饲养管理

  (1)巡池查看

  每天早、中晚各巡池一次,检查筛绢网是否出现破洞,如果有破损必须马上修复,防止牛蛙外逃,保证24小时不间断地流水,每天至少达到300%的换水率;溢水口处可用塑料插管的升降来控制水位的高低,一般水深保持在30—40cm,并且保持水质清新。还应注意观察,牛蛙摄食与活动情况若有异常现象,应及时采取相应的xx措施。

  (2)饲料投喂

  主要以浮水性配合饲料为主,投喂前半个小时先将配合饲料用清洁的水泡湿,使饲料稍微软化膨胀,这样可以预防饵料吸收池中的污水,xx牛蛙食后肠胃发生疾病,也可以促进牛蛙对营养的吸收。日投饵量保持在蛙体重的7—15%,投饵量除按蛙体重计算外,还应根据气候、水质及残饵等情况酌量调整,做到少量多次。投喂量以半小时内吃完为宜。

  (3)分级饲养

  在牛蛙饲养过程中,为防止发生互相残食的现象,每隔一段时间要及,时将规格相差较大的个体进行筛选分级,把规格相同的牛蛙调整到同一口池进行饲养,防止大蛙吃小蛙,同时注意控制养殖密度。

  (4)疾病的防治

  牛蛙养殖过程中要确实做到“以防为主,防治结合”。放养前进行清塘xx,用生石灰或漂白粉进行xx,杀灭敌害生物和病原体;并定时用漂白粉或强氯精全池遍洒xx;分池后及时用20ppm的高锰酸钾对蛙体进行xx,防止机械损伤使病原体传播;发现病蛙、死蛙及时找出隔离,除此之外,还要用高浓度的漂白粉或高锰酸钾溶液对工具进行xx。控制合理的养殖密度。饵料的投喂做到“四定”,即定点、定时、定量、定质。当养至成蛙时,出现个别歪头和红腿现象,及时把歪头的牛蛙挑出隔离开,用15ppm的强氯精连续xx5天,同时加大换水量。
腐皮病是牛蛙的一种常见病,由链球菌引起。发病时,病蛙背部、四肢表皮溃烂,有的眼球还有白色网状物覆盖。病情轻的牛蛙尚能少量摄食,重的则不食不动,直至死亡。由于腐皮病对牛蛙养殖威胁很大,因此,必须做好防治工作。
预防:可适量增加饲料中的维生素,增强其对腐皮病的抗御能力。同时水体采用微生物制剂净化,杀灭水中的链球菌,以避免或减轻该病的发生。
牛蛙一旦感染腐皮病,就要采取水体xx和投喂药饵相结合的xx措施。水体xx用二氧化氯,池水xx浓度为每升0.14克,间隔{yt}xx一次,接连xx三次,同时用磺胺唑噻拌药饵投喂,每次每50公斤牛蛙使用5克xx,每天投喂一次,连续投喂5天,症状便可得到控制。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牛蛙(Rana catesbeiana Shaw)无公害养殖的环境条件、繁殖、蝌蚪培育、幼蛙与食用蛙的饲养、越冬、饲料要求和病害防治技术。
  本标准适用于牛蛙池塘和网箱的无公害养殖,其他养殖方式可参照执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zx1}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zx1}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11607   渔业水质标准
  NY/T 394   绿色食品   肥料使用准则
  NY 5051   无公害食品   淡水养殖用水水质
  NY 5071   无公害食品   渔用xx使用准则
  NY 5072   无公害食品   渔用配合饲料安全限量
  SC/T 1008   池塘常规培育鱼苗鱼种技术规范
  3   环境条件
  3.1   场地的选择
  3.1.1   水源充足,排灌方便,没有对渔业水质构成威胁的污染源。
  3.1.2   自然环境僻静,交通便利。
  3.2   水质
  3.2.1   水源水质应符合GB 11607的规定。
  3.2.2   养殖池水质应符合NY 5051的规定。
  3.3   养殖设施
  养殖设施见表1。
  表1   养殖设施
  设施类别 池塘或网箱水面面积/m2 陆地面积 水深/cm
  池塘a 产卵池 30~200 约为水面面积的三分之一50~80
  孵化池 1~5-30~50
  蝌蚪培育池 20~200-50~100
  幼蛙饲养池 5~30-30~60
  食用蛙饲养池 2~300约水水面面积的三分之一50~100
  网箱b 产卵箱 1~15-30~50
  蝌蚪培育箱 5~20-50~100
  食用蛙饲养箱 8~24-30~50
  a   防逃围墙一般高度为1.5mb网箱设置见附录A。
  4   繁殖
  4.1   亲蛙来源
  4.1.1   从原产地引进经选育的牛蛙亲蛙或蝌蚪、幼蛙,经专门培育成的亲蛙。
  4.1.2   国家确认的良种场生产的蝌蚪、幼蛙,经专门培育成亲蛙。
  4.1.3   近亲繁殖的后代不得留作亲蛙。
  4.2   亲蛙质量要求
  4.2.1   应符合牛蛙种质标准的规定。
  4.2.2   繁殖年龄与体重:以2龄至4龄的成蛙为宜;体重350 g以上。
  4.2.3   引进的亲蛙应经检疫,不得带有传染性疾病。
  4.3   亲蛙放养
  4.3.1   池塘(网箱)xx
  放养前10 d左右进行池塘(网箱)xx。清塘按SC/T1008的规定执行;网箱置于水中浸泡。
  4.3.2   雌雄鉴别
  雌蛙咽喉部呈白色或灰白色,鼓膜和眼睛的大小相近,前肢{dy}指不发达,无婚姻瘤;雄蛙咽喉部呈黄色,鼓膜明显大于眼径,前肢{dy}指特别发达,有明显的婚姻瘤。
  4.3.3   性比
  雌、雄亲蛙的放养比例一般为1:1。
  4.3.4   亲蛙xx
  放养时应进行xxxx,可用3%~4%食盐水溶液浸浴20min~15min,或10mg/L~20 mg/L高锰酸钾溶液浸浴20min~15min。
   4.3.5   放养密度
  2只/m2~4只/m2。
  4.3.6   饲养管理
  亲蛙进入培育池,经2d~3d适应后,开始摄食。泥鳅、黄粉虫、小鱼、蝇蛆、动物内脏等动物性饲料日投喂量为亲蛙体重的5%~6%,产卵期投喂量为体重的
  7%~8%;配合饲料的日投喂量一般为体重的2%~3%。投饵量应根据天气和前{yt}的吃食情况灵活掌握,每天分上午、下午两次投喂。颗粒配合饲料及块状动物内脏,其{zd0}长度应小于亲蛙口裂宽度的二分之一,泥鳅及小鱼虾等全长应小于亲蛙躯干长的二分之一。
  亲蛙池每2d~3d换二分之一左右的水;发现蛙病及时xx;防偷、防敌害和防逃。
  4.4   产卵与孵化
  4.4.1   产卵条件
  溶氧不低于4mg/L;水温20~30℃;水中有适量水草。
  4.4.2   产卵时间
  自然产卵排精多在早晨,雨后天晴时常为高峰期。
  4.4.3   卵的收集
  产卵后应及时收集卵块,用光滑硬质容器将同期卵块(连同水草)轻轻移入同一孵化池或网箱,严防卵块成团。
  4.4.4   孵化密度
  孵化池中卵的密度为5 000粒/m2~10 000粒/m2;孵化网箱中卵的密度为10000粒/m2~20000粒/m2。
  4.4.5   孵化管理
  孵化池每天换水一次,每次换四分之一左右的水,加注新水时不得冲动卵粒,并防止鱼、蛙、水生昆虫等的进入;阳光直晒强烈或大雨时应遮盖孵化池或网箱。
  5   蝌蚪培育
  5.1   池塘(网箱)xx
  按4.3.1   执行。
  5.2   施肥、注水
  蝌蚪入池前4d~5d,每667m2施粪肥300kg,或绿肥400
  kg。有机肥须经发酵腐熟并有1%~2%生石灰xx,使用原则应符合NY/T394的规定。培育前期,保持水深约50 cm。
  5.3   蝌蚪质量要求
  规格整齐;无伤,无疾病;体质健壮;能逆不游动;离水后跳动有力。
  蝌蚪的体长与体重见附录B。
  5.4   蝌蚪xx
  蝌蚪放养前用3%~4%食盐水溶液浸浴20min~15min,或5mg/L~7mg/L硫酸铜、硫酸亚铁合剂(5:2)浸浴10 min~5 min。
  5.5   放养密度
  孵化出膜10d~15d后的蝌蚪,转入蝌蚪池或网箱,蝌蚪池放养密度为300尾/m2~500尾/m2,1月龄后,密度为50尾/m2~100尾/m2;网箱放养蝌蚪的密度为蝌蚪池的2倍~3倍。
  5.6   饲养管理
  孵化出膜3天后,首天每万尾蝌蚪投喂一个熟蛋黄,第二天再稍增加些,7日龄后日投喂量为每万尾蝌蚪100g黄豆浆;15日龄后,逐步投喂豆渣、麸皮、鱼粉、鱼糜、配合饲料等,日投喂量每万只蝌蚪为400g~700g;30日龄后,日投喂量每万只蝌蚪为4000g~8000g。
  5.7   变态控制                      
  变态适宜水温23℃~32℃;在蝌蚪变态早期适量增加动物性饵料,促进变态;尾部吸收时,需减少投饵,加设饵料台;7月中下旬以后孵出的蝌蚪应采用提高放养密度,减少投饵或加注井水降温等措施,延迟变态时间。
  6   幼蛙与食用蛙饲养
  6.1   幼蛙饲养
  6.1.1   池塘(网箱)xx
  见4.3.1。
  6.1.2   幼蛙选择
  规格整齐,体质健壮,体表无伤痕,富有光泽,无畸形。
  6.1.3   幼蛙xx
  见4.3.4。
  6.1.4   放养密度
  池塘放养刚变态的幼蛙150只/m2~100只/m2,体重25g~50g放养40只/m2~30只/m2;网箱幼蛙放养密度为池塘的2倍~3倍。按蛙体大小适时分级饲养。
  6.1.5   饲养管理
  6.1.5.1   投饲                      
  刚变态的幼蛙以蝇蛆、黄粉虫幼虫、蚯蚓、小鱼苗、小虾类等小型动物活体作饵料为宜。动物性饵料,日投喂量为牛蛙体重的5%~8%;配合饲料,日投喂量为牛蛙体重的2%~3%。
  6.1.5.2   驯饲
  驯食使用池不设陆地,池中应设饵料台;变态后的幼蛙应及时驯食;将饵料台底浸入水中大约2 cm;适当密集饲养;投饲量见6.1.5.1,并逐渐减少小型活体动物投喂量,增加动物肉、内脏和膨化配合饲料投喂比例,一般一周后幼蛙主动食用配合饲料和非活体饵料,完成驯饲。
  6.1.5.3   日常管理
  加强巡塘,及时分级饲养;做好防病、防逃、防敌害。
       6.2   食用蛙饲养
       6.2.1   池塘(网箱)xx
       按4.3.1   执行。
       6.2.2   放养蛙的xx
  按4.3.4执行。
       6.2.3   放养密度
  放养量为1.8kg/m2~2kg/m2。网箱幼蛙放养密度为池塘的2倍~3倍。
       6.2.4   饲养管理
       见4.3.6
       7   越冬
  7.1   越冬方式
       越冬方式有越冬池越冬、洞穴越冬、网箱越冬、塑料薄膜大棚越冬等。冬季可用温泉及电厂余热加温饲养。
  7.2   越冬环境
  越冬场地避风向阳,静避,湿润;越冬池水深50cm~100cm;幼蛙、食用蛙越冬池池底应有10 cm~20cm厚的淤泥;网箱的水深约50 cm。
  7.3   越冬管理                  
  秋季室外水温降至10℃前将蛙移入越冬场地,春季室外水温回升并稳定在10℃以上后,方可解除越冬环境。防治敌害生物和防治水面结冰。
  8 饲料要求
  饲料安全卫生指标应符合NY 5072的规定;不宜长期投喂单一饲料。
  9 病害的防治
  9.1   疾病的预防
  疾病防治以预防为主,一般措施为:严格进行清塘;蝌蚪、幼蛙入塘前,严格进行xx;蝌蚪、幼蛙入塘后,每半月按1 g/m3漂白粉(28%有效氯)或20g/m3生石灰泼洒一次;高温季节,饲料中按每千克鱼体重每日拌入50 g大蒜头或0.2g大蒜素粉,连续4d~6d;提倡疾病免疫预防;患病个体应及时隔离xx,病死个体应及时捞出,深埋处理;应定时间、定地点、定数量、定质量投喂饲料;使用的工具要浸洗xx,xx方法按本标准4.3.4的规定执行。病蛙池水未经xx不得任意排放。
  9.2   敌害生物及其预防
  敌害生物及其预防见表2。
  9.3   常见病的防治
  9.3.1   蝌蚪病及其防治
  蝌蚪病及其防治见表3。
  表2 敌害生物及其预防
  肉食性鱼类 卵、蝌蚪、幼蛙、食用蛙 清塘
  拉网 注水口加滤网  
  龟鳖类、虾类、蛙类 卵、蝌蚪、幼蛙 拉网、注水口加滤网、围栏
  桡足类、水生昆虫类 卵、蝌蚪 清塘、注水口加滤网
  鼠类、蛇类、鸟类 卵、蝌蚪、幼蛙、食用蛙 保持陆地清洁,诱捕、加盖防护网
  丝状水生藻类 蝌蚪、幼蛙 捞出,0.7mg/L~1.4mg/L硫酸酮全池泼洒
  表3   常见蝌蚪病及其防治
  病名 发病季节 主要症状 防治方法
  出血病 5月~8月易发生 体表有出血点,腹部肿大;严重时仰浮于水面 0.5 mg/L三氯异氰尿酸全池泼洒
  车轮虫病 5月~8月,水温20℃~28℃时易发生 皮肤和鳃表面呈青灰色斑;尾鳍发白,严重时被腐蚀
  2%~4%食盐浸浴20 min~30 min,或0.5 mg/L~0.7mg/L硫酸铜、硫酸亚铁合剂 5∶2)全池泼洒
  舌杯虫病 7月~8月易发生 游动迟缓,呼吸困难;尾部呈毛状物,严重时感染全身0.5 mg/L~0.7mg/L硫酸铜、硫酸亚铁合剂(5:2)全池泼洒,或1 g/m3漂白粉(28%有效氯)泼洒。
  锚头鳋病 6月~11月易发生 肉眼可见虫体;感染处发炎xx,严重时溃烂10mg/L~20mg/L高锰酸钾溶液浸浴10min~20 min 。
  水霉病 2月~5月易发生。
牛蛙套肠病是近两年来较为流行的牛蛙疾病,其具有发病快、不易xx、死亡率高的特点,给广大养殖户造成极大的损失。我们经过对该病的多次研究试验,总结出有效的防治技术,现介绍如下,供广大养殖户参考:

     一、发病原因

     引起此病的原因较为复杂,主要为以下几种:

     1.过量地投喂饲料导致牛蛙暴食。因为牛蛙都具有贪食性,所以暴食会造成其胃部过分膨胀,牵引肠道提升而致使重叠。

     2.投喂自制的土料或过早投喂太大号的饲料引起。由于加工工艺等的原因,会使土料的粒径不均匀,而太早投喂大号料同样会引起肠胃痉挛,而导致套肠。

     3.因水质恶化病原菌入侵造成消化系统机能紊乱所致。

     二、病症观察

     病蛙主要表现为不爱摄食或摄食后有呕吐现象,某些个体还伴有血丝样呕吐物。解剖发现蛙的胃部与肠部形成挤压凸套,胃部无食物且肿胀,肠内有黄色粘液,并伴有异味。病重日死亡率可达10%以上。

     三、防治方法

     1.预防要点  

     ①加强养殖现场管理,控制饲料的投喂量,以每日2-3餐,少量多餐为佳。至换料投喂时要注意勿过早转换大号饲料。

     ②尽可能投喂正规厂家生产的配合饲料,正规饲料厂的加工工艺较为规范,饲料的粒径相对均匀。

     ③定期使用消毒剂给蛙场xx。如:病毒净、碘制剂等等。

     ④在日常饲料中经常添加“肠炎平”及“利胃散”等,帮助肠胃的蠕动。

     2.xx方法   使用“富美宁”8克/千克饲料+“肠炎平”10
克/千克饲料拌饵投喂,连续使用四天;第五天再用“肠炎平”6
克/千克饲料+“利胃散”6克/千克饲料拌饵投喂,尔后每隔三天使用一次,连续三次。如果蛙病重不摄食,可用“富美宁”50
克/米³水体药浴,24小时后换水,连续两天。

     四、注意事项

     1.坚持无病预防、有病早治的原则。

     2.使用xx剂的同时不宜并用保健产品,如多维、多糖类。

     3.发病时尽量不要使用xxx类产品,应多考虑使用xxx类产品。
一、培育池条件培育池一般选用小型水泥池,水深0.6米~1米,面积8平方米~10平方米。池壁斜度要略大些,便于蝌蚪在池壁休息和变态后的幼蛙登陆。因刚孵化的蝌蚪体长仅5毫米~6.3毫米,游泳能力差,主要靠吸盘吸着附着物休息,池中应投放水葫芦、水草、树根等,覆盖率占1/3。池四周用竹箔围好,以防敌害,池中水面下10厘米处设饵料台。

  二、放养密度刚孵出的蝌蚪可适当密养,便于管理,每平方米可放养蝌蚪2000只~3000只。10天后随着个体长大,摄食能力增强,密度应逐步降低,一般每平方米放养500只~1000只,30天后至变态前每平方米放养100只~300只。放养时用3%食盐浸洗5分钟,xxxx。

  三、投饵数量孵化后的前6天,蝌蚪主要靠体内卵黄囊提供营养,6天后随着卵黄囊消失,开始摄食浮游生物和人工饵料,培育前先施肥,培育浮游生物,解决蝌蚪开口饵料,能提高蝌蚪成活率。投喂的人工饵料,主要有田螺、鱼肉、动物内脏、水蚤、豆饼、米糠等。投喂量:7日龄~30日龄的蝌蚪,每1000只每天投饵40克~70克,其中动物性饵料占70%;30天后至变态前,每1000只蝌蚪每天投饵60克~80克,其中动物性饵料占57%。粉状饲料要煮熟后搓成团投喂,鱼肉、鱼肠等要切碎,田螺要压碎后投喂。每日投饵时间为16时~17时。

  四、日常管理培育过程中每3天~5天换水一次,每次10厘米~15厘米,每次换水时水温差不能越过3℃,每天要定时清洗食台。蝌蚪经80天~110天培育变成幼蛙,变态前这一阶段死亡率较高,因此要加强管理,停止投喂,保持环境安静,努力提高变态期蝌蚪成活率。肉食性鱼类、蜻蜒幼虫、水蛇、虎斑蛙蝌蚪、龙虱幼虫等均会吞食牛蛙蝌蚪,一旦发现,要及时xx。


牛蛙以食动物性饲料为主。用猪肺作动物性饲料喂牛蛙,不仅来源广、价格低,而且操作简单,投喂后可漂浮在水面上,让牛蛙自由采食。

  据一些养殖牛蛙专业户试验:用猪肺饲养幼蛙,每50公斤平均个体重25克的幼蛙,日平均投喂猪肺2.5公斤,经130天饲养,共投喂猪肺325公斤,平均个体可增加到150克,{zd0}的个体重达240克,共收获牛蛙250公斤,饲料系数为1.6;用猪肺饲养成蛙,每50公斤平均个体重150克以上的成蛙,日平均投喂猪肺2.8公斤,经180天饲养,共投喂猪肺504公斤,平均个体重可增加到502克,{zd0}的个体重达709克,共收获成蛙350公斤,饲料系数为1.68。如果每公斤猪肺的价格按1.2元计算,则每公斤幼蛙和成蛙的饲料成本,仅为1.92元和2.02元,比用其他动物性饲料的成本低得多。

  用猪肺饲喂牛蛙的方法是:

  一、喂前需对猪肺进行加工用来喂牛蛙的猪肺一定要选用新鲜的。喂前要去掉猪肺上的脂肪和气管等物,留下肺叶,现加工现喂。加工时,可用绞肉机绞碎或用刀切细,大小视幼蛙和成蛙的大小而定,一般为2毫米~8毫米见方。如猪肺是冰冻过的,加工前应浸入水中,上面以物压住,使其全部浸水1小时解冻以后再加工。

  二、要定时、定点、定量投喂投喂时间,{zh0}在每天上午8时~9时或临近天黑时,每天投喂1次~2次。投喂的地点,要相对固定,大水面养殖的牛蛙,可用4根竹竿做成一个框,将猪肺碎块撒在竹框内,让牛蛙吞食。每次投喂的数量,以牛蛙在30分钟~40分钟内能够食完为宜。

  三、应保持蛙池水质的清新向牛蛙池中投喂的猪肺碎块,不宜在水面停留的时间过长,否则,时间过长会腐烂变质。当发现停留在水面上的猪肺已经发生变色时,就要及时用手网捞出。当蛙池水质已受到影响时,就要加注新水或换水,以防止幼蛙和成蛙感染疾病,保证其健壮生长。  
牛蛙冬眠期一般为11月至翌年3月,全程约100天。生产实践证明,牛蛙安全越冬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一、洞穴越冬 牛蛙有挖洞潜伏的习性,可事先在蛙池的四周松土,并在向阳背风、平水位线处挖若干个直径15厘米、深1米的洞穴,并保持湿润,以便牛蛙入穴冬眠。

  二、潜水越冬 蛙池保持水深1米~1.2米,池底留淤泥6厘米~9厘米厚,以便牛蛙蛰伏淤泥越冬。

  三、盖草越冬 冬眠一开始,池内投入一些水生植物,如水葫芦、水花生等,约占蛙池水面三分之二,或池内铺放稻草30厘米厚,既可防霜冻,又可确保牛蛙越冬。

  四、草帘越冬 在蛙池北面砌一道土墙,东西两头砌成北高南低的三角土墙,在离水面30厘米~40厘米处搭竹木架,重复叠盖草帘,四周与池边紧贴,保持水温在10℃左右,牛蛙即可安全越冬。

  五、草堆越冬 在蛙池向阳背风处堆一草堆,或先铺松土50厘米厚,上面堆草,保持湿润,再覆盖一层塑料薄膜。当气温下降时,牛蛙就自行钻入草堆中进行冬眠。

  六、薄膜越冬 在蛙池上离水面30厘米处,用竹木搭成拱形或“人”字形棚架,用塑料薄膜铺盖密封,{zh0}再覆盖一层网,防风吹破薄膜,使池温不低于10℃,确保牛蛙过冬。气温回升后须适当揭膜通气,防止牛蛙因闷热缺氧死亡。

  七、缸坛越冬 缸坛内先装些泥土,中间高,四周低,形似馒头,再放入少许水,使高处泥土略带湿润,低处有少量积水,上盖水草。缸坛四周及上面均加盖草帘等保温物,用塑料薄膜保温,要注意通气,也可利用塑料桶灌入开水,置于缸、坛内提高温度。用此法越冬,效果很好,但只能解决少量牛蛙的越冬。
近年来,我们根据现在蛙池条件和黄鳝养殖的生活习性,因牛蛙池的结构、水深与鳝池建设的要求相似,故利用闲置的牛蛙池养殖黄鳝,只要稍加清整即可养殖。在我区义丰镇水产村租赁4亩闲置牛蛙池进行田埂培育蚯蚓、蛙池养殖黄鳝的综合养殖,这种利用田埂培育蚯蚓、池沟养鳝的模式,{zd0}的优点是解决了黄鳝动物性饲料,满足了黄鳝的生长要求,节约饲料成
本,取得了亩平1600元的经济效益。

     一、基础设施

     1、鳝池选择   我们选择已养殖过两年的闲置牛蛙池作养殖塘,此塘口堆圩较完整、池底淤泥较少,水源充足无污染。其中池塘4亩,由20个小池组成,小池中间被2米宽的田埂隔开,每个小池两侧分别设有进排水口,排灌方便。

     2、清淤xx   淤泥中含有过多的病菌等病原体,利用晴天排干池水,用铁锹等工具将池底中过多的淤泥xx掉。池水留至10厘米,每亩按25千克生石灰对水成石灰浆趁热泼洒,以杀死淤泥中有害病菌和敌害。

     3、埋防逃网   紧靠牛蛙池的外围挖40厘米深沟并埋人聚乙烯网,网向上升高40厘米,并每隔1米用木桩固定好,进出水口用网袋扎实。

     4、埂面整理   除去埂面杂草,并将土表面向下翻松10厘米。在放蚯蚓种前三天铺上20厘米厚的培养基(主要是由家禽粪肥、草料堆集发酵而成)。

     二、苗种放养

     1、鳝种放养   在4月中旬开始投放鳝种。鳝种选自捕鳝专业户用鳝笼捕捉的幼鳝,体质健壮、规格整齐、体色为黄褐色或青灰色。规格为每千克20尾,共放养200千克。苗种放养时用3%-5%的食盐水浸洗5-10分钟,以防体表受伤感染xx。另在5月上旬每个小池中搭放2千克的泥鳅,用于防止后期因黄鳝养殖密度过大而引起的相互缠绕。

     2、蚓种投放   蚓种选择个体较大,生活周期较短,繁殖力较强的大平2号。在田埂上铺好腐熟的有机质和培养土后,6月初每平方米培养基投放蚓种500尾左右。方法是将蚓种均匀地撒在田埂培养基上,{zh1}在上面铺上一层薄稻草来遮荫保湿。    

     三、饲养管理

     1、投喂饵料   要利用田埂上培育的蚯蚓供鳝摄食。即在每天下午用大锹、三齿叉等工具,有蚯蚓养殖床上逐段挖取;或向养殖床上灌水,待蚯蚓从土层中钻出来进行捕捉。投饵应做到定质、定量、定时、定位。黄鳝喜食新鲜饵料,不吃腐烂发臭物,故每日投放量应根据食台上吃食的多少来加以调整,大体上可按在池黄鳝总量的5%-8%掌握。投饵一般都在黄昏进行,每个小池中放置2-3个外框木条、底层密网制成的食台,投饵投在食台上,以便观察黄鳝吃食和病害情况。

     2、蚓池管理   当蚯蚓产卵繁殖群体量大时,要捕大留小采集给成鳝摄食。同时及时添加腐熟发酵过的培养基,要经常检查蚯蚓养殖床的温度、湿度,并经常松土通气,xx蚓粪,从而为蚯蚓的快速生长与繁殖提供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蚯蚓有昼伏夜出的生活习性,尤其在下半夜喜钻出土来觅食或当蚯蚓大量繁殖时或天气变化时,蚯蚓会到处爬行而跌入水沟,成为鳝鱼食料。

     3、水质调节   人工养鳝一定要保持池水的水质清新。养殖初期鳝池水深保持在15厘米左右,夏季加深至30厘米左右,高温天气每天坚持换水,以防水温过高和因残饵过剩造成池水发臭。平时注意及时xx食台上饵料残渣。每隔20天用一次生石灰水,以防病菌感染。在天气闷热,或发现水面出现气泡、鱼受惊跳动、群集水面,说明水中已严重缺氧发生浮头现象,这时应及时注新水,以免黄鳝发生泛池。

     4、防暑防逃   夏天高温阳光曝晒,可在池子四周种植丝瓜、扁豆来搭棚遮荫,并适当在鳝池水面投放扎成簇的水花生,降温效果较好。7-8月份暴雨天气较多,黄鳝极易逃跑,因此,平时注意经常检查进出水口,防逃网是否有洞,以堵断黄鳝逃跑的出路。(摘自鱼业致富指南)


郑重声明:资讯 【牛蛙_佛雨禾_百度空间】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