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4.3_二无药三的徐_百度空间
刘润生 江西当代教育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出版社在出版生态链中有首责
  我主要讲社店合作的问题。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在上个世纪90年代初期与民营书店的合作,是走在最前面的,是真诚的、没有隔阂的。这样的合作使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和民营书店达到双赢,把教辅图书推向了一个新的纪元。可以说,当时的出版社与民营书店之间,是无话不谈,互相尊重的。现在,普遍的社店关系又是一种什么样的情形呢?我感到,双方在推动市场共赢的思路方面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比如,出版社给经销商3—5个点,是否可以支撑经销商呢?上线对经销商既要求风险金、又要求铺货,而下线(零售点老板)又经常突然消失。这样,经销商的压力和风险可想而知。像江西某一个县的零售点突然消失,某经销商有8万实洋不见了。今年年初的时候,我和科学出版社的刘书记沟通,刘书记认为我保守了。但在目前的这种情况下,我认为经销商的确越来越需要谨慎。
  出版社、批发商、零售商、读者是互动而成的一个商圈,出版社是这个商圈的上端。我以为,出版社需要反思,需要xx长远,需要注重维护这个行业的生态。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应该怎样寻求当年与民营书店合作的心态、情感呢?我认为,这是非常重要的。现在,很多出版社的有些市场行为很难让人理解。原因在哪呢?当各自在利润寻求越来越艰难的时候,双方更需要在一种真正平等协商的基础上来开展。俗话说:艺高人胆大。但是在书业并不是这样的,教辅图书经营的这块有不少人是“胆大艺不高”。当前,有些出版社的合同里还是制定了不少缺乏平等协商基础的条款。对此,我们民营书商还不能说不同意?不同意,就没法合作了。这样非常不好。经营是一项长期的持续的活动,不仅仅是单个项目或某个时期的合作,非常需要双方付出真诚、情感和智慧。出版社如果仅仅盯着某一个项目的利益{zd0}化,这就很难实现出版社总体利益的{zd0}化,而且又伤害了经销商的感情和积极性。
  我和晓明有区别,我的态度是小心翼翼,然后再谋求新的发展。我想,晓明现在的退出,是为了今后更好的发展。我希望今后还能够常和晓明交流,他能从旁观者的观察角度来帮助我们。

邹才仁 南宁韬智图书有限公司 懂事长:
慎思慎行谋求发展
  我认为晓明退出图书二级批发行业的决定是非常明智的。我想重点讲一下,我们面对的图书行业内的困惑。这些困惑包括上线(指供货商)、下线(指零售店),以及我们二级批发环节自身。
  随着中国图书零售时常的放开,零售店可以说是xx气的。很多零售店常常联合起来对付二级批发商。有的地方还甚至出现,一个零售店给经销商的书款支付,不准超过多少数额这样的情况。而通常,经销商只能委曲求全。
  这几年,上游对扁平的呼声很高。扁平,代表着在特定的区域里的销售期望值。扁平有一定的道理,也是上游的权利。但问题是供货商应该如何来确定自己的期望值。因为如果扁平的结果造成了经销商之间的恶性竞争,使二级批发甚至整个图书行业引起混乱,那就要三思了。现在有些二级批发商,很不讲游戏规则,有的加一个点也发货,有的甚至连一个点也不加,一车书,加200块就发掉了。
  我认为,扁平并不是行业利益{zd0}化的{zj0}选择。现在有很多的扁平都太过于急功近利了。结果,经销商??成了搬运工。实际上,有时候连搬运工都不如。库房、搬运等费用多而杂不说,还得承担各种风险。在这一块,如果不能形成一个共赢的行业链,对谁都没有好处。
  供货商每出版一本书就好比栽种了一棵树,一棵树种下去需要三级书商共同维护好,每一棵种植的树都维护好了,大家就可以有地方乘凉了。只是,这几年来这个行业内各种急功近利的想法和做法太多了,尤其是我们的出版社。这样,产业链很难形成。
  面对困惑,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批发不行,我的南宁韬智图书有限公司就搞零售,到外地开店。而到外地开店,要形成一个股份制企业,也不容易。来参加这个会议之前,我的公司刚刚做了上个学年度的总结。批发的利润滑坡了,而这个学年的零售码洋,则比上学年度增长78%,利润增长88%。经过这样的努力,才使总体利润没有下滑。
  面对整个行业的不规范,我们要谋求生存和发展?首先规范我们的市场行为。我公司的一位副总说:那些不保证由我们{dj2}代理的上线,我们就不要他们的货了,对下线也一律不赊销。但真要这样做也太难了。所以,我现在就不求批发盈利,转而依靠零售保持利润。

黄正平 龙门书局副总经理:
   这个行业需要更新思路和营销手段
  多个层面的人坐在一起共同探讨一些问题,从中挖掘一些具有现实意义的提示,对于我们的行业会很有好处的。
  今天的会是因为颜总的退出引起的。我于1995年开始分管西南片的业务,与颜总交往多年,我对颜总的评价是,他是一个智者。在业内,大家都对他有一个好的评价,这是非常不容易的。他是我们社在云南的总代理,我们非常不希望他离开这个行业。但是,我能够理解,并且尊重。
  当前教辅图书确实存在着技术含量比较低的问题。在这个行业里,有的人连小学都没毕业,也可以做出很好的教辅图书。教辅农民军的称呼有贬义的成分,大家刚刚认识和觉察,但他们直接把销售做到终端对我们的启发还是很大的。另外,教辅图书门槛很低,记得谁说过“只要农民能进入的产业,这个产业的利润就不得不进入底线”,图书行业也是如此,在激烈的竞争态势中利润必定会被压到{zd1}。现在,教辅图书的利润已经很薄很低了,风险却在提高,投入产出比不理想,出版方真正能到手的利润有5个点就非常不错了。而且,当资金周转不灵需要xx时,所获得的利润也许只刚够还银行的xx利息。
  另外,目前在教辅图书领域,由于对出版商和销售商都没有相关的资质要求,谁都可以出,谁都可以卖。有的出版商,就是把别人的书买过来,然后进行抄袭模仿,对方的优点他也有,而又不需要支付太多的创新和稿酬。
  对于这种供大于求的行业,教辅图书营销的水平相对比较低,价格手段也就用得特别多。出版商一再打压折扣,价格体系已经接近崩溃。原来我们把折扣控制得比较好,经销商也有利润,我们现在也只能随行就市。对经销商来说他只是赚取相对固定的价差利润并没有提高,只是给零售商提供了大打价格战的空间,有的地方零售就到了六折。对消费者来说,原来图书的定价有这么多泡沫,也对图书的定价产生了不信任。其实出版如果没有必要的利润,怎么能够很好的研发高质量的选题,势必重复模仿出版。
  从批发商的利润空间来说,也不足于承担目前市场运作的风险。一般批发商只能有5个折扣的毛利,成本开支加上税,根本无力承担大量退货,退货的压力全部在出版商,2004年开始教辅25%以上退货率压垮了一批出版社。再说没有合理的利润空间,如何能做到合理的交税?况且我国实行的是流通税制。出版社和出版商的成本差距在税上就体现非常明显,因此,我们非常希望相关部门能xx这个问题。
  现在教辅图书市场的变化主要是在分销渠道上改变,真正重视终端的很少。为什么河北的教辅图书农民军能够成功?就是重视终端并能介入终端。我们局限在卖场,工作重点往往在分销上,渠道建设和维护,价格的调整等等,如果终端消费已经得到满足了,你的书卖给谁去,我们应该借鉴。当然,我们并不会自己出版又自己发展直销队伍去直接销售,产业链的专业分工还是要遵循的,但是销售政策和渠道设计要向重视终端引导和倾斜。{zh1},我想说,龙门书局会坚持自己的出版方向和理念,为广大青年学子提供信息服务,提供优质的图书

王晏辉 河北省智源图书有限公司 总经理:
创新、服务、定位一个都不能少
  谈图书,离不开三个环节:一是出版社,二是批发商,三是零售商。
  我先谈出版社的问题。出版社在教辅图书出版这块,还能够支撑多久?像现在在全国图书订货会上,几乎70%以上的教辅图书都是由民营出版商来供货。跟以前出版社xx教辅图书出版的情况相比,现在出版社在这个领域里已经大大落后于民营出版商了。过去,龙门书局、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都很辉煌。但是,那是过去的事情了。现在摆在书店最显眼的地方的教辅图书,都是民营出版商的。出版社在这一块市场的出路在哪呢?
  再说批发商。我们批发商主要是依靠出版教辅图书的出版社发展起来的。但是,现在出版社的产品竞争力变弱了,营销方式也有点跟不上形势了。这就好比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变化,我们经销商在解决了温饱之后又制定了奔小康的目标,我们对整个市场竞争有了更高的定位。但是,与之相适应的出版社的定位是什么?
  民营扁平。出版社也扁平。民营书店把书发到终端,出版社也把书发到零售的卖场。实际情况是,经销商在退货上是有限制的,而且还要交纳预付金。但是,经销商对于下线收不到相应的代理金,也还是要铺货。目前,中国出版的总体现状是,上游的的收入高、稳定;越到下游,收入越低、也越不稳定。由于三级代理商的不稳定,渠道扁平以后,退货多,收不回的钱款也多。
  据我所了解的,石家庄的零售商利润就不大。即使开大卖场,也只是拿着出版社的钱和书周转而已。对于经营者来说,是要赚钱,还是要面子?要面子,就得开大卖场。但是,依靠大卖场销售图书赚钱,目前在中国内地并不成熟。我考察过东南亚的大众书局,他们依靠书的话,早就垮了。大众书局的收入主要依靠文具销售,依靠给学校提供的相关教具。所以,我认为,在中国的大卖场,不可能全部依靠图书盈利,否则里面有问题。
  现在回过头来说,出版社应该怎样做才能获得新的发展呢?我是这么看的:得渠道者得天下;得平台者得天下;得创新者得天下。渠道有两种。一种是出版社自己创建的,一种是与别人共享的。比如《优化设计》的销售。最早的时候,任志鸿总经理就是推着自行车来进行销售的,他在认识江西的胡玲秀以后,才通过经销商发货的。当时全国有几个经销商会说:我不做《优化设计》?尽管,任志鸿给你货后,他又到学校去卖,而且当时给的是45折。为什么大家还做?因为能够带来利润。
  因此,在目前不可能建立健全自己的渠道情况下,就非常需要正确地利用已经成熟的区域和地市代理商。我认为应该学习金嗓子喉宝的营销方法,《优化设计》的销售就从海尔学习了很多的经验。我们可以到他们的企业学习参观,xx他们的渠道建设。你会发现,金嗓子喉宝的渠道建设就是xx为经销商服务的。就像优化设计的办事处,其一大功能,就是服务于经销商。
  营销和买卖是否一样呢?供货商把货发给经销商后,是否就可以不管了?现在的实际状况却是:货一出手就不管了。但是,我们还应该要追究:你的货给了谁了?这是一个供应链。另外,经销商他的库存有多少?他给三级代理客户铺了多少书?如果连这些工作都没有,营销根本无从谈起。所以说,出版社给了货后就不管的做法是不可取的。所以,我们需要借鉴《优化设计》成功的经验,他们每天都按时统计给经销商的发货数目。
  除了渠道上的问题,还有一个创新的问题。举两个例子。薛金星的《中华一题》,很多人说是针对《优化设计》的。这本书的销量为什么大?因为《中华一题》把《优化设计》两本的内容合成了一本,老师们认可,而且成本下来了,卖点就不愁了。但是,今年《优化设计》在产品的整合上动作就很大,实际是在找卖点,在创新。河北出的《中考》,在销售时赠送的礼品是拖把。每订购50本书就送一个拖把。老师一个传一个就都知道了,一个拖把就起到了很好的宣传作用。
  教辅图书,不管是同步的、解释的,都要讲究卖点。这是出版社一定要知道的。与其出版和其他出版社类似的,还不如不出。因为,书好卖与否,卖点很重要。
  我觉的《天利38》的做法,就是在一个项目上做深做细,所以利润很好。打个比方说,他们就是在1平方米的地方,挖到了100米深的井后又继续向前挖到了1000米深的地方。《天利38》的卷子不仅分经济版、豪华版,而且不同省还有不同的分类。可见,一口井,100米的地方水不多,大家都是挖100米,没有什么利润了,但到了1000米可能就井喷了。再比如说《优化设计》,就分有直销员和经销商做的品种,只许直销员卖的就不允许经销商卖,产品分得很细。
  卖点怎么找?到市场上去找。除了高定价低折扣是卖点外,封面设计能不能也成为卖点呢?关于封面设计,切忌闭门造车。众所周知,{yl}的人才创造{yl}的企业,二流的人才创造二流的企业。出版社在这方面可以考虑自己处于哪个层面。为了省钱自己设计当然可以,但是要想确保客户看到封面后能非常喜欢的话,就很难了。因此,出版社可以考虑请国内那些{yl}的设计公司来做封面,在视觉效果上首先就创造出自己的卖点来。要想书好卖,是要有追求的,内容、封面都要注意。
  还有,出版社要有战略定位,还要有制高点。这就得考虑把自己定位在什么位置上,应该定位高一些,这个“高”不仅是定在所有的产品,还要能把所有经销商包容进来。对出版社而言,一种具有包容性的定位,就有可能形成良性循环的三级共赢的局面。
中国教辅图书的出版,最终还是得出版社来xx。出版社是沉睡的狮子,当他醒来时,中国教辅市场会掀开新的一页。中国的民营主要是个体,再怎么做也很难联合在一起。我们的一联体曾经辉煌过,但是目前也已经差不多散了。这是中国特色。
  {zh1},我还想提一点,书店的生存光依靠图书难以生存,我们的出版社是否可以开发一些与图书有关系的产品,让文具和教具的销售占书店70%的利润会比较合理,现在出版社开发这块不多。

黎强 四川索盟图书公司董事长
中盘应该强大
  颜总说;不要太伤感。颜总他非常忠于自己的感受,并且非常有责任感的退出。对于他在这样的年龄做这样的选择,我表示非常的钦佩。我们做的任何事情,如果脱离对人生价值的追求,也就没什么意义了。
  对图书行业的上、中、下游的现状,我认为非常需要理顺一些关系,三方都肯定要经过一些洗礼,然后才能产生比较合理的格局。
  教辅农民军的运作方式,我以为是不可取的。到学校以比较低的折扣使老师、学校获得了利益,但学生的负担还是很重。现在,出版行业的大部分利润被分割到了非出版行业去了,这是很不正常的,对教辅图书出版的发展很不利。
  中国的教辅图书销售,直销的形式,可以说农民军做到了顶点。有的人因此认为,出版社原来看民营书店,就和现在民营书店看农民军是一样的。但我认为这中间其实是有区别的。
  还有的人认为:中国的中盘可能要消失。这是不可能的。因为没有一个中盘商能够把中国的渠道整个给扁平了。像我们公司有300多人在为四川的渠道服务,但也只能仅仅服务部分教辅图书而已,我就深刻地感到我们并没有把服务做好。可以说,出版社对渠道的扁平是不可能的,谁都没有怀疑中盘的必要性。
  当前,由于批发市场的存在,使这个行业的进入门槛反而更加低了,中盘商难以保证自己付出努力后获得利润回报。目前,中国图书市场很多的问题,可以说都与经销商对于下游话语权的缺失有关。我们的市场只有通过一个洗牌的过程以后,才能形成高效率的、有序的、讲规则的、覆盖整个市场的中盘。还有,如果不让中盘商有利润的话,下游的规则就永远无法形成。
  作为出版商,有的出一本,有的出几千本。出版行业的混乱是自身的,是来自上游的。上游,应该以沉下心来专心做好产品的研究和开发为要。
  成功的企业,有三点是一样的:一定要有企业愿景。我认为,我们的出版社普遍缺失这点。二是企业一定要有战略。有了愿景,看看现实,找出差距,动力就来了。三是需要良好的组织,有组织才能够有好的执行。
  我心目中未来的图书行业,需要排除一切干扰去创新,去做好的产品,做到每个终端都有产品发到——这在理论上是存在的,而实际上是不可能的。因此,就非常需要中盘,中盘也需要适当的回报。只有形成这样的格局,图书行业才算是有序的。


郑重声明:资讯 【2010.4.3_二无药三的徐_百度空间】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