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实验检测指标

血管内皮细胞舒张收缩因子

  2.1 血清一氧化氮(NO)、一氧化氮合酶(NOS)

  NO是最重要的血管舒张因子,在内皮细胞内由一氧化氮合酶(NOS)催化产生,NO由内皮弥散到血管平滑肌,促使环磷酸鸟苷浓度升高引起血管平滑肌松弛、血管扩张。NO进入血液之后可以协同前列环素(PGI2)抑制血小板聚集,对抗血小板分泌的血栓素A2(TXA2)引起的血小板xx,防止血栓形成;此外NO还具有拮抗氧自由基、稳定溶酶体膜和细胞膜,增加血管致密性的作用。NOS为NO合成的关键酶,目前己确定有三种同分异构体,即神经型NOS(nNOS)、内皮型NOS(eNOS)和诱生型NOS(iNOS)[7],前两种统称为结构型NOS(cNOS)。cNOS本身存在于细胞中,催化反应需Ca2+或钙调蛋白以及烟酰胺腺嘌呤二核甘磷酸(NADPH)的参与。正常生理情况下iNOS基本不表达,只有细胞受到如炎症或免疫等因素刺激时基因才转录产生iNOS,其反应不需要Ca2+或钙调蛋白的参与。NOS是一类同细胞色素P450样的酶,具有双重作用。一方面催化NO的合成,这一作用有赖于4氢生物蝶呤(BH4)作为辅因子的参与。后者将NADPH提供的电子传递到L-精氨酸的胍基氮以利于NO的形成。另一方面,当BH4缺乏时eNOS将催化产生O2和H2O2,通过氧化应激可导致内皮功能障碍。因此检测NO及NOS的变化可确定血管内皮损伤。

  2.2 血浆内皮素(ET)、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

  ET是一组含有21个氨基酸残基的多肽家族。目前发现ET有3种异构肽,它们分别ET-1、ET-2、ET-3。由血管内皮细胞产生的是ET-1,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是迄今所知作用最强和持续时间最久的缩血管活性多肽,并具有促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和调节体内有关活性物质释放的作用[8]。ET主要由VEC分泌,在正常生理状态下,血浆ET浓度极低,在体内降解较慢,有利于维持血管的紧张性[9]。VEC损伤后,ET释放增加,促进平滑肌细胞(SMC)内DNA合成使SMC增生,促进粥样斑块形成和扩大。CGRP是目前体内最强的舒血管活性肽,含有CGRP的神经组织广泛分布于整个心血管系统中,其分布与血管联系紧密。CGRP对ET有生物学拮抗作用,正常情况下,ET/CGRP比值相对稳定,呈动态平衡。血脂异常时,ET/CGRP的比值可反映血管内皮的损伤。

  2.3 血栓素A2(TXA2)和前列环素(PGI2)

  近年来发现血小板和血管壁可分别合成和释放血栓素A2(TXA2)和前列环素(PGI2),二者平衡失调在动脉硬化发生中起重要作用。当动脉内皮细胞受损时,内皮下层胶原纤维暴露,xx磷脂酶A2,使血小板膜上的磷脂分解为花生四烯酸(AA),游离的AA在环氧化酶的作用下转变为环内过氧化物(PGG2、PGH2),后者可通过血小板内血栓素合成酶的作用,使其生成TXA2。TXA2在血小板中不能储存,一旦生成就被释放入血,因此血浆TXA2水平基本反映血小板在体内的活化程度[10]。PGI2主要合成于内皮细胞和血管平滑肌细胞,是由磷脂酶A2(PLA2)催化血管内皮细胞膜磷脂产生花生四烯酸(AA)经环加氧酶作用途径而生成。它通过xx腺苷酸环化酶导致细胞内环磷酞苷升高,具有扩张血管、抑制血小板聚集和其他血细胞粘附于血管壁上的作用。TXA2与PGI2的生物活性很强,作用xx相反,在体内形成一种非常xx的调节机制,对血小板粘附聚集、血管张力及血栓形成发挥重要的调节作用,是保护内皮细胞免受损伤的重要环节。若两者平衡失调则与AS等疾病的发生有关。TXA2和PGI2是血管内皮分泌功能的一对重要检测指标,但在血浆中很不稳定,而TXB2和6-keto-PGF1a是二者在血浆中的稳定代谢产物,因此测定血浆中TXB2和6-keto-PGF1a的水平能反映它们的合成量。

  3 氧化与抗氧化指标

    血清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水平可反映机体氧化、抗氧化能力,即检测是否有保护VEC功能免受脂质过氧化损伤的作用。高脂血症时,机体抗氧化能力降低,氧自由基(OFR)产生增多,能够氧化破坏VEC的膜脂质、蛋白质、核酸等,从而在VEC功能损伤及AS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MDA是氧自由基氧化细胞膜上磷脂形成的脂质过氧化物(LPO)的稳定存在形式,可反映机体内脂质过氧化程度。SOD是xx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一种重要的抗氧化酶,其活性代表体内氧自由基防御系统的水平。血脂升高时,脂质过氧化作用增强,MDA产生增多,SOD活性降低[10]。GSH-PX是动物体内的一种含硒酶,具有xx过氧化物和保护细胞免于过氧化损伤的重要作用。有报道指出GSH-PX对内皮细胞防御脂质过氧化物损伤起重要作用[11]。

  4 血管细胞粘附分子

    血液单核细胞进入内膜是AS早期事件之一,单核细胞在离开血流迁入内膜之前,需接触并粘附于内皮。VEC功能受损时,分泌释放出多种细胞因子如粘附因子、趋化因子等,与单核细胞相互作用,引导单核细胞粘附于内皮。现在已知循环血液中的细胞粘附分子(cAMS)是一类能介导细胞间以及细胞外基质粘附的蛋白,分属于5个家族。目前cAMS在AS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日益受到xx,其中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VCAM-1)属于cAMS的免疫球蛋白超基因家族成员。正常情况下,动脉内皮几乎没有或仅有少量的 VCMA-1表达,高脂血症则使其表达水平显著提高,这可能由于一方面血脂成分本身,尤其是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可诱导VEC表达VCAM-1,另一方面ox-LDL能抑制内皮NO的生成和释放而诱导内皮细胞表达ET,进一步诱导细胞粘附分子的表达。VCAM-1通过与血液单核细胞表面的整合素受体(VLA-4)结合,介导单核细胞粘附,并向内皮下迁移,迁移到动脉内膜的单核细胞转变为巨噬细胞,引导AS的进一步发展。



郑重声明:资讯 【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实验检测指标】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