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y}单元走进化学世界(单元复习)

{dy}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单元复习)

{dy}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1、什么是化学?

2、怎样学习化学?①学习化学的方法:实验探究;②学习化学的工具是:元素周期表;③化学学习的特点是:三个关注(关注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规律)

3化学实验的基本技能:

①药品的取用。粉末状固体,药匙或纸槽;块状固体,镊子;少量液体,滴管;一定量液体,量筒或滴管;实验中未说明用量,一般用最少量;液体1-2毫升,固体盖满试管底部。

②物质的加热。常用的加热仪器是酒精灯(灯芯剪平齐,加酒不过肩,加热在外焰,内焰温度低,熄灯用帽盖,嘴吹最最忌)。给固体物质加热(试管固定铁架台,铁夹离口三分一,受热试管口下倾,免使回水管遭裂,固体平铺近管底,移动火焰匀受热,用毕待冷再拆卸,洗净放稳莫着急)。给液体物质加热(盛液不过三分一,外壁试干防烧裂,木夹持管手握柄,45度倾斜来加热,液面液底匀受热,管口对空不对人)。

③仪器的洗涤(玻璃仪器)。标准:内壁附着均匀水膜,不聚滴也不成股流下。方法:使用毛刷,用去污剂和水冲洗。特殊油污:附有难溶于水的碱、金属氧化物、碳酸盐用稀盐酸清洗,附有二氧化锰、高锰酸钾用浓盐酸洗,油污用热碱如碳酸钠清洗。

④气体的收集。排水法,适用于不易溶于水或难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的气体。向上排空气法,适用于气体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向下排空气法,适用于气体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

练习题:

1、你认为下列选项不属于化学研究范畴的是(C)

 A、物质的组成与结构 B、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C、物质的运动状态 D、物质的用途与制取

2、以下属于物理变化的是(C)

 A、大米酿成酒 B、菜刀生锈 C、湿衣服晾干 D、食物腐败

3、对化学实验室剩余的药品,处理方法正确的是(B)

 A、带回家中 B、倒到指定容器中 C、随意倾倒到水槽中 D、倒回原试剂瓶中

4、实验室制取气体选择收集方法时,对下列性质不必考虑的是(A)

 A、颜色 B、密度 C、溶解性 D、是否与水反应

5、某实验室报告中有如下记录,其中实验数据合理的是(A)

 A、用托盘天平称取11.7克氧化铜粉末 B、用100毫升量筒量取5.26毫升硫酸溶液

 C、用广泛ph试纸测得溶液的ph为3.5 D、温度计上显示的温度数为25.68℃

6、NO在常温下是一种气体,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略大,能跟空气中的氧气迅速起反应生成NO2气体。现要收集一瓶NO气体,应采用的收集方法是(A)

 A、只能用排水法 B、向上排空气法 C、排水法或向上排空气法 D、向下排空气法

7、下列实验操作中,错误的是(C)

 A、制取二氧化碳气体前,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B、点燃氧气前,先检查氯气的纯度

C、用嘴吹灭酒精灯的火焰

D、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前,先在集气瓶底加入少量细沙

8、下列玻璃器皿的清洗,正确的是(AD)

 A、试管中的油污先用热的纯碱溶液洗,再用清水冲洗

B、先把试管中的废液倒入下水道,再用清水冲洗

C、附有氢氧化铜的试管,先用烧碱溶液溶解,再用清水冲洗

D、盛放石灰水后留下固体物质的烧杯,先用稀盐酸清洗,再用清水冲洗

9、下列仪器具有能溶解固体、配制溶液、加热较多试剂三种用途的是(B)

 A、锥形瓶 B、烧杯 C、量筒 D、试管

10、在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试管中滴加硫酸铜溶液,观察到有蓝色固体生成,如果给该试管加热,加热后观察到的现象是蓝色固体变黑。

11、通过实验探究,人体呼出的气体与吸入的气体相比,含量明显发生变化的主要有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三种物质。

12、有一烧杯正向放置,上盖玻璃片,杯中收集了无色xx气体,用学过的知识进行探究,确定该气体可能是什么气体。

 答:据已知,该气体比重大于空气,无色xx。从假设、验证方法、可能看到的现象、结论几个方面来探究。可能是二氧化碳气体,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来验证,如看到的现象石灰水变浑浊,那么该气体是二氧化碳。还可能是氧气,用带火星的木条验证,如木条复燃,那么该气体是氧气。

13、蜡烛在空气中燃烧会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将其通入燃有蜡烛的烧瓶内,再通入澄清石灰水内,上述实验中看到的现象是蜡烛熄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由此实验得到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是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二氧化碳能与澄清石灰水反应。

14、将一只装满二氧化硫的大试管倒立在水槽中,结果试管中的水液面上升到超过水槽中的水液面,由此你能得出二氧化硫具有什么性质?

 答:二氧化硫能溶于水(或能与水反应)。

(1)试设计实验证明试管内液体的酸碱性?(用拇指堵住管口,移出水面,向试管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或用pH试纸测定pH值。)

(2)由此实验你可联想到二氧化硫与我们学过的哪种气体化学性质相似?试写出一个相似之处的化学方程式。(二氧化碳,与水或氢氧化钠反应,H2O+SO2=H2SO3)
练习题:
1、下列现象属于化学变化的是(CD)
 A、汽油挥发 B、石油分馏 C、酒精燃烧 D、食物氧化

2、下列属于纯净物的是(A)
 A、酒精 B、石油 C、煤 D、天然气

3、物质在空气中发生缓慢氧化、自燃、燃烧及爆炸的共同点是(AD)
 A、放出热量 B、发光 C、有响声 D、氧化反应

4、为了使天空变得更蓝,下列做法不可行的是(B)
 A、积极植树造林 B、大量使用煤作燃料 C、西气东输工程 D、开发太阳能和风能

5、下列情况中可能会发生爆炸或失火的是(A)
 ①乘火车时携带鞭炮;②在面粉厂吸烟;③店铺开张时大量悬挂氢气球;④在加油站中照明装置出现电火花;⑤点燃氧气和氢气的混合气体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⑤ D、①③④⑤

6、自然界中以现成形式提供的能源称为一级能源,需要依靠其它能源间接制取的能源为二级能源,下列说法或设想正确的是(A)(B是二级能源,C、D是一级能源。)
 A、氢气是一种高效而没有污染的二级能源
 B、火力发电厂提供的电能是一级能源
 C、太阳能和地热能是二级能源
 D、“海底可燃冰”是绿色二级能源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C)(B应用湿抹布,D应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
 A、山林发生火灾时砍掉或清理掉大火前面的树枝等可燃物
 B、酒精灯不慎翻倒失火时用水冲灭
 C、炒菜时油锅中的没失火应立即盖上锅盖,关掉灶具
 D、图书档案失火时选用泡沫灭火器灭火

8、家用液化石油所烧饭时锅底出现黑色粉末,你的分析或做法是(C)
 A、是液化气瓶中固体杂质很多,应由燃气公司负责
 B、炉温太高,铝制锅底被氧化烧坏造成的
 C、燃气没有充分燃烧,应把灶具的通空气阀门开大
 D、属于正常现象,不必采取措施

9、温室效应和土地沙漠化及能源短缺都是人类面临的严重问题,你认为世界的能源发展方向是(A)
 A、多种能源的开发利用 B、以电能取代其它能源
 C、继续依赖化石燃料 D、大力节约能源如以自行车替代汽车

10、以化学式填空:(1)高梁玉米的籽粒经发酵、蒸馏得到的燃料C2H5OH;(2)池沼底部的可燃性气体CH4;(3)最清洁的燃料H2;(4)煤气中有毒物质CO。

11、古代钻木取火的方法与这三句话有关:甲:木头内能增大,温度升高,乙:达到木头着火点,丙:钻木头时克服磨擦做功,这三句话正确的顺序是 丙、甲、乙 。

12、酸雨是由 SO2 和一些氯的氧化物等物质溶解在 雨水 中形成的,它对 建筑 和 植物 及 森林 等都有腐蚀作用。防止燃烧产生SO2的方法有多种,如在煤中掺入消石灰,当煤燃烧时SO2与消石灰作用,生成亚硫酸钙,亚硫酸钙再被空气氧化成硫酸钙。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SO2+Ca(OH)2=CaSO3+H2O  2CaSO3+O2=2CaSO4

13、汽车尾气中含有CO和NO等有害气体(会污染空气),其净化过程是:(1)在催化剂作用下,用CO将NO还原成N2。(2)再通入过量空气,使剩余COxx氧化,试写出有关化学方程式。(1) 2CO+2NO催化剂2CO2+N2 (2)2CO+O2点燃2CO2

14、已知甲烷、乙烷、丙烷、丁烷四种气体的相对分子量分别是16、30、44、58,沸点分别是(0C)—164、—66.6、—42.1、—0.5。(1)气体打火机使用的有机燃料,稍加压降温即可液化,减压(打开阀门)很容易气化,遇明火即燃烧,你认为符合这种条件的有机燃料是 丁烷 。(沸点略低于常温,便于降温。)(2)根据已知信息,得知这类碳氢化合物的沸点与它的相对分子质量的关系是: 沸点,随着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大而升高 。甲烷、乙烷、丙烷、丁烷的化学式分别是CH4、C2H6、C3H8、C4H10,从中发现这类碳氢化合物的分子中碳原子和氢原子结合有一定规律,若分子中的碳原子数为n,则氢原子数为 2n+2 。


15、火柴是生活的必需品,火柴头上的物质主要成份是氯酸钾、二氧化锰、硫化锑(Sb2S3),火柴盒侧面涂有一层红褐色物质,主要成份是红磷和玻璃粉。划火柴时,因磨擦产生热量,有氧气放出,生成白烟,进而引燃木条,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1)生成氧气的反应:2KClO3MnO2加热2KCl+3O2↑ 。
(2)生成白烟的反应:4P+5O2点燃2P2O5 。
(3)可燃物(Sb2S3)燃烧生成+3价Sb的氧化物和一种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的反应:2Sb2S2+9O2点燃2Sb2O3+6SO2 。
(4)火柴棍充分燃烧的反应:C+O2点燃CO2 。

16、“西气东输”工程使无锡也开通了管道天然气,市民若以现有管道煤气灶具使用天然气,则灶具应作何调整?提示:煤气灶由灶体、进气管(进CO或CH4),进风管(进空气),开关组成。
  答:进风管口径应增大,因为根据CO和CH4充分燃烧的方程式可知,每2体积CO消耗1体积O2,而1体积CH4需2体积O2助燃。

17、将燃着的镁条放入盛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镁条依然能剧烈燃烧并放出大量热,燃烧结束后发现瓶内留下一种白色固体和一种黑色固体,请根据该实验事实考虑:
(1)瓶中发生的反应方程式为: 2Mg+CO2点燃C+2MgO。
(2)从该实验事实可得到的启示是:
  ①二氧化碳不是{jd1}地不支持燃烧;②金属镁发生火灾时无法用二氧化碳扑灭;③燃烧不一定要有氧气参加。

郑重声明:资讯 【{dy}单元走进化学世界(单元复习)】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