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世界环境日我们能做什么

引用 世界环境日 我们能做什么

 

引用


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World Environment Day)。

环境恶化、气候突变、冰川消融、海面上升……,这些并不只是少数人才应该担忧的问题,地球家园与我们每一个人息息相关。在环境问题日益严峻的今天,我们能做些什么以拯救地球和我们自身?

◎ 衣:

一、认识衣料来源:

1.选购xx棉、麻等自然材质(有机性的),才可回收再生。

2.依洗标来购衣及保养衣服,以延长衣服的寿命。

二、需求量的决定,依洗衣的次数、家中的容量、生活方式、经济状况等四要素来决定购衣频率,尽量控制好,不要超量。

三、提倡旧衣新穿。

四、解下领带:2005年夏天在日本商界可谓“凉爽”。白领纷纷脱下他们标志性的深蓝职业装,换上领子敞开的浅色衣服。这是日本政府为节约能源所作的一部分努力。那年夏天,政府办公室的温度一直保持在摄氏28度。整个夏天,日本因此减少排放二氧化碳7.9万吨。

五、挂根晾衣绳:衣服洗净后,挂在晾衣绳上自然晾干,不要放进烘干机里。这样,你总共可减少90%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六、洗衣:洗衣时用温水,而不要用热水;如果要洗的衣服较多,选择一个容量大的洗衣机,而不要用多个容量小的;尽可能选用高效洗衣机,一台新洗衣机耗费的能量是旧洗衣机的四分之一。

◎ 食:

一、尽量不使用一次性筷子:很多人喜欢用一次性筷子,认为它既方便又卫生,使用后也不用清洗,一扔了之。然而,正是这种吃一餐就扔掉的东西加速着对森林的毁坏。森林是二氧化碳的转换器,是降雨的发生器,是洪涝的控制器,是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区。这些功能决不是生产一次性筷子所得的效益能替代的。

二、多吃素食:畜牧业消耗大量的谷、豆类,也消耗大量珍贵的水;为了放牧牛只及饲养猪只,牺牲原始森林,造成温室效应。

三、不要浪费粮食:在家烹煮,外食分量恰到好处,吃不完打包回家。

四、不购买高山茶、高冷蔬菜:高山茶、高冷蔬菜让森林消失、破坏山地水土保持,无法发挥储存水分的功能,又大量使用农药与肥料,污染水源与水库的生态。

五、少吃牛排: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去年公布的一份报告,全球肉制品加工业排放的温室气体,占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的18%,甚至超过交通业。这些温室气体主要来源于肥料和沼气中的一氧化二氮。肥料和沼气是“牛消化的自然结果”。沼气对全球变暖产生的影响是碳化物的23倍,一氧化二氮的影响是碳化物的296倍。

◎ 住:

一、多用二手家俱:无论买房子、租房子,多利用二手家俱,回收再利用、节省资源。

二、多用植栽绿化来做居家布置:居家勿做过度性的装潢布置,应以简单、xx为原则。居家布置不必然要人造的材料,不妨多用生态性的自然材料。多种花草盆栽,尽量用本土性的树种,家中有庭院的多留xx性的泥土,少用水泥、或硬质性的铺面。

三、用器皿盛水:洗果菜、碗盘、刷牙、洗脸,以节约珍贵的水源。中国是全球排名第十八位缺水国。法国目前节约用水的宣导政策是「一星期洗一次澡」;如果我们的用水量持续恶化,我们也将面临相同的处境。

四、房间之电源、冷气集中使用,尽量减少冷气、电灯用量。

五、关掉电脑:屏幕保护程序不等于环境保护程序。家庭中75%的用电都耗在使电视、电脑和音响等保持待机状态上。

六、呵护热水器:提高家庭用热效率,方法可以非常简单,比如给你家的热水器包一层隔热毯。大多数热水器使用5年后,内部隔热性能会变差,损耗热量,浪费能源。所以,摸一下热水器表面,如果能感觉到温热,就给它买件“外套”吧。

七、换上节能灯:家庭中最受宠的节能高手,非紧凑型荧光灯(CFL)莫属。这种小型日光灯诞生于上世纪90年代中期,虽然价格比普通白炽灯泡贵3至5倍,但耗电量只有后者的四分之一,而且使用寿命一般可达数年。紧凑型荧光灯还有一个优点,它在打开的瞬间不会频闪。

◎ 行:

一、走楼梯,不搭电梯:住在大楼者,无论在办公室、或家里,若您不赶时间,不妨试著安步当车,试著不搭电梯,改走楼梯,既节省能源,又可运动健身。

二、出门多走路、骑单车、利用大众运输系统、少开车和骑机车。交通产生的二氧化碳占二氧化碳排放量30%以上。

◎ 其他: 

一、拒绝使用塑料袋。人们日常购物塑料袋大多是用石油制成的,虽然看上去不起眼,但由于使用数量巨大,造成的资源浪费、环境污染十分惊人。为了健康和环保,建议大家购物时自备环保袋或篮子,尽{zd0}努力不用或少用塑料袋。

二、如果您饲养宠物,请不要购买猫狗防虫圈。猫狗防虫圈杀虫剂的成分,对地球的杀伤力很强,并会对动物的身体造成严重的伤害。

三、不要拿取或使用气球。气球是非常难分解的化学品,它造成地球上严重的污染,除此之外,当气球飘走,可能导致野生动物(老鹰,鲸或海龟等)误食而死亡的现象。

世界环境日,如果你开始行动,你就可以让这个世界变得更美丽!

郑重声明:资讯 【引用世界环境日我们能做什么】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