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肺复苏_ 医疗,健康,保健,疾病,ppt文档知识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
心肺复苏的历史沿革
现代心肺复苏始于20世纪60年代曾召开过多次心肺复苏的国际会议为规范心肺复苏的操作,各国先后制定过多个心肺复苏指南 ——美国1974,1980,1986,1992 ——欧洲1992,1996,1998最近一次制定于2000年,并命名为国际2000心肺复苏和急症心血管xx指南
参与心肺复苏的人员
非专业医务人员: ——包括xx、消防队员、机关工作人员、社区人员、高危病人的家庭成员等 ——往往是现场{dy}抢救者 ——可以进行初级心肺复苏操作 ——应当进行适当的心肺复苏培训医学助理人员: ——经过正规培训的抢救人员 ——可以进行部分高级心肺复苏操作医生: ——直接进行高级心肺复苏 ——指导现场进行抢救
生存链
为取得{zd0}的生存率,应做到下述事项:1.识别早期的预告征象2.启动急症医疗服务系统3.基础心肺复苏4.除颤5.气道和通气6.静脉用药成人生存链:四"早"早进入急救系统、早初级心肺复苏、早除颤、早高级心肺复苏
成功的关键:速度
呼吸循环停止后,每耽搁1分钟,成功的把握就要下降7~10%,超过12分钟,生存率只有2~5%除颤往往是抢救成功与否的关键,若未能在8-10分钟内除颤并恢复自主循环,必将造成{yj}性大脑损害主张开展公众参与的除颤
心肺复苏xx措施的分类
Ⅰ类:非常好,有明确的证据证实安全有效,明确推荐采用Ⅱa类:可接受,安全,有用,有好至很好的证据支持应用Ⅱb类:可接受,有用,有一般至好的证据支持使用未确定类:处于初步研究阶段,现有证据不足以进行分类,目前无益无害,有希望但需进一步证实,不推荐使用Ⅲ类:不可接受,无益,可能有害
心肺复苏
成人初级心肺复苏成人高级心肺复苏儿童初级心肺复苏儿童高级心肺复苏
初级心肺复苏
定义:支持基础生命活动,为重要脏器供氧内容: 迅速识别和采取措施,预防心肌梗塞和卒中患者发生循环呼吸骤停 对呼吸停止者进行救生呼吸 对心肺停止者进行救生呼吸和胸外按压 用自动体外除颤器对心室颤动和室性心动过速者除颤 识别和xx气道梗阻
初级心肺复苏适应症
呼吸停止:溺水、卒中、气道异物、烟熏、会厌炎、xx过量、电击、创伤、心肌梗塞、昏迷等心脏停搏:室颤、室速、心脏静止、电机械分离
初级心肺复苏操作循序
评估意识状态启动急症医疗服务系统心肺复苏的ABC ——A: Airway 开放气道 ——B: Breathing 救生呼吸 ——C: Circulation 人工循环"D"除颤
初级心肺复苏开放气道
评估:病人无反应放好体位:仰卧于坚实的平面,整体移动抢救者的位置:在病人一侧,进行救生呼吸和胸外按压,并准备操作自动体外除颤器开放气道: ——仰头抬颏法:易操作,无外伤者均可采用,特别适于非专业抢救者 ——托颌法气道异物的xx ——气道异物的识别 ——海氏手法 ——手指清扫 ——胸部猛压
初级心肺复苏救生呼吸
评估:判断病人有无呼吸(看、听、感觉)救生呼吸: ——口对口呼吸 ——口对鼻呼吸 ——口对呼吸孔呼吸 ——口对面罩呼吸 ——简易呼吸器呼吸
初级心肺复苏救生呼吸
无氧气供应,潮气量10ml/kg(700~1000ml),在2秒钟内送入有氧气供应(>40%),潮气量可减至7ml/kg(400~600ml),1~2秒钟内送入换气充足的表现是可见到胸部起伏,呼气时可听到或感觉到气流.
初级心肺复苏救生呼吸
注意事项:注意保持气道通畅单纯进行救生呼吸,每分钟10~12次,间隔4~5秒一次两次进气期间应使气体彻底呼出起初换气未成功→将头重新调整位置→再作尝试换气→仍不能换气→应xx道异物处理避免胃扩张
初级心肺复苏人工循环
评估:检查有无循环的征象(呼吸、咳嗽、身体移动).卫生保健人员仍要求检查脉搏.非专业抢救者不要求判断有无脉搏胸外按压: ——频率:100次/分(Ⅱb) ——不论单人还是双人抢救,按压与呼吸比均为15:2(Ⅱb)(气管插管成功者仍可用5:1)
初级心肺复苏人工循环
胸外按压技术: ——手的正确位置和姿势 ——垂直下压,深度4~5cm ——下压后xx放松,但手不要离开胸壁 ——下压与放松各占50%时间仅有按压的心肺复苏:单纯按压的心肺复苏比不复苏好(Ⅱa),用于抢救者不愿做或不能做口对口呼吸,或抢救者为未经训练者在远程指导下进行心肺复苏(Ⅱa)
初级心肺复苏人工循环
胸外按压的有效标志:缺氧情况明显改善;瞳孔由大变小;按压时可触及大动脉搏动,肱动脉收缩压达60mmHg;有知觉、反射、xx或出现自主呼吸.
初级心肺复苏人工循环
胸外按压产生心脏血流的机制:心泵学说 心肺复苏早期阶段胸泵学说 心肺复苏晚期阶段
初级心肺复苏人工循环
注意事项:进行4个循环的通气-按压后,要对病人进行再评估,确定有无自主呼吸和循环的恢复.中断时间不要超过10秒钟一般不要搬动病人,一定要搬动,则做好一切准备后,停止CPR,立即搬动,中断时间越短越好
初级心肺复苏并发症
胸外按压的主要并发症:肋骨骨折其它:胸骨骨折、肋骨胸骨分离、气胸、血胸、肺挫伤、肝脾穿孔、脂肪栓塞正确的心肺复苏可减少并发症,但也不能xx避免不可因害怕并发症而不正确地进行胸外按压
初级心肺复苏除颤
大多数成人非外伤性心脏骤停为室颤成功除颤的可能性随时间延长迅速降低早除颤的定义是在接到呼叫后5分钟内除颤(Ⅰ级)医院内早除颤是指院内各处有除颤器,有经过培训可使用除颤器的{dy}抢救者,可在<3分钟内除颤(Ⅰ级)已有证据支持公众参与的除颤 ——救护车的医务人员很难做到<5分钟内除颤 ——可在社区建立非专业人员的抢救系统,他们可以作为{dy}抢救者识别心脏骤停、启动急症医疗服务系统、开始心肺复苏、操作自动除颤器
初级心肺复苏自动除颤器
置于公共建筑,购物中心,高危病人家中只可用于无反应、无呼吸、无循环征象的成年病人≥8岁的儿童应用属Ⅱb类指征婴儿应用属未确定类指征自动分析心律,识别室颤若室速超过了预定的频率范围,也将放电采用双相波形放电,可使用相对低的电量,保证疗效,减少心肌损伤(Ⅱa类)
初级心肺复苏自动除颤器的操作
1.接通电源2.贴电极片3.分析心律(自动进行),若为室颤,将给出视觉或音响信号提示应除颤,并自动充电4.按放电按钮5.放电后自动再次分析心律,以确定是否需再次放电.可连续进行3次
初级心肺复苏处理程序
高级心肺复苏(ACLS)内容
初级心肺复苏除颤给氧,通气和气道支持的辅助装置循环辅助装置xxxx复苏后xx
高级心肺复苏除颤
指征:室颤;有血液动力学障碍的室速;xxxx无效的室速.
高级心肺复苏除颤
放电方式:除颤器的放电方式分为单相和双相波形二种近年的研究证明,低电能,不增加电量的双相波形放电与高电能,增加电量的单相波形放电成功率相等(Ⅱa).对心肌损伤小目前对双相波形放电的电量尚无肯定意见,可采取增加电量方式,也可采取不增加电量方式
高级心肺复苏除颤
放电能量:对室颤,单相波形放电可从200J开始,无效则立即给第二次200~300J,再无效立即给第三次360J.若用某个电量除颤成功但又复发,可用前次的相同电量室速:能量取决于室速异常的形态学特征及其速率. —单形室速,不论有无脉搏—100焦耳 —多形室速:—200焦耳
高级心肺复苏除颤
除颤方式:室颤→非同步放电室速→可试用同步放电 →但若是触不到脉搏,有神志不清、 低血压、肺水肿、或QRS高度畸形而 无法同步→非同步电击影响因素: 心脏本身状况、能量、跨胸阻抗
高级心肺复苏除颤
减少经胸阻抗:决定经胸阻抗的因素:电量大小、电极板大小、电极皮肤接触介质、先前除颤的次数和间隔、通气的时相、电极板之间的距离、对电极板施加的压力为减少经胸阻抗,应: ——对电极板施加足够的压力 ——使用专用的导电糊 ——对多毛者必要时剃毛
高级心肺复苏除颤
电极位置:标准位置:右上(胸骨上缘右侧锁骨下)左下(心尖部)也可用心尖后背(右肩胛下)部位注意电极间的距离导电糊不可涂遍前胸造成电极板"短路"可使用粘贴式电极片对装有起搏器或ICD的患者,应避免将电极板置于仪器附近,除颤后应监测起搏器和ICD 的工作状态,防止发生工作异常
高级心肺复苏除颤
盲目除颤已很少使用 ——一般除颤器均具有电极板示波功能 ——自动体外除颤器具有可靠的心律分析功能应至少检测2个导联,以防止所谓假性停搏应定期检测除颤器,保证其处于{zj0}工作状态
高级心肺复苏给氧,通气和气道支持的辅助装置
给氧::心肺复苏时,应尽快给氧救生呼吸可提供16~17%的氧,产生80mmHg的肺泡氧分压在BLS和ACLS时,建议用纯氧,但注意长时间用纯氧可能造成氧中毒
高级心肺复苏给氧,通气和气道支持的辅助装置
通气的辅助装置:面罩: ——应为透明材料,有氧气入口,标准接口 ——能与面部紧密结合 ——可用于口对面罩,简易呼吸器对面罩救生呼吸气囊-活瓣装置(简易呼吸器): ——可用于面罩,气管插管的通气 ——有氧气入口
高级心肺复苏给氧,通气和气道支持的辅助装置
通气的辅助装置:自动转运呼吸器:需要电源和氧气源 ——用于院前抢救 ——应为定容或定时切换,勿用定压切换 ——提供恒定通气量、较长吸气时间、较低吸气流速氧动力手动触发装置:因气流量过大易致胃膨胀,适应症为未确定类
高级心肺复苏给氧,通气和气道支持的辅助装置
气道支持装置:口咽导气管(Ⅱa)鼻咽导气管(Ⅱa)代替的导气管:包括咽气管导气管、食管-堵塞导气管等(Ⅱa)
高级心肺复苏给氧,通气和气道支持的辅助装置
气管插管:适应症: ——无法用其他方法给无知觉的病人通气 ——无保护性反射确定插管的位置正确:初步确定 ——送气时观察胸部运动,听诊上腹部 ——听诊两侧前胸、腋中线 ——如有疑问,可用气管镜证实 ——记录门齿的标记
高级心肺复苏给氧,通气和气道支持的辅助装置
气管插管:确定插管的位置正确:再次确定 ——ETCO2探测器,可有假阳性或假阴性(Ⅱa) ——食管探测装置(Ⅱb)负压吸引装置
高级心肺复苏循环辅助装置
其他胸外按压技术: ——可提高前向血流20~{bfb} ——需要特殊训练,特殊装置和人员 ——xx于医院内应用 ——目前没有资料显示这些技术在院前抢救时优于普通心肺复苏胸腹联合按压(Ⅱb)高频按压:>100次/分(未确定类)按压与主动胸部扩张(Ⅱb)医用抗休克服(Ⅱb)
高级心肺复苏循环辅助装置
机械心肺复苏(Ⅱb): ——保证按压深度、频率、50%按压与放松时间 ——减少抢救者的疲劳 ——可同时解决按压和通气 ——安置需要时间 ——可造成损伤 ——与标准心肺复苏比较,不提高成活率其他技术:同时通气按压、相性胸腹按压与减压等
高级心肺复苏循环辅助装置
开胸心脏按压: ——早期应用可提高成活率,晚期则否,不可认为是心肺复苏的{zh1}手段 ——可产生一系列并发症 ——可用于伴有心脏停搏的下述情况(Ⅱb):胸部贯通伤、低温、肺栓塞、心包填塞、胸廓畸形无法进行普通心肺复苏、腹部贯通伤紧急心肺旁路:经股动静脉穿刺进行,只可用于xx过量,中毒等一些特殊情况(未确定类)
高级心肺复苏xxxx
给药途径:若心肺复苏时尚无通道,应首先建立外周静脉途径 ——优点:技术简单、并发症少、不中断心肺复苏 ——缺点:xx到达中心循环的时间长 ——只可考虑肘前静脉或颈外静脉 ——xx应以弹丸式快速注射 ——注射xx后立即给20ml液体注入 ——抬高肢体10~20秒钟
高级心肺复苏xxxx
给药途径:中心静脉输液线: ——优点:xx很快达到作用部位 ——除颤和外周用药仍无自主循环时考虑使用 ——需要有经验的人员,设备.有一定风险 ——可使用颈内静脉或锁骨下静脉,离中心循环最近,但并发症多,需停止心肺复苏 ——股静脉,穿刺容易,并发症少,但离中心循环较远,需插入一根长导管
高级心肺复苏xxxx
给药途径:气管内给药: ——可给xx:肾上腺素、利多卡因、阿托品 ——剂量为静脉应用的2~2.5倍——xx稀释至10ml ——用一根长导管插至气管插管的远端,注入xx ——快速加压通气数次
高级心肺复苏xxxx
给药途径:心内给药: ——有冠状动脉穿孔、心包填塞、气胸等严重并发症 ——需要中断心肺复苏 ——可用的xx有限,不能多次给药 ——仅在无其他途径时才考虑使用
心律失常处理程序
高级心肺复苏心律失常的xx
血流动力学稳定的宽QRS心动过速:首先需要明确诊断:病史、12导联心电图、食管心电图若肯定为室速,利多卡因虽可应用,放在胺碘酮、普鲁卡因胺或索他洛尔之后.肯定为室上速并差传,可用腺苷在无法明确诊断时可经验性使用普鲁卡因胺、胺碘酮,有心功能损害时只可使用胺碘酮索他洛尔、普罗帕酮、氟卡胺仅可用于室上速注意促心律失常作用
高级心肺复苏心律失常的xx
血流动力学稳定的室速:可首先进行xxxx应用的xx为静脉普鲁卡因胺(Ⅱa)、索他洛尔(Ⅱa)、胺碘酮(Ⅱb)和β-阻滞剂利多卡因终止室速相对疗效不好有心功能不好的病人首先考虑胺碘酮可以使用电转复
高级心肺复苏心律失常的xx
多形性室速:一般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可蜕变为



发表评论

*

* 绝不会泄露



?
郑重声明:资讯 【心肺复苏_ 医疗,健康,保健,疾病,ppt文档知识】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