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甘南,了解佛界净土的风土人情-ZOL博客

甘南迷人的风光

 此次去甘南,xx是慕名而去,朋友和我说过,那人的风土人情,令我很是向往,一是向了解了解甘南的佛教文化,二是想了解甘南藏族的生活方式。{zh1}才是看看风情,放松心情。机会难得嘛,

用朝拜的心情踏上了去往甘南的路上。

  甘南藏族自治州位于中国甘肃省南部,是全国十个藏族自治州之一,地处青藏高原东北边缘,南与四川阿坝州相连,西南与青海黄南州、果洛州接壤,东面和北部与本省陇南、定西、临夏毗邻。位于中国甘肃省南部。面积4.5万平方千米。处于青藏高原和黄土高原过渡地带,地势西北部高,东南部低。境内海拔1100—4900米,大部分地区在3000米以上。全州分三个自然类型区,南部为岷迭山区,群峦叠嶂,山大沟深,气候比较温和,是全省重要林区之一;东部为丘陵山地,高寒阴湿,农林牧兼营;西北部为广阔的草甸草原,是全省主要牧区。州府合作市海拔2960米,平均气温1.7℃,没有{jd1}无霜期。人口68.01万。有藏、汉、回、土、撒拉、满等24个民族,其中藏族36.7万,占总人口的54.0%,多信仰黄教(喇嘛教格鲁派)。农牧业人口55.0万,占总人口的80.9%。1953年成立甘南藏族自治州,政府驻地拉卜楞镇。1956年州驻地迁至合作镇(系藏语“黑错”之谐音)1995年5月合作镇由镇升为市,是目前全国藏区中{wy}的县级市。邮政编码:747000,电话区号:0941。

  辖合作市临潭、卓尼、舟曲、迭部、玛曲、碌曲和夏河7县。

甘南禅定寺

 

  自然资源

  甘南州资源丰富,有铁、铜、铅、锌、金、铀、汞、煤、石膏等20余种矿产。森林面积广大,除产木材、xxx、食用菌外,尚有数十种珍贵野生动物。畜牧业以经营绵羊、山羊、牦牛、马等为主。农业以种植青稞、油菜籽、牧草为主。土特产品有鹿茸、麝香、熊掌、熊胆、冬虫夏草、马奶酒、奶粉等。名胜古迹有拉卜楞寺、则岔石林、甘南草原、腊子口、八角城遗址等。

  1. 旅游资源:全州可供开发的旅游资源约7大类、33种、146处,其中自然景观56处,占整个旅游资源的37.6%;人文景观90处,占62.4%,有些资源集人文和自然为一体;这些资源种类全、品位高、存量大、特色浓、适应国内外不同层次游客的需求,并以原始性、多样性、神秘性著称,开发潜力巨大。

  2.矿产资源: 全州共发现有铁、铜、铅、锌、贡、锑、金、银、铂族元素、钒、钛、钴、钨、锡、钼、铋、锗、镓、铈、镧、硒、铀、钍、镭、铍、硫、砷、白云岩、硅石、冶金灰岩、化工灰岩、煤、泥炭、大理岩、饰面石料、冰洲石、石墨、绿松石、玛瑙等45种矿种。已经探明的有23种,其中金、铀、砷、汞、铋、泥炭储量为全省{dy}位;铁、锡为第二位;铅、锑为第三位;铜、硫铁矿为第四位;银、磷为第五位。

  3. 水电资源:我州地处长江、黄河上游,境内有以黄河、洮河、大夏河、白龙江为代表的120多条干支河流。水电资源理论蕴藏量为361万KW,占全省的1724.15KW的20.94%;可开发量为215万KW,占全省1062.54万KW的22.42%。

令人向往的甘南

 

  4. 中藏药资源: 我州地处青藏高原北半坡,是甘肃省主要的药材区之一。境内蕴藏的{ctr}野生中藏药材850余种,中藏药材蕴藏量为5243万公斤。大多生长在海拔3000米以上。经过多年驯化,现已有部分中藏药材进行人工栽培种植阶段,截至2003年底,全州已种植的中藏药材600多种,种植面积为6.95万亩,产量达到13621.1吨,占全国主要中藏药材数62.5%。5. 畜牧资源:甘南州是甘肃省主要的畜牧业基地,拥有亚高山草甸草场4084万亩,占全州总面积的70.28%,草地可利用面积3848万亩,占草场面积的94.22%。,是青藏高原和甘肃省xx草地中载畜能力较高,耐牧性较强的草场,理论载畜量621万个羊单位。各类牲畜年存栏289.02万头(只),年出栏74.32万(头)只(其中蕨麻猪6万多口)。肉类总产量33763吨;鲜奶60560吨;牛羊皮100多万张;羊毛1568吨。 我州旅游资源极为丰富,而且异彩纷呈。旅游资源类型全、品位高、特色浓,并具有原始性、神秘性和多样性特征。全州可供开发利用的景区景点有7大类33种153处。随着近年全球旅游业的迅速兴起和发展,甘南独具魅力旅游资源已引起世人的广泛xx和中外游客的青睐,被誉为美丽神奇、纯净圣洁,世人仰慕的人间仙境——香巴拉。

  1、自然景观奇特。主要的自然景观有神奇俊秀的莲花山、迭山、翠峰山、太子山,深不可测的白石崖溶洞、腊子口溶洞、岗岔溶洞,xx艺术大观园——则岔石林、扎尕那石林、赤壁幽谷、象形山石——睡佛望月、黄河母亲石、六字真言石,令人叹为观止的黄河首曲、冶木峡、尕海湖、达宗湖、冶海湖(常爷池)等水域风光,老龙沟、大海沟、黄捻子、大峪沟等森林景观以及桑科草原、甘加草原,尕海候鸟保护区、阿夏沟熊猫栖息地、鸭蛋岛等xx生态旅游景观60余处。这些奇特的自然风光融入独特的高原气候,充满了神奇色彩。2、历史古迹众多。甘南曾经是古丝绸之路、唐蕃古道的黄金通道,也是青藏高原社会大系的主要窗口。主要人文旅游景观有闻名遐迩的藏传佛教格鲁派六大宗主寺之一的拉卜楞寺,有“虎穴仙女”之称的郎木寺,历史悠久的禅定寺、贡巴寺和合作米拉日巴九层佛阁以及藏区远古苯教甘加佐海寺等121座佛教寺院,诸多寺院以及恢宏的建筑,精巧的雕塑,精美的唐卡,宝贵的文物,以及浩如烟海的经卷,造诣高深的大德高僧等享誉国内外。有历史上汉羌、唐蕃边塞重镇汉百石县旧址甘加八角城堡遗址、桑科古城、羊巴古城、明代城墙、华年古城、汉零王国天子珊瑚城遗址和砖瓦窑遗址等各类古遗址。有红军长征胜利的“门户”天险腊子口,xx的中央政治局俄界会议及茨日那村xxx居、苏维埃旧址等人文旅游资源景观90余处。

甘南寺院中的喇嘛

 

  3、民俗风情浓郁。“三河一江”流域的甘南藏民族,由于生活环境和地理条件的差异,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民俗风情旅游资源。以拉卜楞寺为主的各大寺院正月十三晒佛节、正月十四跳神节、正月十五酥油灯会、七月和十月的大法会、藏戏等佛事活动吸引着众多国内外游客,每年的草原香浪节、赛马会和民族运动会,博峪采花节、黑水沟朝水节、元宵节松棚灯会、莲花山花儿会、万人拔河、插箭节等新颖独特的活动,同时,在婚丧嫁娶、起居、饮食、礼仪以及文化活动诸多方面蕴涵着与其他藏区既相似又有不同的独特的民俗风情,颇受中外游客的欢迎和青睐。

虔诚的朝圣者

 

  甘南藏族的服饰

  甘南藏族由于长期生活在气候寒冷的高原上,过着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喜欢穿用羊 皮缝制的藏袍,藏袍宽大肥长、耐磨保暖,白天束带为衣,夜晚解带当被。藏袍一般样式是 领宽,腰肥、袖管长出手面1尺多,下襟长出脚面2—3寸,开右襟。

  男子服装按冬夏季节,以羔羊皮、老羊皮、毛毡子、棉布等制成单、夹、棉、皮大领 无扣长袍。夏皮桶子板厚毛短,是缝制夏服的主要原料,秋皮桶子板稍薄,毛长适中,宜缝 制四季长用服装,冬皮桶子板薄毛长,用作冬服。比较讲究的男式皮袄,用豹皮做领,黑灯 芯绒镶边,皮卷边;有的用氆氇或褐子制作,美观大方。用羔皮缝制的加面藏袍,轻巧美观 ,是节日和走亲访友的礼服。羔皮有毛短面卷曲的冬羔皮,有毛长适中呈穗状的二毛皮,有 板薄毛长的长二毛皮。用羔皮缝制的藏袍。多用各色灯芯缄、平绒、缎子或毛呢挂面,用锦 缎或花氆氇,小獭皮镶边,用狐皮狐领。

  帽子的颈部较长,用线绣上花卉,并在顶端装有红缨,垂于四周。也有圆形毡帽,更多 见的则是狐狸皮、羊羔皮帽子。自己的饭碗,各人都是专用,出门也要携带怀中,别人的衣 服和饭碗习惯上是不使用的。放屁和伸展双臂,不仅在有人处禁忌,就是自己家里也是不容 许的,男子一般都穿靴子,没有袜子,夏天多有赤足者。男人们外出时,酷爱骑马背枪挎腰 刀。

  男子一般都有一串念珠,既可作为佩挂的装饰,又可以作为念经计数之用。手上喜欢戴 象牙手镯、金银戒指和银制xx符盒。过去男子都留辫于,将头发编成独辫盘在头顶。有的 地方的男性发辫留有“留海”,但多数人是蓬松着头发不蓄辫子,喜欢佩戴火镰、银盒、护 身符盒、针线包、xx、子弹袋等,xx的刀鞘、刀把上,多有镶嵌金银珊瑚的,刀悬于腰 下,也有把短剑斜插在腰间的;耳上还戴大型耳环。

  甘南藏区的藏族妇女服装多为圆领长袍。长袍齐脚,没有下摆,腰系绸、布等彩色腰带 。头戴礼帽,冬天戴狐皮帽。她们的头上梳着许多小辫,然后再结成一个或两个大辫,并用 红布做成辫套,上面装饰着各种饰物,如银盾蚌壳、银元、珊瑚等,从背部垂于臀部。有的 地方的藏族妇女的头发梳成许多小辫,3、5、7、条的称为中辫,从中辫向左右称“泽黎” ,按家庭财产多寡,每组发辫末稍,编有幡状“流苏”,长度与发辫本身相等,依次向左右 逐渐缩短,称之谓“泽通”,在其下端穿有“流苏”,上嵌金银花、琥珀、碧玉、珊瑚、银 质小盾和一排排四方形镂花银牌,中间夹有小珊瑚串。首饰中的上品有金银,猫儿眼、松石 、珊瑚、碧玉等。此外,松石、珊瑚等,穿以缨络,披于肩上,肩背后文有松石、珊瑚的缨 络,累累下垂。妇女佩戴的项链非常考究,一般都是用珊瑚、松石、水晶、玛瑙等穿成1~4 串挂在脖项。有钱富家还有镶金宝石的项链,价值数千元以至上万元者不等。

  一般贫苦女多用玻璃珠珠串成项链佩戴。在左腹部腰带上挂有一尺多长精致的银奶钩,左侧则挂有日月形的银制装饰品“洛酒尔”。这些多属日常生产生活用具。男女放牧 人还要腰悬投石索,一般都装在怀内,随用随取,比较方便。为了防狗咬,外出时还常常带 上马鞭、铁角和打狗棒等。铁角、狗棒系有长绳,边抡边打,收取方便。解放后,随着生产 的发展,生活不断改善’,他们的衣服质量逐步改观,有的家庭做羔皮长袍,罩面从棉布发 展到绸缎、化纤及毛料等。现在的青少年平时喜着西服、军便服、中山装,许多家庭还添置了被褥。甘南藏族的酥油茶

 

  甘南藏族的饮食

  安多藏族人家每日3~4餐,有奶茶、油条、糌粑,还有酸奶、肉饺、肉包、面条和手抓羊肉 等,调剂花样甚多,以肉食为主。 

  奶茶是安多藏族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饮料;它的制法很简单,即把茶叶放入壶内或锅里,添水 加盐煮沸,待茶色变浓加入牛奶,再烧开即成。奶茶可止渴、消食、解除疲劳。

  糌粑是安多藏族的主食。它是将炒熟的青稞用手磨加工成面粉,吃时加上酥油、干奶酪和茶 水,在碗里用手拌匀,捏成团状食品。糌粑易于保存,便于携带,吃法简单,味香耐饥。不 管走到什么地方,只要有水就可以吃上喷香可口的糌粑了。

  “都玛”茶,相当于甘南藏族的早点。它的吃法是先在碗里放上少量炒面、干奶酪和酥油 ,再倒上茶水。茶水喝完后,将炒面用手指搅着吃。走进帐房,不论生人熟客,热情的主妇 总会向你先敬一碗“都玛”茶。牧区藏族除了象农业区一样吃面条、油饼和包子外,还吃“ 谢特”。其做法是把面擀成薄饼煮熟,捞起后趁热加酥油、干奶酪、红糖,拌匀后即成。它 甜香可口,是牧区常见的待客食品。

  手抓肉是藏族比较高级的食品。藏族人民杀牛宰羊,{dy}顿要吃胸叉肉和血肠、肉肠、肝肠 和面肠。血肠的制法是;把切碎的肉丁、脂肪、调料和血拌匀后灌进小肠,放到开水锅里一 涮两滚。不等肠内的血xx凝固就捞出,捏住两端边吃边吮,味道鲜美。吃血肠有xxxx 的功效,妇女产后一般要宰杀羯羊,吃新鲜肉和血肠,以滋补身体。肉肠也叫油肠,用羊大 肠制做。在切细的碎肉丁里加上调料,从带油大肠的细段往粗段边装边翻,装完后以慢火炖 熟。面肠是用切碎的羊油放入搅拌成糊状并加有调料的面粉里灌制而成。除煮食外,还可将 煮熟的面肠切成段,在火上烤着吃。肝肠灌的是羊的肝脏碎丁,再加适量的羊油和调料煮熟 。鲜美脆嫩,吃肝肠能使智力敏锐。初冬,正是牛羊膘肥体壮的时候,家家都宰牛杀羊,储 存冬肉。冷冻储存的方法之一,是采用“吾吉”法。即把羊宰杀后,不剥皮,剖开腹腔将下 水取出拾掇干净,待凉透后用羊肚包好,再装回整腔羊体内缝合,让它自然冷冻起来。它便 于储存和驮运,可以随时取食,肉味和新宰羊肉相比并不逊色。甘南藏族主要吃牛羊肉,偶 尔也吃猎获的野味。吃的方法通常是煮“手抓”。

  “手抓”肉熟而不烂,鲜嫩可口,吃时一手持刀,一手抓肉。所以叫手抓。

  酸奶是夏秋两季的日常饮料。其做法是,将新鲜牛奶煮沸,倒在容器中,待牛奶不烫手 时加入酸奶酵母搅匀,放在温度适宜的地方,几小时以后,牛奶凝固成嫩豆腐状,即成酸奶 。饮用酸奶有xx、催眠、开胃、补气的作用。

  酥油是从牛奶中分离出来的奶油,营养价值很高。牧区吃糌粑、“都玛”都离不开它。过去 提取酥油由于工具简陋,xx用手工操作,不但劳动强度极大,也不卫生。现在牧区已逐步 用上了奶油分离器,劳动强度已大大减轻。牛奶提取酥油后的液体叫“达拉”,可以用来制 干奶酪,也可饮用。

  蕨麻是藏族人民喜欢吃的食品。每到秋末,人们去挖蕨麻,晒干后储存。比较普遍的吃 法是将大米和蕨麻熬成粥,并加糖和酥油,称“蕨哲”。只把蕨麻煮熟,加糖和酥油液,也 是群众喜食的美味,将蕨麻炒熟后与干奶酪一起磨碎,用糖和酥油液拌匀,倒在圆形浅底器 皿中,以红枣镶嵌在表面,凝固后就成了“星”。它是甘南牧区藏族的糕点。

甘南藏族的民居

 

  甘南藏族的民居

  甘南藏族的住室有两种。牧民住的是帐房,农民住的是土木结构的平房。帐房是牦牛毛加工 而成的,均为黑色,结实耐用。帐篷中间是长形土灶,左右两侧住宿,上席供奉佛像及经典 ,并陈设用铜、银制成的净水碗和酥油灯。一般帐篷呈四方形,用8根立柱支撑着,有10数 根牛毛绳的一端与篷顶拴结,牵另一端至帐外,拴在约一丈远的木橛上,使得帐篷平展、稳固。帐篷面积一般为20平方米,顶高1.7至1.8米。顶部正中留一道宽一 尺、长丈余可以开合的空隙,打开可以通风、排烟、散热,合盖则能防风雨、保温暖。

  帐篷前面篷布上有牵引绳,甩木杆支起来就是门,天热时把门支高,帐篷内凉爽舒适。帐房 内四周还排列着约1米高的衣箱、牛皮袋、毛口袋,上面覆盖着长条白底黑花纹的羊毛褐子 ,显得整洁美观。除牛毛帐篷以外,还有一种人字形的白布帐篷,供老人、青年和客人居住 ,它比牛毛帐篷轻巧。还有六角形的白布帐篷,   周围镶上黑色、蓝色或棕色的布边,里面加 一层有色布料,外面印有带宗教色彩的图案,帐篷高大,制作精美。这类帐篷过去多见于寺 院或举行宗教仪式的场所,现在甘南藏区的乡、单位、家庭都备有。

  平房系土木结构,富裕人家有楼房,一般都是平顶立体四合院式的房屋,分为灶房、卧室、 佛堂、畜圈、贮藏室、柴廊、草房、厕所等8处。院墙高3~4米,底宽1米多,院占地面积一 般为1亩左右。大门楼两边多为砖砌,门楼上用有花纹的雕木装饰。院内两面或三面盖房, 房屋前有较宽的走廊,廊檐下的枋柱上刻有花纹图案,精致优美,别具一格。院内一般建有 花坛,栽花种树,环境安静幽雅。住宅一般三间合为堂房,卧室连着厨房,锅灶连着土炕, 饭熟了,炕也热了,一家老小围在一张小桌上吃饭。未婚成年子女分宿火炕小房。藏族的婚嫁风俗

 

  甘南藏族的往来礼俗

  甘南地区的藏族,重礼节、讲友谊、热情好客。见面时伸出双手,掌心向上,笑 脸相迎 。尊卑之间礼节极为严格,不能稍事疏忽。比如平民途遇大喇嘛,要立即下马恭立路旁,虔 诚地脱下帽子,将头上所盘的发辫解开放下,俯首躬腰,双手平举,再请问好。在室内或帐 房中遇有客人到来,也必须立即起身,以示敬意,妇女让道斜立于右侧,双目下垂,不能仰 视,待其过后再去操持自干营生。大活佛途经村寨、部落,全体平民均要结队出迎,恭立道 旁,躬身曲膝,低头吐舌,焚烧柏香等,以示尊迎敬送。还有送金银、酥油、牛羊、糌粑、 路资等礼物者。

  亲朋好友久别重逢,要拉手贴于脸颊亲热,并且互相请安问好:“你辛苦了!你好!”,见到你所敬重的人,将袒臂之袖搭在肩上,曲腰两手平伸或竖大拇指以示敬礼,并说些“吉 祥如意”、“平安长寿”之类的话;平时亲友相见,也有吐舌头拉手以示欢迎的;亲朋好友 远行外出或初来,要替他牵马扶镫,并问好致敬。此外,还有合掌磕头之礼,参拜佛像,朝山拜神,一般是磕响头或磕长头,多有从数百里甚至千里以外一步一头磕至xx大寺院的人 。甘南藏族在迎送宾客、求神拜佛、探亲访友、结婚贺喜等社交活动中,常常以敬献哈达表 示敬意或祝贺。在较为隆重的迎送仪式上,一般主人向客人敬哈达,表示祝福吉祥,客人向 主人回敬哈达,表示敬谢,并祈平安如意。  

  甘南藏区每户藏胞帐房之内均置有烧火的灶膛或火塘,奶茶或酥油茶一直煨在旁边。火塘四周地上铺有羊皮、牛犊皮、毡织坐垫、地毯等。客人到家后,必先让座于火塘旁 设置的座垫上,然后扒火烘烤,献茶献水。茶碗定当斟满外溢,以示诚恳大方。客人每喝几 口,主人必须频频加添,然后再进“加卡”(一种用糌粑、干奶酪、酥油和奶茶调和的饮食) 、糌粑或手抓肉等食物,{zh1}再取酸奶奉献。客人告别时,要把茶碗的茶喝完,以表示对好 客的主人的谢意。若是远道而来的近亲至友,主人要热诚款待,悉心关照,客人若客气少进 饮食,往往会引起主人不快。  

  遇婚丧和主要节日互送礼物。春节前杀牛宰羊,按户分成份子,相互赠送,对贵客则用 带羊尾的脊骨肉做成手抓款待,表示格外尊敬。在家中同席饮酒、喝茶、吃饭,自觉地按年龄排序,长者上坐,如年长者迟到,则全体起立相迎。

  甘南藏族的禁忌

  甘南藏族过去长期受到宗教的束缚,在生活上的禁忌特别多。有的禁忌属于卫生范围,如禁 忌用自己的茶缸、饭碗在水缸内舀水;忌讳对着人面咳嗽等。有的属于礼貌等道德范畴,如 禁忌背对着人,禁忌反手用勺添茶倒水等等。有的禁忌反映出宗教的影响,认为与生死祸福 息息相关,如不用刀宰杀牲畜,忌吃马、驴、骡等圆蹄牲畜的肉,禁食狗、猫、老鹰、麻雀 、乌鸦等有爪子动物肉,也不得借用他人的工具、炊具宰杀和煮食这些肉类。在家中,不能 用脚踩踏锅灶,不能向着供佛的方向和老年人伸腿,不能跨越别人置放的衣帽,从别人身上 跨过,不能吹口哨。家有病人或遇不幸事件,抑或是生孩子,家门口都得放火堆、贴红布、 插柏枝,这些都是忌门的象征,生人不得入内;家中煨桑的火或酥油灯上,禁忌接火吸烟或 燃蜡烛;家中不能唱情歌,不能讲爱情或与恋爱有关系的事情,在寺院里忌讳不尊重喇嘛、 经典和寺院的言行。信仰佛教的人,在路上遇到玛尼堆或宝塔要下马、下车,顺时针方向绕 一周;走进寺院要脱帽,表示对喇嘛和寺院的尊重;不准用手抚摸经典、佛像和法器,更不 能跨越。灶火门前禁忌烤脚,烤鞋袜,也禁忌把鞋袜放在高处;禁忌对死者家庭成员再提死 者的名字,更禁忌打杀鹰雕等等。

  • 我的其它日志...
  • ·
  • ·
  • ·
  • ·
  • ·
  •   
  • 你可能还喜欢...
  • ·
  • ·
  • ·
  • ·
  • ·
  • ·

郑重声明:资讯 【深入甘南,了解佛界净土的风土人情-ZOL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