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感觉自己是中国药厂中做制剂的典型代表。本科毕业10年,经历配置、工艺员、技术主任、车间主任、GMP改造负责人,中国制药10年的发展历程,风风雨雨,遇到丁香园这个平台,感到很亲切,亲切的原因在于内心的感慨,因为我在制剂特别是液体制剂里畅游浏览,真的感觉我们国内药厂制剂的现在发展阶段,我们抛开政策、抛开国情,仅从我们制剂人自身怎么理解制剂?怎么提高制剂水平?怎样享受制剂给我带来的酸甜苦辣,来共同提高!
一、制剂影响了我的性格:在别人几次“告戒”后,我思忖了我的一个性格特点---呆板!我觉得与我从事的这个制剂工作性质有关系。配药也好,摸索xx也好,生产安排也好,要求的是定数,不能随意改动,否则连带造成的一系列问题相当严重。所以十多年的制剂工作,让我养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定时睡觉,定时起床,定时做计划,定时检查,定时运动,定时统计。
反正基本都是程序化的生活方式,虽然老婆有时也抱怨生活太单调,但我内心感觉如此生活方式还是受益的,心态平和,不及不躁,身体健康,状态良好。。。呵呵。对了,还有,我最近一味同事说了一个规律性的东西,听说做制剂的做饭都不错,至少在我身上是应验了,我觉得有点道理,制剂和做饭还真差不多,主料和主菜,佐料和敷料,也要注意操作程序和温度火候。
已经向不少人传授了若干个菜的SOP,我对做菜还真是发自肺腑的喜欢,而不是老婆迫使,免去一项可能造成家庭不和谐的隐患,为构建和谐家庭做出了极大的贡献!
二:制剂人应该获得高报酬:做制剂的大多不挣钱应该是不争的事实。郁闷!无意中三十多岁了,有妻有子,有老有友,制剂这么多年,发现挣钱不多呀!老人身体,孩子上学,家里房子不够,朋友红白喜事。工资捉襟见肘了,这年纪虽然考虑年迈过河钱尚早,但收入确实是个问题了!
我前后左右看看聊聊,发现我们做制剂的高工资不多,我分析原因,{dy},我们本身水平问题。这点我是肯定的,我们大多数水平应该说真是一般,所以我们没有水平搞出眼前一亮的制剂制剂技术,当然不会获得高工资。第二,我感觉现在分配方式有点不合理。不合理在于大家似乎都注意表面,而不关注实质,可能我想多了,也许牵强,我总觉得仅仅注意销售这个“龙头”,迟早会出事,好象在传销的感觉,似乎大家在完虚拟的东东,总感觉不长久,总感觉有种危机感,但又没有理和据,也没有机会说服和实践要抓真正的技术才是最重要的,但总感觉大多数公司悬乎乎,用时髦的话说,可持续发展存在问题。
总之,不知道什么原因,分配就不能向制剂人员倾斜倾斜,期盼呀!话锋一转,05以来药界的新闻不少,政策不少,身在药行,潜在感觉好象有点曙光,大家都来干点事实吧。大家投机做事,长远来看,谁都没得好。病毒在变异,用来治病救人的药品踏步不前,关键时候不管用,我们自己也是受害者,因为我们多数人还是要在中国的环境中生老病死呀。商业和技术我认为并不冲突,但在现阶段,似乎置技术与不顾,靠投机和金钱来做商业,百害无益呀!但愿新的领导,新的政策能落于实处,着眼将来,保护真正的技术,我们这些制剂的人也干的更有劲,更有奔头,估计或多或少也能推进行业的科学发展。我想重视技术了,我们的薪水也自然会相应变高点,应该有希望,但就是不知道多久了!
三、制剂的技术瓶颈:我们制剂人的专业水平和认识高度不够。我觉得实际的技术应该是以后我们制药行业经过“突击”发展之后的必由有之路,所以我坚信我们做实际技术的人应该有方向,应该有奔头,我会非常自信的沿着制剂之路走下去!
但我要说明一点,特别是选择之际之路的小战友们应该注意一个问题,就是如果想在制剂路上长远走下去,一定要练习内功,即要认识我们自己的弱点,特别强调专业弱点。我接触到一些制剂朋友,发现一个现象,国内目前制剂人员从业前所受专业庞杂,在没有主观认识的前提下主动被动的选择和走上了制剂之路,估计大多数还有“师傅”,其实即便对纯制剂专业毕业人而然,说实在的从制剂应用角度来说专业知识存在狭隘的制约瓶颈。
这个现象我们不难得出结论,目前中国所谓的制剂是比较容易介入的,因为我们目前国内的制药企业和科研的制剂基本上还是停留在“经验制剂”水平,实际上是靠经验在承担生产和解决所谓的制剂问题,并没有从主药和辅料的xx化学和物理化学等科学角度设计剂型实现制剂的优化。所以我认为以后我们这些搞制剂的哥们们一定要在目前承担生产任务的前提下,要有意识的多学习xx化学、高分子材料学、物理化学、药理。。站到一个新的高度来解决制剂问题,专业知识太狭我觉得是制约我制剂水平提高的瓶颈,我们大多数人是在“角度”上认识和解决制剂问题,并没有水平站到一定“高度”来认识和解决制剂问题。所以我们要主动学习,提高制剂水平,我们需要练内功!
制剂是一个综合性更强些的工种,最起码要懂药化、物化、制药机械、生产技术基础,同时我觉得必须懂分析。做过制剂的人向其他如分析、QA、销售、产品经理……都比较容易。如果要想在制剂领域内“出人投地”,做出点明堂你难度确实比较大,我个人分析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国内対制剂从行业管理角度不利 最基本的表现在制剂人辛辛苦苦的工作成果很容易被单位“领导”,各级药监部门“给”别人,做制剂的毛都捞不着,大家都这样做,导致谁都不会花费成本真正塌塌实实做xx,做工艺,大家都在低水平再重复着本来就勉强撮合合格的xx和工艺进行生产。进而导致标准始终提不上去,用药质量和安全存在隐患 。国内制剂水平也比较低!
2、制剂需要长时间积累 因为制剂涉猎学科较多,无论在那个学校,即便读玩博士后也不一定学全,况且理论离实际生产还远着呢!所以制剂越老才会越值钱呀!谁能耐受住如此长时间的“寂寞”呢!
3、做制剂的人接触的面比较窄 中国目前药厂基本在按经验干活,厂家很多,各个厂家相对品种单一,所以制剂人接触的品种较少,没有机会把更多的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从事深入制剂研究,况且厂家很少支持深入研究呢!所以中国的制剂人基本都比较“胆怯”,胆怯换一个工作岗位适应不了,底气不足。大家可以环顾周围的朋友,制剂人更换工作的频率和跨地域调动相对比例是小的。其中还有一个原因,在有底气换工作的时候,基本老婆娶了,孩子上学了,老人年纪大了,大动干戈换工作“伤筋动骨”,现在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将就退休吧!
我一直在做制剂,收入多少大致几乎知道,与销售的比较大家也知道。这些不用多讲,但我觉得应该从以下几点来看待医药产业,自然也来审视自身处境和定夺人生之路的抉择:
1、为何选择了药品行业?我从留言中看出多数人选择药学主要原因来自听家长、老师等等本来就是外行的人说药品行业有多好,多赚钱。好的没有边际。大家冷静想想,这个思想出发点是不是有点问题,是不是对药品行业根本就不了解,寻思着混到毕业就到处捡钱呢!
对药品行业的不认知,期望过高,又刚好赶上药品行业正常的发展调整期,没有得到想象的物质,造成心态不正常,悲观,谁之错呢!作为一个产业,特别是我们国家一切还不太正规完善,波峰波谷正常的,而且以后药品的波谷一定不会再有,有也不会多高了,我们不能抱怨着过去多好,我们没赶上好时候,也不要指望着下一个好时候快点到来-----我认为基本不会到来了。
2、轻易换工作:我十分讨厌轻易换工作的人,我认为危害关键是对自己的极大不负责。药品是一个技术专业比较强的产业,如果你选择了技术,那就是反反复复,平庸无奇的生活,不用再考虑你的生活怎么丰富多彩(赚的多、轻松、旅游、按时休息放假),这些与制药一线的技术人员似乎有点远。心里一定要有准备,否则你又要受伤。
为什么说频繁换工作是对自己{zd0}的不负责呢?药品不会批批出问题的,如果不出问题,你学到的就是小学毕业都能承担的工作,那些形式,那些框框,难道你就觉得你学到东西了吗?频繁的换工作,东家学点条条框框,西家学点条条框框,多认识几个人,同行相见,似乎你知道很多,其实自己解决问题的时候***不是。这就是老人常说的轻浮。如此之人我觉得没有资格抱怨医药行业好与不好,因为即使好的时候,似乎你也不会有多大作为,好处也砸不到你头上。
3、物质比较:其中有一个战友所讲,我深有体会,同学聚会,推杯交醆,不亦乐乎,但突然发现自己物质最贫瘠,黯然神伤,感慨万千!但我觉得幸福与物质虽然有关系,但毕竟不是线性的,我们大家一定要学习阿Q精神,古人云:“人比人得死,货比货要扔”,你别拿别人的长处比自己短处呀!说起做药品生产的人,生活还是比较正常的,能实现到啥时候办啥事,能按年纪娶妻生子,做生产的再忙,也能实现天天抱着老婆睡觉,基本能实现老人有事随时到位,基本能实现孩子绕膝戏耍吧。
再看看那些同学,虽然穿xx,戴名表,吃香的,喝辣的,但你发现没有,那些物质极其优越的同学们,是不是砖石王老五多些,是不是脂肪肝多些,是不是要在医生和进药院长面前当孙子,是不是没变天没黑夜,是不是喝醉楼也要喝的死去回来,是不是无论何时要到处奔波。
行业的好坏与你自己混的好坏基本没有太大相关性。同为医药行业——生产、销售、科研,工作会有不同的,这个需要我们结合自身的诸多因素来进行抉择。但我觉得有一点是相同的----烦恼来自于欲望,首先给自己定位,然后从长计议,多思考脚踏实地的干上5年以上,你回头看看,物质上你虽然仍然是个穷光蛋,但你会知道你能做什么,你想要做什么,再有烦恼也是成长中的烦恼了,这种烦恼是健康的,不是抱怨,不是无奈,不是彷徨,而是对公司、对自己、对家人、对朋友的负责来自的压力和动力! (xiuchaoxiu808,丁香园战友)
自己的药剂梦想:还记得自己2000年选择药剂专业时有两个原因:一是据说药剂的导师们都是百万富翁(学了药剂后说不定捞个十万八万的),二是同桌(药学院杨)天天给我讲药剂如何如何好………
学了药剂之后,前面两条都属实,只是自己为什么一直待遇低下,百思不得其解。曾经梦想着国外的制剂能够像原料一样委托到国内,这样可以挣点美元欧元什么的,也一直梦想着国内的制剂能够扬眉吐气买到国外市场上,特别是中药制剂能够将汉方制剂杀它个干干净净,为真正的中药清理门户,但是这些梦想都挺遥远,或者仅仅是黄粱美梦了一次而已。
分析一下药剂人的现状:一类主要是从事制剂生产,工艺员,车间主任待遇都不高,零星少数能做到技术总监或生产总监的待遇还不错,但是每个企业只有一个啊,就算全国有6000家药厂,那也只有6000人能享受此待遇;另一类就是从事制剂研发的,制剂研究员,制剂室主管待遇也不高,主要从事着简单改剂的为多数,能够做到研发总监的更少的可怜,因为在抢仿化药3类和纯化中药5类的大环境下,制剂专业不如合成和植化专业更有优势。
还有就是留在学校或科研院所作科研教学的,现在行情这么差,没有多少横向课题,因此制剂科研的待遇可想而知,另外,单纯的制剂申请科技项目也显得创新性不够高大全,一般都要跨学科跨专业来申请,难免厚彼(其他专业)薄此(药剂专业),因此转入不良循环,药剂科研不更上层楼,如何带动制剂研发突围啊。
目前药剂人的努力方向(个人浅见):一是ANDA(美国仿制药申请)目前炒得很热,国外有的企业开始收购或合作国内企业,实现其“在中国大力发展非专利药”的市场战略。如果能分ANDA一杯羹的话,说不定待遇要好一点,而且也是学习的一个机会。二是生物制剂的研发也轰轰烈烈的,转做生物制剂也许机会更多一些。{zh1},就是期待着国内研发剂型真正的迈上一个台阶,摆脱简单改剂,真正的做到剂型创新带来产品的创新,带来产品质量的提高,带来产品市场上的盈利,然后带来制剂研发待遇的根本提高。对于科研单位大专院校的药剂人如何提高待遇,就不再班门弄斧了,不过有一点可能就是:等企业的效益上去了,多多合作横向课题吧。
一、制剂行业现状浅析:我国制剂行业低端产品居多,高附加值的剂型甚少,使得该行业进入壁垒低,也导致了仿制严重竞争激烈化和无序化。
1、现有制剂企业间的竞争。目前国内的制剂企业有几家是靠新剂型起家的,几乎没有?多数以仿制为主(包括仿制国外),企业之间品种雷同非常严重。倒是有简单改剂的如天士利的滴丸,神威的软胶囊,但其中销售的因素远远大于剂型本身的优势;新的制剂销售比较好的主要是外资企业,如中美史克的缓释胶囊,泰诺缓释片,正在进行新制剂开发的有量子高科的速释制剂,上海爱的发的缓释制剂。
2、潜在加入者的威胁。按照基本的经济学原理,当一个行业的平均利润尚能维持正常发展而进入壁垒又比较低时,其他企业就会相继进入。尽管利润已是微利,但仍有利可图,于是行业内企业间的竞争没有丝毫减弱的迹象,行业外的企业又跃跃欲试。从制剂人员来说,由于门槛低,不少非制剂人员也加入其中,也可谓鱼龙混杂。
3、上游供应商讨价还价的能力。制剂的上游主要是原料和辅料,目前不少进口制剂仿制的壁垒不仅仅是专利问题,更多的是原料的合法来源,辅料的质量性能的限制。如果都采用进口的原辅料,则提高了制剂的生产成本,失去了与进口产品竞争的价格优势。
4、下游采购商讨价还价的能力。制剂企业的下游就是代理商经销商了,由于同品种雷同得非常严重,造成代理商之间互相压价,制剂企业的出厂价低到极限。
5、替代品的威胁。业内的竞争激烈化导致利润微薄,科研投入的数量也非常有限,简单的仿改产品必将被替代。国外的新的制剂已大批上市,国内再不迎头赶上的话,后果很严重。
二、制剂行业委托加工的可行性。制剂是否也会像原料那样给国外做委托加工???但目前的现状是,国外的制剂大多选择的是在国内直接建厂,而非委托。原料的研发已开始委托国内或合作(如药明康德,和记黄埔),而制剂却未听半点风声。国外一直没有把制剂研发像原料那样转移到国内的原因浅析:
1、原料研发转移至国内的原因分析。(1)
2、
由此可见,制剂行业不会像原料那样大批地做委托加工,更多的还是需要自己的创新。目前药品注册管理办法也在引导或者说逼着制剂行业从仿制和简单改剂的井底中跳出来,进军新的制剂。
已投稿到: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