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天金矿吹响冲锋号体育产业群雄逐鹿_空山来客_百度空间

  胡潇滢   

  经过北京奥运会的洗礼,中国的体育产业凭借其巨大的发展潜力,吸引了全世界越来越多的目光,作为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产业被称之为“露天金矿”。正像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王钧说的那样,同时拥有世界最多的人口和令人瞩目的经济增长速度,使中国正在成为世界上{zd0}的体育市场。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意见指出要通过加大投融资支持力度,完善税费优惠政策等措施促进体育产业发展。分析人士认为,《指导意见》将唤醒体育产业两万亿市场,迎来新的发展突破。

  体育核心产业占比过低

  1992年,国家体委响应中央颁布的《加快第三产业发展的决定》,正式提出体育产业,同时推出以足球为试点的职业化改革,打开了中国体育产业改革的大门。到了1996年,随着颁布《中国体育产业发展纲要》,体育竞赛、大众健身及体育用品市场慢慢发展起来。

  经过近20年的发展,中国体育产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却始终未能冲破传统体制的束缚,破茧而出。

  北京体育大学管理学院副院长林显鹏教授林显鹏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认为,此次《指导意见》的出台“对于中国体育产业发展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的体育产业整体规模仍然不够大,和西方发达国家,尤其美国相比,体育产业方面的差距已经超过了经济方面的差距。”林显鹏认为,“我们的活力和潜力还没迸发出来”。

  北京大学中国体育产业研究中心主任陈少峰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也认为,中国这几年体育产业取得了比较大的发展,但是是以外围,包括体育制造业、场馆建设和体育传媒的发展较快为主,但是核心发展较慢

  “目前国内职业联赛的赛事,知识产权这块比较弱,因为以前举办赛事都是在行政管理的范围内,没开放,没有一个核心的知识产权,那么后面体育产业整体的发展,产业链、明星的培养,资本运作等等就会遇到障碍,”陈少峰指出,“这次指导意见提到一些允许企业举办商业性赛事,这是一个比较好、比较及时的政策。”

  据了解,我国体育产业结构发展不合理,服务业占比太小,而体育产业外围的制造业占到了体育产业90%的比重,“这已经违背了体育产业发展的规律,体育产业应以服务业为主。”林显峰如此讲到。

  管理体制之殇

  造成目前国内体育产业发展瓶颈的主要原因还是在于管理体制。

  陈少峰认为,“由于以前体育部门是事业单位,我们都把重心放在荣誉竞技上,而不是娱乐竞技上。”

  娱乐经济方面有包括表演赛等方面多种职业赛事,比如美国的NBA,一般称之为体育表演赛,这个表演赛与体育产业息息相关。但是我们国家在发展体育产业方面,除了排球以外,其他重点都放在国际竞技能拿奖牌的项目上,“但是这些项目于与产业化关系较远,也就是说我们事业方面的发展主要吸收投资基金,掩盖了产业方面的发展。”陈少峰如此讲到。

  林显鹏教授指出,目前体育产业管理体制方面的根本问题在于政事不分、政企不分。“体育产业的资源还是政府控制,没有动用社会的力量办企业。另外产权和经营权被政府垄断,但是政府不懂得经营,比较典型的例子就是这些个场馆,多数处于亏损严重,社会力量没有进入。”

  GDP贡献率仅0.7%

  “露天金矿”市场巨大

  体育产业,在企业家眼里如同不停歇的“露天金矿”。

  据统计,全世界体育产业的产值在4000亿美元左右。北美、西欧、日本的体育产业年产值均位于国内xx产业之列,且每年以20%的速度增长。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体育产业仍处于发展初级阶段,美国体育产业对美国经济的贡献率占11%,我国体育产业的贡献率却只有0.7%,仅为美国贡献率的1/16。

  不过,近年来国内体育产业的发展在不断加速。从2003年至2010年的八年间,北京奥运会所产生的总体经济影响将达到717.06亿美元。据预计,在今后的五年时间里,中国将先后迎来多项重量级体育赛事,中国体育产业正迎来发展的黄金期。

  不少专家都指出,中外体育产业差距巨大,美国的体育产业,如NBA、棒球等能独挡一面,而中国的乒乓球、武术等更多是以民间娱乐形态存在,产业化几乎为零。体育产业飞速的发展,也使得“露天金矿”之说日渐深入人心。

  有分析人士认为,目前,欧美人均体育消费每年300—500美元,而中国人均体育消费每年不足100元人民币。中国有13亿人口,年收入超过3000美元的有5亿人,我们人均体育消费如果达到欧美的一半,就将至少形成一个每年2万亿元人民币的大市场。

  杨少峰认为,如果我国体育产业能占到GDP的2%,那么体育产业的规模已经相当可观,不过未来的市场规模有望在1万亿到2万亿之间。

  体育类企业的“嫁接”之路

  随着中国体育产业发展,所有迹象都表明,中外商家都在瞄准这个市场。

  新年伊始,“李宁”牵手NBA,中国{zj1}国际竞争力的体育用品商和国际{dj0}赛事结成“战略合作伙伴”。而实际上,中国体育市场群雄逐鹿,2004年就已初显端倪。

  但是在资本市场上,体育类上市公司颇有些独孤求败的味道。目前在A股市场上,从事体育产业的公司相对较少,只有(12.06,-0.17,-1.39%)(9.03,0.16,1.80%)(50.140,-0.60,-1.18%)三家公司。

  数据显示,探路者作为体育服装用品类企业2009年登陆创业板,去全年实现净利润约4289万元,同比增长68.13%。其余两家公司主营业务在体育产业中则呈现出“边缘化”的态势。

  相比之下,体育设备用品制造这一领域市场化程度较高。如果算上李宁、安踏、匹克、特步、361度等一批在香港上市的企业,我国体育服装用品上市企业已初步形成规模。分析人士表示,随着体育产业的发展,这一领域有望出现更多的上市公司。

  林显鹏认为,目前无论是否是上市公司,单做体育产业就能赚钱的公司几乎是没有的,这里面制约的因素很多。

  “比如保龄球、高尔夫球、台球的问题,这么多年我们是按照娱乐业来收税,等于所有的企业都是入不敷出,如果使我们是按照扶持型的企业,比如收6%的税率,而不是13%甚至26%的税率,那么企业也会赢利。”林显峰教授分析道,“另外我国的体育传统来说,还很难打破体育产业的范围,所以应该和娱乐业进行适当嫁接才能有效果。”

  “比如中体产业单指望旗下的中体倍力健身俱乐部有限公司肯定无法盈利,所以把体育和房地产结合起来,做了个奥林匹克花园,现在主要大的收益项目还是奥利匹克花园。”林显峰教授说,“鸟巢也一样,光靠体育一定是不盈利的的,文化、演艺、包括旅游紧密结合起来才能找到发展。”

  如何借鉴国外联赛上市经验

  根据《指导意见》,将加快发展体育产业要加大投融资支持力度,支持成熟企业的上市。但是,不得不引起业内人士注意的是,中国体育产业如何仿效美国成熟联赛的发展模式,实现上市,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早在1983年10月13日,{dy}个走上融资道路的足球俱乐部是英国{dy}俱乐部的托特纳姆热刺,当时上市初衷是为了解决高达100多万英镑的俱乐部债务危机,为了对付令人窒息的债务,同时筹备未来发展的资金,热刺注册一家xx不受英格兰足总约束的独立公司:托特纳姆热刺公共有限责任公司,然后将热刺足球俱乐部移植到该公司名下。热刺上市时,共以每股1英镑的价格,发行了380万股。

  随后多年,包括曼联等在内多家足球俱乐部走上上市融资之路,但中国的俱乐部何时能实现上市似乎还是个不可预期的未来。

  陈少峰认为,“中国的职业体育俱乐部和西方国家xx不是一个概念,西方国家的俱乐部是文化启蒙以后,工业化革命的一种产物,这种俱乐部有上百年的历史,它xx根植于社区,他有一批非常忠实的拥趸。”

  林显峰则表示,“现在体育俱乐部,比如说如果把中超联赛做成一个俱乐部共同投资的公司也能很快上市。”但他同时也指出,“目前我们缺乏一些联赛,俱乐部也比较弱。虽然现在一些制造业上市了,但是一些核心的,经营赛事的企业比较少。主要还是由于行政框架下企业发展缺乏资源,所以只要放开资源,联赛里发展比较好的俱乐部也可以上市。”



郑重声明:资讯 【露天金矿吹响冲锋号体育产业群雄逐鹿_空山来客_百度空间】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